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专用短程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信,微带,通信技术,多义性,单元,主动,紧急。
专用短程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郭蓬,蔡聪,戎辉,唐风敏,王文扬[1](2018)在《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车路协同系统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建立了真实的车路协同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演示和验证;介绍车路协同系统的架构和组成,以及目前系统已经实现的4个场景,并对每个场景的实现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本系统对于今后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本文来源于《汽车电器》期刊2018年09期)
张钊,张嵩,罗悦齐,陈惠珍,王震[2](2018)在《基于V2X应用场景的专用短程通信性能道路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试车场道路测试,研究了不同V2X应用场景下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时延和丢包率,重点分析了通信距离、车辆运动状态、障碍物类型等3方面因素对"车-车""车-路"通信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路径损耗理论和遮蔽效应理论,建模分析并阐释了试验结果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SRC丢包率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而提高,时延和丢包率在建筑物等遮蔽环境下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吴星辰[3](2018)在《汽车协同驾驶中的专用短程通信与辅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交通事故、道路拥堵和能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显。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为目标的汽车协同驾驶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最新研究方向。实现汽车协同驾驶高效工作的关键,一方面是车辆与周围交通环境的信息交互必须满足准确性和低时延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车辆控制层能够对车辆行驶状态实现精确、实时和稳定的控制。为此,本文针对汽车协同驾驶技术的专用短程通信系统通信质量和辅助控制系统控制性能两方面开展了研究。本文概述了汽车协同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专用短程通信和辅助控制面临的问题。在专用短程通信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归一化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方法,以及一种滤波时延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滤除系统噪声,减少数据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的车载环境无线接入系统误码率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误码率。在辅助控制方面,针对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协同碰撞避免系统的控制性能,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混沌蚁群算法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系统的控制精度,在实现系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黄峥,张劲松[4](2017)在《一种用于专用短程通信的5.8 GHz微带天线阵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受到高度关注的短程通信技术(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提出一种用于DSRC的16单元微带天线阵列,其主要用于ETC、智能停车场等系统中的路侧单元(RSU:Road Side Unit);针对传统平面阵列天线圆极化轴比带宽窄的缺点,采用连续旋转馈电技术的方法来改善其轴比带宽,通过HFSS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电磁仿真,得到预期的结果。最后对样品测试发现其相对于传统阵列,轴比带宽提高了3倍以上。(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23期)
韩豪[5](2017)在《基于5.8G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发展,路网越来越复杂,高速公路多路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天津市联网收费高速公路目前采用最短路径收费和最短路径拆分方式,造成通行费的征收和拆分不公平、不合理,高速公路各业主之间容易引起争议。因此为解决通行费收取和拆分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加快精确路径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精确路径识别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论文描述了随着全国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步复杂,出现多义性路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路径识别系统发展的现状,提出路径识别系统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其次,对目前存在的各种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进行分析。路径识别主要包括概率识别法和精确识别法两大类,通过对各种技术实现方式的分析,对比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发现5.8GHz技术能同时解决MTC和ETC车辆的路径识别,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确定将5.8GHz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用于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设计。再次,分析5.8GHz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路径识别技术原理,对5.8GHz路径识别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系统工作流程和设备要求等方面形成基于5.8G技术的多义性路径识别总体设计。最后,根据天津市整体路网、联网收费现状和联网收费面临问题等背景,提出适合天津市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的研究,基于5.8GHz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能实现精确识别路径信息,解决了通行费征收不合理和拆分不公平的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和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10-26)
