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隔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动,隔振,加速度,算法,装置,速度,振幅。
主动隔振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汪若尘,孟浩东,张步云[1](2019)在《基于相对加速度-相对速度控制的半主动惯容隔振器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惯质系数可调的半主动惯容器应用到隔振器中,根据其力学特性,提出相对加速度-相对速度控制策略调节半主动惯容器的惯质系数在最大与最小惯质系数间切换。研究叁元件并联式与串联式半主动惯容隔振器在基础简谐激励下的动态特性,运用平均法求解系统的动态响应,并与数值解进行对比。定义动态位移峰值、绝对位移传递率峰值、隔振频带以及高频带的绝对位移传递率四个性能评价指标来评价系统的隔振性能,并与被动惯容隔振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较被动惯容隔振器,半主动惯容隔振器有更好的隔振性能。(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廖勇,朱炜,江民,芮筱亭[2](2019)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6自由度半主动隔振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直升机稳定性和舒适性,设计一种基于Stewart机构的6自由度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隔振系统。为了有效控制该隔振系统,提高其隔振性能,首先通过参数辨识建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Bouc-Wen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精确模拟磁流变阻尼器动力学性能;其次,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实现了on-off最优控制;最后,采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6自由度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隔振系统可兼顾直升机主减-旋翼系统在高频段小阻尼的减振效果和共振区大阻尼的减振效果。与被动隔振相比,该隔振系统在X、Y、Z方向平移以及绕X轴、绕Z轴转动的共振频率上,可使振动分别降低26.92%、39.46%、22.77%、53.06%、56.79%。(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翁泽宇,王喆,唐杰,耿超[3](2019)在《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开关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弥补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在低频段尤其是共振频率附近的不足,引入半主动控制技术。建立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传递至筏体的动能最小为原则,提出算法1;以筏体动能最小且输入能量最小为原则,提出算法2。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对无控制和按算法进行控制的基础加速度响应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算法1和算法2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开关半主动控制,可明显抑制系统在共振频率附近的基础振动加速度响应。通过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两种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张佳琪,熊学文,周巍峰,兰洋,刘永超[4](2019)在《基于被动隔振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机组设备工作所处可适应振动工况不尽相同,针对振动噪声敏感程度不同设备应采取不同减振设计方式,同时应考虑在同一被动减振平台设备之间存在振动相互干扰问题。本文针对已存在大型被动减振平台上对振动环境敏感型精密设备展开二级振动主动控制减振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在被动隔振平台基础上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的减振方式。通过对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建立阻尼弹性减振平台系统模型仿真研究,及基于被动隔振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等,验证该减振方式能够实现有效减振。(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田抒平,高盟,王滢,陈青生[5](2019)在《二维均质弹性地基Duxseal材料主动隔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机器运行、爆炸、打桩及其他人类活动会产生地面振动,不可避免地引起环境振动污染。提出一种具有优异阻尼性能的新型隔振减振材料—Duxseal——用于主动隔振以减少环境振动污染。基于二维半解析边界元法,编制计算程序,计算半空间均质弹性地基中Duxseal不同宽度、厚度及顶面距地表深度时地表水平位移振幅、竖向位移振幅和振幅衰减系数。分析了Duxseal参数变化对地表位移振幅的影响,并与WIB主动隔振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为验证Duxseal在自由场中的隔振性能,在某高速铁路试验段进行了一系列现场实测。计算结果表明,在竖向激振作用下,采用Duxseal材料作为主动隔振屏障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表位移振幅;与WIB主动隔振不同,Duxseal材料只有在合理的宽度、厚度和较大的埋深条件下,才能达到理想的隔振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加Duxseal材料的宽度、厚度或埋深,均可有效提高Duxseal材料的隔振效果。(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俊丽,刘赟[6](2019)在《一种主动隔振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振动对精密仪器、设备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直接影响其性能。传统的被动式隔振装置对低频振动有放大作用,隔振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现代超精密仪器设备的需求,必须采用精密的主动隔振装置隔离外部振动及直接振动。本文阐述了主动隔振技术的原理及分类,并介绍了一种主动隔振装置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策略消除振动耦合,采用智能前馈和非线性控制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抗扰动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19年07期)
李俊丽[7](2019)在《一种主动隔振系统速度传感器信号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隔振技术比被动隔振技术能够获得更大的隔振带宽及更小的振动传递率,主动隔振器广泛用于IC制造设备和高精密测量设备,其隔振性能直接影响到这些设备的加工或测量精度。速度传感器是主动隔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振动主动控制的精度和带宽。为了实现速度传感器的低频测振功能,采取速度传感器信号调理技术对低频进行拓展,基于滞后校正原理及其幅频特性,设计了速度传感器信号调理器,通过理论计算及仿真分析,有效实现了速度传感器的低频扩展。为超精密主动隔振系统提供了确实可行的速度传感器信号调理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期刊2019年03期)
