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控制论文_蒋智通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力矩,汽车,热障,意图,台架,车辆。

动力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蒋智通[1](2019)在《低附着条件下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2018年下半年国内经济的普遍下行,国内乘用车销量出现了28年以来的首次下滑,然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却实现了逆势上涨。再加上政府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一轮轮的补贴政策,使得自主品牌和合资车企都加快了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量产。跟传统汽车相比,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将驱动电机安装在四个轮毂中,有着四个车轮力矩独立可控的特点,有利于车辆动力学的分析与验证。本文以四轮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四轮轮毂驱动改装车平台,进行低附着条件下纵向力力矩矢量控制(TVC)的仿真研究与实车测试。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轮毂电机的特点与优势,然后对福特、奔驰等整车厂的轮毂电机改装车进行了探讨,概述了轮毂电机汽车动力学控制研究现状。接下来,本文对某紧凑型轿车进行改装与调试,对整车通信网络和车载用电设备进行硬件和软件检测,搭建轮毂电机纯电动改装车辆基本行驶策略,改装完成后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百公里加速工况时间为7.96s,为本文的算法提供了实车测试平台。其次,对车辆在低附着路面车辆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低附着路面情况,本文根据车辆车轮滑转状况的不同将驱动防滑系统分为四种控制模式,建立了逻辑门限控制的四轮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的驱动防滑策略。通过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得到车辆横摆角速度的响应过程,并将横摆角速度瞬态响应看作二阶系统,通过调节二阶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来设计理想横摆角速度。使用理想横摆角速度与实际横摆角速度误差进行PI控制,决策出整车横摆力矩。然后,对四轮驱动轮毂电机纯电动汽车纵向力矩优化分配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二次规划问题,基于轮胎附着椭圆理论研究了车轮纵向力与侧向力的关系。以四轮轮胎滑移负荷率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推导得到了适用于轮毂电机纯电动汽车纵向力分配的二次规划方法,进而求解得到车轮纵向力矩。由驱动防滑子模块、直接横摆力矩子模块以及二次规划优化模块实现了整车纵向力矩的矢量控制。之后,进行了纵向力矩矢量控制算法的离线仿真。分别在Carsim和Simulink中建立车辆模型和电机模型,利用Carsim与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测试。仿真结果显示,在冰雪路面,TVC可以明显抑制车轮滑转并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双移线工况(DLC)仿真显示,车辆在DLC工况中TVC改善了车辆不足转向特性,减小了车辆质心侧偏角和车辆的侧向位移,使车辆可以更好的过弯。四个轮胎的负荷率明显降低,车辆稳定性更好。最后,进行了硬件在环测试和实车测试。基于Labview-RT进行了整车控制器(VCU)在环测试,测试了VCU软硬件功能,进行了HIL条件下VCU动力性算法测试,为实车试验做好准备。在黑龙江黑河试验场进行了TVC算法的实车测试。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附着路面上驱动防滑测试工况中,TVC可以有效抑制车轮滑转现象,明显提高车辆的纵向动力性。之后进行了双移线(DLC)试验、蛇行试验与方向盘转角放大梯形试验。实车数据显示,TVC开启后,可以明显提高DLC与蛇行试验的通过速度,同时质心侧偏角和车轮负荷率明显减小,车辆更加稳定;同时,附加横摆力矩的存在也使得试验过程中驾驶员使用的方向盘角度大大减小,减少了驾驶员的转向负担。在方向盘转角放大梯形试验中,TVC开启后明显提高了车辆稳定性,减少失稳情况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隋婷婷,马骁,郭健,郭军[2](2019)在《冗余空间机械臂避障动力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冗余机械臂的高效率高精度避障控制,针对传统避障算法的不足,要求在保证末端作动器位置精度的同时提高机械臂避障算法的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算子代数的冗余机械臂多障碍物避障控制算法。利用空间算子符号简化机械臂雅克比复杂性,提高程式化,并且通过测算各个障碍物与机械臂之间的最小距离,采用雅克比转置矩阵得到各个杆件的躲避速度,并将躲避速度引入梯度投影法求得操作臂的关节角速度,结合对末端作动器的位置的跟踪控制实现机械臂的避障控制。利用Adams软件建立七自由度机械臂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由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控制方法能实现算法计算效率与自由度同阶且保证末端作动器位置精度的机械臂避障控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5期)

