热力学数据库论文_刘树红,金波,傅太白,曾银平,都昌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数据库,相图,硬质合金,动力学,材料,合金。

热力学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刘树红,金波,傅太白,曾银平,都昌发[1](2019)在《相图热力学数据库及其计算软件: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图热力学信息是材料设计和研发的重要基础之一.基于热力学数据库的CALPHAD (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方法使得多元多相材料的相图热力学计算成为可能.随着材料基因组工程(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 MGI)和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Material Engineering, ICME)的发展,各种材料的热力学数据库及计算软件不断涌现.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在该方向的研究工作对相图热力学数据库及其计算软件的过去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苏晓慧[2](2018)在《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的建立及在S135钻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迅速增大,深井、超深井的数量快速增多,对钻杆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者一直试图获得强韧性配合更好的高质量钻杆钢,但以往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通常采用“尝试法”,需要材料开发人员经过反复、大量的实验和经验来摸索,确定材料的成分和工艺参数等。本论文采用相图的热力学计算方法(CALPHAD),建立了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选择碳含量为0.31 wt.%的S135钻杆钢作为实验材料,结合计算相图设计热处理工艺,研究钻杆复相组织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以获得强韧性匹配良好的钻杆材料。通过收集低元系热力学参数以及对计算相图和热力学性质的检验,建立了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Fe-Al-C-Cr-Cu-Mn-Mo-N-Nb-Ni-Si-Ti-V),并完成了 Nd-Sn 和 Sn-Tb 两个二元体系的计算,以补充所建立的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计算了 S135钻杆钢成分的纵截面相图,从相图中得到A1和A3的计算值分别为800 ℃和890 ℃。利用合金法对计算相图的A1和A3温度进行了实验验证,经过对组织的观察分析,确定A1和A3的实验值分别为730 ℃和825 ℃。利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从热处理工艺设计和第二相碳氮化合物粒子析出分析两方面来验证了数据库的合理性。结合计算相图,研究了 S135钻杆钢的铁素体与马氏体复相组织。根据杠杆定律,计算试样中不同相所占体积比,将试样亚温淬火温度定位770℃,为了检验770℃淬火得到的力学性能是否为最佳,最终将热处理工艺拟定为880 ℃保温3 h退火+750-790 ℃淬火+250 ℃保温1h回火。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浮凸现象越来越明显,并且马氏体区域逐渐增大,铁素体区域逐渐减小。S135钻杆钢硬度逐渐增大,强度升高,塑性先升后降并在770 ℃时获得最大值。对亚温淬火后的S135钻杆钢进行250℃的回火处理后,复相组织的强度有所下降,但塑性得到很大提高。根据相图拟定的热处理工艺:880 ℃保温3 h退火+ 770 ℃淬火+ 250 ℃保温1 h回火,能得到最佳的强塑性匹配。结合计算相图,研究了 S135钻杆钢的贝氏体与马氏体复相组织。在280-310℃温度范围内等温淬火,获得了下贝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经500℃回火后,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但仍高于原始值,冲击韧性和强度大幅提高。在280-310 ℃范围内等温淬火时,310 ℃等温淬火能获得最佳性能,实现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高强度、高韧性的良好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硬度需求和不出现上贝氏体的前提下,较高温转变后得到的贝氏体更利于提高复相组织的韧性。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本研究建立的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在热处理工艺设计研究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加准确的指导热处理工艺设计、确定材料的成分和工艺参数等。(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婷婷,喻大华,隋意[3](2017)在《稀土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开发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当中,稀土合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的对稀土合金的热力学进行研究,在材料设计的过程当中和现阶段的数据库技术进行实现连接,最终实现对稀土热力学的详细分析。在本文当中首先对稀土化合物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在稀土合金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数据库做出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稀土合金化合物热力学在材料设计当中的应用进行了研讨。(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7年06期)

