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量积累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渡型淀粉,淀粉分解,淀粉超量积累,葡聚糖水合二激酶
超量积累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梁成刚,汪燕,喻武鹃,廖凯,李天[1](2019)在《植物叶片淀粉分解与淀粉超量积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叶片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过渡型淀粉,夜间过渡型淀粉分解供植物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以往研究显示叶片中过渡型淀粉的分解受着严格的生理节律调控,但是,当淀粉分解代谢及其下游代谢基因功能出现异常时,淀粉通常会在叶片中超量积累。植物学家通过筛选叶片淀粉超量积累突变体与目标基因功能解析,初步完成了对植物叶片淀粉分解代谢网络图谱的绘制。笔者通过对植物叶片过渡型淀粉分解与超量积累现象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以探寻提高作物叶片淀粉含量的可能途径。(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邓小鹏[2](2010)在《超量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对镉的吸收、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染作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对污染土壤或水体进行修复的技术,被称为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效率高、易操作且不破坏环境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湖南湘西州发现的潜在超量积累植物龙葵(Solarium nigrum L.)进行验证,并通过室内溶液培养,研究其对Cd的耐性或超量积累机理,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想的植物材料和可靠的证据支持。通过对湖南湘西州、长沙、湘潭、株洲、永州以及南京样区的龙葵等四种茄科植物及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植物与土壤中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关系;并以龙葵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水培的方式,研究了重金属Cd处理下龙葵对元素的吸收与累积、Cd诱导的氧化胁迫、龙葵抗氧化保护系统和酚类物质代谢响应Cd胁迫以及龙葵对Cd的耐性机制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06年对湖南湘西大田湾、振兴、团结叁个矿区或冶炼厂周围番茄、刺天茄、辣椒、龙葵等四种茄科植物及根际土壤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叁个采样区土壤均被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且因矿区或冶炼厂类型不同存在差别。龙葵表现出对Cd、Pb、Mn较强的积累能力,叶片最大积累量分别达到145.9、391.2和5239 mg kg-1;番茄对Cd、Pb有一定耐性,能够阻止或排斥对它们的吸收;刺天茄对Cd有较强的转移能力,叶片最高Cd含量达46.62 mg kg-1,叶片/根系Cd含量比高达6.18,同时能够在根部富集大量的Pb,最高达207.1 mg kg-1;辣椒地上部能积累一定量的Cd,最高达42.71 mg kg-1,对其它元素则未表现出潜在的超量积累特征。龙葵和刺天茄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鉴于龙葵对Cd的潜在超量积累能力,2007年我们对湖南长沙、株洲、湘潭、永州和南京汤山五样区龙葵及根际土壤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五样区土壤Cd含量均远超过国家Ⅲ类土壤临界值(Cd≤1.0mg kg-1),长沙、株洲样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南京样区土壤Cu含量严重超标(最高达1008 mg kg-1),湘潭、永州样区土壤Mn污染严重,最高分别达17032和22786 mg kg-1。五个样区所采龙葵样品根茎叶中Cd含量最高分别达176.9、197.4和187.2 mg kg-1,再次证明其对Cd高的积累和转移能力。对两年野外采集的龙葵及其根际土壤样品综合分析发现,龙葵叶片中Cd、Cu、Pb、Mn、Zn含量均与土壤中这五种重金属含量成极显着相关性,且叶片Cd含量与Pb、Zn含量之间也成极显着相关性。溶液培养条件下,Cd处理15天龙葵根系伸长受到抑制,含水量下降,生物量显着降低。龙葵各部位Cd的积累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500μM Cd处理15天根茎叶中Cd含量分别达8729、1059和472.8 mg kg-1。细胞组分分离结果表明,Cd在根系和叶片细胞器组分中所占比例最高(50%以上),说明细胞器区域化隔离可能是龙葵Cd解毒的重要手段。Cd处理还影响了龙葵对其它矿质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转运。Cd处理抑制了龙葵对Mn、Mg的吸收,对Cu、Fe、Ca吸收的影响则表现为中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有所抑制;低浓度Cd对龙葵Zn含量影响不大,高浓度Cd显着降低龙葵根系、增加茎叶中Zn的积累。溶液培养结果表明,Cd处理降低了龙葵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导致膜质过氧化水平升高、ROS和脯氨酸大量积累。石蜡切片结果发现,Cd处理能够抑制龙葵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发育与分化,破坏细胞正常的排列和组织结构。不同浓度Cd处理15天,龙葵根系抗坏血酸总量升高了43%左右,AsA/DHA比值则由对照的5.78降低到200μM的1.63,说明抗坏血酸可能响应了龙葵抗氧化胁迫过程。