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语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语,效应,语义,语言,掩蔽,词汇,熟练。
双语者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鑫[1](2019)在《汉-维双语者第二语言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不同熟练程度的汉-维双语者为被试,采用DRM范式探讨熟练程度和呈现方式在双语者第二语言错误记忆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1)非熟练汉-维双语者与熟练汉-维双语者均产生了跨语言的错误记忆,但二者的错误记忆效果不存在差异。(2)熟练汉-维双语者与非熟练汉-维双语者均存在对于第二语言错误记忆的学习通道效应,即在视觉学习的条件下会比在听觉学习的条件下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11期)
任孝鹏,刘琳琳,韦庆旺[2](2019)在《从语言启动效应看汉英双语者的文化适应策略:来自多种文化任务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被试间设计将97名汉英双语者随机分成汉英双语者—汉语组、汉英双语者—英语组,与对照组46名西方欧美人分别完成汉语版、英语版自我构念量表、分类任务、社会网络图和"亲亲性"任务,考察语言启动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有效性以及汉英双语者的文化适应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与汉语情境下相比,在分类任务和对朋友的"亲亲性"任务中,汉英双语者在英语情境中同西方欧美人一样表现出较少的整体性思维和对朋友较低的"亲亲性",提示采用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汉英双语者在英语、汉语情境下都绘制了比朋友稍大直径的自我圆圈,比西方欧美人表现出更低的独立我,提示采用分离的文化适应策略;在自我报告的外显信念上,叁组被试的独立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得分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启动在源文化是集体主义的东方文化中也有效,但在不同文化任务情境下的语言启动效应不一致,反映了汉英双语者在不同文化任务中的文化适应策略也不同。(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乔筱倩,冯廷炜,王步遥[3](2019)在《不同掩蔽条件下的非平衡中英双语者跨语言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者是能够使用至少两种语言的人,其大脑中一般同时存在两种语言的表征系统。一直以来,双语认知领域都将双语者两种语言表征系统的关系以及大脑加工、存储以及组织过程的特点作为研究和探讨的焦点。作为研究双语记忆表征的常用范式之一,不少研究者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探索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本研究采用语义分类任务将非平衡中-英双语被试在掩蔽与非掩蔽条件下的启动过程进行比较。首先,国语和英语在语义获得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英双语者获得英语(L2)通常需以国语(L1)为中介。因此,双语者L1可能会对L2的加工有一定的影响;L1对(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9年27期)
吴文春,曾文思,丁雪华[4](2019)在《中-英双语者和潮-普双言者的语言联系模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中-英双语者和潮-普双言者为被试,分别对比他们在图片命名和图片分类任务中的成绩,以比较双语者和双言者的语言联系模式。结果表明,在不重复呈现图片的条件下,中-英双语者和潮-普双言者在图片命名任务中的反应时间都明显长于图片分类中的反应时间,而且错误率更高;当图片重复呈现时,双语者和双言者的反应时间都明显缩短,错误率显着下降,并且在图片重复呈现时,被试获得了明显的重复启动效应。这表明中-英双语者和潮-普双言者有类似的语言联系模式。(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佳昕,刘阳,闻素霞[5](2019)在《非平衡双语者同源词和非同源词的掩蔽翻译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掩蔽启动范式下的词汇决定任务对非平衡维英双语者同源词和非同源词的启动效应进行考察。实验包括同源词和非同源词两个实验,均为2(启动类型)×2(翻译方向)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显示非平衡维英双语者同源词启动效应显着,方向效应不显着,非同源词启动效应和方向效应均显着,同时,两个方向上(L1-L2、L2-L1),同源词启动效应均大于非同源词的启动效应。表明非平衡维英双语者具有同源词优势效应。此外,同源词两个方向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具有对称性,而非同源词两个方向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具有不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9年04期)
曲春红[6](2019)在《二语词汇水平对汉英双语者词汇通达中一语自动激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考察二语词汇水平对汉英双语者词汇加工过程中一语自动激活的影响。我们利用词汇知识量表(VKS)测试受试的词汇水平,并将其分为词汇高、低水平组,通过完成在线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考察两组受试词汇加工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与对译词重复性及语义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词汇高、低水平组二语词汇通达中均出现一语自动激活,在判断语义相关词对时,一语对译词重复对词汇加工具有促进作用;在判断语义无关词对时,一语对译词重复具有干扰性,反应时结果显示,词汇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受到的干扰性更强。(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艳,黎明[7](2019)在《二语水平对藏-汉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影响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个SOA为200ms的ERP实验,采用语义归类任务考察藏族大学生藏-汉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模式。结果发现:藏、汉两种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共享;汉语水平越高,翻译启动效应量有增大的趋势;在汉语低水平和高水平组,汉语词都能直接通达语义。结合本实验结果及以往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共同存储,表征模式不受语言之间形态相似性的调节,二语词的词汇表征与共享语义表征的连接强度受二语水平调节,二语水平越高,连接强度越大。任何双语者的二语词都能直接通达其语义。(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唐晨[8](2019)在《对非熟练普通话的粤普“双语”者的语言态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佛山地区某高校的50名非熟练普通话的粤普"双语"者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配对变语法、语义微分量表法、问卷调查法测试50名高中生的普通话和粤语的语言态度状况,结果发现语言态度与语言的熟练程度有密切关系。熟练某种语言的人对该语言的评价相对来说褒义色彩更加浓厚,情感态度也更多主观的正面取向;当其对该语言的态度积极意义更多的时候,对该语言的熟练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要让非熟练普通话的粤普"双语"者熟练说普通话,可以从认知层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普通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之美,转变对普通话的认知,促进对普通话的熟练掌握。