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变质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质岩,动力,韧性,天山山脉,澜沧江,成矿,山群。
动力变质岩论文文献综述
范桂兰,马永寿,许长青,保广普,何世豪[1](2007)在《西藏北部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中晚二迭世动力变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湖-澜沧江缝合带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板块缝合带,在带内的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中获得251.5±2.6Ma年龄,表明韧性变形的时代为晚二迭世,认为是晚二迭世—早叁迭世双湖-澜沧江缝合带A型俯冲碰撞期构造变形的产物。(本文来源于《青海国土经略》期刊2007年04期)
徐兴旺,蔡新平,秦大军,张宝林,王杰[2](1998)在《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结构构造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新疆觉罗塔格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的形变相变方式、构造、结构组成和粒度结构,将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划分为6大类:片岩类、板状变粒岩类、糜棱岩类、压扁拉长岩类和布丁岩类,讨论了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的组合与命名。(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1998年04期)
李向东,王庆明,王克卓[3](1998)在《天山后碰撞阶段构造演化的新信息——来自阿吾拉勒山中段动力变质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形成于石炭纪—二迭纪裂谷地质背景之上,其中段已发现着名的式可市台富铁矿床以及伴生的一系列铜矿点,成矿围岩为浅变质岩系。笔者根据近年研究,确定该含矿岩系实际是区域性挤压构造形成的动力变质岩带,其中云母片岩的绢云母经~(40)Ar/~(39)Ar定年,获得坪年龄220.6±3.4Ma和等时线年龄220.7±6.6Ma。这一成果揭示天山山脉在后碰撞地壳演化阶段,经历了晚叁迭世构造热事件的改造。(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1998年04期)
张业明,付建明,曾波夫[4](1997)在《海南昌江-邦溪地区中深层次动力变质岩类型划分及动力变质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变质岩石学理论及韧性剪切带和显微构造学的基本方法,对研究区韧性剪切带中深层次动力变质岩的类型划分和动力变质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动力变质岩划分为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两类及其相应的亚类。认为戈枕和石碌水库韧性剪切带分别经历了绿片岩相或高绿片岩相和低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其形成温度分别为400~500℃和300~350℃。(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1997年04期)
尹怀模[5](1996)在《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特征尹怀模(云南地勘局区调所实验室)动力变质岩是指各类原岩经构造动力作用而变形(包括脆性、韧性)、变质形成的岩石。它产于脆性断层和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之中,呈狭窄带状展布的广义动力变质岩。变质程度随构造层次的加深而变深,与地热...(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1996年04期)
朱大岗,王治顺[6](1994)在《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朱大岗,王治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关键词动力变质岩,结构成因分类,变质岩类型与命名,岩石分类笔者根据多年来野外、室内动力变质岩宏观、微观研究鉴定和已经总结出的一些动力变质岩的特征,按照地质力...(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期刊1994年03期)
游建胜[7](1994)在《动力变质岩分类命名探讨及其研究的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岩石的构造和观察尺度以及其它形变特征提出了一个简明、方便的动力变质岩分类命名方案,认为所有动力变质岩可分为两大类:具有定向构造的动力变质岩和无定向构造的动力变质岩。同时介绍各动力变质岩种类并探讨动力变质岩的迭加命名法。研究动力变质岩有助于了解断裂带的力学性质及其演化过程。在对受断裂带所控制的热液矿床进行找矿勘探时,认真研究和划分动力变质岩及其分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地质》期刊1994年02期)
胡能高,杨家喜,王涛[8](1993)在《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中的变余动力变质岩》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兰山群变质杂岩形成于晚太古代,遭受过多期变质和变形的改造,其中发育了不同期次和层次的动力变质岩。变余韧性剪切带内发育了条带状片麻岩和变粒岩,相伴有变余鞘褶皱和构造透镜体,变余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地壳加厚作用的初期。变余糜棱岩貌似条带状片麻岩,但在青石中保留了早期石英拔丝构造和加粗的动态重结晶长石集合体。糜棱岩化作用的温度在550℃以上,变形后沿面理形成了饼状或椭圆状青石,变晶时温度近600℃,压力近300MPa。(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1993年04期)
侯光仪[9](1993)在《江西南坑萤石矿床动力变质岩特征与成矿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坑萤石矿体呈大脉状产于花岗岩断裂破碎带动力变质岩中。研究表明矿体围岩主要有构造角砾岩类、压碎岩类、糜棱岩类。动力变质岩的形成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均和萤石矿的形成密切相关,花岗右断裂破碎带中的动力变质岩是寻找隐覆萤石矿体的良好标志。(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喻爱南[10](1992)在《桃林铅锌矿拆离断层中动力变质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由阿姆斯特朗(R.L.Armstrong)1972年提出,是指美国西部盆岭区的低角度正断层,使浅层次的年轻地层直接盖在较深层次的老地层之上;利斯特、戴维斯等对拆离断层也作过论述,近几年来,我国少数地质学家也在某些文章中提及过“拆离断层”一词。拆离断层是一种近水平的铲状大型滑脱正断层,并且伴生以变质核杂岩体(Metamorp-hic core Complex),以拆离断层划分开上拆离盘和下拆离盘。上拆离盘是由迭瓦式正断层系或多米诺正断层系组成的脆性变形带;下拆离盘为糜棱片麻岩等组成的面理和线理发育的变质核杂岩体。变质核杂岩体包括以超碎裂岩为主的碎裂岩,由糜棱片麻岩退化变质成(本文来源于《湖南地质》期刊1992年S1期)
动力变质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新疆觉罗塔格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的形变相变方式、构造、结构组成和粒度结构,将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划分为6大类:片岩类、板状变粒岩类、糜棱岩类、压扁拉长岩类和布丁岩类,讨论了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的组合与命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变质岩论文参考文献
[1].范桂兰,马永寿,许长青,保广普,何世豪.西藏北部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中晚二迭世动力变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J].青海国土经略.2007
[2].徐兴旺,蔡新平,秦大军,张宝林,王杰.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结构构造分类[J].现代地质.1998
[3].李向东,王庆明,王克卓.天山后碰撞阶段构造演化的新信息——来自阿吾拉勒山中段动力变质岩的证据[J].地质论评.1998
[4].张业明,付建明,曾波夫.海南昌江-邦溪地区中深层次动力变质岩类型划分及动力变质作用研究[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7
[5].尹怀模.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特征[J].云南地质.1996
[6].朱大岗,王治顺.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4
[7].游建胜.动力变质岩分类命名探讨及其研究的地质意义[J].福建地质.1994
[8].胡能高,杨家喜,王涛.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中的变余动力变质岩[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
[9].侯光仪.江西南坑萤石矿床动力变质岩特征与成矿讨论[J].四川建材学院学报.1993
[10].喻爱南.桃林铅锌矿拆离断层中动力变质岩研究[J].湖南地质.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