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冠层截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面积,海绵,武汉市,雨水,荆条,植物群落,人工林。
冠层截留论文文献综述
田娜,古君龙,杨新国,王磊,杨东东[1](2019)在《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冠层截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荒漠草原人工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7年监测获取的26次降雨事件,对比分析了两组灌丛(自然组和人工组)的冠层截留特征。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共观测到有效降雨33次,总降雨量为251 mm,次平均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分别为7.6 mm和1.14 mmSymbolo@@h,以雨量<2 mm,雨强<1 mm/h和降雨历时2—5 h的降雨出现次数最多;(2)自然组和人工组中间锦鸡儿平均截留量分别为1.11 mm和0.72 mm,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4.81%和15.95%,两组灌丛截留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3)在雨量级>15 mm时,自然组(4.57%,CV=73.38%)和人工组(5.25%,CV=51.96%)平均截留率变异性相差最大;(4)自然组和人工组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描述,截留率与叁者的关系均用指数函数描述较好。在降雨特征相同的情况下,灌丛形态特征是影响中间锦鸡儿冠层截留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牛小桃[2](2019)在《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冠层截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面积指数(LAI)的自动准确测量可以为相关生态过程研究提供关键参数。本研究首先采用光学鱼眼相机(DHP)和LAI-2200测量了黄土高原北部典型植被柠条、沙柳、紫花苜蓿、长芒草、大豆和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冠层LAI,通过比较两者测量结果去验证光学鱼眼镜头的准确性。其次通过在玉米、大豆和柠条样地固定安装鱼眼摄像机定时拍摄冠层照片,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CAN-EYE分析获取LAI动态变化,同期使用LAI-2200、LI-3000A、DHP仪器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测量LAI,对比校正摄像机数据。最后将鱼眼摄像机法测量LAI应用于灌木冠层截留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柠条和沙柳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2017-2018年自然生长状态下两样地的降雨再分配模式,明确两种灌木截留量的主控因素。并通过人工控制沙柳样地LAI大小,对比相同气象因素条件下LAI对冠层截留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HP获取的多种植被类型的LAI与LAI-2200测量结果存在显着线性相关关系(R~2=0.85,P<0.05),均方根误差为0.256。拍照时的太阳辐射值直接影响专业软件处理照片时的关键参数,镜头朝下时,计算LAI的关键参数-绿色指数随着拍摄照片时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镜头朝上时,亮度参数随着太阳辐射值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关键参数的调整,玉米、大豆和柠条样地LAI变化与LAI-2200测量结果一致,很好地反映了这些植物生长期的LAI动态变化,鱼眼摄像机可以用于定位监测LAI动态变化。(2)利用鱼眼摄像机可获取阔叶作物(玉米和大豆)和旱生灌木(柠条)的每日LAI,它在测量植被LAI的动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本研究首次将玉米地生长后期拍摄的鱼眼照片中的衰老部分去掉,降低了光学仪器在测量玉米等阔叶作物生长后期时较大的不确定性(y=0.24x,RMSE=0.79),这与破坏法测量LAI值产生了较好的一致性(y=0.75x,RMSE=0.37)。朝下安装的鱼眼摄像机获取的LAI具有更好的代表性,适合于低矮植被,如大豆、苜蓿和长芒草等;而朝上安装的鱼眼摄像机由于处理照片时分类像素的不确定性较小,更适合较高的植被,如高杆作物(玉米)、灌木和乔木等。使用CAN-EYE软件处理柠条地朝上照片时,通过选择不同的分类像素,可估计木质部分面积指数(WAI)。鱼眼摄像机可以精确、廉价、简单和快速的测量冠层结构变量LAI和CI。应该对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评估,特别是对于密集的冠层。(3)柠条林冠层截留量随降雨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稳定截留率约为15%。沙柳林冠层截留率相对较低,稳定截留率约为10%。沙柳样地LAI高水平(1.7)时,穿透雨最少,树干茎流居中,截留量最多;LAI中水平(1.3)时,穿透雨居中,树干茎流量最多,截留量最少;LAI低水平(1.0)时,穿透雨最多,树干茎流量最少,截留量居中。这表明沙柳截留量受树干茎流量的影响较大,LAI低水平时树干茎流量最少,进而推断叶片对茎流起积极作用,而相比LAI高水平,LAI中水平时树干茎流量更大,叶片似乎对茎流量又起消极作用。适宜的LAI可减少截留蒸发,增加树干茎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期刊2019-06-01)