(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丁雪华[9](2019)在《汉英双语者视觉词汇加工中的语音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翻译启动范式,以汉-英不平衡双语者为被试,研究在四种不同启动词-目标词关系类型(同源、非同源翻译、仅同音、无关)中是否能够得到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以了解语音是否在双语者的视觉词汇加工过程中起作用。本文包括四个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启动词呈现时间足够长,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的加工中语音均能得到激活;另外,在汉语词汇的加工中对语义的激活强于语音,而在英语词汇的加工中则先激活语音再激活语义。(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丁少岩[10](2019)在《汉英双语者句子加工转换代价、混合代价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关于双语者语言转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孤立词汇产生,很少涉及到句子产生过程中的语言转换机制。词汇产生过程中的转换代价和混合代价主要受到语言熟练度、准备时间和任务难度的影响。转换代价是混合语言Block中转换试次与重复试次之间的反应时差异;而混合代价是指混合语言Block中的重复试次与单一语言Block中的反应时差异。准备时间是指语言提示线索和呈现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句子作为我们交流过程中主要的语言层次水平,而且在加工句子的过程中比加工孤立的单词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在理论上不同于孤立词汇的产生机制。所以本研究将基于语码转换范式来探究不同熟练度的双语者在不同准备时间下产生叁种不同句型(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过程中转换代价以及混合代价的情况。本研究选取熟练双语者、非熟练双语者各40名,熟练双语者均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TEM-8)考试,非熟练双语者为高年级大学生且多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未通过。准备时间分别设置为1250ms、900ms和500ms。因此本研究通过叁个实验来探究语言熟练度、准备时间和任务难度(句子难度)对句子加工中两种代价的影响。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叁分别探究了两种类型的双语者在产生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时,语言熟练度和准备时间对两种代价模式的影响。实验一发现非熟练双语者在叁种准备时间下产生汉语肯定句存在转换代价和混合代价,产生英语肯定句存在“转换效益”和“混合效益”,转换代价与“转换效益”与准备时间呈倒“U”关系,混合代价(“混合效益”)随准备时间增加而减少(增加);熟练双语者在叁种准备条件下产生汉语和英语肯定句存在“转换效益”和“混合效益”,“转换效益”与准备时间呈倒“U”关系,“混合效益”随准备时间增加而减少。实验二发现非熟练双语者在叁种准备时间下产生汉语否定句存在转换代价和混合代价,产生英语否定句存在“转换效益”和“混合效益”,混合代价和“转换效益”与准备时间倒“U”关系,转换代价和“混合效益”与准备时间呈“U关系”;熟练双语者只存在“转换效益”和“混合效益”,“混合效益”随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实验叁发现非熟练双语者在叁种准备时间下产生汉语双重否定句存在转换代价和混合代价,产生英语双重否定句存在转换代价和“混合效益”,表现出转换代价的不对称性,转换代价和“混合效益”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熟练双语者也存在转换代价以及不对称性和混合效益,并随准备时间增加而减少,但汉语双重否定句的“混合效益”随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英语双重否定句的“混合效益”随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得出以下结论:(1)语言熟练度和准备时间以及句子难度会导致不同模式的转换代价和混合代价。(2)句子难度的增加导致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生肯定句会存在转换代价、转换效益以及不对称性、混合代价、混合效益以及不对称性;产生否定句会存在转换代价、转换效益以及不对称性、混合代价、混合效益以及不对称性;产生双重否定句会存在转换代价以及不对称性、混合代价和混合效益。(3)语言熟练度会影响被试的反应时。熟练双语者的反应时小于非熟练双语者;非熟练双语者产生熟练语言时往往表现出较大的转换代价和混合代价,产生非熟练语言时存在转换效益以及混合效益;熟练双语者往往存在转换效益以及混合效益以及不对称性,当任务难度增加时会存在转换代价。(4)被试的反应时随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3)
双语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被试间设计将97名汉英双语者随机分成汉英双语者—汉语组、汉英双语者—英语组,与对照组46名西方欧美人分别完成汉语版、英语版自我构念量表、分类任务、社会网络图和"亲亲性"任务,考察语言启动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有效性以及汉英双语者的文化适应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与汉语情境下相比,在分类任务和对朋友的"亲亲性"任务中,汉英双语者在英语情境中同西方欧美人一样表现出较少的整体性思维和对朋友较低的"亲亲性",提示采用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汉英双语者在英语、汉语情境下都绘制了比朋友稍大直径的自我圆圈,比西方欧美人表现出更低的独立我,提示采用分离的文化适应策略;在自我报告的外显信念上,叁组被试的独立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得分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启动在源文化是集体主义的东方文化中也有效,但在不同文化任务情境下的语言启动效应不一致,反映了汉英双语者在不同文化任务中的文化适应策略也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语者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鑫.汉-维双语者第二语言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研究[J].北极光.2019
[2].任孝鹏,刘琳琳,韦庆旺.从语言启动效应看汉英双语者的文化适应策略:来自多种文化任务的证据[J].民族教育研究.2019
[3].乔筱倩,冯廷炜,王步遥.不同掩蔽条件下的非平衡中英双语者跨语言启动效应[J].百科知识.2019
[4].吴文春,曾文思,丁雪华.中-英双语者和潮-普双言者的语言联系模式对比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5].陈佳昕,刘阳,闻素霞.非平衡双语者同源词和非同源词的掩蔽翻译启动效应[J].心理学探新.2019
[6].曲春红.二语词汇水平对汉英双语者词汇通达中一语自动激活的影响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7].李艳,黎明.二语水平对藏-汉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影响的ERP研究[J].外语研究.2019
[8].唐晨.对非熟练普通话的粤普“双语”者的语言态度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9].丁雪华.汉英双语者视觉词汇加工中的语音启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
[10].丁少岩.汉英双语者句子加工转换代价、混合代价的影响因素[D].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