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徐光[1](2021)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确诊鼻咽癌,并接受放疗后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9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照组对采取鼓膜切开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两组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咽鼓管功能恢复情况及整体疗效差异。结果术前,两组鼓室压差值与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鼓室压差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ETDQ-7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疗效优良率(95.56%)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着,能显着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王梦圆[2](2021)在《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在不同直径的CO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下的术后效果,根据疗效找出最佳打孔直径范围。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头颈肿瘤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耳40耳(共23例病例,其中单耳打孔6例,双耳打孔17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40耳平均分为分为D(造孔直径)≤3mm和D>3mm两大组,记为A、B两组,每组各20耳。A、B两组均以患者确诊时鼓室图及打孔术后纯音听阈测定为对照参考,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纯音听阈测定、鼓室图及耳内镜检查,同时请患者协助填写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详细了解临床症状改变差异性,统计术后并发症相关情况。术后随访时用相应吸引器对比造孔大小的变化,同时分别记录术后1、3、6个月鼓膜愈合及未愈合数量,并对每位患者行鼓室图检查。疗效以术后6个月时的复查结果为依据,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判:(1)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减小>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未见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2)有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改善,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少许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3)无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出现中耳感染等相应并发症,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无变化或加重,耳内镜下见鼓室内积液,液平面可见,打孔边缘污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耳数×100%。A、B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年龄性别经过组间均衡性检验,无显着性差异。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对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值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A组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均值明显小于B组(p<0.05),说明A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较B组患者为佳;A、B两组组内相比,A组组内术后气骨导差均值小于术前(p<0.05),说明在A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术后疗效显着;B组组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均值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B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手术无明显疗效(见表4)。(2)术后六个月内,A组患者鼓膜愈合较B组为多(p<0.001,见表5);A、B两组术后六个月鼓膜未闭合患者中,鼓膜直径变小数量A组较B组为多(p<0.001)。(3)A(11例,20耳)、B(12例,20耳)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与35%,A组术后疗效显着(见表6,p<0.05)。(4)A、B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耳感染、鼓膜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45%,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见表7)。(5)A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明显好转(P<0.001);B组组内术前调查表与术后调查表相比,B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无明显好转;A、B两组患者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表分数相比,A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B组(P<0.001)。结论:根据本实验研究,在2mm~4mm的造孔直径范围内,2.5mm≤D(造孔直径)≤3mm时其术后效果较好。
邓丽芳,李碧玉,吴盖珍,吴剑,李军政[3](2020)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ET)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行BET治疗,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咽鼓管测压(TMM)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3及6个月时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耳内水泡声、耳鸣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及6个月TMM的R值恢复正常比率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本组出现1例(5%)鼻黏膜粘连,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BET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然师[4](2020)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咽鼓管球囊扩张(Balloon dilati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联合鼓膜置管(Tympanic tube insertion,TTI)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CO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BET联合TTI治疗的COME患者29例(39耳),同期行TTI患者18例(23耳)及行BET治疗的ETD患者20例(23耳)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及以上。