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1]2004年在《山羊瘤胃厌氧真菌与细菌互作的体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瘤胃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物区系主要有细菌、原虫及厌氧真菌组成。众多研究表明,各类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能够影响瘤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从而影响瘤胃的发酵潜能。因此,深入研究瘤胃微生物互作关系可为瘤胃代谢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技术通过纯培养与共培养之间的比较研究了山羊瘤胃厌氧真菌与细菌之间的互作关系。整个试验分四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采用厌氧滚管技术自山羊瘤胃中分离得到混合纤维分解细菌及单一纤维分解细菌,并对其体外降解稻草及滤纸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纤维分解菌及单一纤维分解菌都具有较强的纤维降解能力。以滤纸和稻草作为底物时,混合纤维分解菌96 h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分别为59.59%和36.12%,发酵上清液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0.26 U·mL~(-1)和0.15 U·mL~(-1);单一纤维分解菌96 h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分别为55.26%和32.29%,发酵上清液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0.27 U·mL~(-1)和0.18U·mL~(-1)。无论混合菌还是单一菌,滤纸为底物时的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均显着高于稻草组。 第二部分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技术研究了厌氧真菌72 h发酵液经灭菌、滤膜过滤和冷冻处理后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阶段(0、6、12、24、48、72和120 h)真菌发酵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灭菌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显着低于对照组,而冷冻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显着高于对照组;不同生长阶段的真菌发酵液对细菌体外发酵也产生不同影响,6 h、12 h及24 h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均显着低于0 h组,72 h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均高于0 h组。 第叁部分采用体外共培养与纯培养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与细菌共培养对稻草秸的降解活力。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细菌共培养24 h内,共培养组24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 mmol/L)及乙酸浓度(20.32 mmol/L)均显着低于细菌纯培养组(10.49%、32.66 mmol/L和24.39 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 h、72 h和96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30.81%)均分别高于细菌纯培养组(21.69%、26.41%、27.34%),且共培养组72 h时丙酸和丁山羊瘤胃真菌与细菌互作的体外研究酸浓度也高于细菌纯培养组。共培养组72h及%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显着低于真菌纯培养组。共培养组各时间点细菌浓度低于细菌纯培养组,同时,共培养组各时间点真菌浓度也低于真菌纯培养组,且共培养组72h、%h时检测不到真菌。 第四部分比较了在山羊瘤胃真菌不同生长阶段接种瘤胃细菌降解稻草的特性。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体外纯培养的不同生长阶段(O、24、48、721:)接种瘤胃细菌发酵961: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30.95%、23.41%、25.52%、34.74%)均显着低于真菌纯培养组(37.51%),且接种细菌后共培养24h增加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 .44%、8.21%、6.62%、0.37%)也显着低于细菌纯培养24h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10.74%),但相对于真菌其它各生长阶段而言,真菌生长至241:接种细菌共培养24h增加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丙酸及丁酸浓度均较高。
孙云章[2]2005年在《不同底物下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及细菌菌群变化的分子描述》文中研究说明瘤胃微生物区系主要由瘤胃细菌、古菌、原虫和真菌组成。相对细菌而言,真菌数量少,繁殖慢,在瘤胃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无疑处于劣势。但经数百万年的演化,瘤胃真菌和瘤胃细菌能共存于同一系统中,这不仅与瘤胃的生理特点有关,还与瘤胃真菌的底物利用特性及与其它微生物的营养互作有关。为此,本试验集中研究了不同底物(不同木质素含量底物和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细菌的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试验共分6部分进行。 1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研究 体外发酵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瘤胃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不同底物时的96h累计产气量、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差异均不显着,瘤胃细菌体外发酵时的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均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而显着下降(P<0.05)。