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网坐标系选择及短边GPS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GPS控制网坐标系选择及短边GPS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一、某GPS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和短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啸天[1](2020)在《激光雷达SLAM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研究》文中提出SLAM技术起源于机器人领域,最初是为了使机器人可以在未知环境中自动化运作,SLAM系统能够同时实现精确的三维环境重建和位姿估计的特性,吸引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SLAM系统已经在机器人自主导航、无人驾驶和环境侦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激光SLAM系统凭借激光雷达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在需要高精度、远距离的应用中相比视觉SLAM有较大优势,但当前激光SLAM系统在进入大规模应用之前还存在一些问题:(1)针对激光SLAM系统的精度测试方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系统、有效的精度测试方法;(2)传统精度测试方法无法有效的描述激光SLAM系统的精度,缺少一套针对SLAM系统精度的测试指标。因此,提出一系列能够准确描述激光SLAM系统精度的测试指标,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对激光SLAM未来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简要介绍了SLAM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对SLAM系统的精度测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激光SLAM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相关传感器原理进行了介绍。对激光SLAM的传感器误差、系统标定误差、时间同步误差和算法误差来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激光SLAM系统的精度测试指标。搭建了以机器人小车为载体的激光SLAM系统测试平台,提出了针对测试平台的性能测试指标的具体方法:采用常规测量仪器对待测设备的基础规格和工作效率进行了测量和测试;分别采用全站仪和Optitrack动作捕捉系统对激光SLAM系统的位置精度和位姿精度进行测试;建设激光SLAM测试检定场,利用检定场对测试平台的建图精度进行全面的测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测试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对测试平台的测试要求,提出了激光SLAM测试检定场的技术要求并构建测试检定场的技术路线;提出使用传统控制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建设高精度测试检定场,并在三维点云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多种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建立基准特征库;三维检定场由高精度三维点云基准模型、若干GNSS控制点和覆盖试验场地的三维控制网和基准特征库构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吴迪军,张永合[2](2016)在《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控制网的测量精度,针对控制网边长短、精度要求高和现场条件复杂的特点,分析短边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消除或削弱测量误差影响的措施;设计了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的技术方法,并通过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证明GPS施工加密点的坐标精度优于±2mm,边长精度优于±3mm,能够满足海中斜拉桥索导管高精度定位的需要。

余宣兴,詹昊,朱明新,刘永波[3](2013)在《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在G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讨论使用WGS-84大地坐标和EGM2008模型分别进行无水准高程转换、单点高程转换和两点高程转换的方法。通过平原、丘陵和高山地3个工程实例数据来分析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高程转换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单点纠正消除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在平原地区转换成果精度可达到5 cm以内,丘陵地区精度可达18 cm以内,高山地区通过EGM2008模型进行两点高程拟合,也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

吴柯[4](2011)在《大地测量学》文中研究指明

李春华[5](2010)在《基于网络GPS和精华大地水准面的区域实时三维定位理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GPS技术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GPS定位精度从米级到厘米级甚至更高,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精度也进入1厘米时代,并逐渐成为替代传统测量方法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GPS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技术本身可能达到的精度、可靠性、实时性与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连续运行GPS参考站(或网络GPS)和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使区域测绘基准将向实时、动态方向发展,而基于这两者的定位服务又是极具潜力的应用服务,因此,研究基于网络GPS和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区域三维实时定位理论与应用服务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连续运行GPS参考站(CORS)和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基础上,对区域网络GPS系统和高精度(厘米量级)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建立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成功建立了成都综合GPS服务网(Chengdu