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斑贴论文_胡跃,唐慧,王朵勤,盛友渔,杨勤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斑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斑,性皮炎,皮炎,紫外线,光变,日光,长波。

光斑贴论文文献综述

胡跃,唐慧,王朵勤,盛友渔,杨勤萍[1](2015)在《上海地区560例光斑贴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2014年1月—12月皮肤科门诊进行的560例皮肤炎性疾病患者光斑贴试验结果,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在一些皮肤炎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光斑贴试验检测的皮肤炎性疾病患者患者560例,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ntern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Research Group,ICDRG)的标准判读光斑贴试验结果,比较20种变应原的光接触性皮炎(photo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PACD)及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阳性率。结果:560例患者中,PACD阳性378例(65.17%),ACD阳性342例(58.97%),PACD和ACD均阳性62例(10.69%)。PACD最常见的阳性变应原是氯丙嗪(56.81%)、硫柳汞(12.19%)、甲醛(7.89%),ACD最常见的阳性变应原是甲醛(22.04%)、重铬酸钾(21.14%)、氯丙嗪(14.70%)。PACD和ACD均阳性的变应原中最常见的是氯丙嗪(6.27%)、硫柳汞(2.33%)、硫酸镍(1.61%)。结论:光接触性变应原和接触性变应原可能与慢性光化性皮炎、面部皮炎、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5年05期)

胡晗菲,邓丹琪,赵静,韩朝霞,袁李梅[2](2015)在《慢性光化性皮炎最小红斑量、光斑贴试验及有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 CAD)患者最小红斑量和光斑贴试验的情况,探讨IL-6、TNF-α与C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UV 1000型日光模拟器对21例CA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最小红斑量的测定。采用SS-03AB型紫外线光疗仪和标准光斑贴试验试剂盒对21例CAD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光斑贴试验(光源:UVA 5J/c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D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结果 1 CAD患者的UVAMED、UVB-MED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CAD患者的MED值与皮肤类型无关(P>0.05),正常对照组的MED值与皮肤类型、性别均无关(P>0.05);2 CAD患者、正常人中光斑贴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7.1%,47.6%。CAD患者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D-松萝酸、木材合成物;正常人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D-松萝酸、秘鲁香脂;3 IL-6在CAD患者组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TNF-α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红斑量的测定提示CAD的发病与UVA、UVB的照射有关,其中UVA更为敏感;CAD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都对多种(光)接触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CAD的发病可能和IL-6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5年04期)

高露娟,胡跃,倪春雅,徐昱,马莉[3](2015)在《氯丙嗪和磺胺光斑贴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光斑贴试验分析氯丙嗪和磺胺引起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photo-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PACD)的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光斑贴试验的光皮肤病患者。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的标准判读光斑贴试验结果。比较两种变应原PACD阳性率及每种变应原的PACD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光皮肤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共4836例入组,其中接受氯丙嗪光斑贴试验者3993例,PACD阳性率44.3%;接受磺胺光斑贴试验者4836例,PACD阳性率6.9%;两种变应差异(P<0.0001)。接受氯丙嗪光斑贴试验的3993例中,男性PACD阳性率43.6%,女性阳性率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接受磺胺光斑贴试验的4836例中,男性PACD阳性率9.3%,女性阳性率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氯丙嗪PACD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磺胺PACD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氯丙嗪PACD阳性率明显高于磺胺。氯丙嗪PACD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光皮肤病患者中磺胺PACD阳性率高于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5年01期)

李俞晓,农祥,何黎,陈绍华,顾华[4](2014)在《慢性光化性皮炎及多形性日光疹102例光斑贴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和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ic light eruption,PLE)是常见的光敏性疾病,它们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光斑贴试验可以确定光敏物质,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CAD和PLE患者的光变应原特点,我们对本科2012年6月—2013年7月间的102例患者进行了光斑贴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王立新,陈荃,高爱莉,黄茂芳,马少吟[5](2014)在《广州地区123例斑贴和光斑贴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2007~2012年间在我院门诊进行的123例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结果,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在一些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门诊以"面部皮炎"、"过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就诊的患者123例,进行斑贴和光斑贴试验(共20种变应原)。结果:123例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33例(26.8%),光斑贴试验阳性75例(61.0%)。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和盐酸苯海拉明,光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1.0%盐酸氯丙嗪、芳香混合物和0.1%盐酸氯丙嗪。结论: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可能和慢性光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敏感性皮肤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有关。(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许教雄,杨文林,杨健,熊峰,史毓杰[6](2013)在《不同紫外光源对光斑贴试验的光变应原检出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紫外光源对光斑贴试验的光变应原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35例有光敏反应疑为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应用国际标准光斑贴系列SP-1000变应原进行光斑贴试验,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在试验中分别采用UVA+UVB和单纯UVA作为照射光源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接受光斑贴试验的35例患者中采用UVA+UVB照射检出阳性光变应原19项次(2.71%);采用单纯UVA照射检出阳性光变应原11项次(1.57%);UVA+UVB组变应原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U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3,P<0.05)。结论:光斑贴试验采用UVA+UVB作为检测光源优于单纯UVA,可减少漏诊。(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杨艳,邓蕙妍,朱慧兰[7](2013)在《57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导致面部皮炎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欧洲标准筛选变应原斑贴试验及变应原光斑贴试验。对57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斑贴试验及光斑贴试验,患者多为女性,年龄以25~30岁最多。斑贴试验阳性率较高,57例患者中有45例(78.9%)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为硫酸镍、甲醛、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光斑贴试验的阳性率相对较低,57例患者有25例(43.8%)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较高的是芳香混合物、盐酸氯丙嗪。我们认为欧洲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是为面部皮炎患者寻找过敏原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1-11)

