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电针刀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成雪,张永萍,徐剑[1](2021)在《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累积双膝,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慢性关节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膝骨关节炎发病率的增加,治疗技术却一直停滞不前。中药外治法作为极具中医药特色的一种外用疗法,对于治疗膝骨关节炎颇有疗效。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对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在临床上为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华芳慧,熊俊,项洁,黄守强[2](2021)在《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兔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灸法治疗KOA模型兔的动物实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动物实验研究,包括226只模型兔。Meta分析结果显示:灸法能够降低KOA模型兔的Mankin评分[MD=-6.47,95%CI(-7.63,-5.32),P<0.000 01]、软骨细胞调亡阳性表达率[MD=-22.21,95%CI(-23.22,-21.21),P<0.000 01]、关节液IL-1β水平[SMD=-8.40,95%CI(-15.09,-1.72),P=0.01]、关节液NO含量[SMD=-11.03,95%CI(-17.87,-4.19),P=0.002]、血清IL-1β水平[MD=-19.94,95%CI(-23.61,-16.27),P<0.05]和血清NO含量[MD=-22.69,95%CI(-28.77,-16.61),P<0.05]。结论当前动物模型证据表明,灸法能够改善模型兔关节软骨损伤,加强软骨细胞活性,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王淼[3](2021)在《SNX10在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运动干预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症,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病理性退变等骨重建变化。适宜强度的运动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分选连接蛋白10(Sorting nexin 10,SNX10)基因突变能够调控骨代谢和炎症进程,与PTOA的基础病理存在潜在联系。研究目的本团队前期预实验发现,大强度运动过程中SNX10在软骨中基因表达上调,推测其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在动物实验与细胞分子水平系统地研究了SNX10在PTOA小鼠运动干预中的作用,揭示SNX10在软骨细胞功能调控中的重要性,为PTOA的运动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运动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SNX10的影响1.45只20周龄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Nor,n=9)、模型组(Mod,n=9)、对照组(Con,n=9)、模型静养组(Res,n=9)、模型康复组(Rh,n=9)。2.Nor和Con组小鼠不进行运动干预。Mod、Res、Rh组小鼠进行为期5周大强度跑台运动,跑台坡度5°,最大速度20 m/min,5天/周,造成PTOA动物模型。Rh组小鼠造模结束后,休息1周后进行为期4周的小强度跑台运动干预,坡度0°,匀速8m/min,5天/周。Res组小鼠造模后开始5周静养。3.每周记录小鼠体重。Nor、Mod组小鼠在实验第5周结束时处死,Con、Res、Rh组小鼠在实验第10周结束时处死,并取小鼠双侧后肢膝关节组织和眼球血清。Micro-CT检测相关骨质参数;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检测Mankin’s评分,番红固绿染色检测OARSI评分;RT-qPCR检测软骨组织中SNX10、MMP9、β-catenin、COL-Ⅱ、ADAMTS-5、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6、TNF-α、GAG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SNX10、MMP9蛋白表达变化。第二部分SNX10缺失在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1.遗传背景为C57BL/6雄性小鼠。18只Snx10-/-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KO-Nor,n=9)、模型组(KO-Mod,n=9);18只同窝Snx10+/+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WT-Nor,n=9)、模型组(WT-Mod,n=9)。2.KO-Nor和WT-Nor组小鼠不进行运动干预;KO-Mod和WT-Mod PTOA造模方法同第一部分。3.每周记录小鼠体重。4组小鼠实验第5周结束时处死。取材、Micro-CT、Mankin’s评分、OARSI评分、RT-qPCR、ELISA检测指标同第一部分,RT-qPCR检测SNX10 m RNA;采用Western-blot验证Snx10-/-小鼠建立成功,检测MMP9、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第三部分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1.野生型原代软骨细胞,按牵张时长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牵张1h组(1H),牵张2h组(2H),牵张4h组(4H)。采用0.5Hz、10%强度进行机械牵张力刺激。2.RT-qPCR检测软骨细胞中SNX10、MMP9、β-catenin、COL-Ⅱ、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确定适宜的机械牵张方案。3.检测梯度浓度为2ng/ml、4ng/ml、6ng/ml、8ng/ml、10ng/ml的IL-1β刺激剂对野生型原代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4.提取Snx10-/-和同窝Snx10+/+原代软骨细胞。单个基因型分为4组:对照组(CON),牵张1h组(1H),IL-1β组(IL-1β),IL-1β+牵张组(S),2个基因型共计8组。CON组不进行干预;IL-1β、S组使用IL-1β刺激剂干预;1H组使用0.5Hz、10%强度、1H的机械牵张力刺激,S组在IL-1β刺激剂后使用0.5Hz、10%强度、1H的机械牵张力刺激。5.RT-qPCR检测MMP9、COL-Ⅱ、β-catenin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MP9、COL-Ⅱ、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运动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SNX10的影响1.Mod组和Res组小鼠体重显着下降(P<0.05)。2.Mod组小鼠骨矿物质密度、骨小梁厚度升高(P<0.05)、连接密度下降(P<0.05);Rh组小鼠骨矿物质密度升高(P<0.05)。3.Mod组和Res组软骨损伤评分(Mankin’s)及钙化评分(OARSI)升高(P<0.05),Rh组较Res组评分下降(P<0.05)。4.造模后Mod组COL-Ⅱm RNA显着下调(P<0.05),SNX10、MMP9、β-catenin、ADAMTS-5、TNF-α、IL-1βm RNA显着上调(P<0.05);与Con组相比Res组ADAMTS-5、IL-1βm RNA显着上调(P<0.05);与Res组相比Rh组COL-Ⅱm RNA显着上调(P<0.05),ADAMTS-5、TNF-α、IL-1β、β-catenin、MMP9、SNX10 m RNA显着下调(P<0.05)。5.与Nor组和Con组对比,Mod组和Res组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均显着上调(P<0.001),GAG含量显着下调(P<0.001);与Res组相比,Rh组IL-6、TNF-α含量均显着下调(P<0.001),GAG含量显着上调(P<0.001)。6.