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电压矢量论文_秦佳昕,宋文祥,张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电压矢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矢量,电压,空间,电流,逆变器,转矩,转子。

空间电压矢量论文文献综述

秦佳昕,宋文祥,张琪[1](2019)在《飞跨电容叁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调制及电容电压平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阐述了飞跨电容叁电平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原理,并针对飞跨电容电压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易于数字化实现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方法,该方法继承目前广泛应用的叁电平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通过判断飞跨电容电压不平衡方向和负载电流的流向,采用砰砰滞环控制,调整冗余工作状态O_A和O_B的相对作用时间,从而实现飞跨电容电压的平衡和稳定。该方法简化冗余矢量的选择和时间计算,容易推广至多电平。仿真研究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的正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09期)

周伟赫,易吉良,李军军,周曼[2](2019)在《Quasi-Z源逆变器特性及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Z源逆变器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利用小信号模型分析了Quasi-Z源逆变器电容、电感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了直通零矢量被平均分成4段(SVPWM4)和6段(SVPWM6)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策略,对比分析了两种矢量调制方法对Quasi-Z最大直通占空比、最大升压系数、最大电压增益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相比SVPWM6,SVPWM4可插入的直通零矢量能达到最大,开关电压应力小,最大电感电流纹波低,性能指标更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奎[3](2019)在《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大功率晶闸管的出现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关磁阻电机(SRM)因结构简单、容错率高、控制系统成本低以及控制灵活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现已广泛应用于家电、工业及航空等诸多领域。但其特殊的双凸极结构和控制方式,因会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在要求高动态性能的控制领域受到了限制,因此,国内外学者相继展开了减小SRM转矩脉动的研究。而转矩脉动可从电机结构优化及控制策略的改进上得到抑制,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为提高开关磁阻电机运行性能,降低转矩脉动,本文在d-q旋转坐标系下,提出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控制,在该控制策略中,开关磁阻电机的定子叁相绕组通以带直流偏置的交流电实现单极性电流励磁,并考虑d-q-0轴间的耦合以选择最优的电压空间矢量。本文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电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电磁特性及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瞬态磁场仿真、电流斩波控制和角度位置控制的仿真。而为了建立电机的非线性模型,对相电流和转子位置角进行参数化分析以获得SRM的非线性磁链及转矩特性数据,并借助Matlab/Simulink完成非线性电机模型的建立。最后,搭建电流斩波控制仿真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针对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对SR电机叁相静止坐标数学模型中的电感方程、转矩方程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推导,并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出d-q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对其转矩方程和电压方程进行分析,得到转矩、d-q-0轴电流分量及d-q-0轴电压分量叁者的内在联系,说明了通过电压空间矢量来控制电流,间接实现对转矩控制的可行性。而对于电压方程中d-q-0轴耦合的问题,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电压空间矢量作用下的d-q-0轴电压电流变化,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电压空间矢量来实现d轴、q轴和零轴电流分量的控制,从而实现对转矩的间接控制。而对转矩方程的研究发现,在直流偏置电流中注入3次谐波电流能够进一步降低转矩脉动,通过搭建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分别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各硬件模块和整体的软件框架,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完成了电流斩波控制和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所提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绕组电流,在突加载和加速时也能快速跟随,实现了开关磁阻电机稳定可靠的运行,相对于电流斩波控制,转矩脉动更小,而注入3次谐波后能够进一步减小转矩脉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齐鹏策[4](2019)在《一种抑制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启动器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步电机作为当下工业传动中的主要起动设备,其空载直接起动时会产生高于额定电流4~7倍的起动电流,如此高的起动电流会对电机、生产设备以及电网产生冲击作用,一般情况异步电机都需要软启动装置来减小电机起动电流。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可控硅调压软启动器在降压的同时其起动转矩也大幅降低,难以起动重载设备。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110)的支持下,针对空间电压矢量变频(Space Voltage Vector Variable Frequency,SVVF)软启动器所存在的较大转矩脉动问题,进一步探索现有异步电机软启动器的控制方法,分析SVVF软启动器和调压软启动器控制原理和起动特性,对SVVF软启动器存在的较大转矩脉动的问题寻找并设计出一种可以减小其转矩脉动的方案。本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根据异步电机的等效电路,建立异步电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并根据其稳态模型对影响电机的起动电流以及起动转矩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了异步电机在叁相静止坐标系以及两相正交坐标系下的动态模型。根据对SVVF控制中的不同导通状态的分析,建立SVVF软启动器与异步电机相统一的动态数学模型。在空间电压矢量控制过程中,矢量的导通有两相导通和叁相导通两种状态,在??0坐标系下对空间电压矢量的两种导通状态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两种状态下定子电流、转子电流、控制电压、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的数学解析式。(2)分析基于工频电网供电下空间电压矢量的控制原理,并对其分频模式下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依据SVVF软启动器主电路中叁相反并联可控硅的导通特点,得到工频电网下六个基本空间电压矢量的瞬时函数,对其积分后得到了近似于圆形的曲边六边形磁链轨迹,证实了工频电网下的空间电压原理可以用来进行异步电机的软启动控制。根据该原理对SVVF软启动器各级分频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得到SVVF软启动器起动电机时各个分频控制就是电压矢量在不同导通状态下的组合过程;同时对调压软启动器的起动过程使用空间电压矢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比SVVF软启动器与调压软启动器在起动过程中空间电压矢量的作用规律。(3)结合异步电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观察SVVF软启动器中各个分频段电磁转矩、定子电流与转子转速的仿真波形的运行状况,依据SVVF软启动器和调压软启动器的控制原理对当下SVVF的较大转矩脉动原因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两个结论:SVVF软启动器在各个分频段运行时的转矩脉动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电压矢量作用期间开路零电压矢量的导通而导致电机转子电流的零输入响应衰减;其在分频段切换时的转矩脉动原因在于分频段切换时的转速超调以及频率切换点的选择是否正确。(4)对于SVVF软启动器起动电机时产生的较大转矩脉动问题,与现有应用最为广泛的可控硅调压软启动器相比较,根据对其控制电压矢量的导通分析,发现SVVF软启动器起动电机时产生较大转矩脉动的原因:其一是分频控制时两个空间电压矢量导通过程中开路零电压矢量的长时间作用;再者就是频段切换时的转速超调。根据SVVF软启动器起动电机时产生较大转矩脉动的两个原因,分别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根据频率切换时的问题对应地提出了SVVF的分频切换控制策略,并在MATLAB中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然后在软启动实验平台上验证方案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分频切换控制策略后,在分频段切换时的转矩脉动影响已经大幅度减小。然后对于频段运行时与调压软启动器相比而得到的转矩脉动原因,从电机转速波动、转子电流衰减以及开路零电压矢量作用这叁个方面对转矩脉动减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VVF软启动器控制电机在各个分频段运行时,由开路零电压矢量的作用而造成的转矩脉动是很难减小的。本文基于六边形空间电压矢量基本原理,对工频电网下的SVVF软启动器的控制原理进行分析,使用空间电压矢量的方法对调压软启动器进行分析,结合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以及SVVF软启动器的两相叁相导通模型得到SVVF软启动器的较大转矩脉动的存在原因,提出了一种抑制SVVF软启动器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减小了SVVF软启动器的转矩脉动,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王震,郭有贵,郭宇,黄松涛[5](2018)在《基于新型双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的准Z源六桥臂电压源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多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普遍低于输入电压。当负载过大,需要的直流母线电压会更高,相对应的滤波电容体积会更大,成本更高。在多相逆变器的传统控制中,死区设置的复杂性影响着输出波形的质量。针对这些缺点,将准Z源网络引入六桥臂电压源逆变器(QZS-SL-VSI)中,在分析传统六桥臂逆变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带直通控制的双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首先,分析准Z源六桥臂电压源逆变器(QZS-SL-VSI)升压工作原理;接着,分析准Z源六桥臂电压源逆变器的电压矢量分布。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所提出的带直通控制的双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策略以及两种基于直通零矢量作用时间分配的开关模式。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并设计了一台小功率样机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析仿真与实验波形,充分验证准Z源六相逆变器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8年21期)