王翠萍,刘兴军,郭毅慧[4](2015)在《稀土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开发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具备独特的4f电子结构、较大的原子磁矩、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与其它元素形成稀土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呈现多样化等特性,使得稀土元素具有不同于周期表中其他元素的光、电、磁、热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在新材料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稀土磁性材料应用主要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制冷材料、稀土磁光材料、稀土巨磁阻材料等。其中稀土永磁材料是支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稀土磁制冷材料是取代禁用氟利昂制冷剂、开发绿色磁制冷技术的关键。因此,在稀土永磁材料与稀土磁制冷材料等应用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使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相图是材料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有效地利用稀土合金的实验相图及热力学性质等相关信息,开展相图的热力学计算并建立稀土合金的热力学设计系统,实现稀土合金的成分及组织的高效设计,对稀土新型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相图计算(CALPHAD)方法,采用亚规则溶体模型描述溶体相的吉布斯自由能,采用亚点阵模型描述金属间化合物和有序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并结合相平衡和热力学性质的实验数据,优化与计算基础二元系和叁元系的相图,获得自洽性良好的热力学参数,建立了包含Nd-Fe-B-Co-Dy-Sm等元素的稀土永磁材料和包含Gd-Si-Ge-La-Fe-Co等元素的稀土磁制冷材料热力学数据库。基于热力学数据库,利用Thermo Calc/Pandat软件可以进行稀土多元合金的相平衡计算:包括稳定和亚稳的相图计算、相分数计算、液相面计算、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等多种信息,为外推计算稀土多元合金系的相平衡提供理论基础。热力学数据库还可用于稀土多元合金的成分设计:如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热力学数据库可以计算Nd Fe B永磁材料中的相组成,通过合金化提高主相Nd2Fe14B的含量,从而提高磁品的质量和磁性能;利用稀土磁制冷材料热力学数据库,可以预测元素含量对磁制冷材料相变温度的影响,通过优化提高居里点,为开发室温磁制冷材料的设计及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第二届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2015)摘要集》期刊2015-08-21)

刘树红,凌缔成,黄丹丹,张帆,杜勇[5](2015)在《多元铝合金相图热力学、热物性质数据库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确的热力学、热物性质数据库是对多元多相材料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定量描述的关键。高性能铝合金作为航空航天和国民生产用重要结构材料,其制备工艺的优化和设计一直备受关注。首先概述了多元多相铝合金热力学数据库构筑的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多元多相铝合金相平衡的测定方法和TEM、3DAP及第一原理计算在铝合金热力学数据库构筑中的辅助作用。随后介绍了多元多相铝合金扩散系数、粘度、摩尔体积数据库构筑的最新研究进展。给出3个实例介绍了热力学数据库和热物性质数据库在铝合金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模拟的应用。最后简单总结了多元铝合金热力学和热物性质数据库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5年04期)

张聪,张伟彬,彭英彪,陈伟民,周鹏[6](2015)在《硬质合金相图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数据库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化合物和粘结相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材料,它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介绍了包含C-Co-Cr-W-Ta-Ti-Nb-N等元素的硬质合金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库。简述了热力学数据库中的热力学模型和优化计算,并以C-Cr-Ta叁元系为例介绍了热力学优化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所建立的硬质合金动力学数据库包含液相和fcc相不同元素的原子迁移参数。利用修正的Sutherland方程对液相的原子迁移参数进行了评估,而fcc相原子迁移参数是基于对实验测定数据和文献数据的评估获得的。利用建立的硬质合金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库,可以计算多元系的相平衡、获取不同相的热力学性质和溶解度信息、模拟合金中元素和相的分布等。该数据库可用于设计合金成分和烧结温度、预测元素含量及烧结气氛等对梯度硬质合金形成的影响、优化合金烧结工艺等。最后指出相图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数据库及热物性数据库结合相场、有限元方法,定量描述硬质合金结构-性能的关系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5年01期)

杜勇,彭英彪,张伟彬,许雨翔,陈伟民[7](2014)在《硬质合金和耐磨涂层的热力学数据库及集成计算材料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耐磨损、耐腐蚀及高化学稳定性等优良性能,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广泛地用作刀具、钻具、耐磨零件等。通常会在硬质合金上沉积高硬度的耐磨防护涂层以提高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为满足当今切削加工面临着不断提高的高速、高效和高精度的要求,加快高性能硬质合金刀具的研发势在必行。用试错法或仅凭经验进行材料研究开发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是通过整合多尺度的模型和关键实验来设计材料组成及其相关制造工艺的新方法,能实现新材料的高效研发。本工作通过集成关键实验、相图计算方法(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组元硬质合金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数据库[1,2]。本工作修正了Sutherland公式用以预测金属液相扩散[2],首次提出了通过一个叁元扩散偶计算随成分变化的叁元互扩散系数的高效方法[3]。利用建立的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库对表面无立方相梯度硬质合金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计算。在计算指导下设计、制备了相关样品,并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实验技术对其进行了微结构表征。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氮化物基耐磨涂层体系的热力学、结构、力学性质,为CALPHAD计算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数据;预测了添加合金元素后Ti Al N热稳定性的变化趋势[4],并以计算为依据设计和制备了热稳定性温度达到1200oC的TiAlZrN涂层[5]和具有高热稳定性和高抗氧化性的TiAlCrN、TiAlHfN涂层[6],相关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远销欧美。本工作构建了硬质合金及耐磨涂层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的基本构架。该工程的核心是将相图热力学、第一性原理和相场模拟等多种计算方法同关键实验相结合,探讨新型硬质合金和涂层材料研发的可行性并且快速合理地确定实验制备的合金成分和工艺参数,再加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等检测技术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和验证,最终可以得到具有优良性能和较高实用价值的新型硬质合金和涂层材料(见图1)。(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17)

