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延边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李峰[1]2010年在《延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文中研究说明延边地处中国东北吉林省东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邻,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长达755.2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延边依托吉、黑、辽叁省广阔的腹地,是中国东北沟通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叁个重心的交汇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作为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以朝鲜族民风民俗为主要吸引物的延边地区民族旅游开发正为各界所关注。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不仅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本文立足延边地区民族旅游的开发与发展,重点探讨民族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旅游视野下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问题。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前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陈述。第二部分对延边地区旅游资源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即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以综合性、历史性、多元性、民族性为主要特点的延边旅游资源的特点。这一部分尤其重点介绍了延边的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历史遗址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等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下文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做了铺垫。第叁部分着重阐述延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正面及负面作用,尤其强调延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意识。第四部分是关于延边地区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分析和建议,这一部分首先强调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开发和保护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一些建议。结论部分综合论述了延边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黄虎国[2]2004年在《延边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国土资源,在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延边旅游资源丰厚,类型多样、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相互衬托,加上叁国交界的独特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延边还没有系统的旅游资源总体评价模式,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本研究找出适合于延边旅游资源评价模式,为政府部门提供依据。 本文在阐述延边州概况、延边旅游资源分类、延边旅游相关产业概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针对延边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位置、交通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所得出的结果,对延边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 论文在写作中,紧紧围绕延边旅游资源这个主题,力争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使人们对延边旅游资源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并为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地区进行正确的旅游开发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谭玉杰[3]2007年在《关于延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日益成为第叁产业中最具有发展活力的行业。旅游产业因其投资少见效快,增长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被许多国家政府及主管部门看成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重视,许多后发地区以旅游产业为支柱,采取符合本地情况的发展战略和模式,通过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效果。本文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探讨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借鉴波特的钻石结构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从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延边旅游产业竞争力有影响的重要因素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延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了延边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体思路,论述了实现路径,建立起延边旅游产业集群促进竞争力提升的模型。并提出应对延边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重大问题的几点建议。本文认为延边旅游业竞争力仍然只有资源竞争优势,旅游产业虽初步形成一定竞争力,但远未形成产业竞争的优势力量。延边应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以旅游业立州,作为支柱产业的核心,引导全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把资源的存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围绕旅游业优先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个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力争在5-10年内形成延边经济产业合理集聚的区域竞争优势。保持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我州旅游产业的集聚能力。

赵翠[4]2012年在《延边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仍会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也一直处于旅游强国之列,延边地区旅游业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民族特色人文景观取得了一定发展,旅游业在全州GDP中占有重要地位。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民族特点突出,但它的资源优势始终没有与经济特质达成最终匹配,具体就是:究其开发方面,其资源的开发深度还很不够;资源配比不合理,缺乏整合;旅游产品其附加价值水平还有待提高;自身特色未凸显;宣传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延边地区开发红色旅游应该遵循的开发原则以及开发战略,力求在弘扬延边地区红色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经济优势。本文分五个章节进行《延边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研究》这一问题的阐述,利用了包括文献资料综合法、规范研究法、学科交叉研究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完成对延边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点突出,但它的资源优势始终没有与经济特质达成最终匹配,具体就是是:究其开发方面,其资源的开发深度还很不够;资源配比不合理,缺乏整合;旅游产品其附加价值水平还有待提高,没有突出自身特点,宣传不够等问题。从而得出延边地区开发红色旅游应该遵循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战略,即铸造精品策略;区域合作开发策略;参与型红色旅游开发策略;红色旅游产品发展保障策略,力求不仅实现红色文化的发扬又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在弘扬延边地区红色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经济优势,对于延边地区红色旅游开发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可借鉴意义,从而突出其地位即在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突出作用,继承发扬和丰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也能够促进祖国团结稳定,民族融合与共同进步,同事发展该项旅游项目也必然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协调发

姜顺女[5]2006年在《延边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旅游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其产业作用日益突出,产业地位日益巩固,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几乎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延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已成为延边地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延边地区旅游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世界旅游大发展的趋势相比,与国内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延边地区旅游产业底子薄、起点低,加上近年来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其发展旅游产业的滞后性日益凸显。延边地区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使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阻碍了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步伐,使其在延边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这种态势下,延边地区旅游产业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应从市场需要出发,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当超前的开发,实现旅游经济总量和综合效益的同步增长,把延边地区建设成我国着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东北亚重要的旅游热点地区。

