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前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孝义,明律,朱元璋,大明,礼制,永乐,明代。
明前期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红[1](2019)在《陈纲案与明前期对赃官的惩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化年间河南南阳府舞阳县的陈纲案,经按察司、巡按御史、都察院、刑部审理,历经四年最后由皇帝定案,为审视明前期对赃官的惩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明前期的司法,是在洪武祖制的格局中对祖制进行有效调整的过程,其成果在弘治十叁年《问刑条例》中得到确定。陈纲案是这一过程的具体展示。陈纲案中,"还职""为民""冠带闲住"等不同发落方式的提出,体现出明前期在惩治赃官时对祖制的坚持与反思、对《大明律》与条例关系的理解与利用以及对司法公正与"为贪墨者之戒"之间不同目标的调和。(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郝长燚[2](2019)在《明前期驿传协济制度初探——以省际协济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驿传省际协济创制于洪武、永乐时期,主要是佥派南方地区人夫、马匹赴北方地区驿站应役当差,其目的是为了依靠群策群力以维持整个驿递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一制度在施行之初,对维护驿递系统的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各地驿递事务的增加,省际协济因涉及两个政区在管理上的不便,使得省际协济在实际的运行中,生出了许多弊端,如审编中的放富差贫,应役中的额外需索等。为求解决这些弊端,承担协济任务的苏、松、浙江等地从正统年间开始推进驿传省际协济的折银,并在正德初年得以完成。省际协济的折银在解决上述弊端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省际协济的应役形态和管理方式,推动了整个驿传系统的纳银进程。(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吴恩荣[3](2019)在《明前期国家礼制的定型及其对政治与社会秩序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明集礼》修成后,朱元璋躬自参与并主导礼制实践,一方面对已有"五礼"体系不断增补、完善,另一方面又对主要礼仪不断简化。他越来越认识到儒臣制礼时墨守古制带来的不合时务、有违人情之处,遂以天子制礼的政治魄力,大胆突破周朝礼义束缚,对主要祭礼进行结构性调整,并在简化礼仪的思路指导下,使礼仪模式定型,这是明前期国家礼制走向定型的关键性步骤。在以"五礼"为代表的上层礼制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朱元璋转而致力于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更能对政治与社会秩序发挥构建作用的中下层礼制的制定与完善,不仅对明代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明朝国家礼制的重要发展与创新。(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华[4](2018)在《论明前期崇儒文化语境下庶吉士之德行人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历史渊源、政治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明前期统治者对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兴趣浓厚,并逐渐使之成为明朝的立国施政之本。在明前期推崇理学的浓郁氛围之中,永乐年间的庶吉士群体因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和身份定位而深受理学影响,他们不仅对理学的内蕴有较为细致的认识和思考,而且能够以身作则践行、弘扬理学"孝义廉谨"的基本精神。(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王涛锴[5](2018)在《明前期士大夫的医学化与医、儒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元明变迁"和"医学化"是探寻医、士关系的重要路径。承宋元余绪,明前期士大夫对医学相当关注,现存文献亦有大量涉医内容。从医、病关系而言,士大夫具有代言人和病人的双重角色,既对医生的治疗技艺进行宣扬,也对医疗信息不足及择医等问题表示担忧。士大夫和医生交往中还有显着的文化交游行为,士大夫以其儒家立场对医德伦理进行塑造。而在医学传承上,受理学道统观影响,士大夫不仅构建出金元医学的学统和谱系,同时直接参与医经、方书等具体知识的编纂与流传。由宋以后历史变迁来看,士大夫和医学在制度、观念及利益问题上既竞争又融合,两者关系在本质上是儒化、医学化的博弈。(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邱永志[6](2018)在《论明前期的禁钱政策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初统治者建立的货币体制(单一纸钞、禁金银、禁铜钱等制度)对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囿于资料运用的局限,以及对钱币出土状况挖掘的不充分,不少人对明前期的禁钱政策缺乏深入了解。通过文献材料与考古出土互证可知,明前期的禁钱政策不仅持续时间长、初期范围波及广,执行地也较为彻底,对明钱的铸行运转、流通分配、技术承继等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通观全局而言,明前期的禁钱政策或构成有明一代国内钱法不振、通货不足、信用缺失、货币出现替代转型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孙鸿敏[7](2018)在《诏狱之变与明前期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诏狱盛行,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一般刑狱不同,诏狱是皇帝下诏专门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多遵循皇帝个人意志,具有强随意性和弱程序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君主维护皇权的有力武器,但也为它的变异埋下伏笔。