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采食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量,母猪,尼玛县,延胡索,剩余,采食,性能。
采食量论文文献综述
单妹,凌宝明,李剑华,曾冠泉,冯大鸿[1](2019)在《葡萄糖和膨化黄豆粉对泌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膨化黄豆粉和葡萄糖对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个临产单元长白×大约克杂种经产母猪(2~6胎)共64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每个设计2个处理,每个单元内根据母猪临产时的膘情、胎次和健康状况等,随机分为葡萄糖组和膨化黄豆粉组。试验从妊娠112 d转入产房开始,至产后21 d断奶结束。葡萄糖组饲喂含葡萄糖配方饲粮,膨化黄豆粉组饲喂含膨化黄豆粉配方饲粮。结果表明:1)与膨化黄豆粉相比,葡萄糖更有利于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但差异不显着(P>0.05);2)与葡萄糖相比,膨化黄豆粉组更能提高产房母猪的泌乳性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但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提示,配方里等量添加的情况下,膨化黄豆粉和葡萄糖对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性能差异不大,但从性价比看,膨化黄豆粉的经济效益相对更好。(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9年06期)
袁麟[2](2019)在《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采食量下降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由多种因素引发,常见的因素有2类: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前者包括病原感染、肠道堵塞、消化道炎症以及口炎等,后者包括饲料变更、添加药物、环境应激以及生理性因素等。当猪出现采食量下降时,一定要寻找到原因,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12期)
李泽青,于海霞,闫峻,付永利[3](2019)在《智能化饲喂模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智能化饲喂模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膘情相近的健康母猪80头饲喂相同日粮,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采用人工投料饲喂,处理组采用智能化哺乳母猪饲喂器饲喂。试验期为产前7 d到仔猪28 d断奶,计35 d。检测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1.40 kg/d,哺乳母猪背膘损失减少1.52 mm,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减少1.1 d,哺乳期仔猪断奶个体重增加2.36 kg,日重增加244 g。结论 :采用智能化饲喂模式有利于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减少母猪背膘损失,减少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改善母猪的泌乳性能,提高仔猪断奶重。(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赵云翔,邝伟键,高宁,李私丞,彭兴[4](2019)在《杜洛克公猪背膘厚度、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84头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生长育肥阶段背膘厚度(BF)、日增重(ADG)、日采食量(ADFI)、饲料转化率(FCR)和剩余采食量(RFI)5个性状用DMU程序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探究杜洛克公猪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ADFI和RFI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87.73%和84.91%;BF和ADG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58.77%和58.91%;RFI与BF、ADG的表型相关系数均为零,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22和0.15;RFI与ADFI的表型、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9,RFI与FCR的表型、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81。多性状模型与单性状模型的估计遗传力基本趋于一致,ADG和FCR遗传力分别是0.27和0.19,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而BF、ADFI和RFI的估计遗传力在0.31~0.46范围,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贾莉,丁金雪,李为民,宋凯,吴明明[5](2019)在《延胡索酸对急性热应激肉鸡采食量、饮水量及行为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延胡索酸(FA)对急性热应激状态下肉鸡的采食、饮水量和行为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ROSS 308肉鸡180只,在适宜环境中饲养至21日龄,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CONT组)、热应激对照组(HS-CONT组)、热应激+0.5%延胡索酸组(试验1组)、热应激+1.0%延胡索酸组(试验2组)、热应激+1.5%延胡索酸组(试验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热应激组饲养在(34±1)℃的高温环境中,CONT组饲养在(24±1)℃的适宜环境中。结果表明:与CONT组相比,HS-CONT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饮水与喘息行为极显着增加(P<0.01);试验3组耸翅、坐行为极显着减少(P<0.01),且采食、走动行为显着增加(P<0.05);HS-CONT组采食、耸翅、站立、走动、伸展、啄、俯卧等行为变化不显着(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站立变化不显着(P>0.05)。与HS-CONT组相比,试验3组耸翅与站立行为极显着增加(P<0.01),坐行为极显着减少(P<0.01),走动行为显着增加(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采食、饮水、喘息、伸展等行为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可以增加肉鸡的采食次数,影响肉鸡行为,从而缓解热应激对肉鸡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0期)