Cd处理3天,龙葵根系TBARS、H2O2和02·-水平升高,主要抗氧化酶如CAT、SOD、GSH-Px等活性增加。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和过氧化物酶抑制剂(NaN3)实验表明,NADPH氧化酶和POD可能是Cd胁迫下龙葵ROS产生的重要途径;添加抗氧化酶抑制剂实验表明,GSH-Px、CAT、SOD等在ROS清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处理下龙葵总巯基(蛋白巯基和非蛋白巯基)含量显着升高,GSH、Cys被大量消耗。PCs含量由对照的38.19(nmol SH g-1 FW)上升到200 gM Cd处理下的197.5(nmol SH g-1 FW)。PCs等非蛋白质巯基(NPT)物质含量的显着增加可能是龙葵Cd解毒的重要方式。N-乙酰-L-半胱氨酸(NAC,GSH合成的重要前体)处理可以缓解Cd对龙葵的生长抑制和Cd引起的氧化胁迫。在Cd胁迫下,NAC处理降低了TBARS及ROS在龙葵根系的积累,进一步上调了Cd诱导的CAT、GSH-Px、SOD等酶活性的增加。NAC被吸收后脱去乙酰基进而合成GSH,提高了龙葵根系NPT水平(比200μM单Cd处理增加了35%左右),PCs含量也显着增加,达到260.4 nmol SH g-1 FW。凝胶层析结果表明,根系Cd主要与非蛋白小分子(NPT等)结合,NAC添加提高了洗脱液检测中蛋白峰尤其是非蛋白小分子峰的紫外吸收。通过提高PCs等对Cd的螯合能力以及抗氧化酶的防护作用,是NAC缓解龙葵Cd毒害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不同浓度Cd处理3天使龙葵根系和叶片中总可溶性酚、类黄酮、木质素、莽草酸等含量显着上升,莽草酸代谢和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酶如G6PDH、 C4H、CAD、Laccase及β-GS等活性升高。液相色谱结果表明,龙葵根系没食子酸、水杨酸、香草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等酚酸含量在Cd处理下均有较大增加,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的1.4倍、1.6倍、1.7倍、2.1倍、1.7倍和1.9倍。具有抗氧化或金属螯合作用的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显示酚类物质可能参与了龙葵对Cd氧化胁迫的响应,在ROS清除或Cd螯合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余继宏,邓素兰,张代贵,石进校[3](2007)在《土壤种子库中Mn超量积累植物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量积累植物的筛选是植物修复技术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以土壤种子库作为筛选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在Mn矿渣土壤上生长出的植物中的Mn的含量。结果表明,有13种植物能够在富含Mn的矿渣土壤上生长。马唐、求米草对Mn具有抗性;碎米荠能超量积累重金属Mn;樟树种子能够萌发并很好地生长,其中半夏的转运系数最高,具有能重新利用重金属Mn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7年05期)
苏国兴,万志刚,顾福根[4](2002)在《高岭矿 铜锌矿废弃尾矿植物分布及超量积累金属元素植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岭土矿、铜锌矿废弃尾矿的植物分布及体内金属元素的积累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废弃劣质高岭土,呈酸性,寸草不长,但堆放了5—6年后,稀有植物分布,可生长狼把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一种植物;被铜锌矿尾矿污染的土壤,仅生长柔枝莠竹(Microstegiumvimineum(Trin.)A.Camus)、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两种植物;柔枝莠竹能富集锌、锰、铜、铁等离子;稗草可富集锌、锰离子;狼把草可生长在酸性环境,也可富集锌、锰离子。(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保护》期刊2002年01期)
张智勇,王玉琦,孙景信,李福亮[5](2000)在《稀土超量积累植物铁芒萁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稀土矿区和非矿区采集的稀土超量积累植物铁芒萁的叶片分离成醚溶物、水溶物、碱溶物和残余物四个组分。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 ,发现稀土元素主要存在于残余物 (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 )中 ,而主要成份为蛋白的碱溶物中稀土含量维持较低水平 ,从而避免了大量稀土对植物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矿区幼叶醚溶物 (脂肪、色素、蜡等 )和碱溶物中稀土含量明显高于矿区和非矿区的成熟叶片 ,表明稀土元素很可能参与了植物的生理活动。(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00年03期)
