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享软件快递(一)(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1](2020)在《淄博邮政公司寄递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驱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行业之间的界线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各类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可以摆脱原有束缚,实现跨界交流和合作。整个国内市场瞬间形成了庞大的物流、人力和资金流,一直以来从事实物传递的邮政部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国有快递不再是一枝独秀,各地区的民营寄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中占领市场。中国邮政集团淄博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淄博邮政公司)寄递事业部,由淄博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即(EMS)与淄博邮政快递包裹部合并成立,是目前邮政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淄博邮政寄递业务的发展从1998年淄博邮政公司成立至今分分合合,经历过多次改革,一直在摸索改革发展之路。如今,虽然整个淄博市场寄递业务整体发展势头强劲,但邮政在整个市场中占到的份额不足五分之一,曾经的优势慢慢变成了当下的包袱,因此必须跳出企业壁垒,跳出邮政看邮政,通过科技推动,加速产业变革,向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彰显央企风采。本文首先对国内寄递业的发展环境和行业领先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介绍了邮政寄递业务的发展历史和今年来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邮政寄递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资源优势;通过与其他寄递企业的对比,运用SWOT、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从内外部发展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入手全面分析了淄博邮政寄递业的内生机理和外部条件,阐述了当前的机会、威胁以及在资源、能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劣势;通过对科技创新模式下传统寄递业的转型升级和对淄博寄递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预判,从而制定出适合淄博邮政公司寄递业发展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本文立足于科技创新,从淄博寄递行业的现实出发,结合邮政实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基于邮政行业特色,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和行业需求,力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操作性。
李荣胜[2](2020)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经济社会格局,关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从整个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历程来看,信息技术进步不断激发新产业的形成,驱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看,各国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和升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引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在快速信息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期,我国在5G、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进步中,能否紧扣信息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信息产业、非信息产业以及产业生态能否跟得上信息技术升级的步伐,能否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率,这一系列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而现有研究成果无法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激发了作者的研究兴趣,特以“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为题,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这不仅对丰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对信息技术、产业升级以及二者之间关系方面最新、重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借鉴,接受启迪。二是在理论上,重新审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揭示信息、知识、数据与信息技术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探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和传导机制;一方面从全球语言、文字、纸张、电报、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区块链、AI等信息载体技术和信道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中,归纳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升级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考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特点,将二者对比分析,揭示“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本质。三是在实证上,选取能够反映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及其经济效应的指标体系,构建熵值法权重模型(Entropy Weighting Method)、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 Model)等计量模型,采用中介效应逐步法(Causal Steps Approach)以及超效率DEA包络分析等分析方法,测度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验证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内、产业间和产业生态化升级,分析居民消费支出在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考察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运营效率以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四是揭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一是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稳步上升。本文通过构建“二步三级”指标体系,在熵权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基础上合成了信息技术水平发展指数,并且该指数显示2001-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指数稳步上升。二是验证了信息技术水平对产业升级具有较显着影响。从60个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来看,信息技术发展对产业升级有显着影响的实证结果有48个,其中具有正影响的43%,负影响的占37%,二者占所有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的80%。三是消费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中有一定中介效应。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内升级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60个模型中,人均消费支出在其中的48个模型中起到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占比80%,说明人均消费支出在信息技术对产业内升级、产业间升级和产业生态化升级的大部分指标均起到一定的中介效应。这也验证了信息技术直接或者通过消费间接驱动产业升级的基本论点。四是总体上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相对稳定。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在2002-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运营效率的均值为1.0239。