Integrated GPS Network, CDIGN)和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同时,就精化模型与网络GPS的应用与集成展开了广泛研究,包括CORS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区域测绘基准的快速恢复、大地水准面模型与CORS系统集成方法、大地水准面查询系统与传统高程控制网系统偏差探测等。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全面介绍了区域网络GPS卫星定位的关键技术,包括GPS载波相位与码伪距观测方程、GPS观测误差、网络模糊度与网络参数估计方法、网络RTK的计算模型以及CORS系统的通讯协议等主要内容。并成功建立了CDIGN服务系统,采用卡尔曼滤波和LAMBDA法求解了网络模糊度,采用ARSNet/VENUS软件实时估计了CDIGN的天顶对流层延迟网络参数,实践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2.基于ARSNet/VENUS网络RTK服务系统的CORS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CORS网内,初始化时间基本呈均匀分布,最短为2-3s,最长为103s,平均为9.2s,且初始化时间与DOP值的大小(DOP值小于3的情况下)无关;在网外30km左右范围内,平均初始化时间不大于6s,而随着网外距离的增加(30km以外),初始化时间将会越长,从几秒增加到480s以上,而在60km以外则难以完成初始化。单历元定位的内符合精度北、东方向基本一致,其中误差约为±1.0cm,最大误差约为4-5cm;高程中误差为±1.4cm;两次初始化的坐标较差、CORS网内与CORS网外(约60km范围内)网络RTK的绝对定位精度基本一致,平面定位精度(中误差)约±3.0cm,大地高定位精度(中误差)约±5cm,即流动站自由度为零的静态测试。短边(10~1000m之间)GPS测量中,采用同步RTK测量可以提高边长相对中误差,可以测边网(同步RTK测量边)或三维坐标差(同步RTK测量坐标差)为观测值进行进行数据处理,其中,三维坐标差平差后其边长相对中误差约为非同步观测的1/3,可以达到《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二级GPS网的技术要求动态RTK测量主要受通讯状况、卫星几何分布以及观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自由度为1(动态线性)的内符合精度约为1.6cm。在地形空旷通讯信号连续的条件下,动态RTK轨迹连续平滑,其平面定位精度可以达到4cm。3.全面研究了精化大地水准面的理论与方法,即Stokes理论与Molodensky理论,几何法、重力法和组合法,以及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方法--移去恢复法,计算了西南某地区以EGM96和WDM94为参考重力场模型的1’×1’(约2km)和2’30"×2’30"(约5km)格网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并对以WDM94为参考重力场模型构建的格网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了外业检验,结果表明,该地区1’和2’30"格网似大地水准面试算结果中高程异常的外部检核精度分别为±0.009m和±0.017m,完成了高精度(1 cm)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目标。研究结果还表明,1’×l’几何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内插精度约为相同格网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2-3倍,表明重力资料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有着显着的作用。详细分析了几种常用内插模型(加权平均、Shepard曲面拟合、多项式拟合及移动曲面拟合法)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其内插精度基本一致。同时,在面积不大、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直接采用几何法进行内插来实现高精度(厘米量级)的GPS高程转换。4.结合CDIGN和该地区1’和2’30"格网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功开发了似大地水准面查询系统,并成功探测了该地区传统高程控制网的系统偏差。同时,实现了该地区5.12汶川大地震后测绘基准的快速恢复。提出了基于NMEA0183协议或基于RTCM协议的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集成方法,用户可以实时获取某点的高程异常(或正常高)。前者以ARSNet/VENUS系统为例,定义了数据中心与用户数据通讯的交互协议,即流动站发出的GPGGA数据与返回流动站的GPGGA数据相比,唯一不同的是后者带有高程异常值,这样,流动站就可以获得其正常高。后者通过GPS观测距离的改正,即在相应卫星的VRS观测值上加上高程异常的改正值,并将其发送到流动站上,即可在流动站上直接计算出相应的正常高。