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重力论文_薛文卓,弓虎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格重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力,异常,盆地,梯度,地壳,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

布格重力论文文献综述

薛文卓,弓虎军[1](2019)在《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实际地球内部的物质密度分布非常不均匀,因而实际观测重力值与理论上的正常重力值总是存在着偏差,这种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影响之后,仅仅是由于物质密度分布不匀而引起的重力的变化,就称为重力异常。[1]地质学上经常使用作为地球物理勘探的手段之一。银额盆地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精确探测。通过使用布格重力异常方法进行探测并进行敏感性排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杨高印,王君恒,闫后振[2](2019)在《布格重力异常建模反演在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连盆地由众多小凹陷组成,伊和凹陷是其中之一.重力资料在盆地"探边摸底"、"定凹选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利用2.5D建模反演技术对其中横跨主洼槽的两条测线进行可视化建模及正演拟合.其中,初始模型的几何参数取自二维地震解释结果;物性参数中的纵向密度取自测井声波波速与密度的相关公式.正演拟合为建模反演技术的关键环节,密度横向变化,是在拟合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试错调整实现.通过正演拟合,揭示了主洼槽沉积层横向和纵向均存在较大的密度不均匀性,主洼槽有利于油气生成.与地震解释结果对比,二者在赛汉组-第四纪、腾格尔组深度相差不大,但凹陷底部拟合结果与地震解释结果有明显差异.通过钻井结果验证,正演拟合各沉积层深度与钻井揭示的各层深度结果一致,二维地震解释结果偏浅,其可能原因是时深转换选取的速度值偏小造成.(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锡林[3](2016)在《海洋布格重力异常——一个需要澄清的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往海陆联编布格重力异常图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海陆交互区域异常形态通常呈现不连续的现象。经仔细研读经典教科书~([1~2])及相关规范~([3]),发现主要是对海洋布格重力异常的误读。目前海洋船舷重力测量经空间重力改正所得的空间重力异常已十分接近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故海陆联编布格重力异常图采用陆域布格重力异常加海域空间异常的编图方式是合适的做法。(本文来源于《南海地质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刘东,邵德盛,汪志民,穆宝胜[4](2018)在《实测重力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在高精度水准测量改正中的精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一等水准测量要求在水准测点上进行重力测量。在水准测量数据处理中进行相同的水准标尺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水准标尺尺长改正等,但在重力异常改正中采用实测重力异常和布格异常两种方法进行重力异常改正。比较两种方法对水准点高程改正的影响,并进行精度分析。(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8年05期)

付广裕,金红林,王灼华,佘雅文[5](2018)在《汶川M_W7.9地震周边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岩石圈垂向构造应力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研究给出,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地壳均衡异常显着,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深部动力背景。2016年6月,我们围绕该均衡异常显着区域开展重力/GNSS加密观测,提高了该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壳均衡异常场的空间分辨率。依据上述观测结果与前期同类观测数据,反演了汶川MW7.9地震周边地区地壳密度构造。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是地壳密度变化的高梯度带,其东侧地壳较薄,但其西部明显变厚,上、中、下地壳变化趋势均呈现上述特征;研究区东侧的莫霍面深度为35~40km,西侧为60~65km。此外,利用重力/GNSS联合观测数据计算了汶川MW7.9地震震中区周边地区岩石圈承载的垂向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汶川MW7.9地震震中区北部、宁强、峨眉山周边地区蓄积了-30 MPa至-40 MPa的负向构造应力,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蓄积了约40 MPa的正向构造应力,区域最大垂向构造应力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临近芦山MW6.6地震。统计结果表明,地震多发生在垂向构造应力高梯度带附近,或垂向构造应力的高值区域。(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8年02期)

冀连胜[6](2017)在《陆地及毗邻海域重力布格校正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重力勘探由陆地向水域、海洋的延伸,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勘探条件下采集的重力数据进行布格校正,要求基于统一的高程基准点。故此,将陆地、海洋区域的高程基准点统一到同一位置,采取分层方式进行布格校正,并将海洋区、浅海区的布格重力异常与陆地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拼接,由此得到全区的布格重力数据,用于重力资料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7年S2期)

