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浆磷脂脂肪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血浆磷脂脂肪酸,性别
血浆磷脂脂肪酸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佳,张亚辉,陶瑶,郭怡琼,吴雅婷[1](2019)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的性别差异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发生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且存在着性别差异,而血液脂肪酸谱是反映血脂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其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尚存争议。目的探讨宁夏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的性别差异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6年3月在宁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宁夏社区居民2 231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高血压患者282例,其中男149例,女133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并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及血浆磷脂脂肪酸谱测定。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浆磷脂脂肪酸含量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已婚率、月收入、吸烟率、血肌酐、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高于女性,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C13:0、C22:1、C24: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3n-3、C18:3n-6、C20:2n-6含量均高于男性(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C12:0、C20:4n-6与舒张压均呈负相关,C21:0、C18:1、C20:5n-3、C18:2n-6、C20:2n-6与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C20:4n-6与脉压呈正相关,C24:0、C18:1、C18:3n-3、C20:5n-3、C20:2n-6与脉压均呈负相关(P<0.05)。女性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C10:0与收缩压呈负相关,C21:0、C22:0、C18:1T、C18:3n-3、C18:2TT与收缩压均呈正相关(P<0.05);C22:0、C14:1与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C18:1T、C18:3n-6与脉压均呈正相关(P<0.05)。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C22:0、C18:1T与收缩压均呈正相关,C23:0与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C12:0、C20:4n-6与舒张压均呈负相关,C15:0、C18:0、C21:0、C22:0、C18:1、C20:5n-3、C18:2n-6、C20:2n-6与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C18:1T、C20:4n-6与脉压均呈正相关,C20:5n-3与脉压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磷脂脂肪酸C21:0〔β=3 312.095,95%CI(969.916,5 654.275),P=0.007〕、C20:5n-3〔β=184.205,95%CI(16.822,351.588),P=0.032〕、C20:2n-6〔β=-12 371.615,95%CI(-20 122.194,-4 621.037),P=0.003〕是男性舒张压的影响因素,C18:3n-6〔β=492.867,95%CI(77.420,908.315),P=0.021〕是女性脉压的影响因素,C18:1T〔β=113.848,95%CI(43.906,183.790),P=0.002〕、C20:4n-6〔β=31.488,95%CI(2.431,60.546),P=0.034〕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因素。结论宁夏社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C13:0、C22:1、C24:1、MUFA、C18:3n-3、C18:3n-6、C20:2n-6含量均高于男性,且C21:0、C20:5n-3、C20:2n-6与男性舒张压,C18:3n-6与女性脉压,C18:1T、C20:4n-6与脉压均呈正相关。因此,应该注意饮食,合理控制脂肪酸的摄入。(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35期)
李青青[2](2015)在《血浆磷脂脂肪酸与人体组成及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肥胖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脂肪与脂肪组织含量的测定及分布成为研究热点。骨骼肌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是与肥胖相关的一种常见代谢病,代谢综合征高患病率使其成为中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以杭州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从膳食营养的角度通过测定体内血浆磷脂脂肪酸、脂肪的分布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对脂肪酸与脂肪分布相关指标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以探讨人体脂肪酸的构成与脂肪分布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008-2013年期间在杭州社区招募108名研究对象,用调查问卷收集了他们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对他们进行了体格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血液生化指标的测量以及血浆磷脂脂肪酸测量。分别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来研究血浆磷脂脂肪酸与人体组成和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有102名研究对象符合要求,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2.10±±12.55岁,其中男性为51.17±13.75岁,女性为53.23±±10.96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全身VAT、全身MAT、全身Muscle、腹部VAT、腹部IMAT、腹部Muscle、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明显较女性高;而全身SAT及腹部SAT在男性人群明显较女性人群低。男性与女性年龄及BMI上无明显差异。在脂肪分布等指标男性与女性有显着性差异。男女性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存在显着性差异,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无显着性差异。男性血浆磷脂脂肪酸C17:0、C20:2相对浓度显着低于女性,C18:3(RLA)、C20:3n3、 C20:4(AA)、C22:4相对浓度显着高于女性,其他种类脂肪酸男性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人群中,C14:0与全身肌间脂肪呈正相关,C17:0与全身内脏脂肪和全身肌间脂肪呈负相关,C16:0、C18:0、SFA与骨骼肌呈正相关,在女性人群中,脂肪酸与肌间脂肪及骨骼肌无相关性。