在GPS系统和Galileo系统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GNSS星座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在观测卫星数及DOP值方面,GNSS系统明显优于GPS系统,当两系统组合进行导航定位时,任意时刻能见的卫星个数增加,其DOP值相对于单系统更小,突破了卫星高度角对系统定位的限制,扩展了卫星定位的范围,尤其在建筑密集的都市及山区环境中,定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赵景堂[6](2009)在《某GPS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和短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文中指出讨论了GPS工程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提出了一种GPS工程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方法,能够确保建立高精度的工程控制网;同时探讨了短边GPS高程的测量精度,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缪祥柱[7](2008)在《工程GPS数据的实用处理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GPS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测绘行业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随着GPS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工程GPS数据处理的研究工作,也涌现出了很多GPS工程数据处理软件。但目前的一些方法及软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有它欠缺和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很好的处理在GPS工程中实际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本论文分析了现有的GPS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在具体GPS工程应用中的不足,探讨了适合于工程GPS的实用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线处理是GPS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基线解算质量及基线质量的检核对GPS定位结果有很大影响。论文介绍了基线解算的模式,探讨了影响基线解算质量的因素,以及减弱这些影响因素的措施;探讨了基线质量的评价指标,分析了现有软件(以TGO软件为例)在基线质量检核方面的不足,并用程序实现了基线质量的自动检核,方便了工程的实际应用。2、GPS网约束平差时,若起算点数据存在粗差,约束平差后该网的成果精度会急剧下降。因此,在对区域性GPS控制网约束平差前必须对约束的起算点进行兼容性分析,本文探讨了几种检核GPS平差起算数据兼容性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3、进行了GPS高程拟合模型的优选与比较,得出了二次移动曲面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的结论,并分析了其拟合精度高的原因。4、研究了基于二次移动曲面模型及图形界面进行GPS高程拟合时的最佳分区拟合方法,得出一些结论:(1)利用二次移动曲面进行GPS高程拟合时有必要进行分区拟合,也即有必要选择最佳拟合半径(窗口)。(2)最佳的拟合方法是单独对每个待拟合点选择其最佳拟合半径(窗口),且保证待拟合点周围有足够的联测水准点,使待拟合点处在拟合窗口的中心位置。5、基于现有GPS数据处理软件在GPS高程拟合方面的不足:拟合模型单一以及大多没有图形拟合界面等,利用vb结合MapObjects,以移动曲面法为核心算法,开发出了基于图形界面,适合于工程实际应用的GPS高程拟合系统,方便了用户。

常增亮[8](2006)在《GPS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发电厂建设的前期勘测设计、土地征用、施工放样、施工安装及后期维护检测方面,在送电线路建设的路径方案优选、勘测设计阶段,测量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力工程测量工作存在着如下特点:厂站测量面积不大但对平高控制网精度要求较高、送电线路长度达数百公里但宽度仅百米且对地安全距离有着严格要求、已全面应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送电线路优化勘测设计、施工控制网面积小与精度高及周期长的特点。 本文针对上述特殊要求,结合近几年来GPS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的实际应用情况,主要从GPS技术在厂站地形图测量、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及火力发电厂施工方格网建立3个方面进行了GPS应用研究。 内容涉及到GPS技术工作原理、电力测量知识基本介绍、利用GPS技术检核已知数据的方法、厂区GPS控制测量中的投影变形处理、应用拟合法及大地水准面模型来提高GPS高程精度、GPS-RTK技术在厂站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在送电线路定线与定位测量中的应用、应用线性拟合和大地水准面模型来提高送电线路航测GPS高程的精度、利用分区平差的方法提高送电线路航测GPS平面控制的精度及利用GPS与GPS—RTK和CAD技术建立施工方格网等10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作业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本论文所研究的成果对减轻电力工程勘测外业劳动强度、保证勘测设计质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来丽芳[9](2006)在《GPS在大型桥梁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传统的大型桥梁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常规的控制测量手段,也就是通过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来建立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这些常规的控制测量手段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受气候、环境等条件影响显着,而且误差积累显着。随着大型桥梁工程的不断涌现,尤其像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样跨海长度达到30千米的大桥亦出现了。对于这些大型桥梁工程,由于两岸通视极为困难,要用传统测量方法直接布设大桥工程控制网及进行大桥施工测量是非常不容易的。为此,研究一种适合于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高精度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的方法非常必要。