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牙根吸收与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龈乳头,根尖片,全景片,天然牙
牙根吸收与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梁凌智[1](2019)在《上前牙牙根重度吸收拔除后应用固定修复及软组织增量恢复功能和改善美观的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情况姓名:阮XX性别:女性出生年月:1993-02-17职业:室内设计师病史资料主诉:右上前牙牙龈红肿及渐进性松动3个月余。现病史:患者3个月余前自觉右上前牙牙龈红肿,伴渐进性松动,影响前牙咀嚼,刷牙出血,否认疼痛及自发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期刊2019-07-20)
周建萍[2](2019)在《人尿源性干细胞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体内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人尿源性干细胞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作用。材料方法:体外实验:从6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25-27岁之间)尿液中分离人尿源性干细胞(hU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多向分化能力检测,鉴定人尿源性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将人尿源性干细胞与成牙骨质细胞株OCCM30以1:1的比例间接共培养,进行成骨诱导,于实验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染色。于实验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于实验7天,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牙骨质细胞RUNX2,Osterix,OPN,AL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于实验1,3,5和7天,CCK-8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成牙骨质细胞株OCCM30的增殖情况。体内实验:选取12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对上颌第一磨牙施加100g的力量使其近中移动,建立移动性牙根吸收模型。加力14天后去除矫治力,分为2组,实验组6只(于第一磨牙近中前庭沟和颊腭侧粘膜转折处注射10×10~4个/mL人尿源性干细胞约1mL,每3天注射1次),对照组6只(未注射任何药物),10天后处死大鼠,取下包含第一二磨牙在内的牙槽骨骨块。Micro-CT和HE染色观察牙根吸收修复情况以及牙槽骨骨小梁参数变化,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检测OPN,OCN,CAP和MAB1281的表达。结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代表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CD90,CD146和CD105呈阳性。多向分化能力检测发现,人尿源性干细胞能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叁系分化,说明人尿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2、CCK8检测发现人尿源性干细胞能显着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3、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人尿源性干细胞能显着促进成牙骨质细胞RUNX2,Osterix,OPN,AL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4、Micro-CT检测发现,实验组牙根吸收陷窝体积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5、骨小梁参数检测发现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数量(Tb.N.)两组无差别(P>0.05)。6、TRAP染色发现实验组内破骨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7、免疫组化检测发现OPN,OCN和CAP的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MAB1281在实验组中的表达为阳性。结论:人尿源性干细胞能显着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的修复。说明人尿源性干细胞具有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潜力。(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蔡洋伊,周建萍,胡琴,戴红卫[3](2018)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正畸牙根吸收后修复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作用。方法:(1)通过施加过大正畸力建立炎症性牙根吸收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牙周膜局部注射氯化锂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组(LiCl组),牙周膜局部注射Dickkopf相关蛋白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组(DKK1组)和对照组,并通过Micro-CT扫描对比各组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变化。(2)完成扫描后,3组分别随机处死大鼠,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支架蛋白Axin2、胞内β-连锁蛋白β-catenin、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牙骨质附着蛋白(cementum-derived attachment protein,CA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表达量。结果:(1)在修复0 d时,牙根表面陷窝体积的修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LiCl组和对照组的牙根修复体积分数增加明显,仅DKK1组的相应指标出现了减少,3组数据指标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修复0 d时,3组各项检测因子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修复3 d时,3组中BMP-2、BSP和CAP的变化量均差异明显(P<0.05),LiCl组和DKK1组的β-catenin出现明显差别(P<0.05);修复第7天后,LiCl组各项检测因子均明显高于DKK1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调节成骨相关因子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的表达,能加快牙根表面吸收陷窝的恢复,加快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的修复过程。(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林素爱,关玲,李慧,王丽华,刘明月[4](2018)在《药物和物理治疗对正畸牙根吸收修复影响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尖外吸收是继发于正畸牙齿移动的常见临床并发症,轻度的吸收在停止加力后一段时间可自行修复,但中重度的牙根吸收临床上尚缺乏有效对策。