按照模型效率判断标准,该经济效率值大于1,反映该期间全国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整体上有效率。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着眼信息技术及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供给侧同时,把信息类和非信息类产品的需求侧也考虑在内,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问题的研究中实现了供给侧和需求侧在分析上的有机结合。第二,重新审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揭示信息、知识、数据与信息技术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探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和传导机制,从全球语言、文字、纸张、电报、电话、计算机、互联网、5G、区块链、AI等信息载体技术和信道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实践中,归纳新兴产业形成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结合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实践阶段,对比分析了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特点和本质。第三,本文把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和经济效应相结合,不仅研究了信息技术对产业内升级、产业间升级和产业生态化升级的促进作用,证明了消费在该作用过程中起部分或完全的中介作用,而且还发现了我国信息技术在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却伴随着某些年份、某些省份、某个阶段缺乏经济效率的问题。这对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深刻、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吴强[3](2020)在《精准扶贫环境下的C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先,近年农产品便捷的购买方式活跃了农产品的快递市场,在精准扶贫环境下,政府联动平台和企业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快捷和创新的销售模式给快递市场带来许多快递服务商机,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趋势下,快递物流企业应通过优化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为对于快递服务,用户直观体验反应在全程运行速度是否够快,这将会直接影响用户选择使用快递公司,从而影响快递公司的竞争能力。在激烈发展的快递市场环境下,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已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衡量标准,由于产地农产品具有周期性,每年当季农产品都会有快递服务使用需求,所以给快递物流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快递服务机会。但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从采购、销售到运输、到最终用户,快递服务供应链上环节较多周期长,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流转不畅都会导致农产品本身品质降低,影响快递服务效率。农产品易腐蚀和耐包装、不耐运输的主观条件,如何做好农产品的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将是核心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以快递物流C公司为例,通过如何优化自身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使企业进一步提高和重视供应链管理水平,并充分利用当前背景下的各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加强企业内部协同组织,优化内部流程,将农产品快速地运输配送到用户手中,所以此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其次,精准扶贫是国家实行的扶贫战略,在此背景下,四川省政府打造了“四川扶贫”公益项目品牌,政府通过各个电商平台积极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扩宽了农产品的销售产业链。C公司在此背景下,全面实行企业和政府战略合作,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积极同当地政府达成销售和快递服务一体化的战略合作,通过近两年的扶贫农产品项目分析,在农产品种类、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方面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了农产品快递服务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业务空间,也给C公司带来农产品快递业务发展机遇。本文按照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现状分析从公司的基本经营业务、运输组网资源和扶贫背景下的农产品快递服务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问题提出通过对实际运作的农产品扶贫项目,与竞争对手在生产运输管理和全程时长方面进行对标分析,发现C公司与竞争对手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在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应用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针对采购及供应商管理问题通过通过集中认证、分散采购的流程,按照影响等级进行供应商分类,优化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对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采取增加地市间直接发运模式、采用自营加第三方运输模式,优化车辆运输上下行频次,引进更多冷链车的资源,通过信息系统整合利用对信息系统方面的问题进行优化解决。本文通过供应链经典的SCOR理论模型对C公司的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模型第一层绩效指标方法构建了C公司的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绩效指标,通过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将将订单处理、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绩效评定等子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提高对外界需求做出迅速反应能力,一方面也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的农产品快递服务可持续发展。最后,本文的结论是首先系统性地分析直营快递物流C公司农产品的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其次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方法,最后是提供建立绩效评定指标和构建信息管理平台的保障措施。
李帆[4](2020)在《用户思维下的玉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县级融媒体建设作为打通“基层思想舆论的最后一公里”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自2014年以来,中央曾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在我国各个区县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就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虽然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设模式,例如“长兴模式”、“项城模式”、“分宜模式”、“邳州模式”等,但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仍然处于探索之中。纵观目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从传播端的角度去研究县级融媒体中心到底该如何建设,很少有人从用户的角度去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以此来反推融媒体到底该如何吸引用户,服务用户。本文将一改以往的研究思路,从用户思维出发,使用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来探究玉门市的融媒体中心建设。玉门市融媒体中心作为甘肃省内第一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因其提出“新闻+政务+应用服务”的模式而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和研究。