沈振国,刘友良,陈怀满[6](1998)在《螯合剂对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 caerulescens的锌、铜、锰和铁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螯合剂EDTA和DTPA对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caerulescens吸收Zn、Cu、Mn、Fe和P的影响表明:营养液含Zn10μnol/L几条件下,植株地上部全Zn含量和根系吸Zn速率分别达到1681mgkg-1干重和448mgkg-1根干重d-1;43.2μmol/L的EDTA或DTPA处理显着抑制植株的生长,也减少植株单位根重吸收的Zn量,降低地上部和根系全Zn、全Cu、全Mn含量和可溶态含量,增加地上部的全Fe和全P含量;所有处理中地上部全Zn和可溶态Zn含量均明显高于根系,说明T.caerulescens吸收的Zn大部分运向地上部。与Fe(Ⅲ)EDTA处理相比,Fe(Ⅲ)EDDHA处理植株的单位很重吸收Zn总量和地上部全Zn含量均较高。(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沈振国[7](1998)在《不同锌处理下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 caerulescens对养分的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3个不同的实验研究了不同锌处理(1~5000μmol/L)下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caerulescens对铁、钙、镁、钾、锰和硫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供应Fe-EDTA的条件下,增加处理的锌浓度显著减少T.caerulescens地上部的全铁含量;当使用Fe-EDDHA时,锌处理对地上部铁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根系中全铁和可溶性铁含量随溶液中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停止供锌,明显降低根系全铁含量。锌浓度<1000μmol/L的处理对T.caerulescens地上部的钾、钙和镁含量没有影响。无论在供应Fe-EDTA还是Fe-EDDHA的条件下,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硫含量在所有锌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沈振国,刘友良[8](1998)在《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具有极高的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超量积累植物的特性、种类,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忍耐机理,及其在治理污染土壤中的潜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98年02期)
沈振国[9](1997)在《利用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净化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废物废水的排放和矿山废弃地不断增加,加之各种化学物质在人类活动中的广泛使用,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被重金属污染以后,一方面直接影响作物生产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以后(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97年06期)
超量积累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金属污染作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对污染土壤或水体进行修复的技术,被称为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效率高、易操作且不破坏环境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湖南湘西州发现的潜在超量积累植物龙葵(Solarium nigrum L.)进行验证,并通过室内溶液培养,研究其对Cd的耐性或超量积累机理,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想的植物材料和可靠的证据支持。通过对湖南湘西州、长沙、湘潭、株洲、永州以及南京样区的龙葵等四种茄科植物及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植物与土壤中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关系;并以龙葵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水培的方式,研究了重金属Cd处理下龙葵对元素的吸收与累积、Cd诱导的氧化胁迫、龙葵抗氧化保护系统和酚类物质代谢响应Cd胁迫以及龙葵对Cd的耐性机制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06年对湖南湘西大田湾、振兴、团结叁个矿区或冶炼厂周围番茄、刺天茄、辣椒、龙葵等四种茄科植物及根际土壤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叁个采样区土壤均被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且因矿区或冶炼厂类型不同存在差别。龙葵表现出对Cd、Pb、Mn较强的积累能力,叶片最大积累量分别达到145.9、391.2和5239 mg kg-1;番茄对Cd、Pb有一定耐性,能够阻止或排斥对它们的吸收;刺天茄对Cd有较强的转移能力,叶片最高Cd含量达46.62 mg kg-1,叶片/根系Cd含量比高达6.18,同时能够在根部富集大量的Pb,最高达207.1 mg kg-1;辣椒地上部能积累一定量的Cd,最高达42.71 mg kg-1,对其它元素则未表现出潜在的超量积累特征。龙葵和刺天茄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鉴于龙葵对Cd的潜在超量积累能力,2007年我们对湖南长沙、株洲、湘潭、永州和南京汤山五样区龙葵及根际土壤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五样区土壤Cd含量均远超过国家Ⅲ类土壤临界值(Cd≤1.0mg kg-1),长沙、株洲样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南京样区土壤Cu含量严重超标(最高达1008 mg kg-1),湘潭、永州样区土壤Mn污染严重,最高分别达17032和22786 mg kg-1。五个样区所采龙葵样品根茎叶中Cd含量最高分别达176.9、197.4和187.2 mg kg-1,再次证明其对Cd高的积累和转移能力。