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合金,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尼龙,甲基丙烯酸。
聚合物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高喜平,陈一宁,米舒,陆昶,张用兵[1](2019)在《膨胀阻燃剂对EVA/PA6聚合物合金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PER)组成的膨胀阻燃剂(IFR),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与聚酰胺6(PA6)组成的EVA/PA6聚合物合金进行了阻燃改性。采用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法,研究了IFR对EVA/PA6聚合物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合物残炭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IFR质量分数的增加,EVA/PA6聚合物合金的氧指数不断增大。当IFR质量分数为28%、m(EVA)∶m(PA6)=4∶1时,EVA/PA6聚合物合金显示出较优的阻燃性,此时极限氧指数为34.3%,垂直燃烧达到UL 94 V-0级。EVA/PA6阻燃聚合物合金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IFR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黄凯,郑征,胡激江,冯连芳,李伯耿[2](2018)在《丙烯/1-丁烯聚合物合金的单体组成切换法制备:动力学及聚合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形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和单体组成周期性切换的丙丁淤浆共聚合技术,原位制备了聚丙烯/丙丁共聚物合金。将共聚动力学的矩模型与物料衡算相结合,首次建立了单体组成切换的共聚反应器模型。依据实验所得的丙烯实时消耗速率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模拟计算了不同单体组成切换频率下的聚合反应活性和聚合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各切换频率下丙烯的聚合速率曲线、催化聚合活性,以及合金中1-丁烯的总含量、丙丁无规共聚物的含量和"嵌段"共聚物的含量等。结果还显示,共聚过程中丙烯的脉冲进料有利于提高单体向活性中心的扩散,进而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沈国春,朱海霞[3](2017)在《浇铸尼龙6/ABS反应性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己内酰胺阴离子原位聚合法,制备浇铸尼龙6(MCPA6)与同时含有丁二烯软段和丙烯腈基团的纳米腈橡胶(nano-NBR)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聚合物合金,同时运用力学性能测试考察聚合物合金力学性能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探究不同基团之间的反应,并研究了MCPA6在加入不同聚合物之后的性能,以及改善方法和机理。FTIR分析结果显示,nano-NBR中的腈基经过碱解反应,其中己内酰胺的阴离子发生原位聚合,继而产生对合金两相具有增容作用的ABS/MCPA6共聚物;随着ABS中丁二烯含降低,合金两相之间的相容性逐渐增高;而丁二烯的含量越少,热稳定性越高,但与MCPA6相比较低;合金的韧性也会随着ABS的含量有所提升,而合金中MCPA6与ABS749S的质量比为90:10,提高了39.73%的MCPA6的缺口冲击,降低了其硬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7年12期)
邹路丝,胡高平,李福志,江叔芳,张思思[4](2016)在《高性能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嵌段聚合物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的测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新型全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合物(acrylic BCPs)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一系列经4'4-亚甲基双(3氯-2,6二乙基苯胺)(MCDEA)固化的高性能环氧树脂合金材料。通过对环氧前驱体中acrylic BCPs分散情况,环氧合金热稳定及维卡软化温度,力学性能和亲水性的研究,确定了acrylic BCPs在该环氧固化体系中的自组装能力,探讨了acrylic BCPs含量对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实验研究范围内,acrylic BCPs含量对环氧合金的热降解稳定性及热变形温度的影响有限。相对空白环氧树脂,环氧合金还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如优异的室温及低温(77K)抗冲击性能,室温及冷冻断裂韧性和突出的抗拉伸疲劳性能,其中以含有10质量份(phr)acrylic BCP环氧合金综合性能最优。同时,环氧合金的亲水性及表面活化能随着acrylic BCP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国际粘接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6)
梁愫,Emmanuel,Croisier,Véronique,Michaud,Holger,Frauenrath[5](2013)在《寡肽修饰聚异丁烯基聚合物合金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通过氢键自组装成β片层结构的寡肽可用于合成弹性体的定向改性。本研究使用由L-丙氨酸缩合而成的叁肽修饰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和聚苯乙烯,再通过溶液共混制备聚合物合金。其中聚异丁烯作为弹性体基体,与聚异丁烯不相容的聚苯乙烯作为增强剂,两者通过各自分子中可自组装成β片层结构的三肽增强相容性。所得聚合物合金的各种性质,如寡肽在溶液与固态下的二级结构、结构形貌、热学性质以及流变学性质分别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力(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期刊2013-10-12)