笔者在通过实地调研后,对玉门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现状有了系统的认识,并从用户思维的角度解析了其目前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对玉门广播电视台周边的小区以及玉门市民中心的用户进行调研时发现,用户们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反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用户们普遍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认识不足;二、融媒体中心的主要传播矩阵“两微一端”在用户中的使率较低;三、其开拓的便民服务并没有得到用户的真正使用。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四点发展建议:一、融媒体中心要坚持贯彻用户思维,一方面要将用户调研当做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做,要及时了解不同阶段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只有生产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和产品,媒体才能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另一方面要重视用户反馈,只有及时地对用户在融媒体平台上做出的反馈和意见做出回应,才能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二、在内容生产上要注重本地化,县级媒体要充分发挥立足本地,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大对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三、便民服务的开拓要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应用服务作为玉门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一大特色,一定要结合用户需求,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防止资源浪费;四、加大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通过“对外引进,对内培训”的方法,打造专业的融媒体团队,更好地对接用户需求。相比较以往从传播端进行研究提出的发展建议,从用户思维出发的研究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够为玉门以及全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对策。
徐凯[5](2019)在《X快递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快递业开始踏入历史舞台,中国邮政是最早的一家经营快递业务的快递企业,隶属国营性质,也是目前我国快递网络资源最为丰富的一家快递企业。快递行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一大批民营快递企业在九十年代陆续的大量出现,我国社会经济及高新技术、网络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步伐,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由此也带来了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递行业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优胜劣汰和兼并改革后,除国营背景的中国邮政以外,逐渐涌现出以顺丰、中通等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巨头,形成了国内快递行业的第一梯队,目前,快递业已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当前,快递行业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已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加之恶性竞争,导致我国快递行业的业务量和收入量都不同程度出现下滑趋势,由此带来整个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残酷。本文选取了一家国内典型的民营快递公司,我们把X快递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对公司当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时,选择了波特五力模型以及PEST分析法,通过对同类型的民营快递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进行对比分析,结合X快递公司自身的特点,由此确立了适合X快递公司发展的竞争战略,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保障措施。本文通过研究,使X快递公司发现自身的优劣势,基于自身情况,采取差异化战略,并提出产品、服务创新、细分市场、品牌策划营销、人才提升、聚焦供给侧改革、电子商务策略措施。本文对X快递公司为代表的第二梯队民营快递企业竞争与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赵阳[6](2019)在《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和“大数据”高速发展的双重背景催化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阶段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难题。众包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配送形式,为解决末端物流配送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企业或发包方将原来由固定快递配送员完成的配送任务转交给社会大众群体去完成,利用社会闲散劳动力,实现物流配送力量社会化、碎片化,降低快递企业的物流成本。众包物流模式发展迅速,兴起时间短,所以大众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尤为重要。众包物流模式能否在社会中按照企业期望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于众包物流配送模式的接受认可程度和参与意愿。本文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研究众包物流配送活动的文献并进行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于众包物流模式的研究面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对众包物流配送网络优化、众包物流发展的测评和可行性分析、众包物流的服务质量评价等方面,关于影响众包物流参与意愿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图在校园这一固定环境下,以众包物流为主题、以高校在读学生的参与意愿为出发点,深入剖析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融合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建立综合测评模型,并通过设计、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数据,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再运用AMOS24.0对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融合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的综合测评模型进行路径和配适度检验,经过对比最终确定综合测评模型为理想模型。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确定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态度和促进条件对于参与者的参与意愿具有正向显着影响。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以期提高高校在校生对校园快递众包物流的参与意愿。
郑凯清[7](2019)在《基于演化博弈的共享快递包装多主体决策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电商带动快递行业的兴盛,同时带来了快递包装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何从改善快递包装着手,为快递包装业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快递行业的包装成本,促进快递包装行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进行发展,这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和公众环境十分关注的问题,该问题亟待大家的解决。因而本文以共享快递包装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共享快递包装企业间是否进行合作这个横向角度,以及政府、共享快递包装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间的策略选择这个纵向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研究共享快递包装企业的两方演化博弈,以探求合作边界。