士人在政治实践中坚守道义,以社稷为出发点约束皇权,因此常常遭到君主的打压和迫害,成为被下诏狱的主要群体。由于皇帝对宦官的倚重,宦权膨胀,宦官开始利用诏狱对士人实施政治迫害。正统后期,皇权式微,宦官成为诏狱的主要实施者。宦官对诏狱的滥用通常表面上打着维护皇权的旗号,实质上却是对皇权的侵夺和破坏。诏狱实施的结果偏离了其设置的初衷,逐渐由维护皇权的工具转变为皇帝、宦官和士人之间争权夺势的工具,君臣共治的政治平衡被打破,阻碍了政治运作的有序运行。在权力斗争中,士人被系狱中,遭受皇帝和宦官的双重迫害,身体和精神备受摧残,凸显出诏狱的折辱属性。然而,被系诏狱士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士人群体的褒扬以及后世皇帝的平反又使士人获得荣誉,凸显出诏狱的荣誉属性。因此,诏狱的文化内涵发生变异,由折辱变为荣誉。诏狱之变的表象是其政治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变异,究其实质,则为皇权面对宦官、士人的不同影响而进行的自我调节。诏狱之变在明前期便已发生,且对政治运作产生深远影响,对士人精神也起到了塑造和扭曲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芮赵凯[8](2018)在《《明前期军事制度研究》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军事史是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明前期军事制度的创设为明中后期军事制度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学术界有关明前期军事制度的研究尚有诸多未明之处,李新峰着《明前期军事制度研究》(以下简称"李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一书,为我们阐明了明前期军事制度的发展脉络,是研究明代军事史的一部力作。该书由正文4章及绪论、结语组成,共35万余字,通叙明前期军事制度的发展演变,脉络清晰,文字流畅,多有超越前人的见解。该书以现代术语"军事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8年02期)
赵伟[9](2018)在《下西洋:明前期的开拓与内敛》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前期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明政府极力向海外开拓,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向外开拓的顶峰。下西洋规模宏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却因为消耗巨大、以及国内的各种压力而最终被终止。下西洋的终止,标志着明政府由向外开拓变为内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脱离国际事务的舞台。(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陈昌云,连德兰[10](2017)在《明前期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代英豪朱元璋在明前期的历史接受情况很复杂。明初,帝王崇拜思潮泛滥,史书文集对朱元璋形象进行神化、圣化、雅化、人化处理,合力塑造最完美的朱元璋历史形象。永乐后,尤其是正统至成化朝,野史笔记开始披露朱元璋的人格缺陷和政治得失,朱元璋真实历史形象渐为人知。明前期朱元璋历史形象建构由神奇趋向真实,主要是由洪熙至成化朝的国力衰微、历史平反思潮和早期心学思想萌发等因素共同引发的。(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明前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驿传省际协济创制于洪武、永乐时期,主要是佥派南方地区人夫、马匹赴北方地区驿站应役当差,其目的是为了依靠群策群力以维持整个驿递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一制度在施行之初,对维护驿递系统的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各地驿递事务的增加,省际协济因涉及两个政区在管理上的不便,使得省际协济在实际的运行中,生出了许多弊端,如审编中的放富差贫,应役中的额外需索等。为求解决这些弊端,承担协济任务的苏、松、浙江等地从正统年间开始推进驿传省际协济的折银,并在正德初年得以完成。省际协济的折银在解决上述弊端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省际协济的应役形态和管理方式,推动了整个驿传系统的纳银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前期论文参考文献
[1].吴艳红.陈纲案与明前期对赃官的惩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郝长燚.明前期驿传协济制度初探——以省际协济为中心的考察[J].人文论丛.2019
[3].吴恩荣.明前期国家礼制的定型及其对政治与社会秩序的构建[J].江苏社会科学.2019
[4].李华.论明前期崇儒文化语境下庶吉士之德行人品[J].天中学刊.2018
[5].王涛锴.明前期士大夫的医学化与医、儒互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邱永志.论明前期的禁钱政策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
[7].孙鸿敏.诏狱之变与明前期政治[D].吉林大学.2018
[8].芮赵凯.《明前期军事制度研究》介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
[9].赵伟.下西洋:明前期的开拓与内敛[J].东方论坛.2018
[10].陈昌云,连德兰.明前期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演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