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间隔论文_顾英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飞行间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间隔,航路,性能,风险,管制,流量,机场。

飞行间隔论文文献综述

顾英杰[1](2018)在《基于航空器历史轨迹数据的飞行间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增长的空中交通流量与现行不合理的航空器间隔之间的矛盾突出,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缩减航空器飞行间隔,对于提高机场吞吐量、减少航班延误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航空器历史轨迹数据,研究了航空器的起/起、降/降、起/降、降/起时间间隔和距离间隔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0期)

杨新湦,任治[2](2018)在《多随机因素影响下飞行间隔评估及冲突解脱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评估两机水平安全间隔并建立特情冲突解脱程序,基于多随机因素对飞机位置误差的影响,建立碰撞风险模型和冲突解脱阈值求解模型。首先,考虑CNS性能和高空风作用,改进飞行运动模型,建立碰撞风险模型,得到最低安全间隔标准计算方法。然后,考虑陆空通话影响,结合飞机转弯特性,建立两机在不同相对位置情况下的阈值求解模型,利用最低安全间隔标准值求解冲突解脱阈值。最后,以某管制试飞空域内特定机型相关数据及所受随机因素参数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得出两机最低安全间隔标准,并得到防止安全间隔丧失管制员介入冲突解脱程序的阈值,计算结果与管制运行实际吻合,验证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依据多随机因素与最低安全间隔标准脉谱图拟合出相应公式,以期为管制员进行两机安全间隔调配与制定冲突解脱程序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贺文红[3](2015)在《基于CNS性能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确定自由飞行下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论文研究了基于通信、导航、监视性能的安全飞行问题。通过分别对所需通信性能、所需导航性能和所需监视性能进行分析,结合概率论相关知识建立了航空器之间的碰撞风险模型,并对不同飞行速度和飞行间隔情况下的碰撞风险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机水平间隔越大,碰撞概率越小;两机连线的飞行速度分量越大,所需的最小安全间隔越大。(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夏正洪,潘卫军,康瑞,罗小林[4](2014)在《终端区航空器飞行间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终端区不合理的航空器飞行间隔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和机场吞吐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场面监视雷达历史运行数据的终端区航空器飞行间隔算法。通过分析离散的场监雷达点迹数据,可获得航空器的历史轨迹。基于航空器起飞时刻和降落时刻提出了航空器间在不同起降序列下的时间、距离间隔计算方法。研究了机场流量、航空器起降序列、跑道的使用方向变化对航空器飞行间隔的影响。实践结果表明,场面监视雷达数据可以有效地用于分析航空器间的时间和距离间隔;机场流量与终端区航空器飞行间隔负相关,航空器间的时间间隔和距离间隔正相关,飞行间隔与跑道使用方向变化无关。合理的起降次序和良好的管制习惯可有效地缩小终端区航空器飞行间隔。(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5期)

高云峰[5](2013)在《西藏飞行间隔时间缩至五分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高云峰报道:日前,西藏空中管制区域内的飞行间隔缩短到5分钟,飞行流量进一步增大。此外,西藏地区还优化了进离场飞行程序,开始使用Z8进离场航线,使得因管制原因制约西藏飞行流量增长的瓶颈取得了质的突破。 近年来,西藏民航飞速发展,目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3-10-10)

何福京,郑京,裘岚,张海[6](2011)在《一种基于自动相关信息四维运算的飞行间隔算法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航路规划的分层模式,提出了实时航路规划中四维接近算法,对UAV与静态和动态目标的接近距离进行了分析计算,为航路规划及时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危险接近信息,并进行了数字仿真。数字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好预测精度,可快速提供UAV与周围静态和动态目标距离信息,提高UAV航路动态规划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航空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张雄旗[7](2011)在《基于ADS-B下的平行航路飞行间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作为国际民航组织推荐的新航行系统之一,由于其良好的监视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通过追踪国内外ADS-B管制下飞行间隔研究现状,结合我国民航正在实施的ADS-B发展规划和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实施路线,研究了基于ADS-B监视下特定导航性能的平行航路的飞行间隔。根据我国ADS-B发展规划,我国计划在东部雷达监视区域,采用ADS-B改进空域的航路、终端区以及各个飞行阶段的空中交通管理能力,并逐步由ADS-B地面设备更替航管二次雷达,优化和降低地面监视系统的投入成本;根据我国PBN实施计划,我国计划在东部航路实施RNAV-1运行。因此,结合我国导航和监视系统的实施计划,采用Reich模型,研究了ADS-B监视下RNAV-1平行航路实施5海里侧向飞行间隔的侧向碰撞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RNAV-1平行航路实施5海里侧向飞行间隔的ADS-B管制间隔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安全目标等级。我国计划在西部非繁忙地区实施以ADS-B为主,从ADS-B监视下的程序管制逐步过渡到ADS-B管制的运行;在西部地区、海洋地区实施运行RNP-4。因此,采用Reich模型,研究了ADS-B监视下RNP-4平行航路实施16海里纵向间隔的纵向碰撞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RNP-4航路实施16海里纵向飞行间隔的ADS-B管制间隔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安全目标等级。最后采用灰色预测理论,研究了我国民航2010年到2030年的总体安全目标水平,推导出了我国民航可接受的航路碰撞风险水平。通过将ADS-B监视下RNAV-1平行航路实施5海里侧向间隔的碰撞风险与可接受的航路碰撞风险相比较,结果表明在RNAV-1平行航路实施5海里侧向飞行间隔的ADS-B管制间隔符合我国民航的安全要求;通过将ADS-B监视下RNP-4平行航路实施16海里的纵向ADS-B管制间隔的碰撞风险与我国民航可接受的航路碰撞风险相比较,结果表明在RNP-4平行航路实施16海里纵向ADS-B管制间隔符合我国民航安全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期刊2011-04-22)

