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选择模型论文_梁晶晶,张小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停车场选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停车场,指数,泊位,模型,交通运输,理论,城市交通。

停车场选择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梁晶晶,张小宁[1](2018)在《考虑实时停车场信息的出行方式选择仿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停车App在交通出行中的广泛应用,使实时获取各类停车场信息更加便捷.然而,实时停车场信息在优化交通系统方面的作用机理尚无理论基础,其应用效果也缺乏量化分析.本文将实时剩余停车位信息和停车诱导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点队列模型、学习理论和Logit选择模型,建立了实时停车场信息提供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仿真模型.然后,设计3种出行情景并结合仿真实验结果,对实时停车场信息提供影响出行者出行行为的机理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其对交通系统的优化效果.最后,基于对2类主要参数(学习因子和扩容因子)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讨论了提升实时停车场信息提供对交通系统优化作用的可行方式.(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8年02期)

程晓荣,李紫君[2](2017)在《基于多指数决策的停车场选择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随机选择停车或根据某一单一影响因素选择停车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多指数决策的停车场选择模型。该模型以泊位指数、用户认可指数、费用指数、停车场等级指数为影响因素计算综合选择指数,以综合选择指数为选择目标停车场的唯一指标。根据仿真实验结果可知,该模型能够克服以往停车诱导系统根据单因素确定目标停车场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供最优停车场选择,还能根据不同侧重的需求推荐局部最优全局次优的选择,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推荐服务,因此,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7年06期)

唐伯明,曾超,刘唐志,陈坚[3](2015)在《城市中心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选择行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探讨驾驶人停车行为特征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集计理论中的BL模型以停车场类型、停车费用、停车目的、步行距离为特性变量分别建立平日、节假日公共停车场选择模型,研究公共停车场驾驶人停车行为的总体规律及所选城市的一般性规律;以停车费用及步行距离作为假设变量,建立改进的BL停车行为模型,研究平日、节假日优惠费率交换步行距离的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平日公共停车场停车目的相对集中,以通勤为目的驾驶人对停车费用较敏感且更倾向于选择公共停车场;节假日停车目的较为离散,停车费优惠措施对驾驶人停车场选择影响降低,因此,通过停车费优惠措施提高路外公共停车场利用率需考虑平日与节假日相区别的政策性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于洋,韩皓,刘云霞[4](2011)在《基于停车选择行为的路外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机动车交通是动、静结合的平衡交通系统,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除了导致道路交通过度拥挤之外,也产生了严重的停车问题,乱停车的现象屡见不鲜。然后,通过对机动车停车的管理,不仅能减少乱停车现象,改善城市面貌,还能进一步缓解道路交通的拥挤程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停车设施的供应策略和科学的布局方案是加强停车设施管理的有效手段。路外公共停车场作为城市主要停车设施承载着大量的城市停车需求,确定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合理服务半径,对增强停车场的吸引力、平衡路内外停车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对停车选择行为特征研究,分析停车后的步行距离、停车收费、停车场空位以及停车服务质量等参数对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建立路外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停车者停车选择概率模型,在满足停车选择约束条件下,建立路外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优化模型。(本文来源于《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期刊2011-08-12)

季彦婕,王炜,邓卫[5](2009)在《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特性分析及最优泊位选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详细分析有无诱导条件下的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异同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车位引导系统的最优泊位选择模型.结合国内外微观泊车行为调查分析结果,确定了停车场内泊位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步行距离、行驶距离、安全性、遮荫时长和有效泊位两侧车辆占用情况等.将各影响因素视为泊位的多项属性,建立了基于灰熵的最优泊位选择模型,对某一时刻停车场内所有的空余有效泊位进行排序,确定最优泊位.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客观、简单、实用,有助于车位引导系统为停车者选择实时的最优泊位.(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云美萍,龙科军,劳云腾,杨晓光[6](2008)在《考虑停车选择概率的公共停车场规模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停车场是城市停车设施的重要形式,也是缓解城市中心区停车供需矛盾的重要方式。公共停车场规模不合理,将导致资源浪费或无法满足停车需求。以往停车场规模确定仅以停车需求预测为依据,尚未考虑驾车者的停车行为对其选择停车场的直接影响,造成停车泊位不足或泊位浪费。本论文基于驾车者的停车选择概率提出了公共停车场的规模优化模型。以SP调查与RP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停车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步行时间、停车目的、停车行为等特征,应用非集计分析中的二项Log it模型建立了驾车者停车选择概率模型,结合停车需求的生成率预测模型,建立了公共停车场的规模优化模型。以珠海市停车需求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模型参数标定,并将模型优化结果与实际停车场泊位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停车场选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随机选择停车或根据某一单一影响因素选择停车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多指数决策的停车场选择模型。该模型以泊位指数、用户认可指数、费用指数、停车场等级指数为影响因素计算综合选择指数,以综合选择指数为选择目标停车场的唯一指标。根据仿真实验结果可知,该模型能够克服以往停车诱导系统根据单因素确定目标停车场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供最优停车场选择,还能根据不同侧重的需求推荐局部最优全局次优的选择,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推荐服务,因此,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停车场选择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梁晶晶,张小宁.考虑实时停车场信息的出行方式选择仿真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

[2].程晓荣,李紫君.基于多指数决策的停车场选择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

[3].唐伯明,曾超,刘唐志,陈坚.城市中心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选择行为模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于洋,韩皓,刘云霞.基于停车选择行为的路外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优化模型[C].构建生态人文交通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2011

[5].季彦婕,王炜,邓卫.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特性分析及最优泊位选择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云美萍,龙科军,劳云腾,杨晓光.考虑停车选择概率的公共停车场规模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2008

论文知识图

Summerfest停车场分布图5-26定时型分配模式停车请求分配比例...5.1停车场广义效用评价层次图由图...5-25实时型分配模式停车请求分配比例...路段转换为吸引度的停车场网络5.2叁角模糊函数的成员函数36...

标签:;  ;  ;  ;  ;  ;  ;  

停车场选择模型论文_梁晶晶,张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