对两年野外采集的龙葵及其根际土壤样品综合分析发现,龙葵叶片中Cd、Cu、Pb、Mn、Zn含量均与土壤中这五种重金属含量成极显着相关性,且叶片Cd含量与Pb、Zn含量之间也成极显着相关性。溶液培养条件下,Cd处理15天龙葵根系伸长受到抑制,含水量下降,生物量显着降低。龙葵各部位Cd的积累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500μM Cd处理15天根茎叶中Cd含量分别达8729、1059和472.8 mg kg-1。细胞组分分离结果表明,Cd在根系和叶片细胞器组分中所占比例最高(50%以上),说明细胞器区域化隔离可能是龙葵Cd解毒的重要手段。Cd处理还影响了龙葵对其它矿质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转运。Cd处理抑制了龙葵对Mn、Mg的吸收,对Cu、Fe、Ca吸收的影响则表现为中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有所抑制;低浓度Cd对龙葵Zn含量影响不大,高浓度Cd显着降低龙葵根系、增加茎叶中Zn的积累。溶液培养结果表明,Cd处理降低了龙葵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导致膜质过氧化水平升高、ROS和脯氨酸大量积累。石蜡切片结果发现,Cd处理能够抑制龙葵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发育与分化,破坏细胞正常的排列和组织结构。不同浓度Cd处理15天,龙葵根系抗坏血酸总量升高了43%左右,AsA/DHA比值则由对照的5.78降低到200μM的1.63,说明抗坏血酸可能响应了龙葵抗氧化胁迫过程。Cd处理3天,龙葵根系TBARS、H2O2和02·-水平升高,主要抗氧化酶如CAT、SOD、GSH-Px等活性增加。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和过氧化物酶抑制剂(NaN3)实验表明,NADPH氧化酶和POD可能是Cd胁迫下龙葵ROS产生的重要途径;添加抗氧化酶抑制剂实验表明,GSH-Px、CAT、SOD等在ROS清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处理下龙葵总巯基(蛋白巯基和非蛋白巯基)含量显着升高,GSH、Cys被大量消耗。PCs含量由对照的38.19(nmol SH g-1 FW)上升到200 gM Cd处理下的197.5(nmol SH g-1 FW)。PCs等非蛋白质巯基(NPT)物质含量的显着增加可能是龙葵Cd解毒的重要方式。N-乙酰-L-半胱氨酸(NAC,GSH合成的重要前体)处理可以缓解Cd对龙葵的生长抑制和Cd引起的氧化胁迫。在Cd胁迫下,NAC处理降低了TBARS及ROS在龙葵根系的积累,进一步上调了Cd诱导的CAT、GSH-Px、SOD等酶活性的增加。NAC被吸收后脱去乙酰基进而合成GSH,提高了龙葵根系NPT水平(比200μM单Cd处理增加了35%左右),PCs含量也显着增加,达到260.4 nmol SH g-1 FW。凝胶层析结果表明,根系Cd主要与非蛋白小分子(NPT等)结合,NAC添加提高了洗脱液检测中蛋白峰尤其是非蛋白小分子峰的紫外吸收。通过提高PCs等对Cd的螯合能力以及抗氧化酶的防护作用,是NAC缓解龙葵Cd毒害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不同浓度Cd处理3天使龙葵根系和叶片中总可溶性酚、类黄酮、木质素、莽草酸等含量显着上升,莽草酸代谢和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酶如G6PDH、 C4H、CAD、Laccase及β-GS等活性升高。液相色谱结果表明,龙葵根系没食子酸、水杨酸、香草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等酚酸含量在Cd处理下均有较大增加,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的1.4倍、1.6倍、1.7倍、2.1倍、1.7倍和1.9倍。具有抗氧化或金属螯合作用的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显示酚类物质可能参与了龙葵对Cd氧化胁迫的响应,在ROS清除或Cd螯合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量积累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梁成刚,汪燕,喻武鹃,廖凯,李天.植物叶片淀粉分解与淀粉超量积累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邓小鹏.超量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nigrumL.)对镉的吸收、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3].余继宏,邓素兰,张代贵,石进校.土壤种子库中Mn超量积累植物的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07
[4].苏国兴,万志刚,顾福根.高岭矿铜锌矿废弃尾矿植物分布及超量积累金属元素植物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2
[5].张智勇,王玉琦,孙景信,李福亮.稀土超量积累植物铁芒萁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J].稀土.2000
[6].沈振国,刘友良,陈怀满.螯合剂对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 caerulescens的锌、铜、锰和铁吸收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98
[7].沈振国.不同锌处理下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caerulescens对养分的吸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
[8].沈振国,刘友良.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
[9].沈振国.利用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净化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