王亮,庄铭翔,杨加胜,钟兴华,陶顺衍[3](2019)在《基于裂纹形态及动力学控制的热障涂层延寿技术的有限元模拟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靠性和持久性是热障涂层关注的两个重要方面。可靠性通常要求热障涂层能够满足实际工况的使用要求,包括结合强度,隔热能力等。而持久性则强调其服役寿命。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陶瓷层内部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对热障涂层热震过程中TGO处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系统地对热障涂层在热震条件下的裂纹扩展及失效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裂纹的存在能明显降低TGO处最大拉应力的集中,纵向裂纹越靠近TGO层,对TGO层的最大压应力影响越大,而纵向裂纹的投影离波峰最近时,则TGO层更能释放裂纹尖端附近的拉应力集中。通过控制纵向裂纹在TGO上方的分布能够提高涂层的循环热震寿命。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控制涂层表面处的分区裂纹密度,能够提高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的思想。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控制涂层的分区裂纹密度在2.38~4.76cracks/mm,涂层具有较高的抗热震性能,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再进一步提出了通过裂纹自修复效应进一步提高热障涂层服役寿命的思想。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设计了自修复热障涂层成分与结构,得到了自修复涂层各层厚度配比,对涂层的自修复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采用热力学计算揭示了涂层自修复机理的动力学过程。(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姜晓雨,陈利平,郭子超[4](2019)在《动力学控制的对氯叁氟甲苯硝化反应热危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动力学控制的半间歇硝化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可能造成的危险,以对氯叁氟甲苯硝化反应为例,使用反应量热仪(RC1e)研究硝酸过用率、反应温度对目的反应放热的影响,对工艺放热过程进行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硝化反应搅拌速率到达300 r/min级以上时,反应不受搅拌速率影响;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增高而降增,热累积度便随反应温度的增高而降增;改变对氯叁氟甲苯投入量,单位质量放热量随硝酸过用率的减小而减少,反应热失控风险降低。综合分析优化条件下该反应危险严重度,属于"中级"危险。(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尘帅,王吉忠,张西龙,吕林,郑龙月[5](2019)在《面向车辆纵向动力学控制的制动意图识别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动意图识别作为新型线控制动系统控制的先决条件,其识别结果的优劣直接影响车辆控制系统的精度,进而影响特定工况下的车辆行车安全性,因此为了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提升车辆的制动性能,针对车辆动力学中的纵向稳定性控制问题,以制动意图为切入点,介绍了目前制动意图的分类,概述了基于制动意图识别的车辆动力学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制动意图识别特征的选取问题,重点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制动意图识别方法,包括模糊推理系统、神经网络、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隐马尔可夫模型和聚类分析;结合当下研究现状指出了合理选取特征参数、转换输出目标、多标准评价体系是面向车辆动力学控制的制动意图识别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静,朱鹏兴[6](2019)在《智能汽车技术及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带动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科技进步催生了智能化技术的萌芽,基于此,智能汽车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则是智能汽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技术,备受瞩目。本文不仅分析了智能汽车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还对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做了具体研究,希望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2期)

李文科,杜宇波,王伦,姚晋晋[7](2018)在《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反演滑膜动力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建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解耦并分析,提出了一种反演滑膜控制方法来提高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通过反演控制方法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速度进行跟踪控制,而对其方向角采用反演滑膜控制方法。然后针对移动机器人模型在MATLAB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证明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既保证了系统稳定性、速度的跟踪精度及响应速度,又同时对移动机器人的方向角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盛以成,丁宁,陶冶,彭利明,黄鹤[8](2018)在《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汽车驾驶作为一项代表性的高新技术集成载体,能够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并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并且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压力。由于我国道路环境复杂多变,驾驶员经常采取超车变道操作,使得机动车超车变道的安全问题尤为严峻。为此,辅助驾驶员安全地完成超车变道过程,提出了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以车辆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为参数,设计具有滑模控制特性的控制器。仿真结果与硬件在环台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驾驶安全性,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本文来源于《北京汽车》期刊2018年04期)

梅凤翔,吴惠彬[9](2018)在《力学系统稳定性的动力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力学系统的运动依赖于作用力和所施加的约束。因此,可用力来控制运动,亦可用约束来控制运动。前者称为动力学控制,后者称为运动学控制。有关运动学控制已有一些结果,如文献[1-5]。本文研究完整力学系统和非完整力学系统稳定性的动力学控制问题,对具有零解的力学系统,已知其(本文来源于《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 ——中国交叉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05)

姜宏霞,白珏,谢翠花[10](2018)在《某微车EPS动力学控制系统建立及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车领域的整车厂企业,高配车型上使用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一种趋势,但对电动助力控制系统的研究却很少,一般是通过主观评价来调试EPS和整车转向性能,试验任务重,反复工作多,产品开发周期长,针对这一现象,以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控制模式的跟踪性能和轻便性为目的,在Matlab_simlink平台上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控制模型,在Adams/car中建立了某微车的整车模型,通过ADAMS/car和MATLB-Simulink联合仿真,模拟EPS转向系统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ID控制算法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轻便性,同时也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装备维修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动力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冗余机械臂的高效率高精度避障控制,针对传统避障算法的不足,要求在保证末端作动器位置精度的同时提高机械臂避障算法的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算子代数的冗余机械臂多障碍物避障控制算法。利用空间算子符号简化机械臂雅克比复杂性,提高程式化,并且通过测算各个障碍物与机械臂之间的最小距离,采用雅克比转置矩阵得到各个杆件的躲避速度,并将躲避速度引入梯度投影法求得操作臂的关节角速度,结合对末端作动器的位置的跟踪控制实现机械臂的避障控制。利用Adams软件建立七自由度机械臂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由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控制方法能实现算法计算效率与自由度同阶且保证末端作动器位置精度的机械臂避障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蒋智通.低附着条件下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D].吉林大学.2019

[2].隋婷婷,马骁,郭健,郭军.冗余空间机械臂避障动力学控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3].王亮,庄铭翔,杨加胜,钟兴华,陶顺衍.基于裂纹形态及动力学控制的热障涂层延寿技术的有限元模拟计算研究[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4].姜晓雨,陈利平,郭子超.动力学控制的对氯叁氟甲苯硝化反应热危险性研究[J].当代化工.2019

[5].尘帅,王吉忠,张西龙,吕林,郑龙月.面向车辆纵向动力学控制的制动意图识别综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

[6].陈静,朱鹏兴.智能汽车技术及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李文科,杜宇波,王伦,姚晋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反演滑膜动力学控制[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盛以成,丁宁,陶冶,彭利明,黄鹤.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J].北京汽车.2018

[9].梅凤翔,吴惠彬.力学系统稳定性的动力学控制[C].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中国交叉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姜宏霞,白珏,谢翠花.某微车EPS动力学控制系统建立及性能评价[J].装备维修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切萨皮克湾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Hard...的五个主要过程示意理论的模型示意·m液气锤Fig.1.440t·mHydraulic...控制律iu作用下的移动机器人的“受力...车辆模型参考坐标系eOeYeXwiYwiX

标签:;  ;  ;  ;  ;  ;  ;  

动力学控制论文_蒋智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