孟彦京,齐鹏策,高泽宇[6](2018)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软起动器变频阶段的优化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空间电压矢量软起动器变频阶段的负相转矩和转速振荡问题,依据电压矢量的控制方法,对频率转换点的选取实行优化。以电机负载状况来获取各个变频阶段的控制角初始值,以恒压频比原则获取控制角终值,以此对软起动器变频阶段的控制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软起动器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软起动器工作在变频阶段时,在频率转换点出现的转速超调得到了改善,电流峰值有所减小,没有负转矩出现。(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何笠,蒋超利,高嵬,孙军[7](2018)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改进算法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分析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调制波。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搭建SVPWM的仿真模型,对所搭建的模型做适当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算法,最后与经典SVPWM仿真模块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实际SVPWM变流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李鸣[8](2018)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步电机作为现代工业电力拖动系统的主要动力源,直接起动时对电网、电机本身和拖动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转矩和速度冲击。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异步电机通常需要配置软起动设备以改善其起动性能。针对调压调速型软起动方式、离散变频(Discrete Variable Frequency,DVF)软起动控制方式在解决软起动技术现有问题上的贡献度有限,本人所在电机软起动研究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110)的支持下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以可控硅为控制元件的低成本且具有变频特性的新型软启动器。该新型软启动器在实验测试中证明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但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理论和模型的建立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为了揭示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Space Voltage Vector Variable Frequency,SVVF)软起动的动态过程,进一步提高电机起动性能,需要充分研究叁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机理和动态数学模型。所以本文提出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理论分析的进一步研究,深入分析其控制规律,对相关理论进行完善。本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分析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根据电机的机械特性对现有的几种软起动方式进行比较。从叁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为切入点着手进行分析,对相关基本关系式和参数进行推导与求解,通过对异步电机稳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得到电压、起动转矩、起动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现有软起动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引入坐标变换的方法,分析异步电动机在叁相静止坐标系和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2)建立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晶闸管软启动器与电机相统一的动态数学模型。根据晶闸管在异步电机起动过程中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导通情况,在??0坐标系下对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两相导通与叁相导通的动态过程进行建模分析,重点得出在这两种导通情况下定子电流、转子电流、电压和磁链的数学解析表达式,并找到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其变化规律,分析SVVF过程的实质其实就是电压矢量在不同导通情况下的组合过程。(3)确定SVVF软起动的最优起动过程。根据两相导通、叁相导通与零矢量的不同组合得到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离散分频方法并进行7、6、5、4、3、2各级频率的仿真分析,同时对现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综述,结合本课题所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从理论和仿真上确立SVVF软起动的最优分频组合方案,详细介绍其7-4-3-2-1的最优起动过程。与DVF控制进行仿真与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起动时间和相同负载率的前提下,SVVF相较于DVF在7分频控制方式下最大电流有19%左右的下降。(4)SVVF软启动器的仿真验证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对SVVF软启动器与传统调压软启动器做仿真对比,可以得出在起动电流相同的前提下SVVF软启动器的起动转矩提升了约20%,但是其起动性能相较变频器仍有一定差距。基于此,沿着变频调速的思想和技术路线,提出一种基于交直交传统电路的新型可旁路变频软启动器的拓扑结构,并进行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赵红雁,李艳,杜吉飞,郑琼林,李丹勇[9](2018)在《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类正弦滞环电流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滞环电流控制(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HCC)是一种传统的电流控制方法,其实现简单、鲁棒性好、动态响应快。但当应用到叁相系统时,由于叁相间的耦合,会存在电流谐波大、开关频率过高等缺点。该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为解决传统滞环控制自身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进的基于空间矢量的滞环电流控制(improved space vector-based HCC,ISV-HCC)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类正弦滞环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参考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调制中的电压矢量概念,根据系统参数给定上下两滞环带,且当叁相电流误差均在规定的滞环内时,采用零电压矢量开关模式,而当电流误差超出规定的滞环带时,则按照指定的逻辑对叁相开关进行控制。最后,通过与传统HCC及ISV-HCC进行并网仿真与实验对比,证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低的电流谐波及更小的开关频率,整体上具有更优的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韩晓峰[10](2018)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交流调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波形采用电压空间矢量法,是从电机的角度出发使电机获得幅值恒定的圆形磁场。在分析电压空间矢量控制优越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程序,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系统的调速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自动化》期刊2018年01期)