王祖钰[6](2013)在《高抗冲高表面硬度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VC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之一,具有强度高、刚性好、难燃、耐腐蚀、电绝缘性良好、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其加工性差、冲击强度低、耐寒性差。PVC/ABS共混物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PVC/ABS共混合金在不同配比下的各项性能,并选用合适增韧剂、表面硬度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具有高抗冲强度高表面硬度的聚合物合金。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选用适合于硬质材料的PVC (SG-5)和两种不同的ABS (PA747、PA757)在不同配比下进行共混,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强度仪、热重分析仪、巴氏硬度计测试了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硬度等,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金试样的相容性和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VC与ABS部分相容,共混合金的相容性和其它性能与PVC和ABS的配比有关;PVC与ABS747配比在40/60时冲击强度最大,达45.03kJ/m2,超过了纯ABS747的32kJ/m2。通过选用第叁组分MBS、NBR作为增韧剂添加到PVC/ABS747(40/60)共混体系中,实验结果发现,MBS、NBR以一定配比加入到PVC/ABS体系时,体系冲击强度增加明显。当NBR、MBS加入量都为12份时(PVC和ABS总量为100份),体系的冲击强度分别为51.46kJ/m2、64.16kJ/m2,增长率分别为15.56%、44.08%;拉伸强度下降率分别为14.4%、7.99%;弯曲强度下降率为20.11%、10.2%;NBR使体系初始分解温度明显降低而PVC/ABS/MBS体系几乎不受影响。通过对比,优选MBS作为PVC/ABS体系的增韧剂。PMMA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较好的耐候性、刚性,且与PVC、ABS溶解度参数相近。选用PMMA作为表面硬度改性剂,虽然冲击强度有所下降,但共混体系的表面硬度明显增加,巴柯尔硬度由18.43增加到27.67;此外,还弥补了因MBS加入引起的拉伸、弯曲强度下降等缺陷。(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刘华蔚,温伟生,孙华燕,郑爱萍,胡敏[7](2012)在《聚合物合金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及其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缓释微球,并对其一般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物合金法与乳化-溶剂挥发法(S/O/W)结合制备制备NGF缓释微球并与传统复乳法所制备微球进行比较,对所制备微球形态、粒径、包封率、累计释放率及体外释药性能等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所制备微球大小形态符合实验要求,传统复乳法NGF缓释微球突释率(22.3±1.6)%、包封率(23.7±2.1)%、累计释放率(78.6±2.0)%、可持续释放有活性NGF达60 d;聚合物合金法NGF缓释微球突释率(8.8±0.7)%、包封率(49.5±3.4)%、累计释放率(91.2±2.2)%、可持续释放有活性NGF达90 d,两者突释率、包封率、累计释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聚合物合金法较传统复乳法制备的NGF缓释微球突释率低,包封率、累计释放率高,释放活性的NGF时间长,具有更稳定的体外释药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17期)
张雪娇,赵晓莉[8](2012)在《聚合物合金相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聚合物合金的制备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加入增容剂来改善聚合物合金相容性。早期普遍采用非反应型增容剂,而目前主要是以反应型增容剂为主。改变链结构、利用低分子量化合物、互穿网络技术等也是改善聚合物合金的常用办法。此外,无机纳米粒子对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2年08期)
李枭[9](2012)在《浇铸尼龙6反应性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选用同时含有丁二烯软段和丙烯腈基团的纳米丁腈橡胶(nano-NBR)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利用己内酰胺阴离子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与MCPA6的聚合物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聚合物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变,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不同基团之间的反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A)对聚合物合金的微观形态结构、结晶性以及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聚合物的加入对于MCPA6聚合物合金的性能的改善,同时探讨了改性机理。FTIR分析表明:nano-NBR中的腈基通过碱解反应,参与己内酰胺的阴离子原位聚合,发生共聚合反应,生成nano-NBR/MCPA6聚合物合金,实现了添加纳米尺度聚合物改性MCPA6,合金吸收峰波数先降低后升高,含量为2%时对应的波数最低;ABS中的腈基同样参与反应,聚合物合金中的酰胺6基团特征吸收峰显着增强,并且随着丁二烯含量的增加酰胺6谱带的特征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SEM分析表明:nano-NBR的加入对于MCPA6微观结构有较大影响,在含量为2%时合金体系相界面结合较好,相态趋于均一;ABS中具有反应活性的腈基在共聚合反应中生成ABS—co—MCPA6共聚物,起到改善合金体系相容性的作用,并且合金内部两相间相容性随丁二烯含量的降低而有所提高,其中ABS749S、ABS750和ABS757加入量分别为5%、7.5%和10%,即丁二烯软段含量约为0.9%时,MCPA6/ABS合金体系的微观结构均一,两相之间反应效果最好。