而GPS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就是以杭州湾大桥首级控制网测量工程与后续GPS连续运行参考站服务系统的建设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大型桥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对数据处理的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讨了如何建立了工程型GPS连续运行参考站服务系统,为准确、有效地进行大桥施工测量提供技术保证,对以后大型桥梁工程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测量控制网和进行施工测量具有较高的参考作用。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具体包括: 1) 大型桥梁工程的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对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求和精度估算作了分析和研究,由此并根据实地情况制定了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网形根据起算点分布情况和大桥建设的特点,采用了以桥轴线为重心、长短边结合的布网方式;控制点标志设置采用了深桩强制对中观测墩与普通标石相结合的方式;GPS观测采用了高精度GPS大地测量模式等技术手段和作业措施; 2) GPS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主要对基线解算和网平差这两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GPS数据处理通过联测IGS跟踪站,引入了高精度ITRF97国际地心坐标参考框架,采用了IGS精密星历。基线处理使用国际着名的Bernese与Gamit软件;GPS网平差使用了PowerNET、PowerADJ等多种软件进行各种平差和精度评定等; 3) 常规测量数据与GPS数据联合平差。在GPS平面控制测量中,实现了在高精度工程控制网中利用常规测量数据对GPS数据进行了尺度比检核、并将常规

吴向阳[10](2005)在《GPS在现代公路勘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公路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大批的现代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陆续上马。这些现代的高等级公路勘测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公路勘测,具有线路更长、精度要求更高、时间要求更紧,数据要求共享等一系列特点,需要我们加大公路勘测设计和施工建设方面的科技含量,提高公路作业的现代化水平。GPS技术应用于公路勘测是公路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研究了在现代公路勘测中,利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建立高精度的公路三维基础控制网,以及利用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进行高精度的实时定位与快速放样等一整套关键技术,并结合公路勘测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针对公路GPS网投影变形超限这一普遍问题,提出了应根据公路的走向、长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基于高斯投影的局部坐标系统解决方案和基于兰勃特投影的解决方案;针对公路GPS网中容易出现的公共点不兼容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维约束平差方案的公共点检验方法;通过对公路GPS网高程拟合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动态加权拟合算法,以改善拟合精度;并对RTK测量的作业方式以及地方化转换参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公路工程中应灵活地选用各种作业方式,分段动态更新地方化转换参数,并综合运用多种检核方法,实现RTK测量成果的全面质量控制。最后对公路勘测一体化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某GPS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和短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GPS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和短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激光雷达SLAM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问题的定义
        1.2.2 基于视觉的SLAM
        1.2.3 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
        1.2.4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SLAM与新型SLAM
        1.2.5 SLAM系统精度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1.3 全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激光SLAM系统基本原理
    2.1 激光SLAM系统构成
    2.2 激光SLAM工作原理
        2.2.1 坐标系统
        2.2.2 时间系统
        2.2.3 激光SLAM算法
    2.3 激光雷达原理
    2.4 捷联惯导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激光SLAM误差源分析及测试指标确定
    3.1 误差源分析
        3.1.1 传感器误差
        3.1.2 系统标定误差
        3.1.3 时间同步误差
        3.1.4 算法误差
    3.2 测试性能指标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激光SLAM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4.1 常规测试方法
        4.1.1 测试设备规格
        4.1.2 测量设备工作效率
        4.1.3 测量设备数据获取效率
    4.2 位姿精度测试方法
        4.2.1 全站仪轨迹精度测试
        4.2.2 Optitrack动作捕捉系统位姿精度测试
    4.3 建图精度测试方法
        4.3.1 基于特征点的点位精度评定