此外,各真菌培养组中,稻草秸组96h发酵液中的木聚糖酶酶活显着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发酵相同底物时,真菌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是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的23-65倍。各细菌培养组中,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96h发酵液中的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显着高于稻草秸(P<0.05)。 2 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附着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结合体外发酵和瘤胃尼龙袋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附着及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随体外发酵的进行,真菌数量逐渐增加,以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为底物时,瘤胃真菌数量均在48h达到最大值,且真菌数量的最大值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显微观察显示,体外发酵前72h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孢子囊数量均显着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而附着于黑麦草叶、黑麦草茎和稻草秸切缘的孢子囊数量差异不显着。瘤胃内培养结果表明,稻草秸切缘和表面孢子囊数量均在48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着下降(P<0.05),而黑麦草茎切缘和表面上的孢子囊数量均在24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着下降(P<0.05);稻草秸切缘和表面上
毛胜勇[3]2001年在《山羊瘤胃及粪便中厌氧真菌的营养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探讨了厌氧真菌在山羊瘤胃中的营养作用、瘤胃真菌与其它瘤胃微生物群之间的互作关系及瘤胃真菌与粪便中厌氧真菌对粗饲料的发酵能力的比较。整个试验分叁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以叁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土种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在青干草日粮条件下,去除瘤胃真菌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瘤胃真菌后,瘤胃中的氨氮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皆显着下降(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显着上升(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着下降(p<0.05),脂肪酸组成中,乙酸比例显着下降(p<0.01),丙酸比例显着上升(p<0.05),丁酸比例无显着变化。稻草片段的消失率也显着下降(p<0.05)。在此基础上,1~#、2~#羊引入瘤胃真菌后,氨氮浓度、稻草片段的消失率、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皆有所回升,但均低于正常水平,而对照3~#羊各指标则与试验Ⅰ期(去除瘤胃真菌)大致相当。 第二部分在青干草日粮条件下,取来自于叁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山羊的瘤胃液及其内容物,在体外厌氧条件下进行了瘤胃细菌与瘤胃真菌共培养发酵稻草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瘤胃真菌发酵终产物中乙酸、丙酸及丁酸浓度皆显着低于共培养菌和瘤胃细菌发酵(p<0.05)。共培养菌与细菌发酵终产物中乙酸浓度差异不显着,但丙酸及丁酸浓度皆显着低于瘤胃细菌(p<0.05)。随发酵的进行,真菌发酵终产物中,除乙酸浓度显着增高外(p<0.05),丙酸和丁酸浓度基本无变化,而共培养菌及细菌各指标均显着增高(p<0.05)。共培养菌发酵稻草至终点后所得的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纤维素消失率皆显着低于瘤胃真菌发酵及瘤胃细菌发酵(p<0.05)。同时,共培养菌分泌产生的羟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纤维素酶活力皆显着低于瘤胃真菌及细菌发酵(p<0.05)。本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两菌群对不同大小稻草片段的降解能力有差别,其中混合瘤胃真菌对不同大小稻草片段的降解能力相似,而混合瘤胃细菌的降解能力则随片段的增大而减少。 第叁部分从自由采食青干草的山羊瘤胃内分离到四类厌氧真菌,分别属于Neocallimastix、Piromyces、Orpinomyces、Anaeromyces属;从粪便中分离出二类厌氧真菌,分别属于Neocallimastix、Piromyces属。以稻草、麦秸、玉米秸为发酵底物,对六种厌氧真菌进行发酵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粪便中厌 摘 要氧真菌发酵叁种底物所得的产气量、表观干物质消失率皆显着低于瘤胃厌氧真菌(P<0.05),各菌株的总气量与底物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平方分别为0.943:0.818和0.970。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分离所得的厌氧真菌发酵不同底物的能力的趋势也不一致。
毛胜勇[4]2006年在《延胡索酸及其钠盐对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以延胡索酸及其钠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对瘤胃体外发酵和甲烷产量以及瘤胃细菌区系变化的影响。通过比较延胡索酸及其钠盐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的差异,初步确定了延胡索酸二钠改善瘤胃发酵的适宜添加水平及其效果;而后以延胡索酸二钠为手段,系统的探讨了不同日粮条件下(粗饲料、全精料和不同精粗比饲料等)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体外发酵和甲烷产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南京本土山羊为试验动物,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山羊瘤胃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细菌区系结构的影响。