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研究

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研究

谢燕娟[1]2003年在《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研究》文中指出网络信息传播对教育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冲击,网络学习带来学习模式的重大改革。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网络学习的情况,网络学习的概念与特征,网络学习的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初步了解福州市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的情况,同时探讨促进生物网络学习的对策。 调查、访谈资料分析表明,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环境条件已初步具备,学生对网络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烈的需求,已初步具备网络学习的能力,生物教师基本具备了现代网络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学校网络硬件普及程度参差不齐,网络资源建设滞后,同时缺乏引导,学生网络学习能力有限,并且学生网络学习的时空受限制,教师网络教学的技能不够,目前福州市中学生物网络学习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鉴此,笔者建议,教学和管理部门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充分挖掘学校网络资源潜力,拓展网络学习时空,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

杨丽娟[2]2005年在《上海市高中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兴的课程形式,中学生物网络课程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中学开展了类似的课程。相应地,对中学网络课程的研究、理论构建等也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近一、两年来,国内对网络课程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薄弱,和网络教育势头强劲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开展了对中学生物网络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完善我们的网络教育。 本文主要包括叁个部分。一是介绍网络课程的概念、特点,网络课程辅助系统的组成,目前国内、国外中学网络教育的应用情况,以及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是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叁所开展了网络课程的中学进行调查,得到真实详尽的一线资料和数据;叁是分折统计取得的资料和数据,针对当前中学生物网络课程的现状,总结其对生物学学习的利弊得失,并提出本人的见解和建议。 在掌握了大量网络课程文献资料后,本人在上海市延安中学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取得了中学生物网络教学的感性认识,并了解了目前中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理解、生物学网络课程进行的形式以及性别、成绩、学习内容等不同因素对网络课程的影响。另外,本人设计制作了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份问卷,在上海市叁所重点中学(延安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市叁女中)的高二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15份,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经过调查,现已探明:中学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网络教学重视不足;教师和学生都还不太适应从传统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软件支撑系统薄弱,缺乏适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缺乏针对生物学网络教学的评价系统等。针对目前中学生物学网络课程存在的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建议措施: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对网络教学的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逐步推进改革进程;发展优秀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发展新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等,新课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结合将有力推进中学生物网络课程的健康发展。