收集术前咽鼓管功能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声导抗、纯音听阈均值(Pure tone average,PTA)、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以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术后1周、2周、1月、3个月、6个月ETDQ-7评分以及3-6个月时复查ETS、ABG、PTA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行单纯BET患者ETS从2.91±1.5上升至5.3±2.3(P<0.05),ETDQ-7评分由3.84±0.3下降至1.43(P<0.05),5例(6耳)术后再次积液;TTI组患者ETS从2.65±1.77上升至3.52±2.41(P>0.05),ETDQ-7从术前3.8±0.38降为1.14(P<0.05),出现了1例(2耳)拔管后复发的患者,3例(4耳)仍未取管;BET+TTI组ETS评分从术前2.44±1.73升至5.28±2.05(P<0.05),ETDQ-7由术前4.01±0.51降至1.14(P<0.05),其中有3例(4耳)出现复发,2耳仍未取管。三组间ETS改变量两两比较,提示TTI组低于其余两组(P<0.05),BET组在术后1周及2周的ETDQ-7评分以及ABG改变量小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BET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有益于成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恢复。但对于BET联合TTI的疗效探究仍需要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的有力证据。
阮奕劲,石雄州,黄秀花,吴涛,孙职莲,刘芊,蔡卓[5](2020)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鼓膜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咽鼓管功能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以及6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最大鼓室压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最大鼓室压差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ETDQ-7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ETDQ-7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能够明显缓解鼻咽癌放疗后ETD患者的临床症状。
邓丽芳,李军政,吴剑[6](2019)在《基于咽鼓管功能检查判断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治疗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咽鼓管功能、听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ETDQ-7)、Valsalva及纯音听阈均值(PT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1),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 0. 05)。结论球囊扩张术可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的咽鼓管功能,促进听力恢复,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何光耀,唐军,尧振兴,谢貌,比贝克,唐翔龙,周永,谭颂华,唐安洲[7](2018)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和内毒素的表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与内毒素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集中耳积液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及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检测中耳积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内毒素的表达。结果 (1)细菌培养:普通组中有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为鲍曼不动杆菌,放疗组有2例阳性,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内毒素:普通组及放疗组的中耳积液内毒素均显着高于各自血清中内毒素的表达值(P<0.05),且中耳积液内毒素含量放疗组高于普通组(P<0.05);(3)普通组及放疗组中耳积液的IL-1β、TNF-α表达均显着高于各自血清的表达值(P<0.05),但中耳积液中放疗组与普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放疗组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形态不全阻塞、完全阻塞、完全闭锁3组对比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为细菌培养低阳性率和局部中耳腔积液内毒素、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高表达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迁延难愈,内毒素可能是重要因素;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形态障碍程度与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密切相关。
陈其国[8](2014)在《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相关多因素量化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多发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的咽隐窝和顶后壁,因此与中耳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耳部症状不及鼻咽癌原发病灶对患者的生存影响大,但是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因此重视鼻咽癌患者的中耳功能,对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影响鼻咽癌患者中耳功能的相关因素对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关于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障碍的致病机制,早期认为鼻咽部机械性阻塞是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其影响的机制主要有:肿物的直接压迫阻塞,表现为阻塞型咽鼓管功能障碍,此外鼻咽癌肿物造成阻塞所产生的炎性介质可致管腔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增加表面张力,咽鼓管主动开放功能受损,表现为闭锁不全型咽鼓管功能障碍。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受累是目前一致认可的致病机制之一。肿瘤侵犯咽鼓管或者侵及腭帆张肌或相应的神经而致其麻痹,使咽鼓管开放障碍,可致分泌性中耳炎。但是目前仍少有学者从临床的思维出发,从鼻咽癌的原发病灶的生长情况、咽鼓管功能、咽鼓管咽口等多因素的角度研究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障碍的影响因素。关于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评估及治疗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对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缺乏深度,对其评估让缺乏一个客观、全面的量化评价方式。