在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中,C12:0、C20:0、C22:6(DHA)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n-6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无显着性相关。研究结论1.男性全身VAT、IMAT、Muscle、腹部VAT、IMAT、Muscle较女性高;男性全身SAT及腹部SAT较女性人群低。2.男性人群中,C14:0含量越高,全身肌间脂肪越多,C17:0含量越高全身内脏脂肪和全身肌间脂肪越少,在女性人群中,脂肪酸与肌间脂肪无相关性;3.男性人群中,C16:0、C18:0、SFA含量越高,全身骨骼肌含量越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肌肉减少症,在女性人群中,脂肪酸与全身骨骼肌无相关性;4.C12:0、C20:0、C22:6(DHA)含量越高,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越低,n-6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无显着性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3-01)
周筱琼,马小红,王强,叶雄伟,王涛[3](2014)在《杭州地区男性素食者细胞免疫水平与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杭州地区男性素食者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及其与血浆磷脂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9例男性素食者(素食组)和10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磷脂脂肪酸的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素食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素食者CD19+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均与血浆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含量存在负相关(P<0.01),CD19+B淋巴细胞与n-6 PUFAs部分指标存在负相关(P<0.05),NK细胞与n-3 PUFA部分存在正相关(P<0.01),但与总n-3 PUFAs及n-6 PUFAs均无相关性。结论素食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无改变,体液免疫功能水平下降,部分原因与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马小红,王强,沈月爽,于小妹[4](2012)在《杭州地区男性素食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及维生素B_(12)等生化指标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杭州地区男性素食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PV)与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B12)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89例男性素食者和103例对照组的血浆磷脂脂肪酸的构成,采用常规方法测定MPV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素食组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水平降低,而n-6 PUFA水平升高;素食组血清VB12水平显着降低(160.7±64.3 vs 373.9±160.9,P<0.01),Hcy水平显着增高,约为对照组的1.74倍(23.74±12.66 vs 13.62±9.17,P<0.01);素食组MPV高于对照组(9.14±1.04 vs 8.82±1.0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V与22:5n-6(DPA n-6)呈正相关,与血清VB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杭州地区男性素食者MPV增高,血清Hcy升高,VB12与n-3 PUFA摄入不足,补充VB12与n-3 PUFA可能对降低素食者的MPV和Hcy有益。(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琴,周婷婷,张婷艳,Strandvik,B,Zetterstrm,R[5](2008)在《婴儿早期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对体质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婴幼儿早期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对于18月内体质指数的影响作用。方法常州地区母亲及配对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脐血,5 d、42 d及1岁时婴儿静脉血样本,采用高效毛细液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血浆磷脂脂肪酸含量。在婴儿出生,42 d,2、4、6、12及18月时对小儿进行体重、身长等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其Z分值。结果6、12及18月龄婴幼儿BMI Z分值与脐血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比例呈正相关而与n-3 PUFAs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呈负相关(P<0.05;P<0.01;P<0.01);12月龄BMI Z分值与5 d血n-6/n-3PUFAs比例呈正相关而与n-3 PUFAs及DHA含量呈负相关(P均<0.01);2、4、6、12及18月龄BMI Z分值与42 d血n-6/n-3 PUFAs比例呈正相关而与n-3 PUFAs(P<0.01;P<0.01;P<0.01;P<0.01;P<0.05)及DHA含量(P均<0.01)呈负相关。结论婴幼儿早期血浆磷脂n-3 PUFAs水平可能对婴幼儿晚期生长具有显着影响:n-3 PUFAs(主要DHA)水平越高而n-6/n-3比例越低,则在婴儿晚期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体质指数。(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吴育红,张爱珍,李铎[6](2008)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沿海地区T2DM患者74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磷脂脂肪酸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IR,酶法测定血脂。结果(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空腹血糖(FPG)与C20:2n-6呈负相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C20:2n-6、C20:3n-6呈负相关;C肽与C14:0、C16:0、饱和脂肪酸(SFA)、腰臀比(WHR)、叁酰甘油(TG)呈正相关,与C23: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空腹胰岛素(FINS)与C16:0、n-6/n-3、体质指数(BMI)、WHR、TG呈正相关,与C22:6n-3、n-3PUFA、HDL-C呈负相关;HOMA-IR与C16:0、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2)以HOMA-IR为因变量,其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去除变量间的交互影响,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分别是C16:0、TC、BMI,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为0.716。结论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受C16:0、TC、BMI的调节;升高血浆磷脂n-3PUFA、降低C16:0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08年17期)
