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系统,控制器,机器人,工业。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美,刘艳平[1](2019)在《激光切割机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现有激光切割机技术中伺服驱动系统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抗干扰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IC16F877A的结构简单、抗干扰性强、定位准确、性能可靠的数字化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系统以PIC16F877A为主控芯片,通过同步串行SPI通信接口对从动芯片IRMCK201各寄存器进行配置,利用智能功率驱动芯片IRAMS10UP60A实现对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进而使激光切割机割具驱动装置获得更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陈华[2](2018)在《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伺服驱动器是交流伺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及运行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正以极快的速度向高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有效推动了交流伺服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甚至逐渐成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本文首先分析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操作规则及性能特征,之后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对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交流伺服系统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8年24期)
谢远龙[3](2018)在《基于数据驱动的交流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伺服系统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方法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决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效率与控制精度。但是,交流伺服系统结构的非线性与分数阶特性、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时变特征以及应用过程中多样化的扰动等因素将会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跟踪性能和稳定性。考虑到未建模动态和建模误差的存在,传统基于模型的运动控制方法难以满足交流伺服系统的实际运行需求。本文结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优化交流伺服系统的综合性能为目标,利用数据驱动运动控制理论,从控制器结构、抗扰动能力、约束性指标等方面开展了控制算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分数阶控制器、扰动抑制以及多性能指标的数据驱动运动控制方法,力求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验证。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分析了交流伺服系统的矢量控制原理和速度环控制结构,针对交流伺服系统传统模型的局限性,在系统模型未知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虚拟参考反馈校正的交流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结构。最后研究了阶跃响应、误差积分以及统计学特征等控制性能评价指标。提出了数据驱动分数阶控制方法,采用分数阶控制器代替传统的整数阶控制器,利用被控对象的过程数据构建以分数阶控制器参数为优化变量的目标准则,进而设计了数据驱动离线整定算法,实现最佳分数阶阶次的定位和控制器参数的预整定。针对传统控制器参数自适应更新的耗时久、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即时学习的改进型在线校正算法,利用相似度准则限制了数据库容量的大小,采用涵盖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相似数据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有效地缩短了计算时间,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所述数据驱动参数整定算法同时适用于整数阶控制器与分数阶控制器。提出了数据驱动扰动抑制方法,估测了数据扰动并将其作为补偿量引入到控制器参数的反馈调整中,实现提高系统扰动抑制能力和鲁棒性的目的。对网络控制系统的数据干扰与整帧丢失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受干扰情况下不完备数据的一般化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针对数据扰动的抑制问题,提出基于反馈调整和扰动补偿的数据驱动加权迭代运动控制算法,使用迭代学习周期性对数据干扰和整帧丢失的信息进行无偏估计,利用残差峰态系数确保了控制器参数自适应更新最优化,并对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和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证明。仿真结果表明在数据受到噪声干扰和整帧丢失的情况下,系统的鲁棒性得到了增强。以改进受控系统的综合控制性能为目的,提出了数据驱动多性能指标优化方法。设计的数据驱动约束条件主要包括:基于频率响应测试数据推导了控制参数与性能指标约束的解析关系,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能和频域性能;依据理想波特函数建立的闭环分数阶参考模型优化了系统的时域性能和灵敏度函数指标;同时,利用自然常数设计了平滑函数,实现对被控对象控制输入信号幅值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性能指标的数据驱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利用变步长粒子群算法对分数阶控制器参数进行了寻优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受控系统动态响应与参考模型保持一致,保证了综合控制性能最优。最后,提出了测试实验方案,进行了总线型交流伺服驱动器的软硬件设计,以此搭建了六关节工业机器人系统、柔性摆臂系统和双惯量弹性交流伺服系统,将所提出的数据驱动运动控制方法应用到搭建的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运动控制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与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7)
陈英[4](2017)在《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设计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能够基于DSP控制器TMS320F2812、从系统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硬件设计、电路模块设计方面,优化设计开发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结果证实,在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开发中,能够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确保提升工业机器人动作精度,提升18.0%,发挥积极设计实现效益。结论表明,在实际中优化设计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能够提升工业机器人设备动作精度,发挥积极影响,可以在实践中推广该系统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16期)
兰海周,郑利明[5](2017)在《钻攻专机基于交流驱动伺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钻工专机的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结合某型号的铝材质盘型零件工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开发制作。本文根据高速钻攻专机加工的工艺和机械的结构,对控制指标进行详细且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将设备加工的潜力进行了充分的发挥,并且运用PLC将系统控制参数化得以有效地实现。设备运用可编程序的逻辑控制器将综合的控制得以实现,在设备零件加工的速度和精度以及人机的交互方面,将优异性突出地表面出来,在设备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7年11期)
Emma,iF,Design,Award,2017[6](2017)在《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1S Series》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伺服驱动器是根据控制器接收到的命令来控制交流伺服电机的一种设备。在1S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中,内部处理算法进行了改进,能够在无可匹敌的短时间内完全执行控制器的运行命令,同时始终保持平稳运行和高精度,所有这些让机器运行更快更精确,(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7年08期)
张新华,黄建,张兆凯,王浩明,王京伟[7](2017)在《基于DSP和FPGA的高功率密度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工业数控系统高功率密度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DSP+FPGA体系结构的新型多轴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首先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驱动与控制电路的设计,包括控制电路、信号检测及保护电路、功率驱动电路、通信电路等,其次分析了软件实现及信号采样时刻点选择方法。该系统采用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策略,运用集中控制及分层处理的设计思想,实现具有位置、速度、电流控制的数字化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动态响应快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7年02期)
杨少卿[8](2016)在《基于PLC、交流伺服驱动对机床控制系统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设计主要运用PLC的逻辑控制以及D/A模块、定位模块结合交流伺服驱动来控制,实现DKZ4000立车的进刀量与工作台转速成正比,对工作台运转、左右刀架移动、横梁升降等运动的精准控制。其具有高可靠性、简化控制结构,大幅降低故障率,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充分满足生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6年17期)
许冠[9](2016)在《交流伺服驱动系统EtherCAT接口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EtherCAT总线实时性强、高可靠性等优点,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为了将EtherCAT总线引入原有的数字交流伺服驱动系统,首先介绍了EtherCAT总线接口的结构,完成了EtherCAT总线接口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重点描述了EtherCAT应用层CANOPEN DSP402相关行规和映射的设计,给出了应用层过程数据PDO的具体设计流程。最后通过实验证明基于EtherCAT的交流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能很好地满足工业现场对运动控制系统快速响应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6年08期)
龙凯,李刚成[10](2016)在《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是机器人设备动作实现的核心,通过电动机旋转产生的力驱动工业机器人各个关节完成相应制定的动作目标,因此设计科学、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是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某公司电机专用芯片TMS320F2812作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流伺服驱动器是交流伺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及运行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正以极快的速度向高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有效推动了交流伺服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甚至逐渐成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本文首先分析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操作规则及性能特征,之后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对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交流伺服系统的创新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美,刘艳平.激光切割机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9
[2].陈华.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
[3].谢远龙.基于数据驱动的交流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陈英.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7
[5].兰海周,郑利明.钻攻专机基于交流驱动伺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南方农机.2017
[6].Emma,iF,Design,Award,2017.交流伺服驱动系统1SSeries[J].设计.2017
[7].张新华,黄建,张兆凯,王浩明,王京伟.基于DSP和FPGA的高功率密度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J].微电机.2017
[8].杨少卿.基于PLC、交流伺服驱动对机床控制系统的改造[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6
[9].许冠.交流伺服驱动系统EtherCAT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机电工程技术.2016
[10].龙凯,李刚成.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