与Con组对比,Res组SNX10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与Res组相比,Rh组SNX10和MMP9的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第二部分SNX10缺失在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1.与KO-Nor组相比,KO-Mod组小鼠体重在3-5周显着下降(P<0.05)。KO-Mod组小鼠在第5周体重大于WT-Mod小鼠(P<0.05)。2.与其他对应的组别相比,KO-Mod组小鼠骨矿物质密度、连接密度、骨小梁厚度显着升高(P<0.05)。3.KO小鼠与WT小鼠比较,造模前后的软骨损伤评分降低(P<0.05)。4.与WT-Mod组相比,KO-Mod组COL-Ⅱm RNA显着上调(P<0.05),ADAMTS-5、TNF-α、IL-1β、MMP9、β-catenin m RNA显着下调(P<0.05)。5.与WT-Mod组相比,KO-Mod组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均显着下降(P<0.001),GAG含量显着上升(P<0.001)。6.Western-blot结果显示,Snx10-/-全基因敲除型小鼠建立成功;基因敲除可以显着下调造模前后MMP9、β-catenin蛋白表达(P<0.05)。第三部分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1.1H的机械牵张可以显着下调软骨细胞β-catenin、TNF-α、IL-1βm RNA水平(P<0.01),显着上调COL-Ⅱm RNA(P<0.05),2H、4H组显着上调SNX10、TNF-α、β-catenin m RNA(P<0.01)、COL-Ⅱm RNA显着下调(P<0.01)。2.1H组细胞凋亡情况较轻,4H组细胞凋亡情况显着。3.10ng/ml浓度的IL-1β能够明显降低软骨细胞活性。4.IL-1β刺激剂可显着上调MMP9、β-catenin m RNA(P<0.05),显着下调COL-Ⅱm RNA(P<0.05);结合1H机械牵张,KO组比WT组下调MMP9、β-catenin m RNA的效果更显着(P<0.01),COL-Ⅱm RNA显着上调(P<0.05)。5.IL-1β刺激剂可显着下调COL-Ⅱ的蛋白表达(P<0.05),显着上调MMP9、β-catenin的蛋白表达(P<0.05);机械牵张对IL-1β刺激剂诱导两种基因型的软骨细胞COL-Ⅱ、MMP9、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基因敲除结合机械牵张显着下调了MMP9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研究结论1.小强度跑台对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组织具有调控作用。2.SNX10基因缺失缓解了小鼠PTOA进程中软骨组织的损伤程度。3.SNX10基因缺失与适宜的机械牵张力刺激调控软骨细胞炎症因子、合成与降解因子的表达,从而保护PTOA中的软骨细胞。4.适宜强度的运动和机械牵张力刺激通过SNX10介导MMP9、β-catenin促进软骨组织修复。
侯成志[4](2021)在《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骨关节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传统的西医疗法以口服抗炎镇痛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这些疗法尽管疗效尚佳,但仍有不良反应多、创伤较大、花费较高等缺点。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复方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少、成本较低等优势,其推广应用可降低医疗支出,减轻患者和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和挖掘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复方,探究其分子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意义。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经典的中药复方,最早用于改善腿脚挛急、屈伸不利。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芍药甘草汤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肌肉、泌尿、骨关节、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的复方也被应用于关节炎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根据文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芍药甘草汤可能通过不同靶点或通路,从细胞增殖、凋亡、机体免疫等多个方面起到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实验对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药效及分子机制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目的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2体内和体外实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3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4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方法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以芍药甘草汤为研究对象,使用液质联用技术进化学成分分析,探究芍药甘草汤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2体内和体外实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在体内实验中,构建了大鼠内侧半月板失稳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不同剂量的芍药甘草汤和阳性药双醋瑞因给药干预,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材,然后通过HE染色、番红O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OARSI组织学评分,比较各组样本之间组织形态、软骨基质代谢及骨关节炎病变程度的差异。在体外实验中,首先制备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然后使用诱导剂诱导小鼠软骨前体细胞ATDC5向成熟软骨细胞分化,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程度,确定诱导的最佳时间,再以IL-1β炎性因子介导成熟ATDC5细胞构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退变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和阳性药双醋瑞因给药干预,然后通过MTT实验和免疫组化染色探究各组细胞之间细胞活力、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差异。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共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并确定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最佳剂量。3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构建了大鼠内侧半月板失稳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最佳剂量的芍药甘草汤给药干预,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材。运用转录组学技术获取各组样本的表达基因,然后以表达差异倍数|log2FoldChange|>1,显着性padj<0.05为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究得到关键靶标和通路。4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构建了大鼠内侧半月板失稳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最佳剂量的芍药甘草汤给药干预,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探究芍药甘草汤对骨关节炎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并使用免疫印迹实验在蛋白水平验证得到的关键靶标及通路。