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框架论文-骈茂林

协调框架论文-骈茂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调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改革,跨部门协调,政策创新,整体政府

协调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骈茂林[1](2019)在《教育改革中的跨部门协调: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跨部门协调对于教育改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改革目标决策、资源配置、政策创新等改革阶段。跨部门协调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各参与部门共同认可、并具有主动执行意愿的新政策或规则,与政府职能部门执行现行政策中的"合作""协同"有本质区别。本研究尝试借鉴政府改革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建立一个适用于我国教育改革跨部门协调的"要素—过程"二维分析框架:要素维度,简要地对"协调事项""协调机构""协调方法"及其形态进行分析;过程维度,针对不同阶段改革任务属性及其向政治或技术分化的差异,对不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应用该框架对某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实证分析发现:跨部门协调的实现需要具有特定权力的协调机构在合适时机出场,各部门参与改革的"目的性"是否增强是检验协调效果的指标;在不同改革阶段,协调事项性质和复杂程度是判断协调机构出场时机"适宜性"和协调方法"适配性"的参照因素。(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悠然[2](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为协调地区间关系提供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相关讨论主要集中于政治和经济视角,从文化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则较少。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蒂姆·温特(Tim Winter)将文化视角引入对国际事务的分析之中。他认为,通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27)

段从宇[3](2019)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别准绳及分析框架构建研究——基于资源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厘定基础上,就资源基础理论维度、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维度,以及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维度,分别提出不同理论观照下的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判别准绳,进而从内部协调、外部协调相统合的层面,明确构建以"高等教育资源水平为观测点,集两个判别维度、四个识别内容和四个测度点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分析架构,一定程度上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推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纪凯钟[4](2019)在《我国金融议事协调机构的行政议事惯例规则——基于对金融委工作框架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1月,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自此,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常设议事协调机构的身份开始发挥自身职责。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建立是金融体系法治化的需求,行政议事惯例是在议事规则和行政惯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在开展议事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行政议事惯例,使行政议事程序以惯例的形式进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形成行政议事惯例的过程中,还需以成文法的形式固定部分核心惯例,实现从惯例到文本的飞跃,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履职,并探索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构。(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期刊2019年05期)

袁喆玮[5](2019)在《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研究:缘起、框架与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不因政治边界的存在而停止流动。当自由流淌的水遇到不可撼动的国家领土,便会产生各种矛盾。由于跨国水资源具有不可或缺、分配不均、匮乏与共享的特性,流域各国不得不在保障基本权利、实现自身发展,与维护国家关系、区域稳定之间谋求协调。本文以“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为研究对象,将流域内的国家行为体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观察流域国解决跨国水资源问题的互动过程,基于相关国际关系、国际机制理论,归纳并阐明国与国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协调机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协调机制的缘起、框架、成效展开深入分析。正文分为叁大部分,对协调机制的形成背景、形式和运作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跨国流域治理中的问题国家间矛盾的来由进行梳理解释协调机制的缘起第二部分由国际体系、国际规范、国际机制这叁个层面阐释跨国协调行为背后的观念逻辑、规则逻辑和方法逻辑探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国际与区域水法、国际制度安排如何搭建起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框架,并就“对话”、“条约”、“多边组织”叁种跨国协调工具的形成背景、理论基础、运作方式、特点及相互间的联系一一作出考察,阐明国与国在跨国流域治理中的协调机制。第叁部分聚焦于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试图寻找影响其成效的因素,并尝试着从“流域内个体”、“流域整体”、“流域外个体”这叁个角度切入,根据国家利益、区域结构、外部介入这叁个评估层面,将影响协调机制成效的因素分为“流域国利益诉求的一致性”、“流域国的权力对称性”、“第叁方介入的匹配度”,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具体跨国流域中协调机制的实际情况,梳理其流域治理的发展脉络,将各因素代入,分析其对机制成效的影响。本文认为,利益诉求一致性、权力对称性与第叁方介入的匹配度与协调机制的成效呈正相关关系。文末为研究启示及对跨国流域治理的展望。全文据此布局,以期对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释。(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红艳,朱伟[6](2019)在《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高效协调发展,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河南省客观实际,梳理出河南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思路。沿着循机理分析、效率分析、驱动分析、实证分析的逻辑顺序逐层深入,重点探讨了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型仿真。本研究将为河南省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及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研究中国其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鲁宗相,叶一达,郭莉,谢珍建,刘国静[7](2019)在《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调频挑战与多层级协调控制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电子接口装备在源、网、荷的深度应用推进了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进程。净负荷波动增加、同步惯性减小、有功平衡能力削弱,对系统频率稳定的冲击初现端倪。电力电子接口电源的输出功率不响应系统频率变化、输入能量不可控、控制器高度异构,难以纳入传统交流同步系统的有功频率调整框架,而未来的电力系统需要在越来越少同步发电机容量背景下维持有功平衡,问题更加凸显。从电压源型换流器可定制性出发,提出了电力电子化下对电力系统有功频率多层级协调控制的新框架:在接口层面,重建输出功率与系统频率的耦合关系,虚拟同步机的惯性响应与一次调频特性;在单机层面,协调电力电子电源内部储能元件释能和输入能量来提供调频能量,优化虚拟参数实现机网协调,降低频率二次跌落风险;在多机层面,统筹改善频率动态特性的装置和长期频率恢复装置的配合;在系统层面,借助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下垂策略,重建直流互联的多同步系统间跨区频率支援。(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9年04期)