试验共分7部分进行:1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影响的研究分别以0.6g玉米粉+0.4g稻草片段(2mm)为底物,收集来自于叁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本地山羊的瘤胃液,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延胡索酸(0、4、8、12mmol·L~(-1))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延胡索酸处理显着提高了体外培养体系中总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丙酸产量(P<0.01),降低了pH值和乙丙比值(P<0.01),且对各指标的影响呈线性效应。结果显示,延胡索酸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但极显着地降低了发酵体系中的pH值(P<0.01)。2延胡索酸及其钠盐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影响的比较研究以玉米、豆粕和黑麦草粉的混合物为底物,体外发酵法比较了延胡索酸及其钠盐(0、4、7和10mmol·L~(-1))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延胡索酸及其钠盐均可显着提高体外发酵体系中的总产气量、TVFA及丙酸产量(P<0.05),降低了乙丙比(P<0.05);但延胡索酸及其钠盐在对累计产气量、pH值和丁酸浓度的影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培养初始及培养结束时,同浓度条件下,各延胡索酸及其钠盐处理间,延胡索酸二钠组的pH值最高,延胡索酸一钠次之,延胡索酸最低,叁者之间差异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延胡索酸及其钠盐皆可促进瘤胃发酵活力,但叁者在对一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比较而言,延胡索酸二钠作为瘤胃调控剂的作用效果可能最佳。3高精料条件下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混合精料(0.7g玉米粉,0.3g豆粕粉和0.43g高羊茅草粉)、玉米或小麦粉(1g)为底物,研究了延胡索酸二钠(4、7和10mmo·l·L~(-1))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动态过程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应用延胡索酸二钠预防急性酸中毒的可行性。混合精料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pH值、总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丙酸比例和表观干物质消失率皆显着升高(P<0.05),而乙/丙比显着降低(P<0.05),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有使乳酸浓度降低的趋势(P<0.10)。动态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着提高了累计产气量、pH值、TVFA产量、丙酸浓度及CMcase酶活(P<0.05),而乙丙比皆显着降低(P<0.05),但对NH_3-N和乙酸浓度及淀粉酶酶活无显着影响(P>0.05)。除TVFA外,对其他发酵参数,延胡索酸二钠处理与发酵时间之间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以玉米及小麦为底物时结果表明,延胡索酸二钠显着提高了累计产气量(P<0.01)和pH值(P<0.05);但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不一致。乳酸大量累积条件下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发酵参数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总产气量、pH值、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皆显着增加(P<0.05),而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则极显着地降低(P<0.01)。结果显示,在底物为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可提高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活力,降低发酵液中的乳酸浓度,但对一些发酵参数如挥发性脂肪酸组成及乳酸浓度的影响程度与日粮的天然属性有关。4延胡索酸二钠对混合瘤胃微生物、瘤胃纤维降解细菌及瘤胃真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采用批次培养技术,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黑麦草粉、高羊茅草粉和稻草粉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延胡索酸二钠对黄化瘤胃球菌和瘤胃真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累计产气量显着增加(P<0.01),黑麦草、高羊茅和稻草的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6.22%(P<0.05)、14.16%(P<0.05)和28.54%(P<0.01);延胡索酸二钠对黄化瘤胃球菌发酵活力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着提高了该纤维降解菌对黑麦草的降解率(P<0.05),同时发酵液中纤维降解菌的数量也显着增多(P<0.05);延胡索酸二钠对厌氧真菌发酵活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总产气量与发酵底物的干物质消失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延胡索酸二钠对可提高瘤胃细菌与纤维降解菌发酵底物的能力,但对瘤胃真菌的发酵活力具有抑制效应。5日粮精料水平逐渐提高条件下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生长、甲烷产量及发酵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以叁种日粮(低精料日粮、中等水平精料的日粮和高精料日粮)为底物,比较了不同日粮条件下添加延胡索酸二钠(0、4和7mmol·L~(-1))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着提高了累计产气量、pH值、TVFA产量和微生物蛋白量(P<0.05),降低了甲烷产量(P<0.05),其中低精料日粮组下降幅度最大。结果表明,延胡索酸二钠在降低甲烷产量方面与发酵底物的天然特性有关,其中对低精料日粮的作用效应最为显着。