索朗达,张开栋,巴贵,德吉,次仁德吉[6](2019)在《尼玛县放牧绒山羊采食习性、采食量和消化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此试验采用饱和链烷烃技术研究了2018年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放牧绒山羊四季的采食组成、牧草采食量和牧草消化率。结果表明:尼玛县绒山羊春季采食的主要牧草是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 Maxim)、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夏季是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inn)、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秋季是青藏狗娃花(Heteropappus bowerii(Hemsl.)Griers),冬季则是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 Falc.Ex Boott)。育成绒山羊春、夏、秋、冬牧草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450 g、850 g、950 g、420 g,成年绒山羊分别为685 g、1 280 g、1 350 g、650 g,四季之间差异显着(P<0.05),冬季牧草采食量最低。育成绒山羊春、夏、秋、冬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5.85%、56.50%、50.44%、39.05%,成年绒山羊分别为50.50%、60.94%、55.52%、45.76%,四季之间差异显着(P<0.05),冬季牧草消化率最低。(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叶连萌,杨朝云,卢鑫,朱云,周靖航[7](2019)在《秦川牛主要体尺、体重与剩余采食量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秦川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选择30头成年秦川牛进行主要体尺、体重和剩余采食量统计分析,选择累计贡献率达81.06%的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秦川牛之间采食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剩余采食量、胸深和胸围变异幅度较大,选育潜力大;体重与体高、平均日增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体高、腹围与平均日增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从主成分的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第1主成分反映体型外貌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后驱特征,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采食特征。本研究为阐明秦川牛体尺体重和剩余采食量之间的关系,为秦川牛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戚聿海[8](2019)在《影响肉牛采食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牛采食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肉牛的个体差异、饲料因素、管理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其中肉牛的个体差异包括肉牛的体重、年龄、性别等,饲料因素包括饲料的适口性、日粮的营养浓度等,管理因素则包括养殖环境、日常管理等。要想提高肉牛的采食量,需要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合理饲喂,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吴东霖,孟庆爽,徐明[9](2019)在《结构性饲料对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犊牛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群饲犊牛自由采食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对哺乳犊牛和断奶应激期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犊牛300头,随机分为6栏,每栏50头,随机选择3栏饲喂常规颗粒犊牛开食料(颗粒料组),其余3栏饲喂结构性犊牛开食料(结构料组)。两种日粮的配方完全一致。颗粒犊牛料中所有物料均经粉碎、混合、制粒,制成颗粒料。将饲粮配方中玉米和大麦取出,换为蒸汽压片玉米和带壳大麦,其余物料粉碎、混合、制粒,为颗粒浓缩料,再将颗粒浓缩料与蒸汽压片玉米、带壳大麦混合,制成结构性饲料。整个试验分为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共计90 d,哺乳期试验第1 d饲喂酸化奶,第15 d供应开食料。颗粒料组犊牛在哺乳期饲喂开食料,断奶后补饲苜蓿干草。结构料组犊牛断奶后饲喂结构性生长料。将结构性开食料与20%苜蓿干草混合,制成结构性生长料。结果表明:哺乳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40%(P<0.05),日增重高19%(P<0.01);断奶应激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29%(P<0.01),日增重高25%(P<0.01),饲料利用效率高11%(P<0.05);试验结束时,结构料组犊牛体重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哺乳期自由饮用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在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的效果均优于传统颗粒开食料,可促进犊牛生长,缓解断奶应激。(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19期)
荆丽珍[10](2019)在《蛋鸡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强养殖户对蛋鸡采食量下降的认识,本文对其常见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造成蛋鸡采食量下降的临床常见原因有舍温过高、滥用兽药、肌腺胃炎、霉菌毒素、病原感染、关节炎、饲料变更以及饮水不足等;临床防治时,需要加强鸡群的管理,规范兽药的使用,加强对肌腺胃炎的预防和饲料的管理,对鸡群定期进行科学免疫,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减少采食量下降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09期)
采食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采食量下降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由多种因素引发,常见的因素有2类: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前者包括病原感染、肠道堵塞、消化道炎症以及口炎等,后者包括饲料变更、添加药物、环境应激以及生理性因素等。当猪出现采食量下降时,一定要寻找到原因,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食量论文参考文献
[1].单妹,凌宝明,李剑华,曾冠泉,冯大鸿.葡萄糖和膨化黄豆粉对泌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养猪.2019
[2].袁麟.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
[3].李泽青,于海霞,闫峻,付永利.智能化饲喂模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猪业科学.2019
[4].赵云翔,邝伟键,高宁,李私丞,彭兴.杜洛克公猪背膘厚度、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J].家畜生态学报.2019
[5].贾莉,丁金雪,李为民,宋凯,吴明明.延胡索酸对急性热应激肉鸡采食量、饮水量及行为学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索朗达,张开栋,巴贵,德吉,次仁德吉.尼玛县放牧绒山羊采食习性、采食量和消化率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9
[7].叶连萌,杨朝云,卢鑫,朱云,周靖航.秦川牛主要体尺、体重与剩余采食量主成分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9
[8].戚聿海.影响肉牛采食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9].吴东霖,孟庆爽,徐明.结构性饲料对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犊牛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9
[10].荆丽珍.蛋鸡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