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糜腹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儿童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论文文献综述
周柳,刘玉峰,王怀立[1](2015)在《HIV阴性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致乳糜腹水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关于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HIV阴性患者病例报道不多,儿童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HIV阴性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致乳糜腹水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刘晓萍,张庆,孟莹[2](2013)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治疗的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1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治疗工作,结合患者具体的病理生理情况,从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体外活性、到达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建议临床医师选择伏立康唑200 mg、q12h,静脉滴注5 d后改为200 mg、q12h,口服序贯治疗的方案治疗马尔尼菲青霉病;口服异烟肼0.3 g、qd,莫西沙星0.4 g、qd联合抗结核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吸收。结论:抗真菌药的体外活性、到达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药品不良反应等都应是临床药师需要考虑的重点。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3年42期)
林宇岚,杨滨,金咏絮,陈守涛,王密[3](2012)在《非HIV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HIV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早期诊治方法,以减少病死率。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1例非HIV感染播散性PSM患者的痰、脓液、胸腔积液、胸膜、血液、支气管灌洗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脓液、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液标本均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25℃呈青霉相,产生红葡萄酒色素,光镜下见典型帚状枝;37℃呈酵母相,镜下见光滑卵圆形孢子。结论该病例提示患有白癜风、糖尿病等引起免疫功能抑制者均为PSM高危人群,若出现长时间发热不退、贫血、肺部感染症状和(或)伴多发性皮肤结节或溃疡、抗生素疗效欠佳时应及时采集呼吸道、皮疹、血液、骨髓标本进行相关PSM检查,无论其是否为HIV感染者对于PSM早期诊治、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刘桂红,顾莹莹,姜桔红,莫明聪,陈国勤[4](2012)在《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AIDS患者系统性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马尔尼菲青霉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多发性皮下结节等,并出现继发神志不清、四肢痉挛、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癫痫症状。经皮下结节穿刺液培养、纤支镜肺活检确诊为系统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可系统性全身性播散,在诊断时需与组织胞浆菌病、结核病及肿瘤鉴别,病理活检和真菌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时诊断是治愈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曾娟,申玉英,吴会玲,单志伟,徐燕丽[5](2012)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尼菲青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双相真菌马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机会感染致死性真菌病,该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在江苏省病例报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PSM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付昱,曾宪玉,童中胜,周飞红[6](2011)在《艾滋病、梅毒并发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尼菲青霉病主要流行于我国气候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已成为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之一。我国主要见于福建、广西和广东地区,现报告湖北地区首诊艾滋病并发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1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全身泛发传染性软疣样皮损半个月余。于(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鲁莎,席丽艳,鲁长明[7](2010)在《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30岁。主诉:发热30余天,面部、躯干红色斑丘疹1周。现病史:患者30余天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伴畏寒,多于午后发生,体温介于38~41℃。1周前于面部、躯干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无伴痛痒,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起病以来自觉乏力,少许干咳,无伴胸痛、(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刘军[8](2010)在《广泛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了1例广泛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热护理、营养护理、标本采集及配合诊断、控制感染、严密观察病情等。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刘军[9](2009)在《广泛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系由双相真菌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感染引起的机会真菌病。初次报道见于1973年美国一例霍奇金病患者。我国则于1985年在广西首次发现该病。随着艾滋病(AIDs)患者的增加,报道病例也逐渐增多,至今全国有超过12个省或直辖市报道发现本病,以华南地区特别是广西、广东两省为最多。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马尔尼菲青霉菌已是艾滋病(AIDs)患者第叁大常见感染病原,仅次于结核病和隐球菌病。我科(本文来源于《第一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11-17)
李勇,韦一[10](2008)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4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TB)是艾滋病(AIDS)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除此之外,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亦是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地区艾滋病患者主要的机遇性感染之一。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人数量的增加,AIDS合并TB及PSM的病例也相应增多,为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现将我院收治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1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治疗工作,结合患者具体的病理生理情况,从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体外活性、到达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建议临床医师选择伏立康唑200 mg、q12h,静脉滴注5 d后改为200 mg、q12h,口服序贯治疗的方案治疗马尔尼菲青霉病;口服异烟肼0.3 g、qd,莫西沙星0.4 g、qd联合抗结核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吸收。结论:抗真菌药的体外活性、到达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药品不良反应等都应是临床药师需要考虑的重点。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论文参考文献
[1].周柳,刘玉峰,王怀立.HIV阴性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致乳糜腹水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5
[2].刘晓萍,张庆,孟莹.临床药师参与1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治疗的病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3
[3].林宇岚,杨滨,金咏絮,陈守涛,王密.非HIV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
[4].刘桂红,顾莹莹,姜桔红,莫明聪,陈国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
[5].曾娟,申玉英,吴会玲,单志伟,徐燕丽.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尼菲青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
[6].付昱,曾宪玉,童中胜,周飞红.艾滋病、梅毒并发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
[7].鲁莎,席丽艳,鲁长明.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
[8].刘军.广泛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
[9].刘军.广泛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护理[C].第一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集.2009
[10].李勇,韦一.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46例临床分析[C].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标签:乳糜腹水;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