        4.3.2 基于点云比对的地图精度评定
        4.3.3 基于表面度的点云模型精度评定
        4.3.4 基于几何特征的地图模型精度评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光SLAM测试检定场构建
    5.1 设计总要求及技术路线
        5.1.1 测试检定场的组成和设计要求
        5.1.2 激光SLAM测试检定场技术路线
    5.2 控制测量
        5.2.1 GNSS静态测量
        5.2.2 导线测量
        5.2.3 三维控制网测量实验
    5.3 扫描测量
        5.3.1 点云拼接方法
        5.3.2 扫描测量实验
    5.4 基准特征库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激光SLAM性能指标测试实验与分析
    6.1 测试概况
    6.2 测试设备及配置
    6.3 常规参数测试实验
    6.4 位姿精度测试实验
        6.4.1 全站仪轨迹精度测试实验结果分析
        6.4.2 Optitrack动作捕捉系统位姿精度测试实验结果分析
    6.5 建图精度测试实验
        6.5.1 基于特征点的点位精度评定实验
        6.5.2 基于点云对比的地图精度评定
        6.5.3 基于表面度的点云模型精度评定
        6.5.4 基于几何特征的地图模型精度评定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短边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误差
2 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控制网设计
    2.1 精度设计
    2.2 坐标系统
    2.3 选点布网
    2.4 外业观测[4, 11-14]
    2.5 数据处理
    2.6 外部质量检核
3 实例分析
4 结束语

(3)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在G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转换方法
    1. EGM2008全球重力场模型获取
    2. WGS-84坐标系大地高获取
    3. 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高程转换精度分析
        (1) 平原地区某GPS网使用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进行高程转换
        (2) 丘陵地区某GPS网使用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进行高程转换
        (3) 高山地区某GPS网使用EGM2008模型进行高程转换成果
三、优势总结
四、结束语

(5)基于网络GPS和精华大地水准面的区域实时三维定位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技术背景与意义
    1.2 CORS系统的建立方法与应用
        1.2.1 GPS基准站的类型
        1.2.2 网络实时动态定位综合技术
        1.2.3 国际CORS系统的应用
        1.2.4 国内GPS参考站系统应用情况
    1.3 大地水准面精化与应用
        1.3.1 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意义
        1.3.2 大地水准面精化理论的发展
        1.3.3 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方法
        1.3.4 大地水准面精化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数据来源
        1.5.1 重力数据
        1.5.2 GPS水准数据
        1.5.3 CORS数据
        1.5.4 数字地形模型
        1.5.5 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
    1.6 论文组织结构
        1.6.1 绪论
        1.6.2 区域网络GPS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
        1.6.3 CORS系统洲试与评估
        1.6.4 几何法精化大地水准面
        1.6.5 重力法精化大地水准面
        1.6.6 网络GPS与精化大地水准面的应用
        1.6.7 总结和展望
第2章 区域网络GPS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
    2.1 GPS观测方程与误差分析
        2.1.1 GPS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2.1.2 GPS码伪距观测方程
        2.1.3 空间相关误差
        2.1.4 非空间相关误差
    2.2 网络模糊度的解算与网络参数的估计
        2.2.1 网络模糊度的解算方法
        2.2.2 模糊度解算效率分析
        2.2.3 网络参数的估计方法
        2.2.4 实例
    2.3 区域网络RTK的计算模型
        2.3.1 VRS技术
        2.3.2 增强参考站(ARS)技术
    2.4 CORS通讯协议
        2.4.1 RTCM编码
        2.4.2 CORS NRTK通讯链路
        2.4.3 CORS NRTK通讯协议
    2.5 CORS系统的主要组成
        2.5.1 参考站子系统
        2.5.2 控制中心
        2.5.3 数据通信子系统
        2.5.4 数据发布子系统
        2.5.5 用户应用子系统
    2.6 CORS系统的布设方案
        2.6.1 系统结构
        2.6.2 GPS参考站站点设计
        2.6.3 数据传输与处理控制中心系统
        2.6.4 数据通讯网络设计方案
        2.6.5 用户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CORS系统测试与评估
    3.1 区域地心基准建立的基本思路
        3.1.1 WGS84系下投影参数的确定
        3.1.2 计算实例
    3.2 测试平台与测试内容
    3.3 初始化时间测试
        3.3.1 网内初始化时间测试
        3.3.2 网外初始化时间与距离的关系
    3.4 定位精度测试
        3.4.1 内符合精度测试