为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探索。迄今为止,大量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对根吸收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方法。本文主要从药物和物理治疗两个角度总结了可影响牙根吸收修复的相关方法,所提及的方法中对牙根修复的作用原理基本为上调相关矿化因子比值,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生成,提高牙骨质矿化和沉积。其中,低强度脉冲和低水平激光在治疗过程中还可进一步修复正畸所造成的牙周组织损伤。但这些方法均处于实验阶段,由于牙根吸收的高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寻找牙根修复的最佳方法和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胡琴,周建萍,戴红卫[5](2017)在《Micro-CT活体扫描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Micro-CT活体扫描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表面陷窝体积及其周围骨小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4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运用Ni Ti拉簧施力100 g,牵拉左上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并持续加力14天,然后拆除加力装置。自拆除加力装置起,实验组分别在左上第一磨牙粘膜转折处注射0.2 ml/kg Licl溶液以及0.2μg/kg DKK1蛋白,每2天注射一次,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分别对叁组中修复0天及修复14天的实验大鼠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使用叁维测量软件处理扫描后的图像,测量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和骨小梁结构参数变化。结果修复14天后,Licl组和对照组牙根陷窝体积明显小于修复0天,DKK1组牙根吸收陷窝陷窝体积明显大于修复0天(P<0.05),同组两次测量结果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Licl组牙根吸收陷窝体积修复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修复14天,Licl组、对照组BV/TV、Tb.N和Tb.Th增加,SMI、Tb.Sp减小,DKK1组BV/TV、Tb.N和Tb.Th减少,DKK1组SMI、Tb.Sp增加;叁组SMI、Tb.N和Tb.Th的变化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l组和对照组BV/TV、Tb.Sp的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DKK1组和对照组BV/TV、Tb.Sp的变化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过程。(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徐衍喆,李志华[6](2017)在《鲑降钙素对大鼠牙根吸收修复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鲑降钙素与牙根吸收修复程度之间的量效及时效关系,探讨鲑降钙素能否有效抑制牙根吸,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方法选用54只280g±20g健康雄性SD大鼠分成3组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为:1.建立大鼠牙根吸收模型,2测试不同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对大鼠牙根吸收修复的影响,3研究局部注射降钙素对大鼠牙根吸收修复时效性影响。实验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1.大鼠牙根吸收模型的建立随机选用2只大鼠,在大鼠上颌安装正畸加力装置,以大鼠上颌两中切牙为支抗,施加60g拉力牵引左侧第一磨牙向近中,隔天检查加力装置。加力第7天腹腔注射过量水合氯醛处死,取根尖周组织行HE染色,观察根尖及牙槽骨吸收情况。2.不同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对大鼠牙根吸收修复的影响。随机选用24只大鼠,如实验第一步骤所示安装加力装置,按给药剂量和方式分为9组(3.0IU局部注射组,1.5IU局部注射组,1.0IU局部注射组,3.0IU颈部皮下注射组,1.5IU颈部皮下注射组,1.0IU颈部皮下注射组,加力非注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只)。加力后第叁天开始注射,每2天注射一次,共注射7次,注射后第15天统一处死大鼠并取加力侧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尖周组织,通过RT-PCR测定BMP-2及BSP含量变化,根据其灰度值改变对牙根修复程度进行评估。3.局部注射降钙素对大鼠牙根吸收修复时效性研究。随机选用28只大鼠,在大鼠上颌两中切牙和单侧第一磨牙之间添加加力装置。按给药浓度分为3组(局部注射3.0IU组12只,局部注射1.5IU组12只,加力不注射组4只)。加力后第叁天开始注射,每2天注射一次,分别在注射后第9天,11天,13天,15天各处死大鼠,并取加力侧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组织,通过RT-PCR测定BMP-2及BSP含量变化,根据其灰度值改变对不同注射剂量组各时间点牙根修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1.在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加60g力第7天,第一磨牙根尖周组织病理切片表现为破骨细胞形成,牙根吸收。2.注射剂量与给药途径对大鼠根尖周组织BSP和BMP-2的表达有显着影响。其中BMP基因表达强度表现为局部注射3.0IU组>局部注射1.5IU组>局部注射1.0IU组>皮下注射3.0IU,1.5IU,1.0IU组>空白对照组。BSP-2基因在局部注射组(3.0IU,1.5IU,1.0IU)均表现为表达明显强于皮下注射各组。3.BMP-2基因在局部注射3.0IU鲑降钙素8天后,10天,12天,14天表达逐渐增强。BSP基因在局部注射3.0IU鲑降钙素8天至12天表达逐渐增强,14天组表达量和12天组基本接近。结论 1.鲑降钙素可促进大鼠牙根修复,不同给药途径和剂量对大鼠牙根修复的影响有显着差异。2.根尖周局部注射鲑降钙素,可显着促进大鼠牙根吸收的修复,且促进作用随注射时间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胡琴[7](2017)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作用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寻求正畸治疗,正畸过程就是牙齿借助各种矫治装置的力量移动到理想位置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牙根吸收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移动性牙根吸收属于炎症性吸收,轻者可自行修复,严重吸收可能会导致牙根变短,甚至松动、脱落等,最终影响正畸治疗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学者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究并寻求移动性牙根吸收及修复的相关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往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体多种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多种基因转录。