6不同类型日粮条件下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活力及瘤胃细菌区系结构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和PCR/DGGE技术,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日粮条件下(黑麦草、混合日粮和精料)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活力及瘤胃细菌区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上述叁种底物,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着提高了累计产气量、pH值和TVFA产量(P<0.05),同时乳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发酵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着提高了最大产气速率及渐近产气量(P<0.05)。DGGE图谱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叁种底物条件下,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后瘤胃细菌区系结构发生了显着改变。结果显示,延胡索酸二钠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并显着地影响了瘤胃细菌区系结构。7高精料日粮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山羊瘤胃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利用常规分析法及PCR/DGGE技术,研究了延胡索酸二钠(0g·d~(-1)、5g·d~(-1)、10g·d~(-1)、15g·d~(-1))对山羊瘤胃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细菌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着提高了瘤胃液中的pH值(P<0.05),降低了瘤胃中的乳酸浓度(P<0.01),但对乙酸、丙酸、丁酸、TVFA和NH_3-N浓度未产生显着影响(P>0.05)。对血液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着降低了血液中的乳酸浓度(P<0.05),但对乳酸脱氢酶(LDH)、血糖、胆固醇、尿素氮及甘油叁酯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DGGE图谱分析表明,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后,DGGE图谱上瘤胃细菌的优势条带数较对照显着增多(P<0.05),同时瘤胃细菌的多样性也显着增加(P<0.0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的16srDNA基因序列中有4个基因序列与基因数据库登录的相关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7%,8个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88~96%。相似性大于97%的4个克隆中,2个被鉴定为牛链球菌及溶糊精琥珀酸弧菌,另外两个属于未鉴定菌;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后,溶糊精琥珀酸弧菌、产丁酸菌相似菌、未培养瘤胃细菌、真杆菌相似菌、唾液普雷沃菌相似菌成为优势菌。结果说明,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可提高瘤胃pH值,降低瘤胃及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促进一些瘤胃细菌的增殖,但对动物机体氮代谢无明显影响。
施玲玲[5]2008年在《苹果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功能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共分叁部分;试验一利用瘤胃体外批次培养的方法,以精粗比为3:7和2:8日粮为底物,研究添加不同剂量(0、3、6、9、12mM/L)苹果酸对绒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筛选两种粗料型日粮条件下苹果酸的适宜添加量。试验二是研究苹果酸对黄化瘤胃球菌发酵粗料型日粮活力的影响。试验叁选取12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研究精粗比为3:7和2:8两种粗料型日粮条件下苹果酸对绒山羊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体外批次培养试验表明,不同精粗比粗料型日粮为底物时,添加苹果酸对瘤胃发酵影响的程度不同,从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看,以3:7和2:8日粮为底物时,苹果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是6mM/L和9mM/L,即在绒山羊日粮中添加量分别是12.8g/d和19.3g/d。(2)黄化瘤胃球菌纯培养试验表明苹果酸提高了其对粗料型日粮发酵的活力,且发酵产气量、pH值、氨氮浓度、干物质降解率、纤维菌数及TVFA浓度均是2:8日粮组和3:7日粮组高于青干草组;(3)饲喂不同精粗比粗料型日粮时,绒山羊瘤胃液氨氮浓度、MCP浓度、乳酸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而瘤胃液pH值则以2:8日粮组略高;在每种日粮中添加苹果酸后,均降低了绒山羊瘤胃液的氨氮浓度、乳酸浓度和乙丙比,但升高了瘤胃液的pH值、MCP浓度,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4)绒山羊瘤胃细菌总数、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数以饲喂3:7日粮组较高,而纤维分解菌以饲喂2:8日粮组较高。每种日粮中添加苹果酸后,均升高了瘤胃细菌总数、纤维分解菌数及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数,且3:7日粮在饲喂后4h和12h叁种菌达到显着水平,而2:8日粮叁种菌在饲喂后12h后达到显着水平(p﹤0.05);(5)营养物质流通率实验表明,3:7日粮组瘤胃的Kp值比2:8日粮组的低,而在每种日粮中添加苹果酸后,均降低了绒山羊的瘤胃Kp值;且提高了瘤胃中DM、OM、NDF和ADF的流通量,降低了十二指肠中DM、OM、NDF和ADF的流通量,提高了胃区DM、OM、NDF和ADF的消失量。(6)添加苹果酸后,提高了绒山羊的日增重及产绒性能;且不同精粗比粗料型日粮相比较,饲喂3:7日粮组对绒山羊的日增重及产绒性能的影响比饲喂2:8日粮组的大。