结果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通过使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芍药甘草汤进行成分鉴定,得到32种化学成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异甘草素、芍药苷、没食子酸、阿魏酸、丹皮酚等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关系密切。2体内和体外实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在体内实验中,根据HE染色、番红O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及OARSI组织学评分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关节表面破坏严重,软骨各层结构紊乱,OARSI评分显着升高,并且软骨中COL2表达降低,MMP-13表达升高,而中剂量(4.32g/kg)及高剂量(8.64g/kg)的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改善这一现象。在体外试验中,发现与0天相比,小鼠软骨前体细胞ATDC5在诱导到第14天时,糖胺聚糖含量以及COL2和MMP-13的蛋白表达升高最为显着,说明细胞分化成功,最佳诱导时间为14天,根据MTT实验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经IL-1β炎性因子介导的ATDC5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且COL2表达降低,MMP-13表达升高,而4%浓度的芍药甘草汤血清能抑制这一变化。以上实验结果共同说明芍药甘草汤能有效治疗骨关节炎,且体外实验中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最佳剂量为中剂量(4.32g/kg)及高剂量(8.64g/kg)。3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以表达差异倍数|log2FoldChange|>1,显着性padj<0.05为标准对转录组学得到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得到735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然后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最终获得MYC、Cyclin D1、EGF、Insulin,MAPK五个关键靶点以及AGEs-RAGE和PI3k-AKT两条关键通路。4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发现模型组软骨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而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抑制这些炎性因子的释放,其中高剂量(8.64g/kg)效果最为显着,另外根据免疫印迹结果,发现模型组软骨中C-myc及p38 MAPK蛋白表达升高,经过芍药甘草汤干预后,C-myc及p38 MAPK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说明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抑制-myc及p38 MAPK蛋白的过表达,高剂量(8.64g/kg)的抑制最为明显。结论1芍药甘草汤通过保护关节软骨表面,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减少软骨外基质降解和软骨细胞损伤,进而延缓软骨退变和骨关节炎进程,该结果为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参考。2芍药甘草汤通过异甘草素、芍药苷、没食子酸、阿魏酸、丹皮酚等多种成分作用于 MYC、Cyclin D1、EGF、Insulin、MAPK 等靶点,以及 AGEs-RAGE 和PI3k-AKT等途径治疗骨关节炎,该结果为未来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3芍药甘草汤能减少骨关节炎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另外还能抑制C-myc和p38 MAPK蛋白在骨关节炎中的过度表达,该结果进一步阐述了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曹韵茗[5](2021)在《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BMP-12/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刀在KOA治疗中对兔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及韧带组织中BMP-12、Smad1/5/8、COL-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以探讨针刀在KOA治疗中促进韧带愈合与改善韧带特性的内在机理,为针刀干预治疗KOA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6月龄、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采用改良后Videman法固定制动构建KOA兔模型。电针组和针刀组分别进行为期3周的治疗干预,电针组选取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和外膝眼4个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针刀组施行对内、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由中段向韧带起止点处来回进行松解操作。在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评估;膝关节腔大体结构和光镜下组织观察兔患肢膝关节韧带的病理表现;应用Western Blot法与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韧带组织中BMP-12、Smad1/5/8、COL-Ⅰ的蛋白翻译和基因转录的水平。分别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的调节作用。结果1.行为学结果:造模后,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兔Lequesne MG积分与空白组比升高明显(P<0.05)。治疗后,电针组与针刀组的积分均下降明显,与模型组比份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针刀组比电针组评分较低(P<0.05)。积分改善方面,空白组实验兔评分正常,与其他三组比较分数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针刀组积分改善程度较大(P<0.05)。电针组与针刀组之间可见显着性差异(P<0.05)。2.组织形态学结果:关节腔大体观察和韧带组织光镜下观察均可看到模型组KOA病理状态明显,关节肿胀充血,韧带条索无光泽、变薄、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现象,滑膜出现增生,关节液变混浊、量明显增多,关节软骨有缺损粗糙、色泽变暗,有骨赘形成,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疏松甚或断裂,排列紊乱,正常胶原纤维束消失,成纤维细胞核排列杂乱,数量明显增多,形态发生改变。电针组和针刀组的上述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针刀组改变较为明显。3.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对照,模型组兔膝关节韧带中BMP-12、Smad1/5/8、Co L-Ⅰ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对比,电针组与针刀组BMP-12、Smad1/5/8、Co L-Ⅰ的含量表达均见上调(P<0.05)。与电针组相较,针刀组韧带在Co L-Ⅰ表达水平方面可见升高趋势(P<0.05),但在BMP-12、Smad1/5/8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兔患肢膝关节韧带BMP-12、Co L-Ⅰ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与针刀组BMP-12、Co L-Ⅰm RNA含量表达总体呈上调(P<0.05)。与电针组相较,针刀组韧带中Co L-Ⅰ基因表达水平方面呈现增高趋势(P<0.05),BMP-12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却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韧带中Smad1/5/8m RNA含量表达层面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与针刀两种干预治疗方法对KOA兔模型在一般情况、行为学、组织形态学、韧带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方面均有改善作用,而针刀的效果更佳。2.针刀的干预作用可以激活BMP-12/Smad信号通路,来激发韧带组织中腱细胞的生成与分化,促进韧带的内源性愈合,纠正膝关节的力学环境。3.针刀的干预作用可以促进COL-Ⅰ的生成,以强化胶原纤维及纤维束的力学特性,优化软骨细胞的生存环境。