        3.4.2 外符合精度测试
    3.5 同步RTK定位精度实验
        3.5.1 RTK测量边长相对精度分析
        3.5.2 实验方法
        3.5.3 试验结果
    3.6 动态测试
        3.6.1 低速动态测试
        3.6.2 高速动态测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几何法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
    4.1 GPS高程理论
        4.1.1 参考椭球面与大地高
        4.1.2 大地水准面与正高
        4.1.3 似大地水准面与正常高
        4.1.4 水准测量
    4.2 几种内插模型
        4.2.1 加权平均法
        4.2.2 Shepard曲面拟合法
        4.2.3 多项式拟合法
        4.2.4 移动曲面拟合法
    4.3 计算实例
        4.3.1 线性内插
        4.3.2 环状GPS/水准网
        4.3.3 面状GPS/水准控制网
        4.3.4 不同内插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力法精化区域大地水准面
    5.1 确定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理论
        5.1.1 Stokes理论
        5.1.2 Molodensky理论
        5.1.3 Molodensky解与Stokes解的比较
    5.2 重力数据的归算
        5.2.1 空间重力异常
        5.2.2 Bouguer重力异常
        5.2.3 均衡改正
    5.3 地形起伏对大地水准面高的影响
        5.3.1 计算公式
        5.3.2 计算试验
    5.4 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
        5.4.1 技术路线
        5.4.2 大地水准面计算的移去-恢复法
        5.4.3 计算模型
        5.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5.5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的拟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网络GPS与精化大地水准面集成与应用
    6.1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查询系统
        6.1.1 软件结构设计
        6.1.2 软件功能设计
        6.1.3 图形与结果处理模块设计
    6.2 CORS系统与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典型应用
        6.2.1 系统误差探测
        6.2.2 汶川大地震后测绘基准的快速恢复
    6.3 网络GPS与精化大地水准面的集成
        6.3.1 基于NMEA0183协议的高程异常
        6.3.2 基于RTCM协议的高程异常
    6.4 GNSS星座和GPS星座定位精度对比
        6.4.1 单点定位
        6.4.2 CORS网络相对定位
    6.5 本章小结
总结、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术活动与科研项目
发表的科研论文

(6)某GPS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和短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GPS工程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
2 兼顾与水准测量校核而布设的GPS控制网
3 GPS测量高程与水准测量高程的校核
4 结束语

(7)工程GPS数据的实用处理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GPS技术的发展及在测量中的应用
    1.2 工程GPS数据处理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工程GPS数据处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GPS测量基本原理
    2.1 GPS的基本知识
        2.1.1 GPS系统的组成
        2.1.2 GPS的基本观测量
        2.1.3 GPS测量的误差
    2.2 GPS绝对定位原理
        2.2.1 测码伪距测量
        2.2.2 测相伪距测量
    2.3 相对定位原理
        2.3.1 静态相对定位
        2.3.2 动态相对定位
        2.3.3 差分GPS(DGPS)定位
        2.3.4 静态相对定位的观测方程
        2.3.5 三差观测方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PS基线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质量评价及质量自动检核程序实现
    3.1 GPS基线向量解算
        3.1.1 基线向量解
        3.1.2 单基线解模式
        3.1.3 多基线解模式
        3.1.4 整体解模式
    3.2 影响基线解算质量的因素
        3.2.1 起算点精度对基线解算的影响分析
        3.2.2 卫星轨道误差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3.2.3 大气延迟对基线解的影响
        3.2.4 多路径效应
        3.2.5 其他因素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3.3 基线质量评价指标
    3.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对基线质量的要求
    3.5 现有软件在基线质量检核方面的不足(以TGO为例)
    3.6 基线质量自动检核的程序实现及实例分析
        3.6.1 实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GPS控制网起算点兼容性分析的实用方法
    4.1 概述
    4.2 平差成果的直观分析
    4.3 尺度比参数比较分析法
    4.4 约束平差各种精度指标比较分析法
    4.5 基于狄克松(Dixon)检测的约束平差法