魏亚琴[6]2016年在《牦牛瘤胃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物的多样性及其纤维降解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青藏高原牦牛终年以放牧方式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极端生态环境,栖息在瘤胃中的大量微生物使牦牛瘤胃成为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天然发酵罐。其中,厌氧真菌是一种重要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有研究认为,与瘤胃真菌共生的一些甲烷菌能够提高厌氧真菌纤维素降解活性,并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代谢转化生成乙酸和甲烷。目前有关瘤胃厌氧真菌和甲烷菌之间的自然共存关系研究报道很少,为开发利用瘤胃内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优质真菌资源,本文首次以甘肃省天祝放牧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亨氏厌氧滚管培养技术,分离获得了大量瘤胃厌氧真菌及甲烷菌自然共培养物,分析探讨了厌氧真菌和甲烷菌之间的自然共存关系,并开展了这些共培养物对农作物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功效和消化代谢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牦牛瘤胃共培养物的多样性:自天祝全放牧牦牛瘤胃食糜液中分离获得生长稳定的厌氧真菌及甲烷菌共培养物20个,通过形态学结合ITS1序列分析鉴定厌氧真菌的种属,通过PCR-DGGE技术和16Sr DNA序列分析与厌氧真菌共生的甲烷菌的多样性和种类。20个共培养物包括4种组合类型:8个Orpinomyces joyonii+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1个Orpinomyces joyonii+Methanobrevibacter millerae,8个Neocallimastix frontalis+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3个Piromyces+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2.高效共培养物的筛选:以小麦秸秆为生长底物,通过检测产气量、多糖水解酶活性、酯酶活性、干物质降解率、酚酸释放量、甲烷和乙酸产量,研究发现8个共培养Neocallimastix frontalis+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和3个共培养Piromyces+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比9个共培养Orpinomyces joyonii+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生长更加稳定快速,表现出更强的秸秆纤维降解活性。自20个3属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中,筛选出降解秸秆的3个高效共培养物分别为:O.joyonii Yak7+M.ruminantium,N.frontalis Yak16+M.ruminantium和Piromyces Yak18+M.ruminantium。3.高效共培养和相应的真菌纯培养对秸秆的降解能力比较:在上述2研究的基础上,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为底物,在7天培养期内,3个高效共培养物中N.frontalis Yak16+M.ruminantium表现出最强的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素功能,产生最高活性木聚糖酶、滤纸纤维素酶、阿魏酸酯酶、乙酰酯酶、香豆酸酯酶、最高干物质降解率、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最多的酚酸释放量。甲烷菌M.ruminantium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3株厌氧真菌纯培养降解秸秆的功能,尤其是真菌纯培养N.frontalis Yak16本身以3种秸秆为底物具有较高干物质降解率,而与甲烷菌M.ruminantium形成自然共培养后进一步显着提高了真菌纯培养N.frontalis Yak16的降解功能,使共培养物N.frontalis Yak16+M.ruminantium成为高效降解秸秆木质素纤维素的最佳优势组合,最高值分别达到:以麦秸为底物木聚糖酶12500 m U,以玉米秸为底物滤纸酶430.3 m U,阿魏酸酯酶11.0 m U,乙酰酯酶199.3 m U,香豆酸酯酶5.0 m U,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61.7%,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55.7%,阿魏酸释放24.1 ug/m L和p-香豆酸释放50.3μg/m L,以稻秸为底物的干物质降解率71.9%。4.高效共培养物和相应的真菌纯培养降解秸秆所产代谢产物比较:在上述3研究的基础上,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为底物,在7天培养期内,3个高效共培养物相对应的3个纯培养真菌产生乙酸、乳酸、乙醇和氢气产量依次是N.frontalis Yak16﹥Piromyces Yak18﹥O.joyonii Yak7,尤其是厌氧真菌纯培养N.frontalis Yak16产生大量乙醇和乳酸,乙醇产量远高于以前文献报道。3个高效共培养产生乙酸、乳酸和甲烷产量依次是:N.frontalis Yak16+M.ruminantium﹥Piromyces Yak18+M.ruminantium﹥O.joyonii Yak7+M.ruminantium,尤其是共培养N.frontalis Yak16+M.ruminantium产生大量乙酸和甲烷,归因于甲烷菌M.ruminantium改变了厌氧真菌的代谢途径。根据上述结果,无论是厌氧真菌纯培养N.frontalis Yak16,还是厌氧真菌及甲烷菌共培养N.frontalis Yak16+M.ruminantium都可能在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中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本文系统揭示了天祝放牧牦牛瘤胃厌氧真菌及甲烷菌之间的自然共生关系,并通过秸秆纤维降解对比试验阐释了牦牛瘤胃厌氧真菌在纯培养或与甲烷菌共培养条件下对不同作物秸秆的降解能力差异和代谢转化特性,为今后牦牛瘤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提高木质纤维素降解功效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吴和龙[7]2014年在《菌草灵芝菌糠多糖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及菌群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实验设计共分为5部分:菌草灵芝菌糠多糖的提取与优化;菌草灵芝菌糠多糖对体外人工瘤胃发酵特性影响;菌草灵芝菌糠多糖对体外人工瘤胃培养微生物区系影响;菌草灵芝菌糠代替菌草对福清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旨在为菌草灵芝菌糠科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一:通过正交实验比较不同烘干物质(DM)比例、水浴温度和浸泡时间对茵草灵芝茵糠多糖提取率影响。