吕刚,王磊,张卓,王锋柏,汤家喜[3](2019)在《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年龄荆条冠层截留降雨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年龄荆条冠层降雨截留的变化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动态监测荆条冠层降雨截留情况,并建立了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荆条冠层未截留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显着正相关,且随年龄增加,未截留量的增加速率减小;250 min时未截留率趋向稳定为1年生91.87%>2年生89.75%>3年生85.08%>4年生79.00%,未截留率与降雨量显着正相关;荆条截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50 min时4年生为(5.25±0.49) mm>3年生(3.73±0.65) mm>2年生(2.60±0.23) mm>1年生(1.93±0.55) mm,且1、2年生荆条截留量趋向稳定;250 min后冠层截留率逐渐变小并趋向稳定值,4年生21.00%>3年生14.92%>2年生10.25%>1年生8.13%;荆条附加截留量4年生为(0.27±0.03) mm>3年生(0.17±0.04) mm>2年生(0.14±0.01) mm>1年生(0.09±0.02) mm。揭示了不同年龄荆条冠层截留降雨的基本规律,验证了附加截留量,为进一步研究荆条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水土保持树种优选和辽西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陈海山,穆梦圆,尹伊,朱司光,李兴[4](2019)在《CLM4.5冠层截留方案的敏感性试验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陆气系统对于冠层截留过程敏的感性,研究基于NCAR CAM-CLM陆气耦合模式探讨了截留参数对于全球陆地蒸发、降水、径流及气温的可能影响,揭示了冠层截留与植被光合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通过GLEAMv3.0a陆面蒸散发数据评估了CLM4.5冠层截留方案,并指出该方案高估了低茎叶面积指数植被的冠层蒸发,而低估了高茎叶面积指数植被的冠层蒸发。在CLM4.5中引入冠层截留偏差校正方案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林区冠层蒸发和陆面蒸散发的模拟能力。(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熊沛枫[5](2019)在《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冠层降雨截留特征及优势种对降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作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是制约该区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子。植被冠层截留是降雨再分配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地表生态水文过程及植物水分可利用程度。量化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及其主要种对降雨的截留和响应特征,对理解冠层截留的内在影响机制和植被恢复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后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群落及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对草地冠层截留容量和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主要物种的降雨截留特征和形态指标、以及优势种光合生理和叶水势对模拟降雨的响应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叶片润湿性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是影响叶片和整株植物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68种草地群落常见植物,得出叶片接触角在27.3~133.4°之间,变异系数与接触角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56;p<0.001)。叶面、科、叶龄和生育期显着影响叶片润湿性,而生活型和坡向对其无影响。共有47种植物叶正面(近轴面)润湿性高于背面(远轴面),其中23种差异性显着(p<0.05)。禾本科和豆科比菊科和蔷薇科更疏水。新叶比老叶更疏水,旱季时(5~6月)叶片比雨季(7~8月)更疏水。叶片截留能力与正、背面接触角显着负相关(r=-0.42);植物截留能力与正面接触角显着负相关(r=-0.42),与背面接触角近显着负相关(r=-0.35;p=0.073)。叶片润湿性是比较物种间截留性能的重要性状,精确预测降雨截留时需考虑其物种和季节变化。(2)叶面积和润湿性指数是判断植物截留容量大小的良好指标通过测定55种草地群落常见植物,发现其截留能力在0.12~1.26 g g~(-1)之间,以甘草最高,赖草最低;蔷薇科截留能力高于豆科和菊科,禾本科截留能力最低。叶截留比例在40.2~93.2%之间,以甘草最高,藜最低,共有52个物种叶片截留量高于茎截留。所有形态指标中,植物和叶截留能力仅与叶片正、背面接触角显着负相关(p<0.05);茎截留能力与株高显着负相关(p<0.05)。截留容量与形态指标和茎叶生物量关系密切,其中叶面积与植物、叶截留容量的相关性最高(r=0.69,0.66);茎鲜重与茎截留容量相关性最高。通径分析表明,叶面积和叶正面接触角是影响植物、叶截留容量的直接独立变量。通过两者的比值而构建的润湿性指数,其与植物截留容量的相关性(r=0.86)明显高于其它单一形态指标,也高于多个指标间的最优回归模型(r=0.77)。相近盖度或生物量下,当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在草地群落中占比上升时,可减少冠层降雨截留,增加土壤水分输入;润湿性指数能有效地预测植物截留容量。(3)退耕草地群落冠层截留容量与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密切相关对退耕2、7、15和30年草地调查发现,从5~9月,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先增大后减小,在8月达到最高;枯落物、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在退耕2年时先增加后稳定,7年时先增加后减小,15、30年均先减小后增大。随恢复年限延长,盖度、生物量和枯落物随之增加;物种多样性则先增大后减小,在退耕15年达到最大。冠层、活体植物、凋落物和立枯物截留容量在0.11~0.56、0.03~0.51、0.027~0.21和0.044~0.17 mm之间。前叁者在7、8月(雨季)达到最大值,后者月份间变化不明显;四者均随恢复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冠层截留容量与分种总盖度、生物量鲜重、干重、植被盖度、凋落物和立枯物呈显着线性正相关(p<0.05),且相关性依次递减,而与物种多样性无相关性(p>0.05)。退耕15、30年时高的截留量不仅归因于高的盖度和生物量,也因为其优势种(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截留能力较退耕2、7年(茵陈蒿、狗尾草)更高。冠层截留容量随恢复年限延长而增加,在雨季期间达到最大,盖度和生物量是解释其变化的最适参数,且群落优势种类型比物种多样性对截留量的贡献更高。因此,评估植被水文功能需综合考虑植被覆盖度和优势种类型,进而采取合适的植被恢复策略。(4)草地群落优势种对降雨的生理响应取决于降雨量、物种类型和生长季节6、8月模拟降雨后,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水势及表层土壤水分均明显增加。