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与人类干扰活动影响程度评价方法研究

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与人类干扰活动影响程度评价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与人类干扰活动影响程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以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为基础的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以原住民社会经济活动强度、旅游开发强度、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强度为基础的人类干扰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论文目录

  • 1 前言
  • 2 基本原则
  •   (1) 政策相关性与信息综合能力。
  •   (2) 基础数据的可靠性与灵敏度。
  •   (3) 整体性和因地制宜性。
  • 3 指标体系构建
  •   3.1 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   3.2 人类干扰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 4 计算方法
  •   4.1 生态功能评价指标
  •     4.1.1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       (1) 水源涵养量。
  •       (2) 水源涵养能力。
  •       (3) 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率。
  •     4.1.2 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       (1) 水土保持总量。
  •       (2) 水土保持能力。
  •       (3) 水土保持功能变化率。
  •     4.1.3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估
  •       (1) 生物多样性维护服务能力
  •       (2) 外来物种入侵程度。
  •       (3)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变化率。
  •   4.2 人类干扰活动评价指标
  •     4.2.1 原住民社会经济活动强度
  •       (1) 人口密度。
  •       (2) 原住民生产生活设施面积及建设强度。
  •     4.2.2 旅游开发强度
  •       (1) 旅游设施用地面积及比例。
  •       (2) 旅游活动强度。
  •     4.2.3 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强度
  •       (1) 路网密度。
  •       (2) 能源设施用地面积及比例。
  •       (3) 其他人工设施用地面积及比例。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雪梅,杨渺,李国明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人类干扰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自然资源部第六地形测量队,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2018SZ0314)

    分类号: X321;X826

    DOI: 10.19534/j.cnki.zyxxygc.2019.03.047

    页码: 113-115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99K

    下载量: 194

    相关论文文献

    • [1].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J]. 中国有色建设 2017(01)
    • [2].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助推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11)
    • [3].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J]. 区域治理 2019(33)
    • [4].探讨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保护共赢的具体方法[J]. 种子科技 2019(08)
    • [5].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措施[J]. 乡村科技 2019(33)
    • [6].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12)
    • [7].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J]. 生态学报 2019(22)
    • [8].性别差异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生态保护行为研究[J]. 人口与社会 2019(06)
    • [9].协同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与全流域高质量发展[J]. 中国生态文明 2019(06)
    • [10].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研究进展[J]. 法制博览 2019(35)
    • [1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J]. 人民黄河 2019(12)
    • [12].主流媒体生态保护宣传引导作用探讨[J]. 中国报业 2020(04)
    • [13].浅谈地方生态保护红线的评估问题——以湖北黄冈市为例[J]. 中国土地 2020(02)
    • [14].环境保护招贴设计——评《生态保护导论》[J]. 环境工程 2020(01)
    • [15].国际经验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启示[J]. 环境影响评价 2020(01)
    • [16].南京江北新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J]. 科技风 2020(09)
    • [17].加强流域国土空间管控 构建高质量生态保护体系[J]. 资源导刊 2020(03)
    • [18].基于多元利益主体行为和权益的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与管理策略[J]. 上海城市规划 2020(01)
    • [19].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海北模式”[J]. 环境生态学 2020(Z1)
    • [20].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结构优化与制度完善——以“结构—功能分析”为进路[J]. 社会科学 2020(03)
    • [21].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4)
    • [22].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检测及其评价[J]. 区域治理 2020(01)
    • [2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J]. 人民黄河 2020(05)
    • [24].基于“重要性-敏感性-冲突性”的陕北生态保护重点区域辨识[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03)
    • [25].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03)
    • [26].省自然资源厅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J]. 江苏城市规划 2020(03)
    • [27].中山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8].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现状及其与输变电工程相容性研究[J]. 环保科技 2020(03)
    • [29].关于鄂尔多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05)
    • [30].以多元基金模式破解我国生态保护修复资金困境[J]. 环境保护 2020(12)

    标签:;  ;  ;  ;  

    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与人类干扰活动影响程度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