顾恒[8](2012)在《光斑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斑贴试验是诊断光线性皮肤病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检测光接触性变应原来诊断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等。国际上至今尚未统一变应原标准试剂盒。试验时多采用UVA照射。光照剂量为:如MED在正常范围,可照射5~10J/cm2;如MED<10J/cm2,则照射0.5MED。影响结果的因素主要与照射剂量有关,其他尚有合并用药、试验时间、观察时间、变应原浓度等。试验步骤:第0天测定患者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6-12)

王学民[9](2010)在《两种非常规斑贴试验——光斑贴试验和药物斑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床上除了常规斑贴试验用于诊断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外,光斑贴试验在诊断光接触性皮炎,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药物皮肤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光斑贴试验至今尚无国际公认的方法,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光斑贴试验操作程序是由SPDRG(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0-06-10)

Batchelor,R.J.,Wilkinson,S.M.,罗素菊[10](2006)在《光斑贴试验——一项采用避光1d和2d后照射的方案的回顾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Photopatch testing is indica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with eczematous eruptions, affecting mainly light-exposed sites and in those who give a history of worsening of their condition with sun exposure. 3 different protocols are described by the British Photodermatology Group (Br J Dermatol 1997:136:371- 376), 1 of which includes irradiation of allergens 1 day after application and 2 using irradiation of allergens 2 days after application.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superiority of any of these protocols. We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otopatch testing in Leeds over a 50-month period, who had had the allergens applied in triplicate with 1 set irradiated after 1 day occlusion and another after 2 days. The control was occluded for 2 days. Readings were performed at 2 days and 4 days. 15 of 74 patients photopatch tested during this period had 49 positive results between them. 43 of these were felt to be of current relevance to their clinical problem. 34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were indicative of photoallergy. Additional photoallergic reactions were detected following 2 days occlusion and irradiation compared with 1 day occlusion (16 versus 5). In conclusion, our case series suggests that 2 days occlusion before irradiation of allergens is more sensitive at detecting photoallergy.(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期刊2006年05期)

光斑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 CAD)患者最小红斑量和光斑贴试验的情况,探讨IL-6、TNF-α与C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UV 1000型日光模拟器对21例CA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最小红斑量的测定。采用SS-03AB型紫外线光疗仪和标准光斑贴试验试剂盒对21例CAD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光斑贴试验(光源:UVA 5J/c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D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结果 1 CAD患者的UVAMED、UVB-MED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CAD患者的MED值与皮肤类型无关(P>0.05),正常对照组的MED值与皮肤类型、性别均无关(P>0.05);2 CAD患者、正常人中光斑贴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7.1%,47.6%。CAD患者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D-松萝酸、木材合成物;正常人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D-松萝酸、秘鲁香脂;3 IL-6在CAD患者组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TNF-α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红斑量的测定提示CAD的发病与UVA、UVB的照射有关,其中UVA更为敏感;CAD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都对多种(光)接触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CAD的发病可能和IL-6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斑贴论文参考文献

[1].胡跃,唐慧,王朵勤,盛友渔,杨勤萍.上海地区560例光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5

[2].胡晗菲,邓丹琪,赵静,韩朝霞,袁李梅.慢性光化性皮炎最小红斑量、光斑贴试验及有关机理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5

[3].高露娟,胡跃,倪春雅,徐昱,马莉.氯丙嗪和磺胺光斑贴试验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5

[4].李俞晓,农祥,何黎,陈绍华,顾华.慢性光化性皮炎及多形性日光疹102例光斑贴试验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

[5].王立新,陈荃,高爱莉,黄茂芳,马少吟.广州地区123例斑贴和光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4

[6].许教雄,杨文林,杨健,熊峰,史毓杰.不同紫外光源对光斑贴试验的光变应原检出率的影响[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

[7].杨艳,邓蕙妍,朱慧兰.57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C].第八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3

[8].顾恒.光斑贴试验[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9].王学民.两种非常规斑贴试验——光斑贴试验和药物斑贴试验[C].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2010

[10].Batchelor,R.J.,Wilkinson,S.M.,罗素菊.光斑贴试验——一项采用避光1d和2d后照射的方案的回顾性调查[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

论文知识图

光斑贴试验,盐酸异丙嗪、秘鲁香...一32不同聚焦位置时探测到的光斑图像(贴...一33量规台阶高度测量结果双手背皮肤霉出部分红斑,有浸润感口光接触性皮炎-图 7.3-6 光接触性皮炎...面部、颈部苔藓样丘疹及融合成片的暗红...

标签:;  ;  ;  ;  ;  ;  ;  

光斑贴论文_胡跃,唐慧,王朵勤,盛友渔,杨勤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