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温度对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形成、存活与萌发的影响

黑暗、温度对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形成、存活与萌发的影响

论文摘要

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是一种世界性的赤潮甲藻,暂时性孢囊是甲藻为了抵御瞬时不良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不动细胞,暂时性孢囊在锥状斯氏藻生活史及其赤潮发生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了黑暗和温度(8、20和25℃)对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形成、存活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暂时性孢囊在黑暗处理的第1天就开始形成,在第3~5天孢囊形成率达到最高,且常温下孢囊形成高峰延迟,8、20和25℃下孢囊的最终累积形成率分别为15.9%、20.1%和9.9%;同时,暂时性孢囊不耐保存,在形成后第1天即出现死亡,第8~16天后全部死亡;暂时性孢囊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8、20和25℃下半存活时间分别为5.9、2.9和2.7 d;暂时性孢囊不存在强制性休眠期,全部处理组的暂时性孢囊均在培养后的24 h内开始萌发,3~6 d内达到最大累积萌发率,为43.3%~65.6%,低温下形成的孢囊萌发率较高;锥状斯氏藻极易形成暂时性孢囊,当环境条件合适时能迅速萌发,说明暂时性孢囊在锥状斯氏藻种群动态以及赤潮形成和消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藻细胞的培养
  •   1.2 暂时性孢囊的形成
  •   1.3 暂时性孢囊的存活
  •   1.4 暂时性孢囊的萌发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对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形成的影响
  •   2.2 温度对暂时性孢囊存活的影响
  •   2.3 不同温度下形成的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的萌发状况
  •   2.4 锥状斯氏藻在暂时性孢囊形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建能,王朝晖,郭鑫

    关键词: 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形成,存活,萌发

    来源: 生态学杂志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学系,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

    基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20001)资助

    分类号: X55;Q948.8

    DOI: 10.13292/j.1000-4890.201911.030

    页码: 3342-3348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281K

    下载量: 92

    相关论文文献

    • [1].休眠孢囊作为甲藻有害藻华年际频发和地理扩散一种关键机制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集刊 2016(00)
    • [2].不同处理方法对沉积物中甲藻孢囊计数与萌发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1)
    • [3].大窑湾养殖区赤潮甲藻孢囊种类组成及分布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1(03)
    • [4].2005—2006年大亚湾大鹏澳养殖区甲藻孢囊通量的沉积捕捉器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1(01)
    • [5].2006—2007年冬季长江口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0(20)
    • [6].锥状施克里普藻孢囊的多种形态特征[J]. 植物学报 2009(06)
    • [7].水源对链孢囊菌生长过程的影响[J]. 河北企业 2015(02)
    • [8].甲藻孢囊在长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J]. 生态学报 2011(10)
    • [9].拟孢囊菌属放线菌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9(05)
    • [10].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近代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9(01)
    • [11].2006年冬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类学研究[J]. 生态学报 2009(11)
    • [12].甲藻孢囊研究进展[J]. 海洋学研究 2009(03)
    • [13].秋季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J]. 海洋科学进展 2010(01)
    • [14].2014年夏季南麂列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15].九龙江龙潭湖沉积物甲藻孢囊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6].中国渤海海域甲藻孢囊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地理分布[J]. 植物学报 2012(02)
    • [17].甲藻孢囊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J]. 水产科学 2019(04)
    • [18].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研究[J]. 海洋学报 2017(04)
    • [19].九龙江西陂库区沉积物甲藻孢囊的分布[J]. 生态学报 2016(06)
    • [20].锥状斯氏藻休眠孢囊萌发调控因子的实验室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03)
    • [21].肉色链孢囊菌和桔橙指孢囊菌发酵液中化学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5)
    • [22].珠状巨孢囊霉孢子的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 [23].九龙江西陂库区沉积物甲藻孢囊萌发增殖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9)
    • [24].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J]. 海洋通报 2011(03)
    • [25].丛枝菌根真菌珠状巨孢囊霉孢子伴生细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定殖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09(05)
    • [26].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J]. 海洋科学 2016(07)
    • [27].北黄海中部及四十里湾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研究[J]. 海洋通报 2012(05)
    • [28].福建兴化湾海域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记录[J]. 台湾海峡 2008(03)
    • [29].链孢囊菌利用纤维素形成菌体及其碱提取组分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4)
    • [30].彼得森黄群藻孢囊的形成及形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5)

    标签:;  ;  ;  ;  ;  

    黑暗、温度对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形成、存活与萌发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