方媛媛,左言言,邵广申,夏兆旺[8](2019)在《船舶设备半主动单层隔振系统传递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船舶动力设备单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研究半主动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阻尼器和基础质量对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通过试验验证的改进的Bingham模型描述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立考虑基础质量影响的二自由度无约束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平均法得到了隔振系统主共振时的解析解,并通过数值方法验证了理论解的正确性。以力传递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半主动隔振系统主要参数对系统主共振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质量增加可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隔振区域的减振效果;MR阻尼器控制力和零力速度的增加可提升隔振性能;MR阻尼器的阻尼增加可提高共振区域的隔振效果,但降低了隔振区域的隔振效果。(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3期)
方媛媛,夏兆旺,Waters,T,P,左言言[9](2019)在《船舶辅机浮筏半主动非线性隔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阻尼器因其低耗能、响应迅速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文章采用一种改进的Bingham模型对船舶辅机浮筏隔振装置中的非线性磁流变阻尼力进行建模。该模型简单且含滞后特性,便于理论分析。对建立的船舶辅机浮筏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平均法求解船舶辅机浮筏半主动隔振系统的理论解,并运用Matlab对理论解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以力传递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各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非线性船舶辅机浮筏隔振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能更有效地控制船舶辅机的振动。(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鹏[10](2019)在《精密主动隔振系统振动抑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振动是影响精密设备制造及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而主动隔振是抑制环境振动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升振动抑制能力,本文从精密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振动控制方法、参数测量方法及控制器设计及其软件实现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了精密主动隔振系统振动抑制的关键技术。首先,本文进行了精密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了负载质量对称分布(质心位于形心)和非对称分布(质心偏离形心)对动力学方程的影响;利用模态理论实现了动力学方程的模态解耦;提出了基于模态解耦控制方法的地基振动前馈控制和负载振动反馈控制的混合控制策略。其次,针对精密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方程中未确定参数,提出了负载重心、质量和惯量的测量方法,从而确定了质量矩阵、刚度矩阵与阻尼矩阵的参数;创建了基于Simulink的精密主动隔振系统仿真模型,并且分别对负载重心、质量和惯量的测量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接着,设计了精密主动隔振系统的控制器,其中包括位置控制器(位置环)、基于模型的地基振动前馈控制器和负载振动反馈控制器(速度环);同时提出了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此外,根据精密主动隔振系统的定位需求和振动抑制需求开发了控制软件。最后,搭建了精密主动隔振系统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定位实验与六自由度振动抑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位置控制精度满足精密设备工作需求;六自由度主动振动抑制能够明显降低精密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使得负载平台振动等级满足精密设备的环境振动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主动隔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直升机稳定性和舒适性,设计一种基于Stewart机构的6自由度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隔振系统。为了有效控制该隔振系统,提高其隔振性能,首先通过参数辨识建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Bouc-Wen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精确模拟磁流变阻尼器动力学性能;其次,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实现了on-off最优控制;最后,采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6自由度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隔振系统可兼顾直升机主减-旋翼系统在高频段小阻尼的减振效果和共振区大阻尼的减振效果。与被动隔振相比,该隔振系统在X、Y、Z方向平移以及绕X轴、绕Z轴转动的共振频率上,可使振动分别降低26.92%、39.46%、22.77%、53.06%、56.7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隔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汪若尘,孟浩东,张步云.基于相对加速度-相对速度控制的半主动惯容隔振器动态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2].廖勇,朱炜,江民,芮筱亭.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6自由度半主动隔振系统[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
[3].翁泽宇,王喆,唐杰,耿超.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开关算法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9
[4].张佳琪,熊学文,周巍峰,兰洋,刘永超.基于被动隔振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9
[5].田抒平,高盟,王滢,陈青生.二维均质弹性地基Duxseal材料主动隔振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9
[6].李俊丽,刘赟.一种主动隔振装置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集成电路.2019
[7].李俊丽.一种主动隔振系统速度传感器信号控制器设计[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9
[8].方媛媛,左言言,邵广申,夏兆旺.船舶设备半主动单层隔振系统传递特性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9].方媛媛,夏兆旺,Waters,T,P,左言言.船舶辅机浮筏半主动非线性隔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J].船舶力学.2019
[10].陈鹏.精密主动隔振系统振动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