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无哀乐论论文_严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声无哀乐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哀乐,美学,音乐,雅乐,美学史,名实,思想。

声无哀乐论论文文献综述

严毅[1](2019)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审美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美的本质论美,从西方哲学来说,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具有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和功能,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简单的来说,即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美下了四个界定和概括,即质的规定:非功利愉悦感;量的规定:非概念的普遍性;关系: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模态:共通感的可传递性。我们可以看出,康德对于美,是直接单(本文来源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严毅[2](2019)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审美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审美,人们更多的是对于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但中国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对于音乐的审美亦早就出现在世人的思想文化里。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富有思辨哲理、思维严密并且条理清新的八次论难,东野主人和秦客之间的往复思辨更是反复论证了"声无哀乐"的观点,他一生文武善类机事兵重,不如丝竹弦音;磐罄四伏城郭而安,不如叁碗薄酒,不慕名利,信廉清浊,自在人心,这些都与他所处的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都息息相关。如今我从叁个方面来谈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审美观。(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4期)

巴图苏龙尕[3](2019)在《形式主义视野下的嵇康《声无哀乐论》之雅俗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形式主义坚持文艺自主性,以作品为核心,注重作品的形式,强调审美价值,从形式主义的视野可知嵇康对雅乐俗乐主张关注作品本体研究,嵇康认为音乐没有一定的个人情感内容,嵇康批判性地看待雅乐俗乐,追求音乐的主体性研究,本文从雅乐观,俗乐观,雅俗之和,对嵇康的观点进行整理,进一步阐述了嵇康从音乐本体研究雅乐俗乐,强调音乐主体性。(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臧俊[4](2019)在《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的越名教任自然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声无哀乐论是嵇康于魏晋动荡之际的价值思想,此时他遭到司马集团的迫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根本实现"自然",想要虚淡但又不能虚淡,纠结于痛苦矛盾和彷徨无依的内心世界,因此他沉溺于音乐之中,借此忘掉自己所处矛盾,去寻求自己政治观以及人生观上的"自然"。虽然在今日的我们看来,嵇康的音乐主张是站不住立场,有其自身存在的矛盾,但是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关注人的自然之性,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同时深化了玄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孙艳梅[5](2019)在《论《声无哀乐论》的核心观点及“和”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声无哀乐论》是集中体现嵇康音乐美学观点的着作。目前,学界对该论着的研究视角基本聚焦在其与《礼记·乐记》观点的异同比较方面,而对《声无哀乐论》内蕴的美学内涵关注较少。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另辟蹊径的从"和"的角度来探究《声无哀乐论》的主旨及核心观点,挖掘其内蕴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7期)

高迎刚[6](2019)在《试论嵇康《声无哀乐论》蕴含的中国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声无哀乐论》以全新的视角大胆论述了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功用等一系列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给后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中西音乐美学史上其他经典着作的比较,既可以发现《声无哀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的独特价值,也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迥异于西方文化传统的中国智慧。(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璇[7](2019)在《“和”的对立与融合——以《乐记》和《声无哀乐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和"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乐记》与《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两个重要文献,都以"和"为核心展示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笔者通过分析二者中"和"的乐思,论证《乐记》与《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虽各异,却互补相融。(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5期)

李同花[8](2019)在《音乐与情感——《乐记》与《声无哀乐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美学着作《乐记》与《声无哀乐论》分别建立在先秦儒道互补以及玄学艺术自觉的美学思想基础上。因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有着迥异的论说,但也因此形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上的互补。(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5期)

刘沁[9](2018)在《从比较的视角看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音乐的形式性为切入点,兼以中西方美学的比较视野,试图澄清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声无哀乐论》以形式性为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形式中没有确定性的内容,而是对作为终极实在的"道体"的直接呈现。音乐的形式中也不包含确定性的情感,二者之间的关联是非确定性的,也就是"无常"。但是音乐的形式性以其在秩序上的和谐与至善,可以规范与引导人的情感。因而,音乐以其社会功能作为自身的最终评判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美燕[10](2018)在《从《声无哀乐论》之“和声”义看嵇康对庄子思想的传承与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两汉以来,儒家视雅乐为道德教化之用,唯雅乐才能对人心、社会与国家产生正面的教化作用;反之,凡是让人们放纵情欲的音乐(如郑卫之音)都应该被禁止。然而,在魏晋时期,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重新解构儒家以乐教教化人心的理论,他提出"和声"作为音乐本质,"和声"对人只能产生躁静的反应,而与人之哀乐情感无涉,其目的乃在强调乐教之所以能"移风易俗"的关键乃是在于"人心",而不在于音乐。但嵇康所谓的"和声"究竟是甚么意义呢?"和声"如何可能对人心产生影响呢?本论文试图溯其本源,从嵇康所引述《庄子》的话语(以"天籁"与"至人"为主)对"和声"的意义提出解读。(本文来源于《诸子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声无哀乐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审美,人们更多的是对于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但中国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对于音乐的审美亦早就出现在世人的思想文化里。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富有思辨哲理、思维严密并且条理清新的八次论难,东野主人和秦客之间的往复思辨更是反复论证了"声无哀乐"的观点,他一生文武善类机事兵重,不如丝竹弦音;磐罄四伏城郭而安,不如叁碗薄酒,不慕名利,信廉清浊,自在人心,这些都与他所处的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都息息相关。如今我从叁个方面来谈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审美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声无哀乐论论文参考文献

[1].严毅.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审美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

[2].严毅.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审美观[J].北方音乐.2019

[3].巴图苏龙尕.形式主义视野下的嵇康《声无哀乐论》之雅俗观[J].北方音乐.2019

[4].臧俊.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的越名教任自然思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5].孙艳梅.论《声无哀乐论》的核心观点及“和”的音乐美学思想[J].黄河之声.2019

[6].高迎刚.试论嵇康《声无哀乐论》蕴含的中国智慧[J].山东艺术.2019

[7].张璇.“和”的对立与融合——以《乐记》和《声无哀乐论》为例[J].黄河之声.2019

[8].李同花.音乐与情感——《乐记》与《声无哀乐论》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19

[9].刘沁.从比较的视角看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J].中国美学.2018

[10].李美燕.从《声无哀乐论》之“和声”义看嵇康对庄子思想的传承与转化[J].诸子学刊.2018

论文知识图

声无哀乐-嵇康像天然契合:自然生态特征天然契合:自然生态特征-茉 莉 花生命直觉:心性论-聂政刺韩王(山东武梁祠汉...天然契合:自然生态特征-茉 莉 花编者按从医生到音乐史学家的历程——追记音...

标签:;  ;  ;  ;  ;  ;  ;  

声无哀乐论论文_严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