结论表明:两个企业合作博弈中,只存在两种演化稳定策略,而只有当两个共享快递包装企业都选择合作策略时,双方企业可以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且企业A对于超额利润的分配系数、超额收益、违约方承担的违约成本这三个因素与两个共享快递包装企业A和B的合作策略的选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选择合作时的企业A对于成本的承担系数、合作时所需付出的成本、被违约方请求法律援助的成本这三个因素与两个共享快递包装企业A和B的合作策略的选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其次,将共享快递包装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与政府和消费者展开三方的演化博弈,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政府、使用共享快递包装的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中,虽然不同的条件下,其演化博弈的策略都有所不同,但综合这四种情况下可知,策略(1,1,1)也就是(监督,遵守,参与)是各个条件下都会得出的演化稳定策略,政府进行监督、共享快递包装企业遵守规范合理投放共享快递包装的数量、消费者参与其中提供意见反馈和对不满行为进行投诉,该策略选择可以形成闭环良性生态系统。最后本文的假设过于理想化,且未基于实际数据做定量分析,因此还有待改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还在成长中的共享快递包装行业以及政府和消费者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谢倩[8](2019)在《“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机制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寄递作为电商经济的主要载体,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透明、价格实惠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互联网+寄递”已成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产业。但与此同时,寄递的方便快捷、人货分离、门槛低等特点,也极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并研究“互联网+寄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站在公安机关的视角,加强针对性的治安管控措施,对打击涉寄递业犯罪、促进寄递业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共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论文所研究的“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概念分别进行界定,辨析寄递及与快递、物流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出“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的概念、内涵。第二部分对我国寄递业历史沿革、治安管控机制发展进行介绍,通过与传统环境的对比,阐述目前“互联网+寄递”的特点、当前治安管控面临的挑战。第三部以福州市为例,阐述当前福州寄递业治安管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阐述国内其他省市寄递治安管控现状,归纳出国内普遍现状和存在问题。第四部分结合“互联网+”环境的规律特点,剖析寄递业治安管控的问题成因来自于法律、制度、管控主体、管控对象、社会环境等方面,借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寄递业管控的主体、制度、措施等,运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安全系统理论,提出完善立法、制度体系、技术创新、管控主体、管控对象、社会环境等方面改进“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机制。
高琦[9](2018)在《快递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Y公司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一些审计失败的案例引起了人们对于审计风险的关注,对于上市企业,合理控制审计风险则就有深远意义。快递行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依托“互联网+电商”的的高速发展,逐渐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现如今,快递行业正面临升级转型问题,快递行业相继进入资本市场,因此未来快递企业的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快递行业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模式转向综合服务竞争模式。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加速信息化趋势,增大技术研发投入。快递行业的升级转型阶段给审计人员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审计风险,从而审计风险控制和行业审计经验积累则十分必要。对此,充分分析快递企业审计风险成因以及针对性提出审计风险应对对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意义。鉴于此,作者尝试对快递行业上市公司进行案例研究,首先从快递行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理论及特征入手,然后以Y公司为切入点,对Y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分析事务所针对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随后结合理论与案例分析了快递行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最后针对具体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因此,本文的创新性在于研究标的是迅速发展的快递行业,因为,之前未有快递公司上市,所以快递行业上市公司的审计对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审计人员缺乏快递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和针对快递行业特性的审计方法。当然,又因为快递行业相关数据较少和其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有限等原因使本文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戴俊凯[10](2018)在《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自从“互联网+”计划提出以来,互联网行业渐渐变成了投资的蓝海,而确信实施“互联网+”战略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并购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活动,并购是否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能否达到预期收益,并购的风险如何防范或控制,并购整合是否有效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评价和控制尤为迫切。而现有学者研究互联网行业并购风险的评价文献较少。因此,建立一套针对互联网自身特点的并购风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本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研究互联网企业并购的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主要的创新点;其次,整理与述评了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相关概念、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方式、并购基础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三,根据目前我国互联网并购现状,指出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第四,提供了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指标体系,该体系建立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之上;最后,将建立的并购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到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一案中,得出评估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研究结果的主要贡献有以三个方面:1.分析了目前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战略制定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难度大、并购竞争激烈、溢价估值高及并购类型多样整合困难等问题。2.构建了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并购前战略决策阶段风险、并购交易谈判支付阶段风险和并购后整合管理阶段风险等三个阶段风险为基础设立二级指标,构建了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AHP法确定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指标权重。3.对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的风险进行评价。利用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的风险进行评价,发现该企业并购的风险较高,其中,并购后的整合管理阶段风险最大,并购前战略决策阶段风险次之。