空间电压矢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Z源逆变器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利用小信号模型分析了Quasi-Z源逆变器电容、电感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了直通零矢量被平均分成4段(SVPWM4)和6段(SVPWM6)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策略,对比分析了两种矢量调制方法对Quasi-Z最大直通占空比、最大升压系数、最大电压增益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相比SVPWM6,SVPWM4可插入的直通零矢量能达到最大,开关电压应力小,最大电感电流纹波低,性能指标更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电压矢量论文参考文献

[1].秦佳昕,宋文祥,张琪.飞跨电容叁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调制及电容电压平衡控制[J].微电机.2019

[2].周伟赫,易吉良,李军军,周曼.Quasi-Z源逆变器特性及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9

[3].李奎.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齐鹏策.一种抑制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启动器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5].王震,郭有贵,郭宇,黄松涛.基于新型双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的准Z源六桥臂电压源逆变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6].孟彦京,齐鹏策,高泽宇.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软起动器变频阶段的优化及仿真[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7].何笠,蒋超利,高嵬,孙军.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改进算法与仿真研究[J].船电技术.2018

[8].李鸣.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理论分析[D].陕西科技大学.2018

[9].赵红雁,李艳,杜吉飞,郑琼林,李丹勇.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类正弦滞环电流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8

[10].韩晓峰.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交流调速系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8

论文知识图

无磁链闭环DTC系统框图无磁链观测DTC框图星形连接下空间电压矢量作用效...控制周期内空间电压矢量和定子...空间电压矢量x轴分量随定子磁链...控制周期内定子磁链幅值变化情况

标签:;  ;  ;  ;  ;  ;  ;  

空间电压矢量论文_秦佳昕,宋文祥,张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