李佳茹[6](2021)在《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TGF-β1、Col-Ⅲ、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针刀松解法,通过松解膝关节韧带与周围组织粘连,观察针刀干预下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韧带组织形态学改变及TGF-β1、Col-Ⅲ、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探究针刀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韧带组织的作用机理,进一步说明针刀干预对治疗膝骨关节炎模型兔的恢复作用,为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2只日本大耳白兔,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每组8只。采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造模6周,6周后对实验兔进行行为学评分,分析造模成功与否,造模成功后饲养1周进行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电针组和针刀组进行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3周后采用Jessica Badendick评分量表对各组兔关节腔软骨形态进行评分;取各组兔膝关节韧带组织,光镜下观察关节韧带组织形态学改变;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膝关节韧带组织中TGF-β1、Col-Ⅲ、MMP-9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各组兔在造模前饮食、饮水、神色、活动正常,双目有神,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敏感。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兔饮食饮水减少,神色黯然,精神不振,双目少神,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由于左肢束缚出现右肢承重现象,部分兔脱毛现象严重,便溏,不食。造模结束进入治疗期,电针组、针刀组兔饮食、饮水、神色好转,上述改变逐渐恢复正常。治疗3周结束后,电针组和针刀组膝关节活动好转,活动量增加,关节周围肿胀明显改善,模型组各方面情况改善不明显。2.关节腔软骨形态评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Jessica Badendick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针刀组评分明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1);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光镜观察:空白组兔膝关节韧带组织结构完整,韧带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模型组兔韧带组织结构层次不清,韧带层薄而粗糙,韧带细胞数目少,排列散乱;电针、针刀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大耳白兔韧带组织结构层次清楚,韧带细胞增多,但局部细胞排列散乱,不及空白组。4.q RT-PCR法实验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比较TGF-β1、Col-Ⅲ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MP-9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ol-Ⅲm RNA表达水平上升,MMP-9m RNA表达水平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1、Col-Ⅲm RNA表达水平升高,MMP-9m RNA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Col-Ⅲ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TGF-β1 m RNA表达水平较高,MMP-9m RNA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法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F-β1、Col-Ⅲ蛋白表达下降,MMP-9蛋白表达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针刀组TGF-β1、Col-Ⅲ蛋白表达上升,MMP-9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Col-Ⅲ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TGF-β1蛋白表达较高,MMP-9蛋白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刀治疗可减轻关节腔软骨的退变,防止骨性关节炎发展区域进一步扩大。2.针刀治疗可减少韧带与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所造成的损伤,对韧带组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恢复膝关节正常的活动功能。3.针刀干预有效调节膝骨关节炎韧带组织中TGF-β1、Col-Ⅲ,MMP-9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保护韧带组织及关节软骨的完整性,可能是针刀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
杨郁鹏[7](2021)在《针刀干预兔膝骨关节炎韧带的TGF-β1/Smads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针刀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处韧带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兔膝关节软组织形态学变化、韧带病理变化以及韧带中TGF-β1和Smad2、Smad3蛋白含量以及m RNA表达的情况,以此阐明针刀在KOA治疗中对韧带的恢复机制,为针刀治疗KOA组织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的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雌雄各半,体重(2.25±0.1)kg,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与各组均进行左后肢伸直位石膏制动造模6周,造模结束次日开始治疗,电针组隔日针刺,一周3次,治疗3周。针刀组,每周1次,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统一取材,分别用Western Blot法以及RT-PCR法检测韧带中TGF-β1、Smad2/3的蛋白含量以及m RNA表达,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细胞以及纤维的变化。结果1.兔子的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动物的Lequesne MG评分上升,与空白组相比评分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动物出现了膝关节的肿胀,关节活动度下降,患肢不能参与正常的行走,不能触底,蹬地等,患肢压痛明显伴随全身反应,挣扎剧烈,造模结束后根据Jessica Badendick大体形态评分标准解剖发现造模成功,符合KOA的表现。2.