二、共享软件快递(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共享软件快递(一)(论文提纲范文)
(1)淄博邮政公司寄递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比较研究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
2.3 一体化发展战略理论 |
2.4 资源依赖理论 |
2.5 简要评述 |
第3章 淄博邮政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淄博邮政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环境分析 |
3.1.2 行业环境分析 |
3.1.3 发展趋势分析 |
3.2 淄博邮政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公司发展现状 |
3.2.2 企业资源分析 |
3.2.3 企业能力分析 |
3.3 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遇 |
3.3.4 外部威胁 |
3.3.5 综合分析 |
第4章 淄博邮政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 |
4.1 公司使命与愿景 |
4.1.1 公司使命 |
4.1.2 公司愿景 |
4.2 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
4.2.1 公司发展战略总体目标 |
4.2.2 公司发展战略具体目标 |
4.3 公司发展战略定位与任务 |
4.3.1 产业定位 |
4.3.2 目标定位 |
4.3.3 战略任务 |
4.4 公司发展战略阶段与战略重点 |
4.4.1 战略实施阶段 |
4.4.2 战略实施重点 |
4.5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
4.5.1 实施“Part-time Courier”模式,重塑产业结构 |
4.5.2 实施资源共享计划,抢占最后一公里 |
4.5.3 实施“O2O生活服务”模式,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 |
4.5.4 实施无人机物流模式,延伸服务深度 |
4.5.5 实施客户融合计划,拓展优势客户 |
4.5.6 实施区域化市场布局,提高基础市场占有率 |
第5章 淄博邮政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率 |
5.2 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核心能力 |
5.3 加强资源整合,发挥合力优势 |
5.4 用好现有人才,储备未来人才 |
5.5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业务服务能力 |
5.6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进程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 |
2.1.1 信息技术及其测度 |
2.1.2 信息技术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
2.2 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 |
2.2.1 产业升级的概念 |
2.2.2 产业升级的测度 |
2.2.3 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和后续影响 |
2.2.4 产业升级路径 |
2.3 关于信息技术和产业升级关系的研究 |
2.3.1 信息化、工业化和工业结构升级 |
2.3.2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产业升级 |
2.3.3 智能化和产业升级 |
2.4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论与研究启示 |
2.4.1 研究成果评论 |
2.4.2 几点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 |
3.1 信息重要性向信息技术延伸 |
3.1.1 信息重要性向信息媒介延伸 |
3.1.2 信息媒介重要性向信息技术延伸 |
3.2 信息、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 |
3.2.1 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路径 |
3.2.2 信息、知识、数据与信息技术演变趋势 |
3.2.3 信息革命浪潮与经济形态新概念的叠现 |
3.3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 |
3.2.1 直接动力机制 |
3.2.2 间接动力机制 |
3.4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 |
3.3.1 基本传导机制 |
3.3.2 互动传导机制 |
3.3.3 时序传导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应用分析 |
4.1 从语言到AI:全球信息技术的产业应用及特点 |
4.1.1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应用 |
4.1.2 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的特点 |
4.2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和特点 |
4.2.1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阶段 |
4.2.2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
4.3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应用的本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息技术发展指标构建与测度研究 |
5.1 构建信息技术指标体系的原则 |
5.1.1 常见的信息技术水平测度方法 |
5.1.2 信息技术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2 信息技术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求解 |
5.2.1 信息技术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2 模型的计算和求解 |
5.3 信息技术水平的测度分析 |
5.3.1 确定原始数据矩阵 |
5.3.2 利用熵值法计算权重 |
5.3.3 时间分异特征 |
5.3.4 空间分异特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固定效应分析 |
6.1 模型构建 |
6.1.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
6.1.2 变量设计 |
6.2 计量分析 |
6.2.1 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
6.2.2 变量平稳性检验 |
6.2.3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固定效应分析 |
6.3 实证研究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经济效应分析 |
7.1 经济效应分解及其测度模型 |
7.1.1 经济效应的核心:效率 |
7.1.2 经济效应的总括与分解:运营效率、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 |
7.1.3 经济效应的测度:超效率DEA模型及变量设定 |
7.2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
7.2.1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总经济效率分析 |
7.2.2 信息技术对产业内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
7.2.3 信息技术对产业间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
7.2.4 信息技术对产业生态化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
7.3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经济效应特征分析 |
7.3.1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效率具有差异性 |
7.3.2 区域之间需要加强效率平稳性和均衡性 |
7.3.3 时间上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效率趋于稳定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问题及政策建议 |
8.1 主要问题 |
8.1.1 信息技术过于依赖规模扩张和非均衡发展 |
8.1.2 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
8.1.3 消费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中的中介作用有待挖潜 |
8.1.4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伴随着低经济效率问题 |
8.2 政策建议 |
8.2.1 给予信息制造业技术R&D适度政策倾斜 |
8.2.2 加大对信息化水平较低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
8.2.3 把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产业升级新机遇 |