吴育红,张爱珍,李铎[7](2008)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浙江省沿海地区T2DM患者74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磷脂脂肪酸谱;HOMA-IR评价IR;酶法测定血脂。结果:(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PG与C20:2n-6呈显着负相关;HbA_(1c)与C20:2n-6、C20:3n-6呈显着负相关;C肽与C14:0、C16:0、饱和脂肪酸(SFA)、腰围/臀围(WHR)、甘油叁酯(TG)呈显着正相关,与C23: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着负相关;FINS与C16:0、n-6/n-3、体质指数(BMI)、WHR、TG呈显着正相关,与C22:6n-3、n-3PUFA、HDL-C呈显着负相关;HOMA-IR与C16:0、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呈显着正相关;与HDL-C呈显着负相关。P值均<0.05。(2)以HOMA-IR为因变量,其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去除变量间的交互影响,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分别是C16:0、TC、BMI,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为0.71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受C16:0、TC、BMI的调节;升高血浆磷脂n-3PUFA、降低C16:0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04-01)
徐阿梅[8](2007)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浆及血小板磷脂脂肪酸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其主要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相似,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膳食因素尤其是膳食脂肪酸结构失调是脂肪代谢相关疾病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无法准确测量膳食中脂肪酸的成分。短期的饮食会影响血浆和血清磷脂脂肪酸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长期的饮食会影响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因此,我们选择血浆磷脂脂肪酸和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作为膳食脂肪酸摄入的生物标记,分别测定了NAFLD组和对照组血浆及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分析了NAFLD与饮食中脂肪酸摄入种类和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浙江医院体检人群中征集了101名、年龄22~78岁的NAFLD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排除肾功异常,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一个月内进行降血脂及减肥治疗和重体育活动),以及108名、年龄20~76岁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药物史以及心、脑、肝、肾疾病史和家族史。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按照临床标准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血小板磷脂脂肪酸。通过研究发现,NAFLD组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和血压等生理指标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生化指标中ALB、ALP、LDL-C、FINS和HOMA-IR均值也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的Lp(a)显着大于NAFLD组,而GGT显着小于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吸烟、BMI、TG和HOME-IR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NAFLD的保护因子。NAFLD组血浆总饱和脂肪酸显着高于对照组,多不饱和脂肪酸低于健康组。血浆磷脂膜饱和脂肪酸与NAFLD独立危险因素BMI呈正相关,血浆磷脂中C14:1、C18:1 n-7、C20:0、C22:4 n-6、C22:2 n-6和Total PUFA百分含量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HOMA-IR与血浆磷脂中C20:4 n-6、C22:5 n-3和n-3PUFA、n-6 PUFA含量呈负相关,与C22:2 n-6呈正相关,与PUFA呈负相关。健康对照组血浆磷脂总脂肪酸约为113.6 mg/100ml,NAFLD组约为128.9mg/100ml。血小板磷脂脂肪酸中n-3 PUFA显着低于对照组,n-6 PUFA显着高于对照组,NAFLD组的n-6/n-3 PUFA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NAFLD患者的ALP、ALT、GGT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已经损伤肝细胞影响到肝功能。吸烟、BMI、TG和HOME-IR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NAFLD的保护因子;说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n-3 PUFA可以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但n-6/n-3 PUFA过高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NAFLD患者和对照组血浆及血小板磷脂脂肪酸含量有差异,提示NAFLD的发生与膳食脂肪酸的结构失调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01)
吴育红,张爱珍,李铎[9](2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浙江省沿海地区T2DM患者74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磷脂脂肪酸谱;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Bio-Rad Diamate 测定仪及试剂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酶法测定血脂。结果:(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PG 与C20:2n-6呈显着负相关(R=-0.360);HbAlc与C20:2n-6、C20:2n-6呈显着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4、-0.259):C肽与C14:0、C16:0、饱和脂肪酸(SFA)、胰围/臀围(WHR)、甘油叁酯(TG)呈显着(本文来源于《2005年浙江省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10-01)