马晓梅[3]2007年在《高中生物选修模块2网络课件设计制作与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中学生物学教师近十年发表的有关网络技术相关“期刊论文(1996-2006年)”及“硕士学位论文”查阅,采用“主题分析法”认真地进行了文献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网络教学”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应用起步较晚,而发展快;目前,此类研究不够深入;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尚待大力普及。在这方面,国内现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关于新课程选修课程内容的“网络课件”的研制,尚未见有研究报道。因此,可以说本文无论从选题,还是研究方法和手段上,都是一种创新性探索。其次,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针对网络教学现存问题,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及学习策略,初步尝试制作了高中生物新课程(选修模块2)课件。其目的为既融入新课程理念,又注入国内外“网络教育”新思想,并探索电子信息新技术在生物学科教育中的开拓和应用。第叁,为了检验本“课件”的应用效果,从实证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在代表性地区、不同层次中学试用,结合“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法,进行课堂应用跟踪调查,例如:选择评价的对象为吉林、山东和广东代表性地区几所学校。其中,分为:省、市(区)普通中学及重点中学,并按照叁个层次:教师、学生和课件评定专家实施。对收集的“问卷”数据,采用SPSS13.O软件给予了处理,且进行全面归类分析本课件,包括:描述性分析、差异性比较、以及因子和信度统计检验等。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媒体形式选用准确课件界面视觉效果良好;教师与学生对课件的评价反映赞许;专家评定结果,同样给予高度赞同和认可。最后,通过“课件”研制及调研,做了初步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对未来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谭本群[4]2013年在《网络教学平台在微格教学中提高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机构,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除了要学习生物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在走上正式教师的工作岗位之前,需要进行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形成科学探究生物教学实践的能力,才能胜任日后的教师工作。目前,微格教学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法之也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传统的生物微格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课时偏少”、“指导教师缺乏”等问题,导致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不足。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普及和数字化微格教学的兴起,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建立与生物微格教学同步的网络教学平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策。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了解高等师范院校的生物师范生培养情况,国内外生物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现状,获得平台构建的理论数据;通过前测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了解已经开设微格教学课程的生物师范生对平台资源的需求情况,从而确定平台的模块和内容;通过行动法,探讨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块、资源分类、页面布局、各级结构,构建出生物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实验法,将参与前测的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平台的使用权限并需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对照组没有平台的使用权限,3个月后,通过后测问卷调查,检验平台的实际效果。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平台的资源分为10个一级模块,44个二级模块。后测调查结果表明,在开设微格教学课程期间,配合使用本研究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显着提高生物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尤其对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后测调查还发现,平台设置的10个一级模块,得到大多数生物师范生的认可。其中的3个一级模块:课堂教学、答疑讨论、主要教学技能及教学评价,对教学技能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而这3个模块的资源也最受生物师范生的欢迎。在所有二级模块中,优秀讲课视频、优秀说课视频、优秀教案和课件得到了生物师范生的最高支持率。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平台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资源内容应该更为全面丰富、资源管理应该更加细致明确等。总之,本研究中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为生物师范生服务的,旨在有效辅助微格教学提高生物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蒋清玲[5]2016年在《网络教学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十年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等迅速普及,不断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微型化发展。其中,教学微视频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资源,混合学习成为融合课堂教学优势与在线学习优势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本课程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相对有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将基于微视频开展课程的混合学习实践,在体现学科基础性的同时,又顺应时代发展。笔者在研读教学微视频相关理论以及开发技术之后,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课程特点,根据多媒体设计原则,采用拍摄、录屏、合成多种制作方式,完成了内容学习类和活动指导类两大类微视频的制作,共16个。同时,提出了微视频开发的系统流程,并结合实例对相关的方法做出了系统的介绍。笔者在已有Claroline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微视频、学校场所的基础上,借鉴混合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提出了“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模式。为了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专业免费师范生为对象,以Claroline网络学习平台为微视频的载体及线上活动场所,结合高校、中学等的空间资源,进行一个学期的课程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习者进行调查发现:①开发的微视频受到学习者的认可,基本上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且呈现形式丰富多样、画质清晰、声音清楚、时长在学习者注意力可以维持的范围内;②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可行且有效,能够满足学习者自主合作学习的需要,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内化知识,帮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本研究是对“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课程微视频的开发及应用的尝试与探索,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许继强[6]2018年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生物学概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学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按知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两种;按知识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迷思概念和正确概念,本文主要研究学生对核心概念掌握的基本情况并探讨学生迷思概念的成因。核心概念是从众多一般概念中浓缩提炼出来,可以联结多个生物学一般概念,具有概括性、总结性等特点。在传统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学生作为被动接收的容器,主要从教师那里间接获得经验与知识,缺少精神层次上的直接体验,传统的教师权威性课堂打破了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生物学概念变成了简单呆滞的背诵式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兴趣下降,产生了较多的迷思概念。随着教育信息化理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渗透,混合式生物课程走进了中学生物概念教学课堂中,混合式生物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建构生物学概念的能力。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线上微课学习与线下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石河子Y中学的应用,来探讨混合式学习是否对生物学概念教学产生影响,对学生脑海中存在的迷思概念有何转变,进而提出教学优化策略,以期为中学生物教师概念教学提供意见与参考。本文通过大数据分析法和教师访谈法以及文献阅读、对比试验等方法对石河子Y中学高一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分数展开定量定性研究。对高一生物7月期末测试后的4个班级:10班、12班、14班、15班分数展开大数据量化分析,以期从直观的数据角度,阐明学生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与建构;对作答试卷41题、46题的全部高一学生共1221人的试卷分数展开质性研究,通过对负责批阅这两道主观题的教师访谈后,绘制出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两节内容的双向细目表,以期从质性研究的角度阐明混合式生物学习课程对学生建构生物学概念的影响。从直观的数据角度发现:生物试卷分数标准差、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区分度和错误率在混合式生物学习环境下,综合素质等级越低的班级效果越明显,相反,综合素质等级越高的班级效果越不明显;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发现:施行混合式生物课程的班级在主观题分数上差异较大,制作的双向细目表表明学生在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总体而言,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更加积极,产生的迷思概念与传统授课班级相比较低。在混合式线下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材料引入、导学案教学、事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教学策略,通过与线上微课教学相融合使用于中学混合式生物课程中,有利于转变学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迷思概念,促进学生建构并完善已有科学认知的生物学概念。

孟智芳[7]2006年在《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了解了目前网络环境对中学课程教学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中学教学对其响应的基本情况,分别针对影响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教师和家长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综合分析了网络环境对目前上海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学课程教学对其响应的情况。最后,在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网络环境影响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并对继续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的主要结论: 1.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国内外的学校教学影响深远,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网络软硬件建设并努力推进其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落后程度并不大,而且发展速度快、差距正在缩小。 2.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和中学学科教育的研究和相关报道呈急剧增多的趋势,该领域已成为中学教学科研的重要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网络和学科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对教师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影响、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层面和学科。但这些研究广度较大但深入不够,感性较多但理性缺少,定性分析较多但定量研究较少。 3.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网络环境对目前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影响情况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响应。主要结果有: (1) 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在上海的中学以及学生家庭中的普及水平已经很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已经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且其影响还在不断加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普遍认同,对其优势普遍持肯定态度。目前上海的中学网络环境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明显存在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2) 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对目前网络信息的消极影响普遍认同,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怀疑度尤以家长和教师为高。 (3) 教师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在增加,使用网络为教学服务正在成为中学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的使用多处于静态水平,利用网络的动态功能进行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教学刚刚开始,应用还很少。