各组韧带中TGF-β1、Smad2/3的蛋白表达(1)TGF-β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F-β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针刀组TGF-β1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均有显着差异(P<0.01)。(2)Smad2/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mad2/3蛋白呈现低表达,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mad2/3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韧带中TGF-β1、Smad2/3中m RNA的表达(1)TGF-β1m RN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韧带中TGF-β1m RN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针刀组韧带中TGF-β1m RN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刀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更为显着(P<0.01)。另外针刀组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P>0.05)。(2)Smad2/3m RN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韧带中含量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与电针组中Smad2/3m RN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均有显着差异(P<0.01)。4.韧带中纤维与细胞变化:空白组染色完整无脱落,纤维排列整齐有序,分层明显,细胞核细胞质清晰可见且均匀分布于纤维网中。模型组染色出现了大面积的脱落,纤维排列混乱,各层纤维之间混乱交汇,细胞核只有少数部分杂乱的分布于混乱的纤维网中,且分布疏松。针刀组染色呈现小块状分布整齐有序,仅有少部分脱落,纤维的排列整齐有序,可见清楚地分层结构,细胞均匀分布于各小块中,数量较多,排列也紧密,细胞核细胞质均可见。电针组可以较清晰的区分纤维分层,细胞核细胞质分布明显增多但仍有部分排列混乱。结论1.针刀和电针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得韧带和软组织的形态发生良性改变,且针刀相比电针组疗效更为显着。2.针刀干预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韧带中TGF-β1、Smad2/3蛋白表达以及m RNA的含量均发生改变,针刀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对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实现的。
朱言静[8](2021)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探究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招募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6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选点为在足三阳经筋、足三阴经筋循行上找寻到的具有阳性反应的结筋点,如:髌内下、胫骨内髁、足三里次、鹤顶次等;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选点为内、外膝眼。以上治疗每周进行1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进行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在治疗前评估患者病情情况,并于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进行患者疗效观察并记录。主要选取的观察指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安全性评价。数据采集后使用SPSS23.0进行处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X线K-L分级、各量表评分等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比较:针刀组总有效率93.75%,玻璃酸钠组总有效率83.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对KOA皆有效,针刀总体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注射。3组内比较:针刀组与玻璃酸钠组的VAS评分在治疗1周后与治疗4周后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与治疗4周后两组组内的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和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疗法对KOA软骨、韧带、半月板的损伤均有疗效。治疗1周后与治疗4周后两组组内的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KOA疼痛、僵硬、关节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4组间比较:两组组间在治疗1周后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尚不能认为两种疗法对KOA的治疗效果在治疗1周后时构成差异;两组组间VAS评分在治疗4周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在治疗4周后针刀缓解KOA患者疼痛方面优于玻璃酸钠注射。两组组间Lysholm评分在治疗1周后、治疗后4周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对于KOA软骨、半月板、韧带损伤方面的治疗效果尚不能构成差异。两组组间WOMAC评分在治疗1周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4周后,两者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针刀在降低骨关节炎指数、改善关节功能方面优于玻璃酸钠注射。结论:1针刀疗法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疗法对KOA的治疗都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且针刀组短期总体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2针刀在缓解KOA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较玻璃酸钠注射更佳。3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KOA疗效确切,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郭虹雨[9](2021)在《基于GRADE评级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伴有关节僵硬、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是造成老年群体下肢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的研究多是单一外治法对比西医治法的RCT或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缺少多种中医外治法之间的横向比较。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可以量化比较同类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合并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证据,并按照某一结局指标的优劣排序,从而优选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前期的临床文献计量学研究,得出现代临床常用的几种中医外治疗法,检索出相关的单一运用及联合运用中医外治法干预KOA的RCT研究,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网状Meta分析以及结局指标证据质量评价,从中优选治疗方案,作为KOA最适宜的治疗方法。