本研究在总结鼻咽癌初诊患者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尝试采用多因素及量化的方法分析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对可能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力求较为全面、量化和客观评地价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尽可能为鼻咽癌患者出现中耳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实验对象及方法1、受试对象:收集广州南方医院和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咽癌的初诊患者320例(320耳),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均行耳镜、声导抗检测、纯音听阈测试、鼻咽部及中耳CT或MRI扫描、咽鼓管功能检查、电子鼻咽镜等检查。2、检测仪器:丹麦产Madsen ZODIAC-901型声导抗仪、GSI16纯音测听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Lightspeed16排全身螺旋CT扫描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MRI (GE Signa1.5T)、日本产的Olympus电子纤维鼻咽喉镜。3、将以下检查结果进行计分式量化,得分越高者,表明中耳功能受影响越严重:①根据鼓膜体征:正常记1分,鼓膜内陷、无液平线记2分,鼓膜见气泡或液平线记3分:②根据纯音听阈结果,气导正常听阈(<25dBHL)记1分,轻度聋(26~40dBHL)2分,中度聋(41~55dBHL)3分,中重度聋(56~70dBHL)记4分,重度聋(71~90dBHL)记5分,极重度聋(>91dBHL)记6分;③根据鼓室导抗图:A型记1分,C型记2分,B型记3分;④根据镫骨肌反射:患耳同侧或健耳对侧引出记1分,未引出记2分;⑤采用捏鼻鼓气法检查咽鼓管功能:正常记1分,功能障碍记2分;⑥根据咽鼓管咽口形态:椭圆形记1分,喇叭形记2分,三角形记3分,缝隙形记4分;⑦根据是否并发鼓室积液,无积液征象者记1分,有者记2分。判别标准是鼓膜穿刺、MRI或CT影像学证据;⑧根据影像学是否并发鼻窦炎,无鼻窦炎者记1分,有者记2分;⑨根据MRI或CT是否并发乳突炎,无乳突炎者记1分,有者记2分;⑩根据耳部症状出现的时间:无症状记1分,有耳部症状但≤6月者记2分,有耳部症状且>6月者记3分。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a=0.05。结果1、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后表明性别、年龄、N分期、M分期、病理类型对患者的中耳功能得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T分期、临床分期、咽鼓管咽口形态、咽鼓管功能、肿物部位、肿物扩散类型、肿物形态、影像学侵犯范围(鼻腔、颅底、咽隐窝、咽旁间隙、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侵犯与否对患者的中耳功能得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①T分期T1、T2、T3、T4的中耳功能得分分别为13.25±3.22、18.52±6.24、21.29±3.42、24.37±3.35,随着T分期的进展,中耳功能越差,得分也越高。T1、T2、T3、T4的中耳得分两两比较,P均<0.05。②临床分期Ⅰ、Ⅱ、Ⅲ、Ⅳ组的中耳功能得分12.54±1.70、16.73±5.67、20.18±4.96、23.65±4.39,两两进行比较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局部肿物部位咽隐窝、顶后壁23.47±4.69、15.64±4.34,生长于咽隐窝肿物的中耳功能得分与生长于顶后壁肿物的中耳得分进行比较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局部的肿物扩散类型局限型、上行型、下行型、混合型14.10±3.99、22.45-2.84、16.13±5.78、24.22±3.62,不同扩散类型的中耳功能得分两辆比较P均<0.05。⑤局部肿物形态局限型、孤立肿块型、浸润型的中耳得分分别是:14.94±4.27、18.03±4.39、25.56±2.11,进行两两比较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咽鼓管咽口分型椭圆形、喇叭形、三角形、缝隙形的中耳功能的得分分别是13.20±2.81、20.58±3.46、23.31±4.02、25.00±4.12,咽鼓管咽口各分型之间进行比较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⑦咽鼓管功能咽鼓管正常、咽鼓管障碍的中耳功能得分14.84±4.05、23.37±4.18,咽鼓管正常组与咽鼓管障碍两组中耳得分之间进行比较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⑧影像学6个分变量影像学6个分变量(鼻腔、颅底、咽隐窝、咽旁间隙、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侵犯与否两组中耳得分之间进行比较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T分期、临床分期、肿物部位、肿物形态、肿物扩散类型、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咽口形态、影像学范围侵犯(鼻腔、咽隐窝、咽旁间隙、腭帆张肌、腭帆提肌、颅底)等8个主变量和6个分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分期、肿物部位、咽鼓管功能、腭帆张肌侵犯、颅底侵犯组P均<0.05,提示这些因素是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的独立因素。结论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T分期、临床分期、肿物部位、肿物扩散类型、肿物形态、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咽口形态、影像学侵犯范围(鼻腔、颅底、咽隐窝、咽旁间隙、腭帆张肌、腭帆提肌)是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单因素,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N分期、M分期对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肿物部位、咽鼓管功能、腭帆张肌侵犯、颅底侵犯是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的独立因素。2、T分期、临床分期较晚、生长于咽隐窝、上行型及混合型、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咽口为裂隙形、影像学侵犯鼻腔、颅底、咽隐窝、咽旁间隙、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等组织以及并发鼻窦炎、乳突炎等均可加重中耳功能障碍。3、采用耳镜、声导抗测试、纯音测听、鼻咽部影像学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电子鼻咽镜检查等的综合量化评估,可充分了解鼓膜、鼓室功能、中耳情况、肿物的浸润程度、咽鼓管功能、咽鼓管开口等中耳的解剖和功能,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估了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和病变程度。通过对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综合评估,提供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病变,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中耳病变及患者症状,可将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分为:<11分,无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者为中耳功能正常;11-15分,可有耳鸣、听力下降,但程度轻、对生活影响较小者为轻度中耳功能异常;16-23分,多有耳鸣、听力下降,可有耳闷塞感者为中度中耳功能异常;24分以上,常有耳鸣、听力下降、闷塞感等,明显影响生活者为重度中耳功能异常。5、本研究的结果还有待更多的临床资料加以充实和完善,尤其在评价的项目因素及评分权重比例的合理性、根据患者的中耳障碍量化得分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开展动态和远期的中耳功能评估等方面仍有很多的研究领域。