共设1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结果确定菌草灵芝菌糠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烘干物质与蒸馏水比例1:15,水浴温度为100℃,浸泡时间为3h,菌草灵芝菌糠多糖提取率为2.525%。实验二:采用体外培养瘤胃发酵法研究添加菌草灵芝菌糠多糖5mg/kg、50mg/kg、250mg/kg及500mg/kg等4个水平,培养0h、6h、2h、18h、24h、36h及48h,对体外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发酵液pH值、NH3-N(氨态氮)浓度、MCP(微生物蛋白)浓度及VFA(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等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菌草灵芝菌糠多糖均能有效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其中以5mg/kg添加量效果最佳,氨态氮比对照组提高14%(P<0.01),微生物蛋白比对照组提高5%(P<0.01),挥发性脂肪酸比对照组提高31%(P<0.01)。实验叁:采用优化反复冻融法和CTAB法提取瘤胃体外培养液总细菌、真菌、产甲烷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及溶纤维丁酸弧茵的DNA。并应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定量微生物DNA总量。结果表明:微生物DNA提取时间缩短12h,利用微生物特有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单一、明亮的目的条带,说明提取微生物DNA纯度较高,可以满足实验需求。应用RT-PCR技术定量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茵草灵芝菌糠多糖使细菌总浓度对对照组提高56.5%,产甲烷菌浓度降低29.5%(P<0.01),提高纤维降解菌繁殖率。其中以菌糠灵芝多糖添加量5mg/kg为最佳。实验四:选用12只体重为30~35Kg、公母各半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福清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日粮为常规日粮,在实验组中用菌草灵芝菌糠代替20%菌草。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28d,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晨饲前分别采集山羊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常规指标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用菌草灵芝菌糠代替20%菌草饲喂山羊,可以改善瘤胃内微生物发酵水平,提高纤维素降解率。
高爱武[8]2008年在《分别驱除厌氧真菌和原虫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种群及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体内分别驱除厌氧真菌和原虫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高纤维日粮条件下(精粗比为20:80)绵羊瘤胃微生物在纤维物质降解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检测它们对瘤胃发酵参数、瘤胃纤维降解酶类和绵羊瘤胃食糜流通速率的影响,旨在为最大可能发挥瘤胃微生物的纤维降解活性,合理调控瘤胃微生态系统,提高反刍动物瘤胃降解纤维物质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本研究对real-time PCR方法与传统厌氧滚管方法定量瘤胃微生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以寻求更为合理准确定量瘤胃微生物的技术手段。试验分两部分,为分别驱除厌氧真菌和原虫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种群及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每期试验选用6只体况良好、体重35Kg左右,年龄1.5岁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蒙古绵羊。试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C)和处理组,每组3只绵羊。试验1处理组驱除真菌(Elimination of fungi, EF)后进行采样。待采样结束后,向该组试验羊瘤胃内重新引入厌氧真菌(Introduction of fungi, IF),直到真菌总数恢复到驱除前的水平,再进行采样。试验2处理组驱除原虫(Defaunation, DF)后进行采样。待采样结束后,向该组试验羊瘤胃内重新引入原虫(Refaunation, RF),直到原虫总数恢复到驱除前的水平,再进行采样。试验结果如下:1驱除及重新引入厌氧真菌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种群及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驱除厌氧真菌显着降低了绵羊瘤胃DM、NDF和ADF的降解率(p<0.05),但没有影响瘤胃液相食糜流通速率和消化道固相食糜流通速率。瘤胃细菌总数、纤维分解菌和原虫数量在驱真菌后显着增加(p<0.05),叁种主要纤维分解细菌中,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白色瘤胃球菌虽也呈现增加趋势,但变化不显着。驱除厌氧真菌导致绵羊瘤胃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着降低,滤纸酶活、木聚糖酶活和果胶酶活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并不明显。同时也导致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瘤胃pH值呈现升高趋势,而NH3-N浓度呈现降低趋势,但均不显着。2驱除及重新引入厌氧真菌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种群及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驱除原虫导致绵羊瘤胃DM、NDF和ADF降解率显着降低(p<0.05),瘤胃细菌总数显着增加(p<0.05),但对瘤胃内可培养的纤维分解细菌数量没有影响。滚管培养显示瘤胃真菌数量不受驱除原虫的影响,而real-time PCR检测的真菌量在驱原虫后显着下降(p<0.05),二种方法的结果并不一致。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数量在驱原虫后显着增加(p<0.05),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却显着下降(p<0.05)。