    4.6 实例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PS水准一般性问题以及传统GPS高程转换方法研究
    5.1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的定义
    5.2 大地高系统、正高系统、正常高系统的定义
    5.3 GPS水准测量原理
    5.4 传统GPS高程转换方法研究
        5.4.1 多项式曲面拟合法
        5.4.2 加权平均拟合法
        5.4.3 移去-恢复法
        5.4.4 神经网络转换方法
    5.5 本论文的GPS高程拟合实验数据
第六章 基于移动曲面及图形界面分区的GPS高程转换方法研究
    6.1 移动曲面法
    6.2 拟合模型的比较
    6.3 图形界面分区拟合方法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程GPS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1 Visual Basic 6.0简介
    7.2 GIS软件类型及开发模式
    7.3 MapObjects(简称MO)
    7.4 本系统所做的主要内容
    7.5 系统的总体设计
    7.6 系统实现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
    8.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GPS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AFFIRMATION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应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论文的组织
2 GpS技术及电力测量工作简介
    2.1 GPS原理及其技术概述
    2.2 电力工程测量基本简介
    2.3 小结
3 GPS技术在发电厂厂区测量中的应用
    3.1 对国家控制点的检测和引用
    3.2 厂区GPS控制测量中的投影变形处理
    3.3 利用GPS建立高程控制网
    3.4 利用DPS和RTK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4 GPS技术在送电工程中的应用
    4.1 提高送电工程线路航测GPS高程精度的方法-线形拟合和大地水准面的选择
    4.2 提高送电工程线路航测GPS平面控制精度的方法-分区平差
    4.3 GPS-RTK技术在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5 利用GPS技术建立火力发发电厂施工方格网
    5.1 工作思路
    5.2 工作过程
    5.3 新旧作业方法比较
    5.4 注意事项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文详细摘要

(9)GPS在大型桥梁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GPS控制网的布设与观测
    2.1 GPS控制网的布设
        2.1.1 首级 GPS平面控制网基本要求
        2.1.2 己有平面控制点
        2.1.3 桥位 GPS控制网布设
        2.1.4 GPS网基本精度要求
    2.2 桥位 GPS控制网的施测
        2.2.1 选点
        2.2.2 埋标
        2.2.3 GPS网的观测
    2.3 结论
第三章 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3.1 GPS基线解算
        3.1.1 GPS基线解算原理概述
        3.1.2 GPS基线的数据解算
        3.1.3 基线解算的质量检核
    3.2 GPS网平差
        3.2.1 GPS网平差概述
        3.2.2 GPS三维无约束、弱约束平差
        3.2.3 二维约束平差
        3.2.4 两种不同地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3.2.5 带约束条件的GPS平差
    3.3 结论
第四章 常规测量数据与 GPS数据联合平差
    4.1 概述
    4.2 GPS与地面测量数据联合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
        4.2.1 联合平差的函数模型
        4.2.2 GPS三维联合平差的随机模型
    4.3 GPS网三维联合平差中的几个处理技术
    4.4 杭州湾大桥常规测量数据与 GPS数据联合平差
        4.4.1 概述
        4.4.2 GPS数据处理
        4.4.3 基线处理
        4.4.4 三维约束平差
        4.4.5 常规测量数据的获取及与 GPS测量数据的比较
        4.4.6 常规测量数据与 GPS测量数据的联合平差
    4.5 结论
第五章 GPS/水准高程控制网测量
    5.1 概述
    5.2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2.1 桥位高程控制网布设
        5.2.2 水准测量
    5.3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
        5.3.1 外业观测成果的概算
        5.3.2 水准平差计算
    5.4 GPS高程
        5.4.1 GPS高程拟合的原理
        5.4.2 GPS高程拟合注意事项
        5.4.3 GPS高程拟合
    5.5 结论
第六章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服务系统建设
    6.1 建立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1.1 必要性
        6.1.2 可行性
    6.2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设的有关技术要求
        6.2.1 合理的设计方案
        6.2.2 保证提供连续、高质量的参考站 GPS数据
        6.2.3 功能全面的参考站管理软件系统
    6.3 杭州湾大桥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设
        6.3.1 目标
        6.3.2 参考站系统的管理方案
        6.3.3 参考站系统构成的主选方案
        6.3.4 参考站系统备选方案
        6.3.5 GPS参考站的主要功能
        6.3.6 技术难点
        6.3.7 运行管理