但目前尚未发现其是否在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中起作用。因此本实验采用LICL激活以及DKK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运用Micro-CT扫描、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来初步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作用,为寻求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方法提供一些依据。实验一:Micro-CT观察激活/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对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影响。目的:Micro-CT扫描分析激活/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中骨小梁结构参数、表面陷窝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以左上第一磨牙为实验侧。运用niti拉簧施加100g力值,牵拉左上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并持续加力14天,然后拆除加力装置,将大鼠随机分为叁组:licl组、dkk1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自拆除加力装置起(修复0天),licl组于左上第一磨牙粘膜转折处注射0.2ml/kglicl溶液,每2天注射一次,dkk1组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粘膜转折处注射0.2μg/kgdkk1蛋白,每2天注射一次,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micro-ct分别扫描叁组中修复0天和修复14天的大鼠左上第一、二磨牙及周围的牙槽骨组织,然后处理扫描图像,分析比较两次扫描的骨小梁结构参数和牙根吸收陷窝体积数据。结果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修复0天,叁组的牙根表面陷窝体积以及骨小梁结构参数bv/tv、tb.n、tb.th、smi和tb.sp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4天,licl组和对照组牙根陷窝体积明显小于修复0天,dkk1组牙根吸收陷窝陷窝体积明显大于修复0天,同组两次测量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l组牙根吸收陷窝体积修复量大于对照组(p<0.05);licl组和对照组bv/tv、tb.n和tb.th增加,smi、tb.sp减小,dkk1组bv/tv、tb.n和tb.th减少,smi、tb.sp增加;叁组smi、tb.n和tb.th的变化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l组和对照组bv/tv、tb.sp的变化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kk1组和对照组bv/tv、tb.sp的变化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过程,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增强牙根吸收后修复效应。实验二:激活/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过程中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表达的影响目的: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激活/抑制wnt/β-catenin信号在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过程对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模型同实验一,叁组于修复0、3、7、10、14天每组分别随机处死4只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免疫组化检测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spss软件分析。结果:1.h&e染色:修复0天,叁组sd大鼠左上第一磨牙近中面均呈现典型的牙根吸收现象,主要发生在根颈1/3,并接近牙本质层。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licl组的牙根吸收陷窝逐渐变小,修复7~14天明显减小,修复14天后,左上第一磨牙近中根牙周纤维排列相对规则;dkk1在修复0~10天,牙根进一步吸收,修复10~14天后吸收趋于稳定;对照组在修复0~3天,牙根进一步吸收,10~14天新生牙骨质开始少量形成,修复14天后第一磨牙近中根仍可见吸收陷窝,牙周纤维排列紊乱,牙骨质不连续。2.免疫组化:拆除加力装置后,随着时间增加,licl组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阳性表达量逐渐增加,β-catenin、bmp-2和bsp表达量于修复10天达到峰值;dkk1组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阳性表达量逐渐降低,并于修复10天达到低谷;对照组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修复0天,叁组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阳性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天,叁组BMP-2、BSP和CAP的表达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L组和DKK1组β-catenin表达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7天,LICL组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的表达量与DKK1组和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1组和对照组BMP-2、BSP和CAP的表达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0、14天,叁组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的表达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控牙根吸收的修复过程中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的表达,从而影响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徐小淋[8](2016)在《釉基质蛋白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加强了人们对错合畸形的认识,提高了人们对牙齿美观程度的关注,寻求正畸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但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牙根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严重的牙根吸收可导致冠根比例失调、牙齿松动、脱落等,影响口腔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牙根吸收具有高发性,因此移动性牙根吸收及其修复一直是正畸医生关注的焦点。