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传输模型论文_赵晓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频传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频,数据传输,网络,平滑,路由,服务质量,监控系统。

视频传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明[1](2014)在《视频点播系统中视频协作存储与传输模型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中多彩多样的娱乐、学习、工作等需求的不断发展,视频需求蓬勃兴起,视频服务相关应用的爆炸式发展已经开始主导网络技术的演化与变革。据Cisco预测,截至2018年,移动视频产生的流量占整个移动互联网流量的比重将近70%。以视频点播为主的视频服务在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在考验着现有的网络系统,尤其随着视频数目的不断增长、视频尺寸的不断变化,视频库日益庞大,如何有效地存储这些视频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有效应对视频库不断扩展带来的挑战,本文引入协作存储的理论。视频点播系统利用内部服务器网络的高速链路整合各个服务器的存储能力,各个服务器只存储视频库的一个子集。完成存储后,当用户发起视频请求时,如果视频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则服务器直接将视频数据返回给用户;否则,将发起协作传输请求,从服务器网络中存储有该视频的服务器获取数据,然后发送给用户。基于以上观点,对协作存储和协作传输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介绍视频点播系统的背景知识,比如:视频访问频率的分布规律、用户到达特点、系统网络负载等。同时,介绍相关文献对于视频协作存储方案等问题的研究,指出这些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然后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建立视频协作存储模型,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协作存储以及协作传输。2.对于协作存储,以本地命中最大化为目标,设计视频分块协作存储模型,。、并提出对应算法。将视频协作存储与网络编码相结合,然后构造了一种特殊的网络流图,将原问题转化为图上的最小费用流问题从而得到解决方案。3.对于协作传输,在视频切片已存储的前提下,建立协作传输模型,并以最小化最大链路利用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贪心算法。以时间轮为单位处理用户的请求,在每一个时间轮开始时搜集用户的视频请求,然后,尽量选择链路利用率最小的源服务器,在时间轮结束时进行数据传输。4.对所提出算法进行实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性能。协作存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已有的算法。实验还分析了不同切片大小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视频访问频率的分布规律下该算法的适用性。协作传输实验中,通过与最近源节点选择算法和随机源节点选择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该算法对于不同网络拓扑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4-10)

李蓬[2](2011)在《支持QoS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传输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WVSNs)集成了视频传感器、计算机、通信叁大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介绍了WVSNs的结构,并针对网络的QoS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网络的QoS需求,综合考虑传感器节点能量、输出码率、传输时延、信道差错率和数据失真等因素,设计了一个提供QoS保证的传输模型,并对常见的QoS路由协议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1年03期)

任维政,崔岩松,邓中亮[3](2010)在《基于RCPC-FEC的3G视频传输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克服3G无线网络传输中的比特错误和数据包丢失问题,采用码率兼容删除卷积码(RCPC)抑制比特错误问题,通过前向纠错(FEC)减小数据丢包率,将RCPC与FEC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RCPC-FEC的无线网络视频传输模型。在3G无线网络传输的不同比特错误率和数据丢包率下对该模型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0年02期)

李燕灵,马瑞芳,左力[4](2005)在《基于RTP/RTCP的实时视频数据传输模型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分析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S架构的基础上,研究了实时传输协议RTP及其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提出了基于RTP/RTCP协议的实时数字视频数据传输模型;文章在讨论实时数字视频数据传输与控制过程中,对客户端、服务器端和监控前端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还探讨了实时数据传输中的流量控制,并给出了一种流量控制的算法。(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5年08期)

赵晓杰,符云清[5](2005)在《一种基于RLM的视频信息传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IP网实施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难点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接收者驱动的分层组播(Receiver-drivenLayered Multicast,RLM)的视频信息传输模型。本模型借鉴了 RLM模型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分层组播的思想,增加了反馈控制机制,这使本模型不仅适用于大规模用户使用,而且对网络的动态性和异构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5年07期)

杨素敏,张西红,陈开颜,娇文成,李晓辉[6](2003)在《VBR MPEG视频传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论述了开发VBR MPEG视频传输模型的原因,VBR MPEG流编码原则,常见模型的分类,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型的特点以及轨迹图,最后用实验数据对各模型的特性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03年12期)

杨素敏,张西红,矫文成,李晓辉[7](2003)在《多视频源输入系统传输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多视频源流的组成,以及各模型在不同负载和缓冲器大小的情况下表现的不同状态,从而可以帮助网络工作者根据网络资源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视频传输模型,进而分析对网络有重要影响的统计特性,以便提高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3年02期)

谢建国[8](2002)在《VBR流式视频I/O调度与平滑传输模型及算法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带宽的迅速增加,网络流媒体日将成为网络应用的主流,网络流媒体的相关技术成为计算机领域内的重要研究热点。VBR方式压缩的视频是网络流媒体的主要数据源,像VoD、网络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都需要这种视频的实时传输和传播。而VBR方式压缩的视频和CBR方式压缩的视频相比,在相同资源许可下能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保证,但不足的是,由于它的VBR特性,复杂了网络的管理,如接纳控制、带宽分配等。本论文针对VBR流式视频(简称VBR视频流)重点研究了两方面问题,一是VBR视频流的I/O调度,二是VBR视频流的平滑传输。 论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处理机多任务调度原理的带缓冲箱多实时流调度模型及相应的接纳控制算法,讨论在多网络I/O通道独立并行输出情况下,其最大网络输出流的有效调度问题。提出了另一个针对存储VBR视频的最短路径平滑算法,讨论如何利用前端缓冲技术,研究VBR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其峰值位率最大可能缩减问题。文中给出了两算法优化性能的分析,实验结果也显示这些算法的效果是明显而有效的。 其次在基于最短路径平滑算法下,考虑不同网络段之间的异质传输特性,提出了异步平滑调度算法,考虑残余带宽利用率问题,提出了残余带宽下视频服务协议算法,以及针对强实时VBR视频流,提出了实时平滑传输算法。实验显示这些算法在各自的应用背景下都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论文在讨论一个视频比例安置算法后,着重研究了以优化磁盘I/O为目的,结合平滑技术、视频安置技术及MZ特性的磁盘技术,提出了磁盘I/O平滑检索模型、平滑检索算法及相应的视频安置模式。模拟实验显示下,对于给定目标参数这些算法有好的性能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2-03-01)

视频传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WVSNs)集成了视频传感器、计算机、通信叁大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介绍了WVSNs的结构,并针对网络的QoS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网络的QoS需求,综合考虑传感器节点能量、输出码率、传输时延、信道差错率和数据失真等因素,设计了一个提供QoS保证的传输模型,并对常见的QoS路由协议进行了比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频传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晓明.视频点播系统中视频协作存储与传输模型设计与仿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2].李蓬.支持QoS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传输模型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

[3].任维政,崔岩松,邓中亮.基于RCPC-FEC的3G视频传输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

[4].李燕灵,马瑞芳,左力.基于RTP/RTCP的实时视频数据传输模型及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

[5].赵晓杰,符云清.一种基于RLM的视频信息传输模型[J].计算机科学.2005

[6].杨素敏,张西红,陈开颜,娇文成,李晓辉.VBRMPEG视频传输模型[J].计算机与网络.2003

[7].杨素敏,张西红,矫文成,李晓辉.多视频源输入系统传输模型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

[8].谢建国.VBR流式视频I/O调度与平滑传输模型及算法优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有效容量函数无线网络多路实时视频传输模型视频传输模型实时视频传输模型图基于多网卡绑定的视频传输模型...基于RTP的MPEG-4视频传输模型

标签:;  ;  ;  ;  ;  ;  ;  

视频传输模型论文_赵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