8.2.4 充分发挥消费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中的催化作用 |
8.2.5 激发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 |
8.2.6 鼓励信息产业优先开发新产品、打造新模式形成新动能 |
8.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精准扶贫环境下的C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服务供应链管理 |
二、快递服务供应链 |
三、精准扶贫 |
第二节 相关理论方法 |
一、SCOR模型 |
二、AHP层次分析法 |
第三章 C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现状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一、C公司业务介绍 |
二、C公司组织架构 |
三、精准扶贫环境下农产品的快递服务情况 |
第二节 C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现状 |
一、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业务流程描述 |
二、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构成 |
三、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结构分析 |
第三节 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 |
二、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
三、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四、信息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原因 |
第四章 C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 |
第一节 C公司的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原则 |
一、优化的必要性 |
二、优化思路 |
三、优化的目标 |
第二节 C公司的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 |
一、采购及供应商管理优化 |
二、物流运输模式优化 |
三、信息系统整合利用 |
第三节 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
一、绩效指标保障 |
二、信息系统保障 |
第四节 C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后的预期效果 |
一、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更加敏捷化 |
二、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更加信息化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一、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
二、借助供应链管理优化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用户思维下的玉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设计 |
第一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背景 |
(一)县级媒体建设的历史和问题 |
(二)媒体融合的发展和必要性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义 |
(一)为县级媒体带来新的生机 |
(二)巩固基层的思想舆论阵地 |
(三)加强对基层的治理与服务 |
(四)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
第二章 玉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
一、甘肃省玉门市概况 |
(一)城市概况 |
(二)媒体概况 |
二、玉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 |
(一)发展历程 |
(二)建设内容 |
(三)采编流程 |
(四)机构设置 |
(五)发展优势 |
第三章 用户思维下玉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 |
一、管理者视角下融媒体建设的问题 |
(一)地域限制媒体发展 |
(二)体制机制未完善 |
(三)人才匮乏,资金短缺 |
(四)内容生产多而不精 |
二、用户视角下的融媒体建设现状 |
(一)用户对融媒体的认识不足 |
(二)“两微一端”使用率较低 |
(三)便民服务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
三、原因探析——缺乏用户思维 |
(一)用户思维的含义 |
(二)融媒体运营缺乏用户思维的表现 |
第四章 用户思维下玉门市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策略 |
一、坚持贯彻用户思维 |
二、内容生产贴近群众 |
三、便民服务深耕用户 |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专着书籍 |
学术期刊论文 |
硕博士论文 |
电子文献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附录 (三) |
致谢 |
(5)X快递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2 理论基础 |
2.1 竞争战略理论 |
2.1.1 竞争战略含义 |
2.1.2 竞争战略类型 |
2.1.3 战略分析方法 |
3 X快递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竞争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内竞争 |
3.2.2 替代品的威胁 |
3.2.3 新进者的威胁 |
3.2.4 客户议价能力 |
3.2.5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 X快递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发展历程及概况 |
4.2 优势与劣势 |
4.2.1 优势 |
4.2.2 劣势 |
5 X快递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5.1 X快递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
5.1.1 战略选择总述 |
5.1.2 战略对比及成效分析 |
5.2 X快递公司竞争战略体系构架 |
5.3 市场差异化 |
5.3.1 市场细分 |
5.3.2 电子商务 |
5.4 “有形要素”差异化 |
5.4.1 产品及服务 |
5.4.2 优化产业结构 |
5.5 “无形要素”差异化 |
5.5.1 人才素质提升 |
5.5.2 品牌营销 |
5.5.3 降本增效 |
6 X快递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
6.1 强化组织领导 |
6.2 强化客户关系管理 |
6.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6.4 资金投入保障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6)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众包物流相关概念 |
2.1.1 众包的概念 |
2.1.2 众包物流的概念 |
2.2 校园快递发展现状 |
2.2.1 校园快递存在的问题 |
2.2.2 实施校园快递众包物流的必要性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2.4 理论基础与技术模型 |
2.4.1 理性行为理论(TRA) |
2.4.2 计划行为理论(TPB) |
2.4.3 技术接受模型(TAM) |
2.4.4 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UTAUT)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3.1 研究变量的界定 |
3.2 研究模型的构建 |
3.2.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
3.2.2 综合测评模型 |
3.3 研究假设的确定 |
3.4 结构方程模型 |
3.4.1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
3.4.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 |
3.4.3 AMOS24.0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的实证分析 |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1.1 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
4.1.2 调查问卷的结构 |
4.1.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4.2.2 人口统计特征方差分析 |
4.2.3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信效度分析 |
4.3.1 信度分析 |
4.3.2 效度分析 |
4.4 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结构方程模型 |
4.4.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
4.4.2 综合测评模型 |