这种牙根吸收能不能自我修复,能修复多少,有无某种有效的手段可促进牙根吸收后的修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建立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移动性牙根吸收模型,持续加力14天后拆除加力装置,随后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粘膜转折处注射釉基质蛋白,应用Micro-CT进行活体扫描,观察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及其周围骨小梁微结构的变化,并结合HE、TRAP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牙周组织中破牙骨质细胞、BMP-2、BSP、OPG和RANKL的变化,从而探讨釉基质蛋白对牙根吸收后修复的作用,寻找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可行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一:Micro-CT观察釉基质蛋白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作用目的:应用Micro-CT观察釉基质蛋白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表面陷窝体积及其周围骨小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10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在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与上切牙间安置一镍钛拉簧,加力100g,持续14天后拆除加力装置,并即刻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扫描范围为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及周围牙槽骨。使用叁维测量软件处理扫描后的图像,测量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和周围骨小梁结构参数。自拆除加力装置起,在实验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粘膜转折处注射30μg/ml釉基质蛋白,每3天注射一次(共5次),每次0.02ml,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两组均在拆除矫治力14天后再次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计算两次扫描时间点之间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和骨小梁结构参数的差值。结果:修复0天,两组的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14天,实验组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的修复量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均较修复0天减小,且修复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修复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v/tv、tb.th、tb.n、smi、tb.sp,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14天,两组bv/tv、tb.th均增加,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bv/tv、tb.th的增大量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smi、tb.sp均减小,tb.n均增加,实验组smi、tb.sp、tb.n的变化量与对照组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md可加强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的修复效应。实验二:釉基质蛋白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过程中bmp-2、bsp、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目的:通过HE、TRAP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釉基质蛋白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过程中破牙骨质细胞、BMP-2、BSP、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同实验一。拆除加力装置14天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破牙骨质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MP-2、BSP、OPG、RANKL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HE染色:对照组在修复14天后,第一磨牙近中根的根尖1/3区域及颈部可见明显的吸收陷窝,深达牙本质区,牙周纤维排列紊乱,牙骨质不连续。实验组两侧牙周间隙均匀,牙周纤维排列相对规则,牙骨质表面较平整光滑。2.TRAP染色:修复14天后,均在吸收陷窝内偶见阳性染色的多核细胞,染色较浅,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免疫组化:拆除加力装置14天后,实验组BMP-2、BSP的阳性表达量比对照组大,其阳性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的OPG、RANKL的阳性表达量比对照组相近,两组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MD增强了BMP-2、BSP的表达,推测它可诱导牙周韧带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成牙骨质细胞,并促进相关矿化因子的表达,促进牙根吸收的修复。(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6-04-01)
段娇红,张扬[9](2014)在《低水平激光照射对大鼠第1磨牙牙根吸收早期修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第1磨牙牙根吸收模型,使用大剂量低水平激光照射,测量牙根吸收面积,观察低水平激光对正畸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50 g镍钛螺簧拉大鼠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牙根吸收模型,加力2周后,去除矫正装置。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1组为连续波激光照射组,能量密度为18 J/cm2。去除矫正装置后连续照射3 d。2组为对照组,无激光照射。第0、7、14、28天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第1磨牙远中颊根及远中腭根,制备扫描电镜标本,电镜下观察。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远中颊根、腭根近中表面根吸收陷窝的面积占近中面的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牙根吸收情况。结果能量密度为18 J/cm2连续波照射已发生牙根吸收的大鼠上颌第1磨牙,第7天牙根吸收面积没有明显增长,无激光照射组牙根吸收面积仍上升。第7天和第14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大约50%的根吸收被修复,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连续波低水平激光照射能够在早期抑制牙根吸收的发展,作为一种可能促进牙根吸收修复的可选择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刘永召[10](2014)在《超声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超声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的作用及其对OPG/RANKL比值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加力组、自然修复组和超声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建立正畸性牙根吸收模型。