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淋巴结转移论文-郭媛洁,徐秀梅,翟虹

腋淋巴结转移论文-郭媛洁,徐秀梅,翟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腋淋巴结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腋淋巴结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郭媛洁,徐秀梅,翟虹[1](2019)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4例患者195个PTMC结节,按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转移组中男性、年龄<45岁、癌结节多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2)转移组中癌结节直径>7 mm、突破甲状腺被膜、癌结节位于上下极或峡部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单/多发及突破被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吴卓遥,王洁,郑金霞[2](2019)在《磁共振联合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联合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放射科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检查,以术后的病理学诊断为判定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分析单独使用超声与超声联合磁共振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病理学诊断后发现,72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59例,有13例患者未出现转移。超声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均明显低于磁共振联合超声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联合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联合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非常显着。通过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疾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临床推广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周庆,康金科,支永发,张义,牛闻宇[3](2019)在《PET-CT在诊断外阴癌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在诊断外阴癌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我院及其他医院从2001年6月—2018年6月在接受PET-CT扫描后行腹股沟区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清扫术的外阴癌患者共68例。通过对比PET-CT诊断结果与病检结果以分析PET-CT在诊断外阴癌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68例患者中共有42例证实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阳性,PET-CT检查出有37例腹股沟区淋巴结阳性(88.1%),其准确性与病检结果无差异性。另外,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PET-CT在浸润深度为T1与Ⅰ期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方面与病检结果具有差异性,而对浸润深度为T2、T3与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腹股沟区转移阳性率与病检结果相似。结论:PET-CT在发现外阴癌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在中晚期患者中其作用更加突出,可以作为外阴癌患者术前分期的重要评估方法。(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李昂,季仲友,蒋韩,史秋思[4](2019)在《~(18)F-FDG PET/CT多种参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多种参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183例(男101例,女82例,年龄36~84岁)肺癌初诊患者,所有患者PET/CT检查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且在检查后完成手术,均具备病理学结果。PET/CT参数包括淋巴结长短径、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SUV_(MAX)、淋巴结T/N(淋巴结SUV_(MAX)/主动脉SUV_(MEAN))及SUV_(LN/Tumor)(淋巴结SUV_(MAX)/原发灶SUV_(MAX))。分析上述参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法确定最佳临界值,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3名患者中PET/CT可见且经手术病理活检的淋巴结一共395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6枚,良性淋巴结239枚。淋巴结SUV_(MAX)为2.76±1.51,短径0.92±0.29(cm),长径1.24±0.32(cm),原发灶SUV_(MAX)为8.94±3.21,T/N为2.52±1.95,SUV_(LN/Tumor)为0.53±0.24,主动脉本底SUV_(MEAN)为1.16±0.32。单因素分析中,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淋巴结长短径(t=-1.225,P=0.512;t=-0.853,P=0.233)、纵隔淋巴结SUV_(MAX)(t=-0.923,P=0.293)、T/N(t=-1.983,P=0.216)及SUV_(LN/Tumor)(Z=1.864,P=0.073)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的原发灶SUV_(MAX)高于非转移组(t=-4.14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T/N及SUV_(LN/Tumor)的最佳临界值为2.586 (敏感度66.5%,特异度81.7%,AUC为0.674,P=0.094)及0.231(敏感度91.9%,特异度54.9%,AUC为0.720,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ROC曲线得出的最佳临界点将淋巴结分为高危组(T/N <2.586,SUV_(LN/Tumor)≥0.231)和低危组(T/N> 2.586,SUV_(LN/Tumor)<0.213),最后纳入方程的变量只有T/N和SUV_(LN/Tumor),方程系数分别为1.866 (P=0.006)和2.174 (P <0.001),OR值为3.648 (CI95%为1.915~7.757)和8.232 (CI95%为3.346~19.735)。结论:PET/CT的新参数淋巴结T/N和SUVLN/Tumor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SUV_(MAX)更有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李状,李力[5](2019)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芯片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m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相互作用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再次分析,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结果:在GEO数据库获得GSE2109、GSE39099芯片数据,将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富集,获得8条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的信号通路(type I interferon、interferon-gamma-mediated、PI3K-Akt、Rap1、TGF-beta、cGMP-PKG、Wnt、Ras)及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个基因与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形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信号通路,基因VEGFC、IRS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结论:通过对芯片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8条信号通路及11个差异表达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金元贞,仝开军,舒荣宝,崔方博,尹毅[6](2019)在《总径线方程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总径线方程在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CT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72例胃癌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对比手术病理结果和术后CT检查,回顾性分析短径≥2 mm的区域淋巴结的CT表现,采用诊断试验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建立总径线方程并进行影像诊断和分期。结果胃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比例60.5%(104/172),CT检查发现短径≥2 mm的区域淋巴结总数是病理检查区域淋巴结总数的29.7%(991/3341)(相关系数r=0.264,P<0.001),是病理检查转移阳性区域淋巴结数目的1.41倍(991/705)(相关系数r=0.467,P<0.001)。以CT检查区域淋巴结短径≥6 mm为阈值,诊断转移的灵敏度66.3%,特异度75.0%,阳性预测值80.2%,阴性预测值59.3%,总符合率69.8%,约登指数为0.413,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P<0.001, OR值为5.914,P<0.001。