驱除原虫显着降低了绵羊瘤胃CMCase活性、滤纸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p<0.05),但没有影响木聚糖酶的活性,对瘤胃液相食糜流通速率和消化道固相食糜流通速率也无影响。驱除原虫对绵羊瘤胃内pH值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没有影响,但使丙酸的摩尔比例显着增加,丁酸的摩尔比例显着降低(p<0.05)。NH3-N浓度在驱除原虫后也显着降低(p<0.05)。3 Real-time PCR方法与传统厌氧滚管方法定量瘤胃微生物的效果比较Real-time PCR对瘤胃总细菌和总真菌的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的量比传统厌氧培养方法高10倍左右,而真菌的数量更是高出培养方法1000倍以上,且灵敏性和准确性方面也优于传统滚管培养方法。对叁种主要纤维分解细菌的定量结果显示,real-time PCR方法可以在体内对单一的瘤胃纤维分解微生物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较为准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瘤胃厌氧真菌和原虫在瘤胃纤维物质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瘤胃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或存在相互的促进,或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瘤胃厌氧真菌或原虫的缺失会导致瘤胃纤维降解纤维素酶活性的显着下降和瘤胃微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利于纤维的降解。Real-time PCR是一种更加准确、便捷的定量瘤胃微生物的方法。
陈洁, 毛胜勇, 孙云章, 周利芬, 朱伟云[9]2004年在《山羊瘤胃真菌与细菌体外共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厌氧真菌与其它微生物的互作成为瘤胃微生态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众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真菌菌株与单一细菌或纤毛虫的共培养,有关两种群互作的报道较少。为此,本实验采用体外共培养与纯培养技术,研究了山羊瘤胃混合真菌与混合细菌对稻草片段的发酵特性。实验共分3组,即真菌纯培养、真菌与细菌共培养及细菌纯培养,每组设6个时间点(0、8、24、48、72、96h),每个时间点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细菌共培养24h内,共培养组24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mmol/L)及乙酸浓度(20.32mmol/L)
陈洁, 毛胜勇, 孙云章, 周利芬, 朱伟云[10]2004年在《山羊瘤胃真菌发酵液对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文中指出众多研究表明,瘤胃真菌与细菌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瘤胃细菌能够影响瘤胃真菌的体外发酵活力,但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有何影响,目前研究极少。本试验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技术探讨了山羊瘤胃厌氧真菌发酵液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一方面,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72h发酵液经灭菌、滤膜过滤和冷冻处理后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0、6、12、24、48、72和120h)真菌发酵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
参考文献:
[1]. 山羊瘤胃厌氧真菌与细菌互作的体外研究[D]. 陈洁.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2]. 不同底物下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及细菌菌群变化的分子描述[D]. 孙云章.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3]. 山羊瘤胃及粪便中厌氧真菌的营养作用研究[D]. 毛胜勇. 南京农业大学. 2001
[4]. 延胡索酸及其钠盐对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D]. 毛胜勇.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5]. 苹果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功能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 施玲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6]. 牦牛瘤胃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物的多样性及其纤维降解特性研究[D]. 魏亚琴. 兰州大学. 2016
[7]. 菌草灵芝菌糠多糖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及菌群的影响[D]. 吴和龙.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8]. 分别驱除厌氧真菌和原虫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种群及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D]. 高爱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9]. 山羊瘤胃真菌与细菌体外共培养的研究[C]. 陈洁, 毛胜勇, 孙云章, 周利芬, 朱伟云. 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4
[10]. 山羊瘤胃真菌发酵液对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C]. 陈洁, 毛胜勇, 孙云章, 周利芬, 朱伟云. 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4
标签: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 微生物发酵论文; 厌氧发酵论文; 细菌培养论文; 真菌孢子论文; 真菌论文; 细菌论文; 瘤胃论文; 厌氧消化论文; 厌氧论文; 细菌结构论文; 甲烷菌论文; 黑麦草论文; 微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