任航[6]2017年在《延边州旅游品牌传播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少数民族区域大多处于欠发达的状态,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少数民族各自占据着独特的地理区位加上其自身别具一格的民俗风貌,使得民族自治区内具备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如何将资源转化为行业优势则是我们亟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全球经济气候趋于走低,我国经济增长形势也趋于平稳,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实施。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重要性持续提升,在人才、资本和技术新型变革要素的驱动下,旅游正在成为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旅游业已成为继互联网金融、医疗和环保之外最活跃的产业板块之一,呈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景象。然而由于经济落后所带来的连锁效应,使得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旅游业品牌普遍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管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始暴露出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的现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要进行旅游行业的整体性规划和管理,就要从顶层入手,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品牌,在行业内形成品牌意识,实现品牌价值。本文拟以叁大品牌策略的品牌传播策略为着眼点,通过现代营销策略和旅游传播学的理论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分析,深入探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品牌传播问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我国边陲重镇,坐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闻名中外的旅游名片,又有着朝鲜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其旅游业的增长和潜力都不可小觑。但从品牌营销和旅游传播的角度来看,其内在的营销传播问题较为凸显1。无论是政府主导下的传播选择、旅游开发的整体不足、新兴媒介的应用不力以及资源转化的产业初级,极大的限制了延边州这一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扩展。而这一系列问题不是延边州所独有的,我国的各少数民族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权限分配不当、旅游开发迟缓、跨区域传播困境和旅游产品完整性缺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从旅游品牌的合理定位、文化旅游开发优先、传播策略优化和新媒介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应对。希望以浅薄的分析,为延边州及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品牌传播推广提供一点借鉴。