吴育红[10](2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浆磷脂脂肪酸谱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 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上升迅速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膳食结构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说明了调整膳食结构是防治T2DM的重要基础。膳食脂肪酸构成对DM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现有很多研究发现膳食脂肪酸构成是影响DM危险性的重要因素,如饱和脂肪酸(SFA)与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DM的危险性有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DM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现国际上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国内有较多关于脂肪酸和DM关系的研究报道,但所测定的脂肪酸谱中脂肪酸种类有限,可能与采用的检测方法有关;而且大多研究对象为游离脂肪酸,因其容易受暂时的饮食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长期的饮食结构。我们通过国际标准的实验方法测定了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的浙江地区的T2DM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浆磷脂脂肪酸谱,并对脂肪酸与DM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血浆磷脂脂肪酸与T2DM的关系。 目的: 通过国际标准的实验方法测定浙江地区T2DM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浆磷脂脂肪酸谱,并对脂肪酸与DM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血浆磷脂脂肪酸与T2DM的关系。 方法: 浙江地区T2DM74例,健康对照72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磷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5-01)
血浆磷脂脂肪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随着肥胖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脂肪与脂肪组织含量的测定及分布成为研究热点。骨骼肌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是与肥胖相关的一种常见代谢病,代谢综合征高患病率使其成为中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以杭州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从膳食营养的角度通过测定体内血浆磷脂脂肪酸、脂肪的分布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对脂肪酸与脂肪分布相关指标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以探讨人体脂肪酸的构成与脂肪分布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008-2013年期间在杭州社区招募108名研究对象,用调查问卷收集了他们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对他们进行了体格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血液生化指标的测量以及血浆磷脂脂肪酸测量。分别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来研究血浆磷脂脂肪酸与人体组成和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有102名研究对象符合要求,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2.10±±12.55岁,其中男性为51.17±13.75岁,女性为53.23±±10.96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全身VAT、全身MAT、全身Muscle、腹部VAT、腹部IMAT、腹部Muscle、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明显较女性高;而全身SAT及腹部SAT在男性人群明显较女性人群低。男性与女性年龄及BMI上无明显差异。在脂肪分布等指标男性与女性有显着性差异。男女性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存在显着性差异,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无显着性差异。男性血浆磷脂脂肪酸C17:0、C20:2相对浓度显着低于女性,C18:3(RLA)、C20:3n3、 C20:4(AA)、C22:4相对浓度显着高于女性,其他种类脂肪酸男性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人群中,C14:0与全身肌间脂肪呈正相关,C17:0与全身内脏脂肪和全身肌间脂肪呈负相关,C16:0、C18:0、SFA与骨骼肌呈正相关,在女性人群中,脂肪酸与肌间脂肪及骨骼肌无相关性。在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中,C12:0、C20:0、C22:6(DHA)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n-6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无显着性相关。研究结论1.男性全身VAT、IMAT、Muscle、腹部VAT、IMAT、Muscle较女性高;男性全身SAT及腹部SAT较女性人群低。2.男性人群中,C14:0含量越高,全身肌间脂肪越多,C17:0含量越高全身内脏脂肪和全身肌间脂肪越少,在女性人群中,脂肪酸与肌间脂肪无相关性;3.男性人群中,C16:0、C18:0、SFA含量越高,全身骨骼肌含量越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肌肉减少症,在女性人群中,脂肪酸与全身骨骼肌无相关性;4.C12:0、C20:0、C22:6(DHA)含量越高,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越低,n-6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无显着性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浆磷脂脂肪酸论文参考文献
[1].吴佳佳,张亚辉,陶瑶,郭怡琼,吴雅婷.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的性别差异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2].李青青.血浆磷脂脂肪酸与人体组成及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
[3].周筱琼,马小红,王强,叶雄伟,王涛.杭州地区男性素食者细胞免疫水平与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的相关性[J].营养学报.2014
[4].马小红,王强,沈月爽,于小妹.杭州地区男性素食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及维生素B_(12)等生化指标的相关研究[J].营养学报.2012
[5].王琴,周婷婷,张婷艳,Strandvik,B,Zetterstrm,R.婴儿早期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对体质指数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
[6].吴育红,张爱珍,李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全科医学.2008
[7].吴育红,张爱珍,李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8].徐阿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浆及血小板磷脂脂肪酸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
[9].吴育红,张爱珍,李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敏感性[C].2005年浙江省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10].吴育红.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浆磷脂脂肪酸谱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