赵莲莲[7](2017)在《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研究区域时变重力场及同震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重力测量技术,以其范围广、定期更新、无困难地域限制、不受天气、地形、交通等环境因素影响的优点愈来愈得到广大地学工作者的重视。新一代重力卫星CHAMP、GRACE、GOCE等的发射,使得卫星重力技术在固体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海洋测绘学、气象学以及空间大地测量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地震发生时常常伴随着地球深部构造的变化以及地下介质密度的改变。由于使用卫星重力数据所获得的时变重力场能够反映地球的深部构造特征,进一步计算得到的布格重力异常可以反映地下介质密度的不均匀变化,这使得利用卫星重力技术研究地震发生时的时变重力场及布格重力异常变化特征成为了可能。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地区处于青藏块体和川东块体的过渡地带且多发大震,如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而尼泊尔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过渡地带且发生尼泊尔地震,考虑到龙门山断裂带地区和尼泊尔地区均受青藏块体运动的影响,且两个地区均有大地震的频繁发生,本文计算了龙门山断裂带地区和尼泊尔地区大震发生时的时变重力场及布格重力异常变化情况,以期研究大洋板块交界带地震与大陆内部次级块体间地震的共同点及差异。因此,本文利用卫星重力测量技术对多震区域时变重力场与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进行监测,研究了与青藏高原构造变形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的时变重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区域构造运动与断层活动的关系。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本文在介绍GRACE卫星重力的基础上,讨论了卫星重力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与策略,重点推导了时变重力场与布格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包括地球重力场、滤波原理、勒让德函数、GRACE卫星计算时变重力场和布格重力异常的流程等。(2)自主编程实现了勒让德函数标准前向列推法的计算,编写了基于GRACE月重力场模型计算时变重力场和重力异常的程序以及布格改正的程序,从而实现了对龙门山地区和尼泊尔地区时变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和布格重力异常变化的探索。(3)基于龙门山地区2008年与2013年的GRACE月重力场模型数据,结合该地区的地壳运动特征与地震活动情况,计算了龙门山地区时变重力场的变化情况,以及该地区重力异常的月变化与十年重力异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震前、震中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区时变重力场相应呈现“负-正-负”的变化趋势,结合地幔对流学说,推测其原因是,两次地震震前,断裂带区域震前壳幔物质较少且增速较慢,震中壳幔物质增多且增速变快,而震后壳幔物质变少增速变慢,这可能是震后位场变化回复理论的印证。(4)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十年的布格重力异常变化得出,从2006到2015的十年之中,靠近西部青藏高原的断裂带西部地区总体以负异常为主,靠近东部四川盆地的部分总体以正异常为主,而龙门山地区基本处于二者的过渡范围中。推测是由于青藏高原物质流的东南向逃逸对龙门山断裂带地区造成的推挤导致的。(5)基于尼泊尔地区2015的月重力场数据,结合该地区的地壳运动特征与历史地震活动情况,计算了尼泊尔地区时变重力场的变化情况,以及该地区重力异常的月变化与十年变化情况。对尼泊尔地区时变重力场分析后发现,尼泊尔地区壳幔物质变多且物质增速快的地区呈现出由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6)分析尼泊尔地区2015年布格重力异常的月变化情况推测,尼泊尔地区北部处于负异常状态,这从侧面说明了由于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而产生的强烈挤压应力使得喜马拉雅地区长期处于俯冲挤压的状态,而包括加德满都在内的南部地区表现为正异常,则说明了尼泊尔地震引发了该地区板块的拉张,推测这与尼泊尔地区内部断层出现的南北向位移有关。由尼泊尔地区十年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情况得到,靠近喜马拉雅地区的尼泊尔西北部分则表现为正异常,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地区的地质地壳长期处于拉张与抬升的状态。(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16)