P_n、T_r、G_s峰值出现在雨后2~3天;叶水势和土壤水分峰值出现在雨后1~2天。降雨量越大,优势种生理响应等级也越强。白羊草光合参数和叶水势的响应比达乌里胡枝子更敏感,主要表现在相同降雨量下的增幅更大;6月优势种光合参数和叶水势的增幅要小于8月。降雨格局变化会引起优势种叶片水平的生理生态响应,进而可能造成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苗,史红文,邓永成,邱自桢,陈云[6](2018)在《武汉市24种常见园林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武汉市常见的园林植物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截留能力各有不同,供试植物中圆柏、枇杷、雪松、江南桤木、桂花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较强,而苦楝、杜英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最弱;针叶植物较阔叶植物雨水截留能力更强,且常绿针叶植物的较强雨水截留能力在常绿植物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常绿植物较落叶植物雨水截留能力更强,且常绿阔叶植物的较强雨水截留能力在阔叶植物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将供试的24种植物按3个截留等级,得出武汉市常见园林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排序;并对上述结论展开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园林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李苗,邓永成,史红文[7](2018)在《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群落林冠截留是研究绿地中林分水分平衡和水资源管理分配的重要指标,更是海绵城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第一步。在武汉市以科普公园、沙湖公园为试验点,对园林植物进行冠层雨水截留能力测定,对18种乔木、20种灌木采用浸水法测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采用CI-11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植物叶面积指数,分3个截留类型,得出38种常见园林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排序,并分析其排序原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穆梦圆[8](2018)在《基于CLM4.5植被冠层截留模拟的敏感性试验与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作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对陆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探究植被在全球水分与能量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完善对陆-气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本文基于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4.5,通过敏感性试验,评估了冠层截留对气候数值模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借助3套数据评估了 CLM4.5现有冠层截留方案的模拟效果;并针对当前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考虑冠层结构特性和气象因素影响的改进方案,并探讨了新方案对水文和能量循环过程模拟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冠层截留对水文、气候和植被生长模拟具有重要影响。冠层截留过程的改变将导致全球陆地平均冠层蒸发、植被蒸腾、陆面蒸散发和径流分别变化154.5%、24.6%、8.6%和14.5%,2m气温则变化0.25℃,其中热带地区变化可达1.0℃。冠层截留通过影响地表热力分布与大气环流间接改变了热带陆地和海洋降水及中高纬度林区降水。此外,冠层截留变化对植被光合作用也存在潜在影响,且该种影响因植被类型而异。(2)CLM4.5对冠层蒸发、陆面蒸散发和潜热通量的模拟偏差分布相似:热带雨林和寒带林区存在明显的负偏差,热带草原、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北部则为正偏差,海岛和沿海地区亦为明显的正偏差。CLM4.5对冠层蒸发的模拟偏差部分导致了陆面蒸散发和潜热通量的模拟误差。(3)改进方案采用表征冠层结构差异的实测冠层最大持水量参数,并考虑入降雨强度和风力对截留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进方案提高了全球主要林区的冠层蒸发、陆面蒸散发和潜热通量的模拟质量,其中pCWle和pCWlo方案对落叶林、沿海和海岛地区改进效果明显。并且,冠层截留方案的选择明显影响陆地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模拟。(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然,侯凯翔,徐众,杨瑞卿[9](2018)在《徐州市园林植物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徐州市41种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冠层雨水截留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主要园林植物的整体冠层雨水截留能力为乔木>草本>灌木,针叶树种>阔叶树种;落叶树种的截留率高,而常绿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截留量高。推荐水杉、雪松、榉树等14种树种作为徐州市海绵绿地建设的优先选用树种。