任以胜,陆林,朱道才[8](2019)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行政边界研究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界作为一种自然和体制作用下形成的综合性空间地理要素,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阻碍了跨行政区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行政边界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迫切性。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下缺憾:重视实证研究,忽视边界作为空间地理要素的理论研究;注重空间尺度,缺乏行政边界尺度转换的探讨;依赖单一方法,欠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为解决行政边界壁垒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服务于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的新需求,应该重视行政边界领域的理论研究,系统阐释边界作为空间地理要素的本质内涵,重点开展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格局—机制"、不同尺度空间边界区域的政策体系、不同尺度空间行政边界的尺度转换、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路径等领域研究,加强综合性与系统分析方法、区域性与区域分析方法等运用,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引领人民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公平的新时代。(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03期)

张锐,李影丹[9](2019)在《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通过提供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在劳动关系实际运行中遭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因此,构建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主要由政府干预机制、劳资自治协调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构成。其中,劳资自治协调机制是基础,政府干预机制起主导作用,社会协调机制是对前两者的补充。这些机制具体形式和局限性有所差异,共同发挥着协调农民工劳动关系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薛超[10](2019)在《同一个框架下分工协调——国外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概览》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各级测绘业务独立协调机制繁琐有序加拿大生产地理信息数据的机构较为分散,主要业务分为制图、大地测量与行业监管以及海洋测绘。其中制图工作由加拿大测绘与对地观测中心负责,大地测量与行业监管工作由测绘总监负责,海洋测绘由加拿大水文局负责。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主管机构,也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组成部门之一,于1995年由原能源、矿产资源、林业部门合并而来。根据职责划(本文来源于《资源导刊》期刊2019年02期)

协调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相关讨论主要集中于政治和经济视角,从文化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则较少。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蒂姆·温特(Tim Winter)将文化视角引入对国际事务的分析之中。他认为,通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调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骈茂林.教育改革中的跨部门协调: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2].王悠然.一带一路倡议为协调地区间关系提供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段从宇.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别准绳及分析框架构建研究——基于资源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

[4].纪凯钟.我国金融议事协调机构的行政议事惯例规则——基于对金融委工作框架的解析[J].经济视角.2019

[5].袁喆玮.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研究:缘起、框架与成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李红艳,朱伟.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框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9

[7].鲁宗相,叶一达,郭莉,谢珍建,刘国静.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调频挑战与多层级协调控制框架[J].中国电力.2019

[8].任以胜,陆林,朱道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行政边界研究框架[J].经济地理.2019

[9].张锐,李影丹.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框架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10].薛超.同一个框架下分工协调——国外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概览[J].资源导刊.2019

标签:;  ;  ;  ;  

协调框架论文-骈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