罗翔飞,方盛明,秦建增,李洋洋,李德庆[8](2017)在《宜川—泰安重力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及归一化总梯度的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宜川—泰安剖面高精度重力观测及GPS测量结果,计算得到该剖面较为精细的垂向一阶导数梯度和布格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梯度图像.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垂向一阶导数梯度主要反映浅部异常场源的位置和低密度地质体的特性.利用该梯度图像,对宜川—泰安剖面经过的7条主要断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并推测各断裂的可能埋深和性质.(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徐志萍,方盛明,李德庆,姜磊,杨利普[9](2017)在《利用布格重力资料研究华北裂陷盆地地壳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华北地区1∶50万布格重力资料进行小波多尺度分析,得到自地表至莫霍面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地质体产生的重力异常。讨论各阶小波变换细节特性及相应地质构造特征认为,华北裂陷盆地的隆起、坳陷与重力异常的高、低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它们的下延深度。分析结果显示,华北裂陷盆地内深大断裂两侧岩石密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帕克法反演得到华北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在29~42km范围内,在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壳厚度变化梯级带。(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7年03期)

朱文武,秦昆,王同庆,郑智江,高艳龙[10](2016)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_S5.8震源区及周边重力布格异常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GM2008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及具有1′分辨率的DEM数据,借助FA2Boug思想,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_S5.8震源区及周边(105°~110°E,36°~41°N)进行重力布格异常值的计算,获取了震源区及周边的重力布格异常信息。结果表明,震源区位于重力布格异常值变化的高梯度带上;同时,在鲜有震例的鄂尔多斯块体内部存在着不一致的作用力。(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6年10期)

布格重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连盆地由众多小凹陷组成,伊和凹陷是其中之一.重力资料在盆地"探边摸底"、"定凹选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利用2.5D建模反演技术对其中横跨主洼槽的两条测线进行可视化建模及正演拟合.其中,初始模型的几何参数取自二维地震解释结果;物性参数中的纵向密度取自测井声波波速与密度的相关公式.正演拟合为建模反演技术的关键环节,密度横向变化,是在拟合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试错调整实现.通过正演拟合,揭示了主洼槽沉积层横向和纵向均存在较大的密度不均匀性,主洼槽有利于油气生成.与地震解释结果对比,二者在赛汉组-第四纪、腾格尔组深度相差不大,但凹陷底部拟合结果与地震解释结果有明显差异.通过钻井结果验证,正演拟合各沉积层深度与钻井揭示的各层深度结果一致,二维地震解释结果偏浅,其可能原因是时深转换选取的速度值偏小造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格重力论文参考文献

[1].薛文卓,弓虎军.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J].国外测井技术.2019

[2].杨高印,王君恒,闫后振.布格重力异常建模反演在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张锡林.海洋布格重力异常——一个需要澄清的概念[J].南海地质研究.2016

[4].刘东,邵德盛,汪志民,穆宝胜.实测重力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在高精度水准测量改正中的精度比较[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8

[5].付广裕,金红林,王灼华,佘雅文.汶川M_W7.9地震周边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岩石圈垂向构造应力场[J].地震.2018

[6].冀连胜.陆地及毗邻海域重力布格校正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

[7].赵莲莲.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研究区域时变重力场及同震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特征[D].长安大学.2017

[8].罗翔飞,方盛明,秦建增,李洋洋,李德庆.宜川—泰安重力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及归一化总梯度的构造意义[J].地震学报.2017

[9].徐志萍,方盛明,李德庆,姜磊,杨利普.利用布格重力资料研究华北裂陷盆地地壳结构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

[10].朱文武,秦昆,王同庆,郑智江,高艳龙.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_S5.8震源区及周边重力布格异常的计算与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铜陵地区磁测异常等值线图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分布图是前人给出的吉林省南部地质略图,图...2.5 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图(内部...勐野井钾盐矿石盐包裹体测温图黑龙江省钼矿后验概率灰阶图

标签:;  ;  ;  ;  ;  ;  ;  

布格重力论文_薛文卓,弓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