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浓度升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浓度,臭氧,水稻,大豆,叶面积,大气,粳稻。
浓度升高论文文献综述
范佩佩,冯芳,刘超,孙文娟,于凌飞[1](2019)在《不同CO_2浓度升高水平对粳稻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CO_2浓度升高水平对水稻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组成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开展田间试验,使用便携式植物效率分析仪测定剑叶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不同CO_2浓度(CK:背景大气CO_2浓度;T_1:比CK的CO_2浓度高80μmol·mol~(-1);T_2:比CK的CO_2浓度高200μmol·mol~(-1))下水稻主要生育期剑叶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80μmol·mol~(-1),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性能指数(PI_(ABS))在扬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均显着升高,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_(Do))显着降低,其中φ_(Eo)显着升高了7.3%~23.3%,F_v/F_m极显着升高了3.1%~7.1%,PI_(ABS)极显着升高了46.2%~93.0%,φ_(Do)则显着降低了10.3%~20.5%.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1),在拔节期,φ_(Eo)、F_v/F_m、PI_(ABS)分别极显着降低了68.7%、41.4%和93.4%,φ_(Do)则极显着升高了78.4%;在扬花期、乳熟期、蜡熟期,T_2使φ_(Eo)显着升高了11.6%~19.8%,F_v/F_m显着升高了4.8%~6.8%,PI_(ABS)显着升高了53.0%~72.6%,φ_(Do)则显着降低了7.7%~19.4%.表明CO_2浓度升高(80、200μmol·mol~(-1))对水稻剑叶光系统Ⅱ的光合电子传递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海龙,蔡金洋[2](2019)在《大气CO_2浓度增加与温度升高对水稻生育影响的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CO_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是未来气候变化的2个主要特征,它们通过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而影响其产量。水稻生长模型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在大气CO_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模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模型模拟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31期)
杨文[3](2019)在《威海市夏季臭氧浓度异常升高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2019年5月与2017年、2018年同期威海市臭氧浓度特征,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研究了威海市夏季臭氧浓度异常升高过程的气团来源及传输途径,对威海市臭氧污染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威海市自2019年5月以来,臭氧浓度超标天数达20 d左右且出现四次污染过程。通过综合分析表明,海陆风局地环流,西部或西南部污染气团的影响,以及NOx的外来输送或区域积累是造成臭氧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臭氧防治的建议措施。(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郭芳芸,曹兵,马亚平,谢云[4](2019)在《环境中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叶片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因大气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安全等产生了严重影响,此问题已受到极大关注。据预测,21世纪末大气CO_2浓度将上升至(985±97)μmol·mol~(-1)。大气CO_2和气温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不同类型植物对其要求与反应不同。尽管CO_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但已有研究表明,有些植物长期处在高CO_2浓度下,光合产物积累有减少现象。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是药食同源的经济木本植物,果实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抗逆性强,经济、生态效益显着。植物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其生长状况影响产物的积累和果实的品质。为探究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叶片生长的影响,以‘宁杞1号’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自建的开顶气室(opentopchamber)模拟控制3个CO_2浓度:自然环境CO_2浓度(400±20μmol·mol~(-1),对照)、0.5倍增(600±20μmol·mol~(-1))浓度、1倍增(800±20μmol·mol~(-1))浓度(3次重复,共9个气室,每个气室种植9株‘宁杞1号’扦插苗木)处理0、15、30d时,分别取样测定宁夏枸杞叶片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SPAD值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叶片在不同CO_2浓度处理0、15、30 d时,各处理间的单叶鲜质量、干质量均无显着差异;在处理30d时,0.5和1倍增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SPAD)、单叶叶面积显着高于对照;单位叶面积单叶干质量在处理15d时,0.5和1倍增处理的叶片较对照显着上升,至30 d显着下降。(2)单叶干质量在处理0、15、30 d时,对照均大于0.5倍增,但在处理15~30 d期间,其增长速率0.5倍增>对照> 1.0倍增,处理0~15 d期间,增长速率0.5倍增> 1.0倍增>对照。(3)处理30d时,将各浓度下的单叶干质量与叶面积指标间建立关系方程,显示单叶干质量与叶面积指标间呈正相关,且不同CO_2浓度处理下,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在单叶干质量相同时,其叶面积增长速率越大,对照、0.5、1.0倍增处理下对应方程分别为:y=17.27519x+1.73164(R~2=0.58988)、y_1=19.159x_1+1.2566(R~2=0.72166)、y_2=20.427x_2+1.4382(R~2=0.80453)。