目的采用循证医学中系统评价的研究思路,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探讨针刺、推拿、火针、艾灸、电针、温针灸、小针刀、热敏灸、中药外用、太极拳的单一应用以及联合应用等18种疗法治疗K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从中优选较佳的治疗方案,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个体化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的规范,取得的成果可为临床KOA指南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将为中医外治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中医传统疗法推广普及,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文献,包括运用单一中医外治疗法以及中医外治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2月29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参照Cochrane Handbook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利用RevMan5.3绘制偏倚风险汇总图。网状Meta分析部分,利用STATA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不一致性检验,绘制网络证据图、森林图、干预措施SUCRA治疗效果排序图、阶梯图、漏斗图,用GRADEpro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级,以SoF表呈现评估结果。结果共检索出14696篇文献,经查重和筛选排除不相关文献后最终纳入临床研究58篇,涉及的中医外治法包括普通针刺、推拿、火针、艾灸、电针、温针灸、小针刀、热敏灸、中药外用、太极拳以及上述疗法间的联合应用,共18种。对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以及报告偏倚风险均超过75%,其他混杂因素造成的偏倚均超过50%,整体文献偏倚风险评估表为中、高风险的较多。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临床治疗有效率的结局中,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温针灸+中药外用(SUCRA87.9%),其次分别为:推拿+中药外用(SUCRA85%)、推拿+温针灸(SUCRA83.3%)、推拿+小针刀(SUCRA 81.8%),但这四种干预措施相互之间的综合比较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在降低VAS疼痛评分的结局中,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推拿+小针刀(SUCRA90.9%),其次分别为:推拿+温针灸(SUCRA 87.7%)、火针(SUCRA81.9%)、温针灸+中药外用(SUCRA75%)其中推拿+小针刀与温针灸+中药外用的效果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MD=-0.66,95%CI[-2.22,0.89]);(3)在降低WOMAC膝关节僵硬评分的结局中,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为:火针(SUCRA 78.8%),其次分别为:温针灸(SUCRA78%)、针刺(SUCRA50.9%)、太极拳(SUCRA 42.8%),在其中两两比较中,温针灸对比针刺在改善该结局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MD=-0.78,95%CI[-2.46,0.91]);(4)在降低WOMAC膝关节功能障碍评分中,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为:艾灸(SUCRA88.8%),其次分别为:太极拳(SUCRA75.2%)、电针(SUCRA69.8%)、火针(SUCRA62.2%),但四种干预措施之间的比较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分析结果,在纳入的58篇文献中,54篇研究未报告不良反应,有4篇研究共报告了 21例不良反应,在总样本中所占比例为21/5416。具体包括10例针刺后皮下瘀血(小针刀组2例,电针组4例,普通针刺组4例),10例艾灸后灸泡,1例温针灸皮肤烫伤。经普通处理后,均未发生感染及预后不良。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共有8组干预措施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推拿vs中药外用、推拿vs电针、温针灸vs电针、热敏灸vs温针灸、火针vs温针灸被评为低证据质量,其余对比均为极低质量证据;(2)在改善VAS疼痛评分方面,共有94组干预措施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推拿+小针刀 vs小针刀、推拿+小针刀vs推拿、火针vs电针、温针灸+中药外用vs针刺、电针+温针灸vs针刺、电针vs小针刀、电针vs温针灸、电针vs推拿、电针vs针刺、针刺+中药外用vs针刺、小针刀vs针刺、温针灸vs针刺、温针灸vs针刺+艾灸这13组的证据质量为低,其余均为极低证据质量;(3)在改善WOMAC僵硬评分的结局中,共有3组干预措施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被评为极低证据质量;(4)在改善WOMAC功能障碍评分的结局中,共有12组干预措施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火针vs针刺、温针灸vs针刺的证据质量为低质量,其余对比均为极低质量。结论通过网状Meta分析发现,在治疗KOA有效率方面,两种外治疗法联合应用要优于单一外治疗法,其中温针灸+中药外用的疗效可能最为显着,在单一疗法的相互对比当中,火针的疗效相对显着。在改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方面的排序显示,推拿+小针刀以及推拿+温针灸之间的联合疗法的疗效可能居于前列。对于结局指标WOMAC膝关节僵硬评分而言,火针的疗效相对显着,在改善WOMAC膝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方面,艾灸有可能成为最佳疗效的干预措施。但因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的研究,各干预措施种类繁杂、之间排序概率的差异性较低,后续仍有望开展能开展更多的多中心、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偏倚的发生,能够全面评价治疗KOA的高证据质量的中医外治疗法。
林贵香[10](2021)在《基于肌骨超声观察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肌骨超声、量表观察“以通为用”思想指导下的“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对瘀血阻滞型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瘀血阻滞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基础治疗+“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基础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组各37例。2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予两个治疗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肌骨超声测量数值(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深度、滑膜厚度)、膝关节主动活动度(KROM)测量结果、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导入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最后纳入66例,每组33例,经软件统计后两组病例治疗前基线齐,具有可比性。2.