朱赛春,陈效华,陈新,刘华仁,纪明君[6](2017)在《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紧急制动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C-ITS)发布的《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深入研究了车与车协同驾驶主动安全相关的紧急制动预警(EBW)的应用场景,结合北京汽车厂自身特点及人因工程特征提出了把制动信号分为制动预警信号、常规制动信号和紧急制动信号叁种,并给出了通过采集制动踏板行程距离获取包含制动加速度的制动信号。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分等级制动预警信号的提示,可以缩短人车系统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入对紧急制动的反应时间,不但能实现安全制动,有效防止追尾,而且还能通过制动信号确定合理的最大制动力,减轻对车辆本身的耗损,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包含制动踏板行程标准化距离的制动板制造标准,并对C-ITS的《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及《专用短程通信消息集字典》SAE J2735中的数据集定义进行了扩展建议,就车厂企业标准进行了说明。本文基于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车车协同、人车协同驾驶相关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4)
李海洋[7](2017)在《ETC系统中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基带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道路拥堵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智能交通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成为解决道路拥堵的主要方案。其中,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成为ITS中,解决道路拥堵一种重要的方法。专用短程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基带电路是ETC芯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DSRC连接着MCU和射频单元,主要是实现对解码之后数据的处理工作。基带电路主要包括发送和接收电路,编解码电路以及唤醒电路四个模块。国家在2007年制定了相应的关于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的国家标准,目的是规范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标准的发布在推动ETC系统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高速的发展,以往的国家标准已经不太适应快速发展的交通建设。因此,新一代ETC系统芯片即将被应用于交通道路发展过程中。本文首先对国家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然后通过分析通信协议中相关的数据链路层信息,分析帧结构的封装方式以及固定有效信息帧的具体地信息位。在满足实际的芯片设计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在本次设计中,主要是以降低基带电路功耗为主要设计指标。降低功耗的过程中分别从系统层到电路层面,对整个芯片中功耗的问题进行优化。在DSRC通信协议电路中,唤醒电路是从系统层面对ETC系统芯片进行功耗优化,唤醒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ETC系统中其他电路均处于关断或者睡眠状态,接收到唤醒使能信号之后,MCU反馈相应的使能信号,从而使发送链路和接收链路才能够正常工作。在电路层面,不同电路模块的特点,采用门控时钟的方法,对DSRC通信协议标准中的主要电路模块进行功耗优化。最后和当前主流市场中所运用的实际芯片进行对比,本文所设计的ETC芯片在功耗方面有15%的降低,在芯片面积方面有10%的节省。整个芯片DSRC通信协议基带电路设计主要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将各个模块进行合理的划分。使用Verilog电路语言来实现基带电路的设计工作。对于FM0编解码模块,采用tsmc的0.18um工艺schematic原理图进行电路搭建设计工作。然后进行电路的功能验证工作,最后采用tsmc的0.18um工艺进行DSRC基带电路后端版图设计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田大新[8](2015)在《车联网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车路通信系统的设计,车载、路侧通信单元的开发,车路通信系统测试平台的搭建及测试,指出车路通信系统是车联网系统的通信链路保障,而基于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车路通信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通信延迟,保障了高速、网络拓扑结构频繁变化的车辆网络质量,为车车、车路间提供更为可靠、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王登才[9](2015)在《论电子收费(ETC)系统专用短程通信(DSRC)工作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日益严重的收费站车辆拥堵问题,电子收费(ETC)可以极大地提高收费车道通过率。文章从介绍电子收费(ETC)专用短程通信(DSRC)中重要设备OBE工作原理开始,着重分析了专用短程通信(DSRC)主动和被动2种工作方式,研究阐述了OBE专用短程通信(DSRC)主被动工作方式在RSE上实现的兼容性管理。(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12期)
田晓庄[10](2015)在《专用短程通信设备载波频率及最大发射功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专用短程通信设备相关参数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测量水平与质量得到提高,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专用短程通信设备载波频率及最大发射功率的测量为实例,详述了误差来源分析、数学模型建立、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扩展不确定度计算等评定过程;通过本方法而得到的测量不确定度,对专用短程通信设备相关参数测量结果的质量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并可用于指导组建测试系统、配置测试设备、分析测试结果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5年03期)
专用短程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试车场道路测试,研究了不同V2X应用场景下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时延和丢包率,重点分析了通信距离、车辆运动状态、障碍物类型等3方面因素对"车-车""车-路"通信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路径损耗理论和遮蔽效应理论,建模分析并阐释了试验结果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SRC丢包率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而提高,时延和丢包率在建筑物等遮蔽环境下显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专用短程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郭蓬,蔡聪,戎辉,唐风敏,王文扬.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车路协同系统研究及应用[J].汽车电器.2018
[2].张钊,张嵩,罗悦齐,陈惠珍,王震.基于V2X应用场景的专用短程通信性能道路测试研究[J].汽车技术.2018
[3].吴星辰.汽车协同驾驶中的专用短程通信与辅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黄峥,张劲松.一种用于专用短程通信的5.8GHz微带天线阵列[J].电子设计工程.2017
[5].韩豪.基于5.8G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设计[D].长安大学.2017
[6].朱赛春,陈效华,陈新,刘华仁,纪明君.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紧急制动预警研究[C].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7].李海洋.ETC系统中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基带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8].田大新.车联网专用短程通信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5
[9].王登才.论电子收费(ETC)系统专用短程通信(DSRC)工作方式[J].江苏科技信息.2015
[10].田晓庄.专用短程通信设备载波频率及最大发射功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