叶嘉[7]2012年在《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异,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的研究背景为中国对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各种矛盾交融的边境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发展优势资源(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支撑的特色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力求增强这些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旅游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产业和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族学、旅游学的相关学科理论入手,针对边疆这个边缘区域和少数民族这个特殊群体,将边疆区域和民族旅游结合在一起,探讨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的问题。本文采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模型,选取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港市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个案对比分析,归纳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一般规律,并提出培育、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建议,以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旅游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边疆民族地区必须树立旅游核心竞争力意识,系统培育核心竞争力。旅游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边疆民族地区必须树立旅游核心竞争力意识,系统培育核心竞争力。第一,保护和利用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建立以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培养国际性的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任用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整合旅游生产要素的能力。第二,改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形象营销。第叁,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优势,招商引资,拓宽旅游开发资金来源;清除边境旅游政策性障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和市场共享。第四,提高地方旅游行政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建立边境旅游管理制度,提高旅游部门的权威性;提高地方政府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玄珍华[8]2016年在《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行为意向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人生活动,旅游中可以带给你快乐和幸福、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缓解压力、面对新奇、面对险阻和挑战自我,可以留下美好回忆。因此当今世界旅游作为广泛的享受娱乐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形象力的竞争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形式之一,有个性、独特及感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旅游市场上占垄断地位。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及推广在旅游市场上起至关重要作用,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然而关于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行为意向影响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有不同的旅游形象影响因素。延边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利用延边州得天独厚而特殊的区域条件、丰富多彩而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而壮美的自然环境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本文以游客感知为切入点,以延边州为研究区,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理论模型,并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综合运用旅游学、旅游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游客的感知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总结了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主要因素,帮助地方政府对延边州的旅游开发、旅游形象提升及营销活动。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问题,验证的结果如下:1.延边州旅游形象构成因素是由旅游设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氛围4个方面形成。2.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感知价值有显着正向影响。3.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有显着正向影响。4.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着正向影响。5.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6.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7.游客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并根据上述结果,针对延边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和推广提出了加强城市旅游设施建设、改善公共环境,提高旅游环境舒适度、营造城市特色而轻松的旅游氛围、突出资源优势,增强吸引力等建议,以期对延边州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冯玉宝[9]2016年在《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东北亚各国尤其是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受其影响,东北亚各国的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有力地推动了该区域各国之间旅游产业合作事业的进程。东北亚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如果区域内各国协调一致,积极参与合作,那么本区域的旅游产业合作将会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此背景下,东北亚各合作主体不断探索旅游产业合作的模式,以谋求进一步加快区域旅游产业合作的步伐。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经历了从政府推进到市场引领,从市场引导到政府宏观布局的发展过程;从旅游景点,到旅游线路,再到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日趋合理,逐渐完善了以中国长白山、俄罗斯海叁崴、朝鲜“罗先”地区和金刚山、韩国的东海岸及济州岛、日本的富士山等地为点,以图们江、东边边界、高速铁路线、航空航海线为轴的多重“点线”型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并从以图们江流域小区域合作发展为以图们江为中心的中、朝、俄、韩、日等东北亚五国的大区域合作,现在已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供给型旅游产业合作模式、市场推进的需求型旅游产业合作模式、资源禀赋催生的流域型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等多种合作形态。本文研究的思路及目的是从东北亚旅游产业自身特点出发,如何更加有效的整合并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探讨了东北亚特别是图们江区域旅游产业的合作模式,以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东北亚地区内的图们江区域旅游产业合作体系和基本框架,并在这种体系和框架下,对图们江区域旅游产业合作发展模式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及分析,从中探索出更加适合本区域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模式,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综述了关于旅游产业合作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主要观点,界定了旅游产业合作的相关概念,旅游产业合作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主要类型,并以旅游产业及产业合作模式的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发展脉络;梳理了各种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构架,并重点介绍了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合作、以及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一些相关内容。其次,分析了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现状、主要特点及动因;东北亚各国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等。认为,近几年来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发展较快,其中中日韩叁国间的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尤为迅速,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叁点,即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是本区域旅游产业合作的动力之一,旅游产业本身属性是合作的内因,而东北亚区域所具有的自身特点是合作的外因。然后,阐释了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选择,在此介绍了流域型合作模式、集散地型合作模式、客源地—目的地型合作模式等一些可供选择的模式,同时分析了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现实条件、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合作模式的定位,并阐述了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的优势与瓶颈及解决途径等问题。最后,在上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一些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经验,立足于中国东北亚区域即图们江地区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认为中国参与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应该重点推进发展“客源地——目的地”模式、“流域型”模式以及“政府主导”型模式,并提出了参与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的具体对策。

杨乙元[10]2012年在《延边体育旅游产业整合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延边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如长白山)进行分析,指出延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整合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合开发,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与延边地区相结合,制定出适合于延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结论:1、以体育旅游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柜架对产品、市场和企业进行整合,对延边体育旅游产业和相关配套支持产业进行资合理配置优势互补,使其相互协作,创造出比单一产业更大的协同效应。2、延边体育旅游产业整合的作用:(1)提高体育旅游产业战略优势,增强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实力(2)优化体育旅游产业内部结构,提高体育旅游产业效益(3)优化体育旅游企业结构,推进体育旅游企业集团发展。(4)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强体育旅游产业支撑体系(5)整合四季延边体育旅游产业,避免淡旺季差异3、在产业整合理论指导下提出延边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以管理机制为主导,整合并优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以体育旅游核心产业调整为重点,提升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能力;加强体育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整合,增强产业潜在竞争优势:以品牌打造提升为纽带,整合并优化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区域布局;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支撑,整合并强化体育旅游产业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延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D]. 李峰. 延边大学. 2010

[2]. 延边旅游资源及其评价[D]. 黄虎国. 延边大学. 2004

[3]. 关于延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 谭玉杰. 延边大学. 2007

[4]. 延边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研究[D]. 赵翠. 延边大学. 2012

[5]. 延边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对策研究[D]. 姜顺女. 延边大学. 2006

[6]. 延边州旅游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 任航. 吉林大学. 2017

[7].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D]. 叶嘉. 延边大学. 2012

[8]. 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行为意向影响研究[D]. 玄珍华. 延边大学. 2016

[9].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 冯玉宝. 吉林大学. 2016

[10]. 延边体育旅游产业整合研究[D]. 杨乙元. 延边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延边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