疗效结果:(1)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84.8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深度测量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髌上囊积液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积液深度均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3)膝关节滑膜厚度测量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滑膜厚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4)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5)膝关节主动活动度(KROM)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KROM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ROM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WOMAC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治疗后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7)WOMAC骨关节炎指数各评分项目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项目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疼痛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治疗后僵硬项目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组内对比,治疗后各项目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1.“以通为用”指导下的“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情况,且效果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效果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相当。
二、药物电针刀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电针刀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外治法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
1.1 抑制炎性因子表达 |
1.2 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
1.3 促进透明质酸的分泌 |
1.4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合成 |
1.5 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骨内高压 |
2 结语 |
(3)SNX10在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运动干预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运动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SNX10 的影响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SNX10 缺失在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 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 |
1 前言 |
2 实验(一)不同机械牵张时间对软骨细胞SNX10 及相关软骨代谢因子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3 实验(二)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 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1 主要结论 |
2 研究意义及创新 |
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正文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语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一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芍药甘草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药效学确证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体内实验确证SGD治疗OA的药效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基于体外实验确证SGD治疗OA的药效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 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及免疫印迹实验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ELISA实验验证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基于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致谢 |
附件 |
(5)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BMP-12/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实验试剂与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模型制备 |
2.2 干预方法 |
2.3 检测指标 |
3.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
4.实验结果 |
4.1 一般情况观察 |
4.2 行为学观察 |
4.3 兔患肢膝关节腔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
4.4 Real-time PCR法检测兔韧带BMP-12、Smad1/5/8、CoL-ⅠmRNA表达 |
4.5 Western Blot检测兔韧带BMP-12、Smad1/5/8、CoL-Ⅰ蛋白表达 |
5.讨论 |
5.1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概况探讨 |
5.2 韧带愈合机制的相关探讨 |
5.3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综述 膝骨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B Lequesne MG膝关节级别评估评分标准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TGF-β1、Col-Ⅲ、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其他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造模 |
2.3 模型评定标准 |
2.4 干预措施 |
2.5 指标观察 |
2.6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关节腔软骨形态观察及评分比较 |
3.3 光镜观察 |
3.4 RT-PCR法检测韧带中TGF-β1、Col-Ⅲ、MMP-9m RNA表达 |
3.5 Western Blot法检测韧带中TGF-β1、Col-Ⅲ、MMP-9 蛋白表达 |
4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表 |
综述 针刀调节韧带生物力学特性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针刀干预兔膝骨关节炎韧带的TGF-β1/Smads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动物实验分组 |
1.3 主要实验药物及试剂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其他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KOA动物模型的建立 |
2.2 行为学判断标准 |
2.3 电针治疗穴位和针刀的相关操作确定 |
2.4 治疗方法 |
2.5 治疗结束后的取材与处理 |
3.指标的检测与方法 |
3.1 韧带组织形态检测 |
3.2 RT-PCR法检测 |
3.3 Western Blot法检测 |
3.4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
4.实验结果 |
4.1 行为学评分表量表(Lequesne MG评分标准) |
4.2 Jessica Badendick大体形态评分结果 |
4.3 各组韧带组织病理学观察 |
4.4 RT-PCR法检测各组韧带中TGF-β1m RNA、Smad2/3m RNA的表达 |