未发现2 mm以上区域淋巴结的阴性预测值为100%。总径线方程y=x1+6x2(x1=短径≥2 mm且<6 mm的淋巴结数目,x2=短径≥6 mm的淋巴结数目)评估阳性区域淋巴结数目的结果与病理检查阳性淋巴结数目呈线性正相关(r=0.703,P<0.001)。数值≥6对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为81.7%,特异度58.8%,总的符合率72.7%。以数值6~7、8~10、11~18、>18为标准对N1、N2、N3a、N3b分期评估的灵敏度分别为87.8%、86.0%、81.3%、90.0%,特异度为57.5%、59.4%、67.1%、79.8%,总符合率为77.2%、71.1%、71.1%、80.7%。结论涵盖淋巴结短径和数目而建立的总径线方程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诊断和N分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周云,李萍,陈松旺,邵泽锋,王国品[7](2019)在《高频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术前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和术中可疑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探讨高频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病理诊断明确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采用Esaote Mylab Twice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的高频探头进行颈部淋巴结探测,根据各项超声声像征象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将超声判断结果与手术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92例患者超声检测出转移淋巴结49例,淋巴结未转移43例;术后病理检测转移淋巴结阳性53例,淋巴结未转移39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3%。超声诊断准确度84.8%(78/92),敏感性83.0%(44/53),特异性87.2%(34/39),阳性预测值89.8%,阴性预测值79.1%。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术前超声和术后病理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区域和数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85,P=0.012)。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客观的评估淋巴结性质及分布范围,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徐晓燕,翟瑞芳[8](2019)在《DNA倍体联合高危型HPV在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NA倍体联合高危型HPV(HR-HPV)在宫颈鳞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淋巴结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实验1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实验2组)。采用DNA-AICM及导流杂交方法分别对两组进行DNA倍体及HR-HPV的检测;将HE染色结果与DNA异倍体、HR-HPV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DNA异倍体及HR-HPV在实验1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7%及50.47%,双阳性率为44.86%。二者在实验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9%及10.59%,双阳性率为4.93%;二者在转移阳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双阳性率均为100%。二者在转移阴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58%及12.42%,双阳性率为6.32%。结论 DNA倍体及HR-HPV有可能作为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韦树建,刘新承,陈焕杰,郑海涛[9](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咽旁淋巴结转移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男,52岁。2016年10月因发现甲状腺肿物2天于甲状腺外科就诊,无吞咽困难,无声音嘶哑,无胸闷憋气。甲状腺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双叶不均质肿物,右侧大小4. 0 cm×2. 0 cm×2. 2 cm,左侧2. 2 cm×1. 2 cm×2. 0 cm,TI-RADS 4c(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谢竞,赵晓燕,赵冰,郝红君,霍彦平[10](2019)在《C-erbB-2蛋白表达与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C-erbB-2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84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63例,阴性患者21例。采集84例患者术后的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C-erbB-2蛋白高低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相关性及Cerb B-2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分析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84例乳腺癌患者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 7%(35);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阳性患者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 2%(48),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阴性患者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3. 8%(5);乳腺癌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erbB-2蛋白在青年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存在正相关,综合二者间的关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及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患者预后疾病情况的判断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腋淋巴结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磁共振联合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放射科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检查,以术后的病理学诊断为判定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分析单独使用超声与超声联合磁共振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病理学诊断后发现,72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59例,有13例患者未出现转移。超声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均明显低于磁共振联合超声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联合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联合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非常显着。通过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疾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临床推广价值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腋淋巴结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郭媛洁,徐秀梅,翟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吴卓遥,王洁,郑金霞.磁共振联合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周庆,康金科,支永发,张义,牛闻宇.PET-CT在诊断外阴癌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李昂,季仲友,蒋韩,史秋思.~(18)F-FDGPET/CT多种参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李状,李力.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6].金元贞,仝开军,舒荣宝,崔方博,尹毅.总径线方程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7].周云,李萍,陈松旺,邵泽锋,王国品.高频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9

[8].徐晓燕,翟瑞芳.DNA倍体联合高危型HPV在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J].中国临床研究.2019

[9].韦树建,刘新承,陈焕杰,郑海涛.甲状腺乳头状癌咽旁淋巴结转移一例[J].临床外科杂志.2019

[10].谢竞,赵晓燕,赵冰,郝红君,霍彦平.C-erbB-2蛋白表达与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9

标签:;  ;  ;  

腋淋巴结转移论文-郭媛洁,徐秀梅,翟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