(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魏曦,毕华兴,梁文俊[10](2017)在《基于Gash模型对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冠层截留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Gash模型对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分别实测了3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样地的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同步的相关气象环境资料,利用Gash模型,对6块样地的林冠截留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林冠枝叶持水能力分别为(1.72±0.48)mm和(2.60±0.23)mm,树干持水能力分别为(1.16±0.89)mm和(1.46±0.65)mm,使林冠饱和的平均降雨量分别为(2.50±0.53)mm和(2.98±0.63)mm;由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样地降雨时,饱和林冠的蒸发速率为(1.14×10-1~1.48×10-1)mm/h;Gash模型对各样地截留和蒸发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0.07%~7.51%之内,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方差与均值无显着差异(P>0.1),且相关性很强(R=0.99,P<0.01)。Gash模型能够很好模拟该地区林冠截留特征,为该地区水文循环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更为精确的数值模拟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冠层截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叶面积指数(LAI)的自动准确测量可以为相关生态过程研究提供关键参数。本研究首先采用光学鱼眼相机(DHP)和LAI-2200测量了黄土高原北部典型植被柠条、沙柳、紫花苜蓿、长芒草、大豆和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冠层LAI,通过比较两者测量结果去验证光学鱼眼镜头的准确性。其次通过在玉米、大豆和柠条样地固定安装鱼眼摄像机定时拍摄冠层照片,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CAN-EYE分析获取LAI动态变化,同期使用LAI-2200、LI-3000A、DHP仪器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测量LAI,对比校正摄像机数据。最后将鱼眼摄像机法测量LAI应用于灌木冠层截留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柠条和沙柳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2017-2018年自然生长状态下两样地的降雨再分配模式,明确两种灌木截留量的主控因素。并通过人工控制沙柳样地LAI大小,对比相同气象因素条件下LAI对冠层截留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HP获取的多种植被类型的LAI与LAI-2200测量结果存在显着线性相关关系(R~2=0.85,P<0.05),均方根误差为0.256。拍照时的太阳辐射值直接影响专业软件处理照片时的关键参数,镜头朝下时,计算LAI的关键参数-绿色指数随着拍摄照片时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镜头朝上时,亮度参数随着太阳辐射值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关键参数的调整,玉米、大豆和柠条样地LAI变化与LAI-2200测量结果一致,很好地反映了这些植物生长期的LAI动态变化,鱼眼摄像机可以用于定位监测LAI动态变化。(2)利用鱼眼摄像机可获取阔叶作物(玉米和大豆)和旱生灌木(柠条)的每日LAI,它在测量植被LAI的动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本研究首次将玉米地生长后期拍摄的鱼眼照片中的衰老部分去掉,降低了光学仪器在测量玉米等阔叶作物生长后期时较大的不确定性(y=0.24x,RMSE=0.79),这与破坏法测量LAI值产生了较好的一致性(y=0.75x,RMSE=0.37)。朝下安装的鱼眼摄像机获取的LAI具有更好的代表性,适合于低矮植被,如大豆、苜蓿和长芒草等;而朝上安装的鱼眼摄像机由于处理照片时分类像素的不确定性较小,更适合较高的植被,如高杆作物(玉米)、灌木和乔木等。使用CAN-EYE软件处理柠条地朝上照片时,通过选择不同的分类像素,可估计木质部分面积指数(WAI)。鱼眼摄像机可以精确、廉价、简单和快速的测量冠层结构变量LAI和CI。应该对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评估,特别是对于密集的冠层。(3)柠条林冠层截留量随降雨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稳定截留率约为15%。沙柳林冠层截留率相对较低,稳定截留率约为10%。沙柳样地LAI高水平(1.7)时,穿透雨最少,树干茎流居中,截留量最多;LAI中水平(1.3)时,穿透雨居中,树干茎流量最多,截留量最少;LAI低水平(1.0)时,穿透雨最多,树干茎流量最少,截留量居中。这表明沙柳截留量受树干茎流量的影响较大,LAI低水平时树干茎流量最少,进而推断叶片对茎流起积极作用,而相比LAI高水平,LAI中水平时树干茎流量更大,叶片似乎对茎流量又起消极作用。适宜的LAI可减少截留蒸发,增加树干茎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层截留论文参考文献
[1].田娜,古君龙,杨新国,王磊,杨东东.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冠层截留特征[J].生态学报.2019
[2].牛小桃.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冠层截留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
[3].吕刚,王磊,张卓,王锋柏,汤家喜.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年龄荆条冠层截留降雨模拟实验研究[J].生态学报.2019
[4].陈海山,穆梦圆,尹伊,朱司光,李兴.CLM4.5冠层截留方案的敏感性试验与改进[J].大气科学学报.2019
[5].熊沛枫.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冠层降雨截留特征及优势种对降雨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6].李苗,史红文,邓永成,邱自桢,陈云.武汉市24种常见园林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研究[J].园林科技.2018
[7].李苗,邓永成,史红文.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8].穆梦圆.基于CLM4.5植被冠层截留模拟的敏感性试验与改进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9].陈然,侯凯翔,徐众,杨瑞卿.徐州市园林植物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分析[J].绿色科技.2018
[10].魏曦,毕华兴,梁文俊.基于Gash模型对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冠层截留的模拟[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