4.5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韧带韧带中TGF-β1、Smad2/3 的蛋白表达 |
5.讨论 |
5.1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5.2 动物实验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5.3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5.4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5.5 针刀对TGF-β1、Smad2、Smad3 的表达影响 |
6.不足和展望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综述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
3.1 观察指标 |
3.2 观察时间节点 |
3.3 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临床结果观察 |
5.1 基线比较 |
5.2 结果分析 |
6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对于KOA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现状 |
2.2 危险因素研究 |
2.3 发病机制 |
3 经筋理论与KOA |
3.1 经筋理论概述 |
3.2 经筋生理功能 |
3.3 与KOA发病相关的筋结点分布特点 |
3.4 经筋理论对于针刀治疗KOA的指导 |
4 针刀疗法与KOA |
4.1 概念 |
4.2 针刀治疗KOA的机制 |
5 量表选取 |
6 研究结果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GRADE评级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热点趋势及研究进展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不同中医外治疗法的研究进展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西医保守疗法的研究现状 |
1 KO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 西医保守疗法的研究进展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GRADE评级对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注册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
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5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6 统计学方法 |
7 证据质量评价 |
结果 |
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5 安全性分析 |
6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讨论 |
1 网状Meta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讨论 |
2 GRADE证据质量评级的结果讨论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6大数据库检索式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肌骨超声观察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估算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处理 |
2.5 疗效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医学伦理问题 |
研究结果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2 治疗前基线及可比性分析 |
3 治疗结果 |
3.1 两组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深度比较 |
3.2 两组V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KROM比较 |
3.4 两组WOMAC评分比较 |
3.5 疗效评定 |
3.6 安全性观察 |
讨论与分析 |
1 中西医对KOA的认识及治疗 |
1.1 中医对KOA的认识 |
1.2 KOA的中医治疗 |
1.3 西医对KOA的认识 |
1.4 KOA的西医治疗 |
2 选择瘀血阻滞型的原因 |
3 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
3.1 刺络放血疗法 |
3.2 “以通为用”指导下的“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 |
3.3 塞来昔布胶囊的选择依据及安全性评估 |
4 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
4.1 肌骨超声 |
4.2 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
4.3 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
4.4 膝关节主动活动度(KROM) |
5 疗效分析 |
5.1 两组基线比较 |
5.2 肌骨超声数据结果比较 |
5.3 两组VAS评分结果分析 |
5.4 两组KROM结果分析 |
5.5 两组WOMAC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
6 创新性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浅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药物电针刀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成雪,张永萍,徐剑.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9)
- [2]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疗效的系统评价[J]. 华芳慧,熊俊,项洁,黄守强.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06)
- [3]SNX10在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运动干预中的作用研究[D]. 王淼.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4]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D]. 侯成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5]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BMP-12/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D]. 曹韵茗.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TGF-β1、Col-Ⅲ、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D]. 李佳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针刀干预兔膝骨关节炎韧带的TGF-β1/Smads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 杨郁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言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基于GRADE评级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D]. 郭虹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基于肌骨超声观察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D]. 林贵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标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 韧带损伤论文; 韧带断裂论文; 细胞凋亡论文; 芍药甘草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