4.5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的多群组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管理建议与展望 |
5.1 管理建议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调查问卷(预调查) |
附录B 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调查问卷(正式) |
致谢 |
(7)基于演化博弈的共享快递包装多主体决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共享快递包装的类别 |
2.2 共享快递包装的优势和劣势 |
2.3 包装回收的管理模式 |
2.4 演化博弈论 |
3 共享快递包装企业的两方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3.1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
3.2 共享快递包装企业A和B的演化博弈分析 |
3.3 共享快递包装企业A和B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
3.4 共享快递包装企业A和B演化博弈模型的参数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政府、共享快递包装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博弈模型 |
4.1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
4.2 政府、共享快递包装企业和消费者的演化博弈分析 |
4.3 不同情境下三方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机制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和内容 |
(五)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二、“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机制相关概念界定 |
(一) “互联网+”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
(二) 寄递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三) 治安管控的概念和内涵 |
(四) “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的概念、内涵 |
三、我国寄递治安管控历史和发展 |
(一) 我国寄递历史和发展 |
(二) 寄递治安管控制度的变迁 |
(三) “互联网+”环境下寄递治安管控的机遇与挑战 |
四、“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现状和存在问题 |
(一) 福州“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现状、存在问题 |
(二) 国内其他城市“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现状、存在问题 |
(三) 我国“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存在问题 |
五、剖析寄递业治安管控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 法律层面 |
(二) 工作制度层面 |
(三) 管控主体层面 |
(四) 管控对象层面 |
(五) 社会监管层面 |
六、国外寄递管控在主体、制度、措施等方面的现状 |
(一) 美国寄递管控 |
(二) 德国寄递管控 |
(三) 英国寄递管控 |
(四) 日本寄递管控 |
七、改进“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机制 |
(一) 理论依据 |
(二) 完善法律体系 |
(三) 完善工作制度 |
(四) 创新管控技术 |
(五) 建设管控主体队伍 |
(六) 加大对象管控力度 |
(七)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快递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点 |
二、快递及审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
(一)快递的相关理论基础 |
(二)审计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三、Y公司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
(一)我国快递业现状 |
(二)Y公司简介 |
(三)对Y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四)对Y公司审计过程中实施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
四、快递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 |
(一)源于审计环境相关审计风险 |
(二)源于审计对象相关审计风险 |
(三)源于审计人员及技术相关审计风险 |
五、快递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
(一)针对审计环境的风险防范措施 |
(二)针对审计对象的风险防范措施 |
(三)针对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措施 |
六、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互联网企业并购简述 |
2.2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的界定 |
2.3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方法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2.5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
3.1 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现状 |
3.2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
3.3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2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风险的评价 |
5.1 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案情简介 |
5.2 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风险评价指标 |
5.3 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4 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风险的评价 |
5.5 苏宁云商并购天天快递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防范与控制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的措施 |
6.1 互联网企业并购前的风险防范措施 |
6.2 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
6.3 互联网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控制措施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共享软件快递(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淄博邮政公司寄递业发展战略研究[D]. 张军. 山东大学, 2020(05)
- [2]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D]. 李荣胜. 西北大学, 2020(07)
- [3]精准扶贫环境下的C公司农产品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D]. 吴强.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用户思维下的玉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D]. 李帆. 兰州大学, 2020(01)
- [5]X快递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徐凯.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6]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研究[D]. 赵阳.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7]基于演化博弈的共享快递包装多主体决策机制研究[D]. 郑凯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8]“互联网+寄递”治安管控机制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D]. 谢倩. 厦门大学, 2019(08)
- [9]快递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Y公司为例[D]. 高琦.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2)
- [10]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研究[D]. 戴俊凯. 福州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