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着重考察了1980-2018年塔里木盆地上空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变化情况,从臭氧变化角度解释了造成盆地上空大气温度逆转趋势的原因。对于新疆极端天气的研究,本文选取两次以乌鲁木齐为降雪中心的暴雪天气作为典型个例,利用AIRS卫星遥感数据,同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算法,对两次过程中冷、暖气团和水汽的来源及输送路径进行了监测分析,并重点从水汽配置方面论述了影响暴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综合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自1997年以来,塔里木盆地上空对流层-下平流层(500hPa-50hPa)大气温度存在逆转趋势,在1980-1997年,下平流层呈明显变冷趋势,对流层呈现增温趋势;在1998-2018年,下平流层转为变暖趋势,对流层的变暖趋势与前一阶段相比明显弱化,在秋、冬季节甚至出现变冷迹象。(2)塔里木盆地上空臭氧总量在1997年前后同样存在逆转趋势,且这种逆转趋势在冬季最为显著。盆地上空臭氧总量的逆转趋势,表明平流层臭氧正在处于恢复阶段。(3)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上空各高度层大气温度与臭氧总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发现,平流层大气温度与臭氧总量之间呈正相关;对流层大气温度与臭氧总量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以推断平流层臭氧的恢复作用是导致塔里木盆地上空自1997年以来大气温度发生逆转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4)通过分析两次极端暴雪过程的监测结果可以发现,影响北疆暴雪的水汽主要来自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和阿拉伯海等地;冷气团主要来自北欧和西伯利亚等地;暖气团的来源和输送路径一般与水汽一致。(5)在2015年12月10-12日乌鲁木齐极端超强暴雪过程中,阿拉伯海上空水汽的持续输送是导致此次暴雪强度空前的关键原因。通过比较两次暴雪过程可以发现,有无充足、持续的水汽补充是决定暴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新疆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2.2 极端暴雪天气研究进展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标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2.1 使用数据 2.1.1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2.1.2 MERRA-2 再分析资料 2.1.3 臭氧总量数据 2.1.4 AIRS大气温度和可降水量遥感反演数据 2.1.5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滑动t突变检验 2.2.2 回归分析 2.2.3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法 2.2.4 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算法第三章 塔里木盆地上空大气温度变化特征 3.1 研究区概况 3.2 1997年以来塔里木盆地上空大气温度逆转趋势 3.2.1 塔里木盆地上空大气温度突变分析 3.2.2 塔里木盆地上空大气温度趋势的季节性差异 3.2.3 塔里木盆地上空大气温度趋势的月变化 3.2.4 塔里木盆地上空典型月份大气温度变化特征 3.3 塔里木盆地上空同期臭氧总量变化趋势 3.3.1 数据一致性检验 3.3.2 塔里木盆地上空臭氧总量变化趋势 3.4 塔里木盆地上空大气温度逆转趋势成因分析 3.4.1 塔里木盆地上空大气温度与臭氧总量的相关关系 3.4.2 塔里木盆地上空典型月份大气温度逆转趋势成因第四章 塔里木盆地地表气温变化特征 4.1 塔里木盆地地面气温变化情况 4.2 基于EOF分解的塔里木盆地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4.2.1 1980-1997年塔里木盆地12月份气温EOF分解 4.2.2 1998-2018年塔里木盆地12月份气温EOF分解 4.3 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逆转趋势成因分析第五章 北疆典型暴雪过程的卫星遥感监测 5.1 2015年冬季乌鲁木齐超强暴雪过程 5.1.1 冷、暖气团输送过程监测 5.1.2 水汽输送过程监测 5.1.3 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结果 5.2 2016年3月乌鲁木齐暴雪过程 5.2.1 寒潮侵入路径监测 5.2.2 水汽输送过程监测 5.2.3 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结果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崧
导师: 夏学齐,黄富祥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大气温度,臭氧总量,北疆暴雪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气象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分类号: P467;P407
DOI: 10.27493/d.cnki.gzdzy.2019.000446
总页数: 69
文件大小: 6371K
下载量: 77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塔里木盆地论文; 大气温度论文; 臭氧总量论文; 北疆暴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