刘哲言,屈武斌,张成岗[8](2014)在《用于寡核苷酸二级结构预测的热力学数据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核酸分子杂交的生物技术(如PCR)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临床诊断等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此类技术的可靠性在于寡核苷酸分子与其靶点结合的高稳定性与特异性,而精确预测寡核苷酸与靶分子结合的二级结构是分析其稳定性与特异性的关键。其中,基于热力学的最近邻模型是寡核苷酸二级结构预测最为可靠的计算方法,但其精确性强烈依赖于精确的热力学参数。由于寡核苷酸分子二级结构的复杂性,除了完美匹配外,还需要错配、内环、膨胀环、末端摇摆、CNG重复、GU摆动等特殊结构的热力学数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寡核苷酸二级结构预测的有效热力学数据库及相关计算方法,并指出当前热力学数据库的局限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信息学》期刊2014年03期)

彭英彪,张伟彬,周鹏,陈伟民,李一为[9](2012)在《硬质合金的热力学、扩散动力学数据库及其烧结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关键实验、第一原理及相图计算方法,建立了多组元梯度硬质合金的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数据库。为了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重新优化了部分叁元系的热力学参数,如C-Co-Ta、C-Co-Ti、C-W-Ta、C-W-Ti和Co-Cr-W。首次评估并优化了梯度硬质合金体系中的部分叁元系,如C-Cr-Ta、C-Ta-Ti、C-Cr-Nb和Co-Cr-Ti。扩散动力学数据库包含了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重要相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如液相、fcc相、碳化物和氮化物相。总结了文献中实测的有关硬质合金制备过程中的相关系及梯度层微观结构信息,并利用本工作建立的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库进行了模拟分析。基于本工作建立的热力学数据库,计算了合金成分、烧结温度或氮气压对立方碳化物热稳定性的影响,并模拟了Cr、Ta和Ti的添加对WC-Co基硬质合金体系中liq+fcc+WC+C和liq+fcc+WC+M_6C平衡温度以及立方碳化物相组分的影响。以热力学计算和动力学模拟结果为基础,制备了梯度烧结的WC-Ti(C,N)-TaC-NbC-Co硬质合金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分别分析了梯度层的微观结构以及成分/距离分布。基于本工作得到的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库,还模拟了WC-Ti(C,N)-Co,WC-Ti(C,N)-TaC-Co,WC-Ti(C,N)-NbC-Co和WC-Ti(C,N)-TaC-NbC-Co硬质合金样品表面梯度层的形成。模拟结果与我们的实验结果以及文献中报道的结果吻合良好。本工作表明硬质合金的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数据库能准确描述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9)

李尚勇[10](2012)在《有色金属热力学数据库的计算模型与架构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色金属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在建筑行业、汽车行业、家用电器行业、军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成为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目前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业关联系数都在0.9以上。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钨、锑、稀土等有色金属的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是世界最重要的供应国。此外,我国在有色金属冶炼工艺、新材料开发与利用等研究领域均有较为突出的成果,部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色金属物性数据库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收集、整合有关有色金属的研究内容和数据资料,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与归类,建立相应的应用计算模型,形成一个基于Internet共享的集有色金属基础数据查询、分析预测、计算模拟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有色金属热力学数据库作为该数据库的基础支撑子系统,因其应用面广、数据量大,计算模型较为复杂等原因,成为整个系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论文以热力学的基础数据计算为出发点,详细研究了热力学基础数据计算、过程计算、优势区相图计算、复杂体系平衡计算等相关模块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模型、算法及实现过程,并根据有色金属物性数据库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物性数据库的软件架构模型和安全访问控制方式。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根据有色金属热力学数据库的功能需求,设计了热力学数据的动态存储结构,并提出了层次型数据向关系型数据的转换模式,便于有色金属热力学数据库使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存储,为后期的数据查询与检索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有色金属物性数据库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SOA、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应用开发模型。提出了基于RIA的有色金属物性数据库客户端实现方式,解决了传统客户端部署或动态图形绘制等方面的问题;在模型中,增加了服务层,实现了系统服务的对外发布,解决了异构平台、跨系统的业务集成和重组;采用了服务器集群技术,动态的实现了负载均衡,优化了系统性能;改进了数据访问层,增加了O/R映射,屏蔽了下层数据库的细节信息,使系统能够架构在多种类型的数据库上,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研究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有色金属物性数据库的安全访问控制模型,保障了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有色金属热力学计算的特点,设计了有色金属热力学计算的通用并行计算算法实现模型,极大的提高了热力学相关计算的计算速度和访问效率。根据热力学原理,推导、简化了热力学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的基础数据计算和过程计算的计算公式,使其便于使用计算机计算和程序实现。根据热力学相平衡条件,研究并设计了基于M-X-Y体系的优势区相图的计算模型和绘制算法。充分运用智能仿生算法宜于求解全局优化问题的特点,依据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改进型的蚁群优化算法,用于复杂体系化学平衡及相平衡计算。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与设计,基本实现了热力学计算的主要功能,初步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有色金属热力学数据库子系统,为今后冶金过程模拟与仿真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和计算平台。(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2-02-25)