用100g初始力值加载于大鼠右侧上颌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2w后拆除矫治器,并处死单纯加力组。超声治疗组接受频率1.5MHz、强度100MW/cm2的超声照射2w。每组随机取8只,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的微观改变,并测量牙根吸收指数;每组其余8只取实验牙和其临近牙周组织,制作以实验牙为中心,矢状向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牙根吸收与修复的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行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TNF-α、OPG、RANKL的表达,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光密度测量。对实验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与自然修复组相比,超声治疗组牙根吸收指数和破牙骨质细胞的数目减少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治疗组可见有大量的新生牙骨质形成。2.超声治疗组TNF-α的表达下调,OPG/RANKL的比值升高,与自然修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能够下调TNF-α的表达,上调OPG/RANKL的比值,减少了破牙骨质细胞的生成,有利于牙骨质向再生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4-05-29)
牙根吸收与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人尿源性干细胞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作用。材料方法:体外实验:从6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25-27岁之间)尿液中分离人尿源性干细胞(hU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多向分化能力检测,鉴定人尿源性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将人尿源性干细胞与成牙骨质细胞株OCCM30以1:1的比例间接共培养,进行成骨诱导,于实验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染色。于实验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于实验7天,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牙骨质细胞RUNX2,Osterix,OPN,AL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于实验1,3,5和7天,CCK-8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成牙骨质细胞株OCCM30的增殖情况。体内实验:选取12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对上颌第一磨牙施加100g的力量使其近中移动,建立移动性牙根吸收模型。加力14天后去除矫治力,分为2组,实验组6只(于第一磨牙近中前庭沟和颊腭侧粘膜转折处注射10×10~4个/mL人尿源性干细胞约1mL,每3天注射1次),对照组6只(未注射任何药物),10天后处死大鼠,取下包含第一二磨牙在内的牙槽骨骨块。Micro-CT和HE染色观察牙根吸收修复情况以及牙槽骨骨小梁参数变化,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检测OPN,OCN,CAP和MAB1281的表达。结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代表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CD90,CD146和CD105呈阳性。多向分化能力检测发现,人尿源性干细胞能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叁系分化,说明人尿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2、CCK8检测发现人尿源性干细胞能显着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3、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人尿源性干细胞能显着促进成牙骨质细胞RUNX2,Osterix,OPN,AL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4、Micro-CT检测发现,实验组牙根吸收陷窝体积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5、骨小梁参数检测发现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数量(Tb.N.)两组无差别(P>0.05)。6、TRAP染色发现实验组内破骨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7、免疫组化检测发现OPN,OCN和CAP的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MAB1281在实验组中的表达为阳性。结论:人尿源性干细胞能显着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的修复。说明人尿源性干细胞具有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根吸收与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梁凌智.上前牙牙根重度吸收拔除后应用固定修复及软组织增量恢复功能和改善美观的一例报告[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2019
[2].周建萍.人尿源性干细胞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体内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蔡洋伊,周建萍,胡琴,戴红卫.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正畸牙根吸收后修复作用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
[4].林素爱,关玲,李慧,王丽华,刘明月.药物和物理治疗对正畸牙根吸收修复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5].胡琴,周建萍,戴红卫.Micro-CT活体扫描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作用[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6].徐衍喆,李志华.鲑降钙素对大鼠牙根吸收修复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7].胡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作用的初步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7
[8].徐小淋.釉基质蛋白对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修复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9].段娇红,张扬.低水平激光照射对大鼠第1磨牙牙根吸收早期修复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4
[10].刘永召.超声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