DSC分析表明:加入nano-NBR不会改变MCPA6原有的晶型,但是较为稳定的α晶型比例增大,结晶度随nano-NBR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含量为2%时合金的稳定性最好;叁种ABS的加入不改变MCPA6两种晶型共存的状态,但是抑制了MCPA6的结晶能力,降低了结晶度,结晶度随丁二烯软段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TGA分析表明:随着nano-NBR含量的增加,合金体系起始降解温度、最快降解温度和500℃残留质量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nano-NBR含量为2%时热稳定性最好;由于ABS中含有较易分解的丁二烯软段部分,所以合金体系较MCPA6相比热稳定性有所降低,叁种MCPA6/ABS聚合物合金体系的热稳定性均随ABS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少量nano-NBR的加入即可大幅提升合金的韧性,当含量为2%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较MCPA6提高了57.5%,但是拉伸强度有所下降,较MCPA6降低了5.8%;ABS的加入同样提高了MCPA6的韧性,其中ABS749S、ABS750和ABS757加入量分别为5%、7.5%和10%,即丁二烯软段含量约为0.9%时,合金的冲击强度最高,较MCPA6分别提高57.5%、56.2%和17.8%。两种聚合物均通过腈基的碱解反应参与己内酰胺的阴离子原位聚合与MCPA6生成合金,nano-NBR同时具有反应性和纳米尺度两种特性,着重研究了具有纳米级别反应性聚合物在改性方面的优势;ABS树脂带有反应性基团和丁二烯柔性链段,主要探讨了柔性链段的加入对于聚合物合金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2-06-30)
李枭,黄伯芬,杨桂生,王俊杰,李知远[10](2011)在《浇铸尼龙6/ABS聚合物合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丁二烯组分含量不同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加入到单体己内酰胺中,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备浇铸尼龙6(MCPA6)/ABS聚合物合金。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ABS的加入对浇铸尼龙6的微观结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ABS通过腈基在己内酰胺的阴离子聚合过程中发生共聚合反应,生成的ABS/MCPA6共聚物对合金两相起到增容作用;合金两相之间相容性随ABS中丁二烯含量的降低有所提高;热稳定性随丁二烯含量的减少而提高,但较MCPA6均有所降低。ABS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韧性,其中MCPA6/ABS749S(质量比90/10)较MCPA6缺口冲击强度提高39.73%,但硬度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1年11期)
聚合物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球形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和单体组成周期性切换的丙丁淤浆共聚合技术,原位制备了聚丙烯/丙丁共聚物合金。将共聚动力学的矩模型与物料衡算相结合,首次建立了单体组成切换的共聚反应器模型。依据实验所得的丙烯实时消耗速率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模拟计算了不同单体组成切换频率下的聚合反应活性和聚合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各切换频率下丙烯的聚合速率曲线、催化聚合活性,以及合金中1-丁烯的总含量、丙丁无规共聚物的含量和"嵌段"共聚物的含量等。结果还显示,共聚过程中丙烯的脉冲进料有利于提高单体向活性中心的扩散,进而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高喜平,陈一宁,米舒,陆昶,张用兵.膨胀阻燃剂对EVA/PA6聚合物合金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黄凯,郑征,胡激江,冯连芳,李伯耿.丙烯/1-丁烯聚合物合金的单体组成切换法制备:动力学及聚合器模型[J].化工学报.2018
[3].沈国春,朱海霞.浇铸尼龙6/ABS反应性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相关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
[4].邹路丝,胡高平,李福志,江叔芳,张思思.高性能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嵌段聚合物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的测试(英文)[C].2016中国国际粘接技术大会论文集.2016
[5].梁愫,Emmanuel,Croisier,Véronique,Michaud,Holger,Frauenrath.寡肽修饰聚异丁烯基聚合物合金的制备与表征[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2013
[6].王祖钰.高抗冲高表面硬度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7].刘华蔚,温伟生,孙华燕,郑爱萍,胡敏.聚合物合金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及其性能检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8].张雪娇,赵晓莉.聚合物合金相容性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2
[9].李枭.浇铸尼龙6反应性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研究[D].南昌大学.2012
[10].李枭,黄伯芬,杨桂生,王俊杰,李知远.浇铸尼龙6/ABS聚合物合金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