热力学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迅速增大,深井、超深井的数量快速增多,对钻杆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者一直试图获得强韧性配合更好的高质量钻杆钢,但以往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通常采用“尝试法”,需要材料开发人员经过反复、大量的实验和经验来摸索,确定材料的成分和工艺参数等。本论文采用相图的热力学计算方法(CALPHAD),建立了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选择碳含量为0.31 wt.%的S135钻杆钢作为实验材料,结合计算相图设计热处理工艺,研究钻杆复相组织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以获得强韧性匹配良好的钻杆材料。通过收集低元系热力学参数以及对计算相图和热力学性质的检验,建立了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Fe-Al-C-Cr-Cu-Mn-Mo-N-Nb-Ni-Si-Ti-V),并完成了 Nd-Sn 和 Sn-Tb 两个二元体系的计算,以补充所建立的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计算了 S135钻杆钢成分的纵截面相图,从相图中得到A1和A3的计算值分别为800 ℃和890 ℃。利用合金法对计算相图的A1和A3温度进行了实验验证,经过对组织的观察分析,确定A1和A3的实验值分别为730 ℃和825 ℃。利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从热处理工艺设计和第二相碳氮化合物粒子析出分析两方面来验证了数据库的合理性。结合计算相图,研究了 S135钻杆钢的铁素体与马氏体复相组织。根据杠杆定律,计算试样中不同相所占体积比,将试样亚温淬火温度定位770℃,为了检验770℃淬火得到的力学性能是否为最佳,最终将热处理工艺拟定为880 ℃保温3 h退火+750-790 ℃淬火+250 ℃保温1h回火。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浮凸现象越来越明显,并且马氏体区域逐渐增大,铁素体区域逐渐减小。S135钻杆钢硬度逐渐增大,强度升高,塑性先升后降并在770 ℃时获得最大值。对亚温淬火后的S135钻杆钢进行250℃的回火处理后,复相组织的强度有所下降,但塑性得到很大提高。根据相图拟定的热处理工艺:880 ℃保温3 h退火+ 770 ℃淬火+ 250 ℃保温1 h回火,能得到最佳的强塑性匹配。结合计算相图,研究了 S135钻杆钢的贝氏体与马氏体复相组织。在280-310℃温度范围内等温淬火,获得了下贝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经500℃回火后,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但仍高于原始值,冲击韧性和强度大幅提高。在280-310 ℃范围内等温淬火时,310 ℃等温淬火能获得最佳性能,实现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高强度、高韧性的良好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硬度需求和不出现上贝氏体的前提下,较高温转变后得到的贝氏体更利于提高复相组织的韧性。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本研究建立的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在热处理工艺设计研究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加准确的指导热处理工艺设计、确定材料的成分和工艺参数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1].刘树红,金波,傅太白,曾银平,都昌发.相图热力学数据库及其计算软件: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国科学:化学.2019

[2].苏晓慧.部分铁基热力学数据库的建立及在S135钻杆中的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8

[3].王婷婷,喻大华,隋意.稀土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开发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7

[4].王翠萍,刘兴军,郭毅慧.稀土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开发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C].第二届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2015)摘要集.2015

[5].刘树红,凌缔成,黄丹丹,张帆,杜勇.多元铝合金相图热力学、热物性质数据库及其应用[J].中国材料进展.2015

[6].张聪,张伟彬,彭英彪,陈伟民,周鹏.硬质合金相图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数据库及其应用[J].中国材料进展.2015

[7].杜勇,彭英彪,张伟彬,许雨翔,陈伟民.硬质合金和耐磨涂层的热力学数据库及集成计算材料工程[C].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8].刘哲言,屈武斌,张成岗.用于寡核苷酸二级结构预测的热力学数据库研究进展[J].生物信息学.2014

[9].彭英彪,张伟彬,周鹏,陈伟民,李一为.硬质合金的热力学、扩散动力学数据库及其烧结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C].第十六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

[10].李尚勇.有色金属热力学数据库的计算模型与架构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不同硅含量铸态M2高速钢凝固和熔化峰...一13铸态合金#2:03Ag36C7uEr的背散射电...1 热力学数据库管理系统窗口标准状态下由热力学数据库计算...标准状态下由热力学数据库计算...标准状态下由热力学数据库计算...

标签:;  ;  ;  ;  ;  ;  ;  

热力学数据库论文_刘树红,金波,傅太白,曾银平,都昌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