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温度锋论文-许素芹,李婷婷,陈捷,于振涛

海洋温度锋论文-许素芹,李婷婷,陈捷,于振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温度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温度锋,后向散射系数,摩擦风速,仿真

海洋温度锋论文文献综述

许素芹,李婷婷,陈捷,于振涛[1](2019)在《海洋温度锋区后向散射系数仿真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温度锋在海洋中普遍存在,其明显特征为海水温度梯度较大,引起锋区海气温差变化,产生大气在锋区的局部环流,造成风场变化。基于海气温差造成的大气不稳定建立了摩擦风速模型,分析了海气温差对摩擦风速的影响。同时以摩擦风速为中间变量,基于主动微波遥感经典Bragg后向散射系数模型,采用E_H海浪谱,实现了对海洋温度锋区后向散射系数σ~0的仿真,并讨论了波段、极化方式、风速及大气稳定度条件对温度锋区σ~0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VV极化、较大频率、锋区两侧大气稳定度不同对海洋锋探测最为有利。海洋锋区σ~0的仿真实现,有利于更好地模拟海洋锋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中的成像仿真,同时为主动雷达遥感探测海洋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10期)

赵宁,韩震,刘贤博[2](2016)在《西北太平洋海洋温度锋生与锋消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锋面区域对气候变化以及海气耦合作用的影响非常显着,通过分析其形成机制,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其物理过程。利用Argo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遥感风场数据对西北太平洋的混合层温度与温度锋面的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海洋混合层的热量收支模型,发现在北太平洋区域的海洋混合层温度主要受到净热通量控制,同时还存在一个季节变化明显的温度锋面。9~2月为温度锋面加强时期,3~4月温度锋面变化不明显,而5~8月温度锋面则迅速减弱。根据研究,该温度锋面的加强与减弱主要是由于净热通量的南北差异造成的,而在净热通量中则以短波辐射通量与潜热通量为主要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徐蜜蜜,徐海明,朱素行,周林义[3](2012)在《我国东部海洋温度锋区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系列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研究了我国东部海区的海洋温度锋对局地大气的强迫作用及其季节变化。分析表明,当春季海洋锋增强时,海温与海表面风速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海洋锋的暖(冷)侧形成海表风的辐合(辐散),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海温对表面风场的影响程度与海洋锋的强度成正比,春季影响程度最大,夏、秋季最小。海洋锋对其附近的总降水、对流、层云降水均有影响,尤其在春季海洋锋暖侧的降水强度增大,对流降水的频次增多,"雨顶"高度也有明显的抬升。暖流对大气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边界层,其影响可达整个对流层。另外,分析发现对流降水对海温的响应比层云降水更加敏感。研究还表明,暖流上空高、低云呈现相反的年循环特点,冬季多0.5~2km的边界层云,夏季多云底在10km以上的高云。深对流云集中出现在3~6月,从冬季到初夏,30%以上的云量中心抬高了接近8km。春季和初夏在海洋锋的暖侧频繁地出现深对流活动。(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徐蜜蜜,徐海明,朱素行[4](2010)在《春季我国东部海洋温度锋区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研究了春季我国东部海区海洋锋区附近的海温与风场之间的关系,资料分析表明海温与海表面风速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海洋锋强的年份,这种正相关关系更明显。资料分析还表明春季是黄海、东海海洋锋最强的季节,海温与海表面风速的对应关系在春季尤为明显。然后,采用一个高分辨率和先进物理方案的中尺度模式探讨了海洋影响大气的机制。控制试验再现了海洋锋区附近海温与海表面风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模拟的边界层垂直结构说明海温能够明显改变锋区两侧边界层大气的稳定度和垂直混合的强弱,证明了垂直混合机制的存在。而另一方面,对控制试验和平滑海温试验的水平动量方程中各收支项的比较分析发现,由于海洋锋的存在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力对穿越锋区的空气的加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综合观测和模拟结果说明春季我国东部海区海洋温度锋区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海洋对大气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海洋影响大气的机理方面,海平面气压调整机制和垂直混合机制都在起作用。(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王磊,王丽娅,魏皓[5](2004)在《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 7年 (1993~ 1999)月平均的 SST卫星遥感资料 ,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 ,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 ,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 ,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 1999年 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 2月的 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 ,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 ,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 ,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曹伟国[6](2004)在《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收集大量东海海域海洋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式和卫星遥感资料,模拟了东海海域1990-2002年的叁维温度场;并利用实测海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精度检验,详细的精度分析证明,数值模拟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叁维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海海域1990-2002年各个月份、各层次的温度锋面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了1-12个月各层次的多年月平均锋面强度和发生频率分布,讨论了相应的季节变化规律。本文对认识东海海域海洋温度锋面的分布变化规律以及锋面的叁维结构,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章 简述了研究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的意义,介绍了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简介了本文所使用的资料情况; 第叁章 介绍了温度锋面数值模拟方法; 第四章 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精度分析; 第五章 讨论了锋面分析方法,给出了锋面统计分析结果; 第六章 分析了锋面的叁维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 第七章 总结本文的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4-05-10)

海洋温度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锋面区域对气候变化以及海气耦合作用的影响非常显着,通过分析其形成机制,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其物理过程。利用Argo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遥感风场数据对西北太平洋的混合层温度与温度锋面的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海洋混合层的热量收支模型,发现在北太平洋区域的海洋混合层温度主要受到净热通量控制,同时还存在一个季节变化明显的温度锋面。9~2月为温度锋面加强时期,3~4月温度锋面变化不明显,而5~8月温度锋面则迅速减弱。根据研究,该温度锋面的加强与减弱主要是由于净热通量的南北差异造成的,而在净热通量中则以短波辐射通量与潜热通量为主要影响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温度锋论文参考文献

[1].许素芹,李婷婷,陈捷,于振涛.海洋温度锋区后向散射系数仿真与特性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2].赵宁,韩震,刘贤博.西北太平洋海洋温度锋生与锋消机制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16

[3].徐蜜蜜,徐海明,朱素行,周林义.我国东部海洋温度锋区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季节变化[J].大气科学.2012

[4].徐蜜蜜,徐海明,朱素行.春季我国东部海洋温度锋区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大气科学.2010

[5].王磊,王丽娅,魏皓.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6].曹伟国.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标签:;  ;  ;  ;  

海洋温度锋论文-许素芹,李婷婷,陈捷,于振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