张晓燕,陈亚青,刘国毅,何昕[8](2011)在《ADS-B监视下飞行间隔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推广使用的首要问题是间隔标准的确定,为此ADS-B下飞行间隔的评估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与基准系统进行比较的方法,对ADS-B监视下的飞行间隔的安全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ADS-B监视下的危险接近概率模型,确定了ADS-B下飞行间隔的研究方法,对雷达监视和ADS-B监视下的危险接近概率进行比较分析,在不低于雷达监视的安全目标水平下确定出ADS-B监视下对应的最小间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低于雷达监视的安全目标水平下,ADS-B监视下的飞行间隔标准更小,因此方法适用于国内ADS-B监视下的飞行间隔的评估。(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孔轼,周杨,林清[9](2011)在《叁亚进近管制区最小飞行间隔缩短为6公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孔轼、周杨、林清报道:自2月25日零时起,叁亚进近管制区正式实施雷达管制最小间隔标准由10公里缩小为6公里。    据介绍,飞行间隔缩小,意味着空中流量可以加大,有利于缓解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常率,对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1-03-03)

俞文军,卢婷婷,刘计民[10](2010)在《交叉航路飞行间隔安全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交叉航路上初步研究了碰撞风险模型,从冲突区域模型、概率论模型、Event模型、Reich及其改进模型等5种碰撞风险模型的角度,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使用范围及建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飞行间隔安全评估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CNS性能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防撞系统如何减少碰撞风险以及人为因素对碰撞风险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飞行间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有效评估两机水平安全间隔并建立特情冲突解脱程序,基于多随机因素对飞机位置误差的影响,建立碰撞风险模型和冲突解脱阈值求解模型。首先,考虑CNS性能和高空风作用,改进飞行运动模型,建立碰撞风险模型,得到最低安全间隔标准计算方法。然后,考虑陆空通话影响,结合飞机转弯特性,建立两机在不同相对位置情况下的阈值求解模型,利用最低安全间隔标准值求解冲突解脱阈值。最后,以某管制试飞空域内特定机型相关数据及所受随机因素参数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得出两机最低安全间隔标准,并得到防止安全间隔丧失管制员介入冲突解脱程序的阈值,计算结果与管制运行实际吻合,验证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依据多随机因素与最低安全间隔标准脉谱图拟合出相应公式,以期为管制员进行两机安全间隔调配与制定冲突解脱程序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飞行间隔论文参考文献

[1].顾英杰.基于航空器历史轨迹数据的飞行间隔研究[J].科技风.2018

[2].杨新湦,任治.多随机因素影响下飞行间隔评估及冲突解脱阈值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3].贺文红.基于CNS性能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2015

[4].夏正洪,潘卫军,康瑞,罗小林.终端区航空器飞行间隔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5].高云峰.西藏飞行间隔时间缩至五分钟[N].中国民航报.2013

[6].何福京,郑京,裘岚,张海.一种基于自动相关信息四维运算的飞行间隔算法设计与实现[J].航空电子技术.2011

[7].张雄旗.基于ADS-B下的平行航路飞行间隔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

[8].张晓燕,陈亚青,刘国毅,何昕.ADS-B监视下飞行间隔评估方法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1

[9].孔轼,周杨,林清.叁亚进近管制区最小飞行间隔缩短为6公里[N].中国民航报.2011

[10].俞文军,卢婷婷,刘计民.交叉航路飞行间隔安全评估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0

论文知识图

飞行间隔示意图飞行间隔示意图飞行冲突的预测不同间隔下碰撞概率显示图飞行间隔西安咸阳机场终端区容量评估结果汇总通...圆形保护区和冲突区域示意图冲突区域...

标签:;  ;  ;  ;  ;  ;  ;  

飞行间隔论文_顾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