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英语中的情境教学

谈小学英语中的情境教学

范国萍

摘要: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然后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本文从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设置存在的几个问题出发,探究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几个方法。努力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教师;学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情境教学的误区

1.教师创设的情境形式化

案例一:教师创设情境教单词five:让学生听一段录音,并根据录音中祝贺生日的不同口吻,来判断参加party的人数,进而引出单词“five”。

看起来教师动了脑筋进行了情境教学,但是如果仔细一琢磨,不难发现教师创设的听音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因为无非是让学生根据说话者不同口吻来判断人数。结果听了三遍录音,最后确定参加生日party的人数有五个,从而引出了“five”这个单词。其实在呈现一个简单的单词时,根本没有必要人为地弄得如此复杂,不仅干扰了教学,而且浪费了教学时间。随着第六个和第七个礼物的依次出现,教师依次打出不同的数字单词,这样的呈现形式只会增加学生的困惑:这些单词是表示不同的礼物,还是表示礼物的数量?其实,数字单词的呈现和理解是比较容易的,之所以产生与教学目标相悖的后果,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在情境创设时,一方面过于注重表面形式,没有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仅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就应该这样理解,无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基础。说到底,教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教师创设的情境虚假化

案例二:在一节英语课上,执教老师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孩子们,猜一猜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哪儿去?”教室里出现一阵兴奋的骚动。稍停片刻,有学生试探地问:“带我们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不对,再猜猜!”有几位学生开始翻起了课本,这似乎提醒了大家,于是急急忙忙翻到即将学习的新课“Attherestaurant”,看了看插图,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到饭店去?”教师煽情:“想不想去?”“想去!”“OK,todaywe'llgototherestauranttogether.Nowlet'sgo.”然后,执教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

类似的“导入情境”并不鲜见。譬如,在讲授“Theconcert”一课时,执教教师“带着学生去听音乐会”;在讲授“Children'sday”一课时,执教教师宣布“We'llhaveapartytoday.”;在讲授“Whatwillyoutake?”一课时,执教教师承诺“Nextweekwewillgotohaveapicnic.”。其实,当执教教师每每抖出如此诱人的“包袱”之后,再要求学生打开书本回归课堂,难免令人大失所望!教师为了所谓“导入自然”或“贴近生活”,自以为是地信口开河,很不把学生的感受当回事!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教师的忽悠,也不会把教师的话当回事!那么,哪来的学习热情?谈何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应该强调“真实性”,使学生“眼见为实”,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

3.教师创设的情境陈旧化

案例三:学习animals这个单词时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所以想请大家帮忙,他这里有不少动物的叫声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种动物吗?”(教师开始演示课件,并指名回答。)这时有同学小声议论“又是猜动物,一点也没趣”,教师似乎听见了,但还是坚持一一指名回答。

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如这个guessinggame,如果重复次数太多,同样会使学生生厌。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数过多,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致在课堂上出现“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尴尬。

二、情境教学可以采用的一些方法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形式化、虚假化、陈旧化情境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了在真实有效的情境内教学,我们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设情境进行调整,对常见情境进行优化,对课堂情境进行延续。

1.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情境

教师总是带着自己的预设教案进入课堂,但是,教室内总或多或少地会发生些意外。对于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躁动,我们可能不知所措,也可能一时发火,赫然而疾言厉色。但我们更应该冷静地去应对所发生的一切,泰然处之,巧妙地因势利导,并及时调整自己预设的情境,这样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更为理想的效果。

2.根据教学内容优化常见情境

《Colourchanges》是一堂语篇教学课,课本中提供的情境很简单,从春夏秋冬、树木枯荣为语言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一般过去时。如果仅仅按照教材的安排,就很容易陷入案例四中那位学生所说的“一点也没趣”的境地。上海的殷克清老师在保持教学目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教学情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南京的VCR,让孩子们看到了金陵古都的变化。接着教师导入文本——季节、植物、动物的变化,呈现主体文本——Carol的变化、选用语用文本——YaoMing、LinHao、Beethoven、Teacher本人的变化4个topic。三种不同的文本形式被教师巧妙有机地串在一起,让学生体会change的不同方式,并学会如何表述不同时态的基本句型“Itwas....Nowitis....”.

教师通过创设各个环节,从季节的变化、企鹅的变化、人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一直延伸至人生的变化,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美的赏析,主线清晰、设计经典大气,充分的informationinput,使最后的output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更妙的是教师在最后的总结中,将life分解成love(爱),ideal(理想),faith(信任),effort(努力)四个单词,让学生们懂得了Lifeisfullofchanges.Changesmakeuschange.教师流畅的口语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感觉犹如聆听一首旋律优美的钢琴曲,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升华。这堂课教师充分地解放了学生,并让学生去飞翔。以学生为本,以语言运用为本,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3.根据学生心理延续课堂情境

2012年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浙江的许瑾老师在执教的“Friends”一课,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的实际,将一节英语课演绎成一个告别晚会,同时以提供的教学材料为范本,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输出,从朋友之间互助、分享、关心等方面展开讨论。学生的情绪被极大地调动,许老师通过课堂上扎实的诱导和铺垫,成功地将这种积极情绪延续到课外,将对学习的热情延续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许老师在在复现旧知的基础上,渗透了新的语言知识点,如句型:WhenI…,myfriend….短语:helpeachother,sharewitheachother,careabouteachother等。整节课简洁、真实。许老师创设了不同的情景进行新句型的操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在不经意间学会用新知交流,真实而不做作。接下来许老师设计了A/B剧的形式,自然呈现并操练目标语言,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同时恰当的设问,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达到启发智力的作用。最后又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学会静静地聆听本课的语篇,并通过师生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的美,也让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在创编汇报活动中得到升华。

这时学习已成为儿童的“自我需要”。在这里,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学习的乐趣,也绝不仅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快乐,为用英语交流情感而兴奋、激动,达到了一个比预期教学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在此情境中的教师,自己的情感也禁不住升腾了,一种工作的乐趣驱动着他(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地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延续到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

三、结束语

通过有效的情境,学生在审美的乐趣中,获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学习动机在其间不断强化,所有这些都促使儿童掌握教材语言。这样,由上述诸因子构成了相互作用的连续体,并不断地向前推进,其中的诸因子得到了深化,整体情境也随之而丰富。儿童的道德教育、思考教育、审美教育就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这样,英语教学就不仅是学习内容的掌握,也包容了智慧、思想、道德、审美的收获,全面地完成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中心小学312035)

标签:;  ;  ;  

谈小学英语中的情境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