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参数,言语,语境,间接性,目的,国际交流,人称。
语用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敏,祁世明[1](2015)在《讽刺言语行为转喻中的语用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anther和Thornburg的言外转喻理论,比较合理地阐释了会话双方为何能够轻松而又迅速地推断出彼此的会话意图,弥补了现代语用学在对间接言语行为解释方面的不足,却忽视了参与交际的社会、文化等语用参数。为了有效弥补言外转喻理论的不足,同时进一步加深人们在交际中对讽刺言语行为的理解,有必要引入言外ICM概念和权势、损益/增益、缓和度、说话者/受话者意愿度、社会距离度等语用参数。(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霍红[2](2013)在《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参数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言语形式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语境是言语行为的重要依存框架,同时也是以语境为其框架下的内容,因此任何(间接)言语行为不能脱离语境而施为。根据交际者对语境认知维度的不同,语境可分为物质语境、知识语境、心理语境叁个维度,这叁个维度可以作为判断在一定语境下施为间接言语行为的参数。(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刘科,巫宏梅[3](2012)在《语用翻译在原则与参数连续统中的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各个学科之中,一系列的跨学科研究层出不穷,语用翻译也由此应运而生。然而,寻求翻译的语用等效也不可缺省原语的语义基础。本文借用原则与参数概念,探讨语用翻译在语义(原则)与语用(参数)连续统中的平衡,以使目的语与原语的语用功能等效。(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樊玲[4](2010)在《间接言语行为转喻中的语用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并说明场境概念可用于会话分析。虽然他们提到了语境因素在推理中的作用,但忽视了对一些与间接言语行为相关的必要语用参数的考虑。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转喻,必须把认知与语用相结合,同时要充分重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权利、社会距离和礼貌等语用参数。(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胡庚申[5](2008)在《国际交流语用模型及其参数化例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国际交流语用研究中对语境分类(C)、分类语言特征(L)、语境、话语"互动共变"(I)、策略运用(S)、失误处理(F)等(即"CLISF"语用操作)系列探讨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交流语用模型,并对模型作了参数化例示。文章例析了模型中的"CLISF"语用操作以及分类语境的转换和语用操作的调解,概括了国际交流语言使用="分类语境识别"+"CLISF"语用操作的动态过程,指出了该语用模型的集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08年04期)
张辉[6](2007)在《从转喻场境到语用参数和言外ICM》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Panther和Thornburg转喻场境推理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把语用参数有机地融入该模式中去,使转喻场境变成涵盖范围更大的言外ICM.本文认为这种范围更广的言外ICM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更有效地区分一些具有细微差别的间接言语行为。本文运用言外ICM中的语用参数对汉语中关于威胁、乞求、恳求和命令等言语行为进行详细地分析、阐释和区分,试图找出这些言语行为之间的异同。笔者认为,对言外ICM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认知语言学对场境和转喻语用推理模式的研究范围。(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07年04期)
刘颖[7](2004)在《跨文化语用参数的驾驭能力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角色扮演法和之后的开放式访谈的调查结果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用参数的驾驭能力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语用参数有最基本的驾驭能力 ,但是在言语行为过程中还存在着语言语用失误、母语社会文化参数的负迁移、动态语境意识的淡薄等问题 ,并就此提出口语教学增强真实情景性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目的语文化价值体系 ,以及培养学生对动态语境的敏感意识等叁点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严敏芬[8](2004)在《认知语用参数下的人称指示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称指示语虽然是言语事件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境参与下参与者的主观认知态度。认知语用参数下的人称指示系统主要包括移情指示系统和礼貌指示系统两个子系统。在生命度层级和可及性层级两个参数的作用下,人称指示系统呈现出多层次、超符号的立体网络系统,使人称指示这一封闭的语言系统具有了开放的性质。(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李怀奎,李怀宏[9](2002)在《语用参数、话语的间接性与礼貌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传统语用学对礼貌现象研究的局限性 ,讨论了话语的间接性与礼貌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发现在很多交际场合间接程度很高的话语并不一定就很礼貌 ,并进一步探索了语用参数对话语得体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S2期)
李怀奎[10](2002)在《语用能力:交际者对语用参数进行协商的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Leech等学者关于语用学理论的困境在于他们忽略了语用参数对语用能力影响的考虑 ,指出语用能力的本质就是交际者对语用参数进行协商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语用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间接言语形式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语境是言语行为的重要依存框架,同时也是以语境为其框架下的内容,因此任何(间接)言语行为不能脱离语境而施为。根据交际者对语境认知维度的不同,语境可分为物质语境、知识语境、心理语境叁个维度,这叁个维度可以作为判断在一定语境下施为间接言语行为的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杨小敏,祁世明.讽刺言语行为转喻中的语用参数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
[2].霍红.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参数新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3].刘科,巫宏梅.语用翻译在原则与参数连续统中的平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
[4].樊玲.间接言语行为转喻中的语用参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胡庚申.国际交流语用模型及其参数化例示[J].外语教学.2008
[6].张辉.从转喻场境到语用参数和言外ICM[J].外语学刊.2007
[7].刘颖.跨文化语用参数的驾驭能力的调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8].严敏芬.认知语用参数下的人称指示语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9].李怀奎,李怀宏.语用参数、话语的间接性与礼貌现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10].李怀奎.语用能力:交际者对语用参数进行协商的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