    6.4 结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GPS在现代公路勘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GPS技术的发展概况
        1.1.1 GPS系统的结构组成
        1.1.2 GPS系统的发展概况
        1.1.3 GPS测量的显着特点
    1.2 现代公路勘测的技术特点
        1.2.1 公路勘测的基本知识
        1.2.2 现代公路勘测的技术特点
    1.3 GPS在现代公路勘测中的应用现状
        1.3.1 应用的背景及现状
        1.3.2 值得研究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GPS定位的基本理论
    2.1 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
        2.1.1 GPS定位的基本观测方程
        2.1.2 载波相位测量的差分模型
        2.1.3 双差分基线向量解算模型
        2.1.4 基线向量网平差计算
    2.2 GPS实时动态定位原理
        2.2.1 载波相位实时差分原理
        2.2.2 实时动态定位中的坐标转换
    2.3 GPS定位中的误差分析
        2.3.1 卫星轨道误差及卫星钟误差
        2.3.2 大气折射误差
        2.3.3 接收系统的误差
第三章 GPS静态定位应用研究
    3.1 公路GPS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3.1.1 公路GPS网的等级选择
        3.1.2 公路GPS网的布设特点
        3.1.3 公路GPS网的布设实例
    3.2 公路GPS网投影变形的处理
        3.2.1 常规处理高斯投影变形的方法
        3.2.2 采用兰勃特投影处理长度变形的技术思路
        3.2.3 公路GPS网投影变形的解决方案
    3.3 公路GPS网公共点兼容性研究
        3.3.1 我国现有等级控制点现状
        3.3.2 公路GPS网公共点兼容性分析标准
        3.3.3 公路GPS网公共点兼容性检验方法
        3.3.4 公路GPS网公共点分析实例
        3.3.5 公路GPS网公共点选用的指导原则
    3.4 公路GPS高程拟合算法研究
        3.4.1 公路GPS高程适用的拟合模型
        3.4.2 公路GPS高程拟合模型分析
        3.4.3 动态加权拟合算法的基本思想
        3.4.4 公路GPS高程拟合计算实例
        3.4.5 公路GPS高程拟合计算小结
第四章 GPS动态定位应用研究
    4.1 公路RTK测量作业方式的研究
        4.1.1 GPS RTK系统的工作原理
        4.1.2 公路RTK系统的作业方式
    4.2 公路RTK地方化转换参数研究
        4.2.1 RTK地方化概念
        4.2.2 RTK地方化转换参数的计算
        4.2.3 RTK地方化转换参数的使用
        4.2.4 公路RTK测量的地方化转换
    4.3 公路RTK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
        4.3.1 影响RTK精度的关键技术因素
        4.3.2 RTK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4.3.3 公路RTK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
    4.4 GPS公路勘测一体化技术研究
        4.4.1 公路勘测一体化的构想
        4.4.2 公路勘测一体化的实现
        4.4.3 公路勘测一体化的建议
第五章 回顾与展望
    5.1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3 发展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实践工作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四、某GPS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和短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激光雷达SLAM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研究[D]. 杨啸天.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
  • [2]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方法研究[J]. 吴迪军,张永合. 导航定位学报, 2016(04)
  • [3]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在G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研究[J]. 余宣兴,詹昊,朱明新,刘永波. 测绘通报, 2013(12)
  • [4]大地测量学[J]. 吴柯. 测绘文摘, 2011(02)
  • [5]基于网络GPS和精华大地水准面的区域实时三维定位理论与应用[D]. 李春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6]某GPS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和短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J]. 赵景堂.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03)
  • [7]工程GPS数据的实用处理技术与方法研究[D]. 缪祥柱.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2)
  • [8]GPS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D]. 常增亮. 山东科技大学, 2006(02)
  • [9]GPS在大型桥梁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来丽芳. 浙江大学, 2006(06)
  • [10]GPS在现代公路勘测中的应用研究[D]. 吴向阳. 东南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GPS控制网坐标系选择及短边GPS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