谢华,孙文忠[9](2013)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机制与鼻咽癌放疗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文中提出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SOM的形成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乳突气化不良、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鼻咽癌及放疗有关的SOM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预后欠佳。在此,对近年来SOM及与鼻咽癌和放疗有关的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孙开,刘慧忠,冀绪广,姜华,王艳,沈中顺[10](2010)在《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破裂抢救成功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资料患者,女,84岁,3个月前因脑梗死反复肺内感染及呼吸衰竭入住我院ICU科,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气管切开窦道形成良好,佩戴带有气囊的气管套管。2010年7月14日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管内血痰,起初量不多,给予静脉、
二、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鼓室压差值比较 |
2.2 两组ETDQ-7评分比较 |
2.3 两组疗效比较 |
3 讨论 |
(2)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头颈肿瘤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研究的相关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观症状VAS评分比较 |
2.2 本组患者手术前后TMM评分情况比较 |
2.3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4)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咽鼓管功能检测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分析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鼓室压差值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DQ-7量表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6)基于咽鼓管功能检查判断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ETDQ-7、Valsalva及PTA评分比较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和内毒素的表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标本采集 |
1.2.2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1.2.3 内毒素检测 |
1.2.4 细胞因子检测 |
1.3 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分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菌培养 |
2.2 各组内毒素、IL-1β、TNF-α的表达 |
2.3 NPC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分型与内毒素、IL-1β、TNF-α的关系 |
3 讨论 |
(8)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相关多因素量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对象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检测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2.1 单因素分析 |
2.2 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3.1 相关因素对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影响机制 |
3.2 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的评估方法 |
课题结论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职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9)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机制与鼻咽癌放疗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OM的形成机制 |
1.1 咽鼓管功能不良 |
1.1.1 咽鼓管阻塞 |
1.1.2 腭帆张肌功能不良 |
1.1.3 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
1.1.4 咽鼓管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 |
1.2 乳突气化不良 |
1.3 感染 |
1.4 变态反应 |
2 鼻咽癌放疗前引起SOM的发病机制 |
3 鼻咽癌放疗后引起SOM的发病机制 |
4 与鼻咽癌放疗相关的SOM的治疗现状 |
4.1 全身治疗 |
4.1.1 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 |
4.1.2 全身应用激素、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药 |
4.2 局部治疗 |
4.2.1 局部清理、使用激素并治疗鼻腔鼻窦疾病 |
4.2.2 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鼓膜切开排液和鼓膜穿刺抽液 |
4.2.3 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冲洗及注药 |
4.2.4 鼓膜激光打孔及鼓膜部分切除 |
5 展 望 |
(10)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破裂抢救成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2 讨论 |
四、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 徐光. 临床研究, 2021(07)
- [2]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D]. 王梦圆.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邓丽芳,李碧玉,吴盖珍,吴剑,李军政. 中国医药科学, 2020(22)
- [4]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 赵然师.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 阮奕劲,石雄州,黄秀花,吴涛,孙职莲,刘芊,蔡卓. 吉林医学, 2020(01)
- [6]基于咽鼓管功能检查判断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治疗作用[J]. 邓丽芳,李军政,吴剑.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02)
- [7]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和内毒素的表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J]. 何光耀,唐军,尧振兴,谢貌,比贝克,唐翔龙,周永,谭颂华,唐安洲.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8(03)
- [8]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相关多因素量化分析[D]. 陈其国.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2)
- [9]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机制与鼻咽癌放疗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J]. 谢华,孙文忠. 医学综述, 2013(09)
- [10]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破裂抢救成功1例[J]. 孙开,刘慧忠,冀绪广,姜华,王艳,沈中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