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论文-冯小霞,陈雪英,欧阳学军,梁宝恩,李小玲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论文-冯小霞,陈雪英,欧阳学军,梁宝恩,李小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连续气道正压通气,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论文文献综述

冯小霞,陈雪英,欧阳学军,梁宝恩,李小玲[1](2019)在《丙种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住院的重型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变化及不良反应,以及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免疫球蛋白IgG、IgA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球蛋白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较对照组得到显着改善,呼吸困难缓解、心律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较于对照组降低(P<0.05),IgG、IgA和IgM表达较于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上比单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缩短各项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分子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薛明飞[2](2018)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8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通气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治疗)和观察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析并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比例、死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且患儿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则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80期)

原静[3](2018)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SP-D、AQP-5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其SP-D(肺表面活性物质D,Pulmonary surfactant D)、AQP-5(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Lung tissue water channel protein 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9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无创高频(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N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onstant frequency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组。NHFOV组予NHFOV治疗,CMV组给予CMV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在治疗前、治疗12、24、48、72h监测两组患者的呼吸动力学、血气指标以及血清SP-D、AQP-5水平。结果NHFOV组的有效率为93.61%,显着高于CMV组(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NHFOV组的气漏、呼吸相关性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显着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显着短于CMV组(P<0.05);两组患儿的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OI、RI、p H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的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改善,均显着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P-D、AQP-5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显着(P<0.05),在治疗24h内两组患者的SP-D、AQP-5水平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各时间点NHFOV组的血清SP-D、AQP-5水平显着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治疗新生儿ARF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氧合功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庞爱华[4](2017)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着,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梅玲华,刘增芳,贺兆平,侯伟,鱼建飞[5](2015)在《NCPAP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4年5月接收确诊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头罩吸氧治疗,治疗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患儿的呼吸、心率、Pa O2和Pa CO2临床指标改善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9.4%>67.4%,X2=3.671,P<0.05),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能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34期)

马景斌[6](2015)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RF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使用PS进行治疗,同时观察组实施NCPAP予以配合,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CMV)予以配合,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临床有效率较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ARF患儿在使用PS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用NCPAP予以配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缺氧状况,相比常规CMV配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快速恢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常连枝[7](2013)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NICU的76例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在综合治理基础上分为NCPAP治疗组42例,对照组(非NCPAP治疗)34例,监测其治疗前、治疗后1h及24h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同时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及合并症。结果 NCPAP组与对照组治疗24h后比较,PaO2明显升高(P<0.01),呼吸改善(P<0.01),PaCO2明显降低(P<0.05);NCPAP治疗1、24h后与应用前比较,PaO2明显升高、呼吸及PaCO2明显降低(P<0.01)。NCPAP组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NCPAP组仅2例需改用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CMV),无死亡病例,对照组8例需改用CMV,2例拒绝CMV,,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应用NCPAP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同时减少CMV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3年27期)

姚丽萍,温红艳,云瑞芬[8](2013)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30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观察治疗后呼吸、心率、PaO2、PaCO2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4小时于治疗前比较,呼吸、心率、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t值4.124,4.171,5.872,6.801,P均<0.01),30例中,显效24例,无效4例,放弃2例。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较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械通气的使用,避免了机械通气的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3年02期)

贾志英[9](2012)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医院的NiCU并发ARF患儿的基本情况、主要病因、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救治现状进行分析,提供了临床治疗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2年36期)

段翌,单若冰[10](2012)在《不同胎龄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IL-6、IL-8和TNF-α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急性呼吸衰竭(ARF)新生儿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选择NICU收治的诊断为ARF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病儿45例,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晚期早产儿组(34周≤胎龄<37周)和足月儿组(胎龄≥37周),分别于机械通气前及撤离呼吸机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病儿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t=5.966~8.563,P<0.05);3组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IL-8和TNF-α下降的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病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时血清TNF-α水平和IL-6、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0~0.609,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衰竭发病过程中,IL-6、IL-8和TNF-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起了一定作用,并且在不同胎龄中的变化和作用相似。(本文来源于《齐鲁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8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通气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治疗)和观察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析并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比例、死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且患儿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则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冯小霞,陈雪英,欧阳学军,梁宝恩,李小玲.丙种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

[2].薛明飞.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3].原静.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SP-D、AQP-5水平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8

[4].庞爱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

[5].梅玲华,刘增芳,贺兆平,侯伟,鱼建飞.NCPAP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6].马景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7].常连枝.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

[8].姚丽萍,温红艳,云瑞芬.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3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9].贾志英.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

[10].段翌,单若冰.不同胎龄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IL-6、IL-8和TNF-α变化及意义[J].齐鲁医学杂志.2012

标签:;  ;  ;  ;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论文-冯小霞,陈雪英,欧阳学军,梁宝恩,李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