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安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安全性,汽车,性能,风险,薄壁,驾驶室,安全带。
被动安全性论文文献综述
肖小河[1](2019)在《中药安全性风险防控:从被动走向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年来频仍发生的、以肝损伤为代表的中药安全性问题,本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科学揭示何首乌等系列热点中药的肝损伤的客观性以及成因机制,发现HLA-B*35:01等位基因是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发生易感人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表明何首乌仅对极少数定人群有风险,对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同时推动中药安全用药进入"因人避毒"的精准医学新时代;以化学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分析为核心,首创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整合证据链法",领衔制定中草药肝损伤评价方法和标准,并已成为中华中医药学(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23)
莫志敏,黄伟,郭秋红,全威,姜鑫[2](2019)在《基于薄壁梁压溃理论的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某企业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升到欧盟ECE R29-03标准,进行基于薄壁梁压溃理论的碰撞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首先,建立正面摆锤碰撞驾驶室虚拟试验模型,并以国内《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标准对驾驶室进行正面摆锤撞击仿真试验,对比实车试验以验证驾驶室虚拟试验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基于矩形截面薄壁梁纵向压溃理论,推导多直角截面薄壁梁纵向压溃吸能理论表达式。然后,依据碰撞中驾驶室地板纵梁压溃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提出一种基于多直角薄壁梁纵向压溃理论的双帽型结构吸能器,进而进行吸能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在欧盟ECE R29-03标准的试验工况下进行正面摆锤撞击仿真验证新型吸能器结构的有效性,提升了商用车被动安全性,为改进平头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贾红,赵瑞妮,邱兆文[3](2019)在《汽车被动安全部件结构安全性风险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险评估过程中传统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风险优先数(RPN)的分析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主要被动安全部件的重要度排序,利用改进的RPN分析法将传统风险优先数分析法中的定性因素和基于费用损失的风险优先数分析法中的定量因素相结合,使得出的风险排序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风险评估的其他领域。(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9年05期)
王立民,李志,何成,李君[4](2019)在《燃料电池汽车被动安全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主要类型之一,为确保其在道路事故中的安全性能,需要对其在碰撞过程中的乘员保护性能做相应的检测与鉴定。根据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性,从燃料泄漏和触电防护两个方面,研究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被动安全检测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07期)
靳炜[5](2018)在《基于被动安全性能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旋钮溃缩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车型空调控制面板产品设计开发中,基于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法GB1152中关于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对凸出面板表面的旋钮进行溃缩结构分析,通过CAE仿真,结合实际注塑模具样件静态头碰测试的结果,分析和改进旋钮的结构模型,最终得到满足安全性法规要求的产品。(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季建红,赵春红,陈玉婷,张银美,李露露[6](2018)在《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肢体被动运动的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开展早期肢体被动运动(PLE)的安全性。方法对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入ICU的24h内实施早期PLE,按照是否使用升压药分为2组:A组72例未使用升压药,B组48例使用升压药。观察其首次运动前,运动后HR、MAP、CVP、RR和Sp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运动后HR和MAP均较运动前显着增高(P<0.05),B组比A组HR的波动范围(ΔPLE)大(P<0.05),而MAP的ΔPLE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R运动前后差异虽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ΔPLE不足1次/分,SpO2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指标波动幅度过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波动幅度过大以HR和MAP为多,其中HR增快最为常见。结论对使用升压药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PLE虽然安全,一般不会出现HR和MAP降低的问题,但还是要加强对循环指标的观察,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泵入剂量,警惕HR和MAP波动幅度过大引起的患者不适或其它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2期)
刘春科[7](2018)在《改进响应面法在汽车正面碰撞被动安全性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分析,显示存在加速度过大,前门框及前围板变形量过大等缺陷,需要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整车碰撞性能,选取了对碰撞结果影响较大的8个零部件,分别以其厚度为设计变量,以右侧B柱加速度峰值为优化目标,应用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选取17个样本点,应用改进相应面方法求出精度较好的二次代理模型,从而求出各部件的最佳厚度值。优化前后结果对比显示,右侧B柱加速度降低了约22.8%,前门框变形减小了约33.7%,前围板入侵量约降低了28.2%,均达到了预期目的,优化后更利于乘员安全。(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4期)
谢伟平,穆国宝,何凯欣,董松梅[8](2018)在《浅谈被动安全系统对汽车安全性能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款车型的开发工作,系统介绍车身结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各个被动安全系统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以及在碰撞中所起的作用。整车的安全性需要各个被动安全系统相互配合,以及被动安全系统与主动安全系统的协调工作,才能最大化地起到保护乘员、避免伤亡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8年07期)
王丽萍[9](2018)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各大汽车公司和消费者均密切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提高。通过积极研究汽车碰撞安全性,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理论内容,以及汽车评价方法与法规,为相关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减轻交通事故中人员的伤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王强[10](2018)在《车身被动安全性CAE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车身被动安全性CAE分析的重要意义和车身结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总结了车身被动安全性CAE分析的流程。对车身被动安全性试验进行了仿真,主要包括正面前碰、正面后碰和侧面碰撞仿真,并分析了仿真结果。最后,在仿真基础上,提出了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09期)
被动安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使某企业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升到欧盟ECE R29-03标准,进行基于薄壁梁压溃理论的碰撞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首先,建立正面摆锤碰撞驾驶室虚拟试验模型,并以国内《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标准对驾驶室进行正面摆锤撞击仿真试验,对比实车试验以验证驾驶室虚拟试验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基于矩形截面薄壁梁纵向压溃理论,推导多直角截面薄壁梁纵向压溃吸能理论表达式。然后,依据碰撞中驾驶室地板纵梁压溃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提出一种基于多直角薄壁梁纵向压溃理论的双帽型结构吸能器,进而进行吸能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在欧盟ECE R29-03标准的试验工况下进行正面摆锤撞击仿真验证新型吸能器结构的有效性,提升了商用车被动安全性,为改进平头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安全性论文参考文献
[1].肖小河.中药安全性风险防控:从被动走向主动[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莫志敏,黄伟,郭秋红,全威,姜鑫.基于薄壁梁压溃理论的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升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3].贾红,赵瑞妮,邱兆文.汽车被动安全部件结构安全性风险评价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9
[4].王立民,李志,何成,李君.燃料电池汽车被动安全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
[5].靳炜.基于被动安全性能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旋钮溃缩结构优化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8
[6].季建红,赵春红,陈玉婷,张银美,李露露.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肢体被动运动的安全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刘春科.改进响应面法在汽车正面碰撞被动安全性优化中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8
[8].谢伟平,穆国宝,何凯欣,董松梅.浅谈被动安全系统对汽车安全性能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J].汽车零部件.2018
[9].王丽萍.汽车被动安全性简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10].王强.车身被动安全性CAE仿真研究[J].科技视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