李巧梅[8]2014年在《陕西省电子书包中学生物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现代化,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近年来,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书包(e-schoolbag)集教材、教辅、教学软件等优质教学资源为一体,而且轻巧便携、资源丰富、可以实现分层教学、及时学习,从2002年开始,在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开始广泛试点。由于受到教学信息化的影响,生物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中学生物学教学,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基于问题的学习、差异化学习、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适应生物新课改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生物基础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性,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策略显然无法适应电子书包的特点和技术需求。且文献研究表明,相关电子书包中学生物教学实践鲜有报道,相关教学理论体系还远未形成,甚至连成熟的教学案例和电子书包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本现状都还不清楚,这些都将影响电子书包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使用和推广。本论文主要是立足于目前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的实施,在大量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调研本省中学电子书包生物教学现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并对陕西省基于电子书包的生物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首先,对陕西省电子书包项目试点中学的生物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初步了解和分析陕西省中学阶段电子书包应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调查样本,分别从对电子书包工具的认同感、电子书包对师生本身、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影响、以及电子书包的适用度和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研究表明:在陕西省电子书包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教学环境明显改善,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传统教学方式有所突破,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等);同时,电子书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系统配置不够完善,传统课堂仍是主角,教师缺少培训指导,优质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校管理不够科学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一步完善系统配置,加强教师培训指导,开发和丰富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改进学校管理等,以促进陕西省电子书包教学的长远发展。其次,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试点中学生物教学的具体案例对电子书包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学生特征分析、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教学案例《评价自己的建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此电子书包案例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叁维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电子书包教学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较好的创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教学过程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了科学知识对健康的指导作用。总体而言,此案例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研究还发现:电子书包的使用仅局限在课堂内,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其测评功能由于系统故障未能实现,部分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主体性未能充分调动,教学氛围稍显沉闷。最后,对陕西省基于电子书包的生物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在现状调查、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以'JiTT (Just-in-Time Teaching)模式”理论为指导,结合陕西省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建议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中,采用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等模式。

贾亦焘[9]2012年在《中学生物合作学习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的分工日趋精细。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成为了今后教育工作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再一次掀起了合作学习的热潮。合作学习始于英国,但却在美国逐渐发展盛行起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合作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研究。通过调查访谈与课堂观察,笔者发现部分中学生物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策略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低效甚至无效。为了有效地推动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我们必须在认真剖析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反思目前生物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笔者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寻找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素。其次,以内蒙古E市的部分中学生物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师生对合作学习的一般态度和认识及应用情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笔者通过观察教学录像,了解生物合作学习的应用状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笔者发现目前生物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概括为叁个方面:1.“不合作”现象,部分师生对合作学习有抵触情绪。2.合作小组的组建与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的表现存在不合理现象。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内容选择及评价方式等不当。针对调查研究中突显出的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改变师生观念,认识合作学习内在价值。2.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水平。3.重视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指导。4.加强学生合作技能的培训。5.完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6.提供支持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通过对中学生物合作学习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所帮助。

夏桂月[10]2009年在《贵阳市中学生物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师自主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贵阳市中学生物教师自主学习情况,笔者对贵阳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和乡镇中学叁类学校的147名生物教师自主学习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1.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自主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对教师自主学习界定提出了新的观点。2.通过对文献综述和访谈所得的行为条目进行对照,在确定适合贵阳市中学生物教师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原则的基础上,编制了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四个维度,50个描述语句的中学生物教师自主学习量表。通过克隆巴赫a系数、分半信度和结构效度,对编制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自制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为中学生物学科和非生物学科教师自主学习测评的参考。3.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叁类学校教师自主学习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维度上存在非常显着差异。男女教师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四个维度上均差异不显着。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学习内容维度上存在着显着差异,在学习方法维度上存在着非常显着差异。论文对其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和讨论。4.根据调查结果,在对贵阳市中学生物教师自主学习总体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学教师自主学习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研究[D]. 谢燕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上海市高中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D]. 杨丽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 高中生物选修模块2网络课件设计制作与应用的研究[D]. 马晓梅. 广州大学. 2007

[4]. 网络教学平台在微格教学中提高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研究[D]. 谭本群. 重庆师范大学. 2013

[5]. 网络教学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蒋清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6].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生物学概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 许继强. 石河子大学. 2018

[7]. 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孟智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8]. 陕西省电子书包中学生物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D]. 李巧梅.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9]. 中学生物合作学习现状及问题研究[D]. 贾亦焘.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0]. 贵阳市中学生物教师自主学习研究[D]. 夏桂月. 贵州师范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