综上,试验发现,短期内CO_2浓度升高可明显促进宁夏枸杞单叶干质量增长速率;显着促进其SPAD值、单叶叶面积,而单位叶面积单叶干质量在处理15和30 d相比,处理间表现出相反增长趋势;CO_2浓度升高亦明显促进了枸杞单叶干质量与叶面积间的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5](2019)在《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水稻籽粒充实度对未来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相伴升高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Free Air CO_2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试材,研究[CO_2]升高(对照+200μmol·mol-1)和增温(对照+1℃)对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不同粒位籽粒充实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Ambient)相比,高[CO_2]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高温的结果与之相反。[CO_2]和温度升高下,2015年和2016年水稻分别减产4.0%和14.0%,有效穗数相应减少3.5%和5.4%。强势粒千粒质量最大,比饱粒、中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0%~11.7%、10.5%~15.0%和38.8%~63.9%。与Ambient相比,[CO_2]和温度升高对饱粒、强势粒、弱势粒千粒质量无显着影响,但[CO_2]升高显着提高中势粒千粒质量(P<0.05),增温极显着降低了中势粒千粒质量(P<0.01)。收获期,[CO_2]升高增加了强、弱势粒穗粒质量,减少了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增温降低了强、中势粒穗粒质量;[CO_2]和温度升高降低了水稻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进一步分析,[CO_2]或温度升高水稻强、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增加,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减少。[CO_2]和温度升高两年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增加了33.1%,远高于强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幅(12.4%),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减少了4.5%。收获期,强、中、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分别为9.9%~15.9%、73.2%~84.8%、5.2%~10.6%。因此,中势粒穗粒质量及其比例的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2016年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质量比2015年明显减少,导致2016年产量下降了17.3%~28.6%,增温加剧了产量的降幅,应与2016年水稻开花期高温、灌浆期多雨有关。综上所述,[CO_2]和温度升高下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加及中势粒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其占穗质量比例的减少,导致[CO_2]升高不能弥补增温对产量的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6](2019)在《关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作物营养降低影响人类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柳叶刀·星球健康》杂志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影响下,未来30年内全球粮食作物的营养价值将显着下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土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中包含的核心营养物质如蛋白质、铁和锌等将大幅下降。从全球人均水平来看,蛋白质、铁和锌的可供应量将分别降低19.5%、14.4%和14.6%。回顾2018年5月,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来自农学、(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9年05期)
刘树伟,纪程,邹建文[7](2019)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反馈》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主要气候变化因子之一。大气CO_2浓度升高促进植被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进而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目前,国际上有关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增加与其所引起的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消长关系并不清楚。深入研究和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对定量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及主要驱动因子,发现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着促进植被生物量碳的累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氮库储量,但却明显减少土壤活性氮源的供给。大气CO_2浓度升高可降低旱地CH4吸收汇的功能。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源效应完全抵消土壤的碳汇效应,并且抵消近5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且随其在大气中富集强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本文还提出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影响土壤-大气温室气体交换的主要生物和环境控制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估算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铭,王岩,赵天宏,武红艳,孙铭禹[8](2019)在《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大豆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大豆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铁丰29为试验材料,研究秸秆还田和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O_3浓度升高,大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下降,胞间CO_2浓度(Ci)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结荚期T1处理下,S0与S1相比,Pn显着降低48.59%(P<0.05);在分枝期T2处理下,S1与S0相比,Tr、Gs显着上升51.26%和50.41%(P<0.05);PS II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Fv/Fo在结荚期T1处理下S1与S0相比显着降低30.13%(P<0.05)。产量与ETR、Pn呈显着正相关(P<0.05),试验表明:高浓度O_3通过抑制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电子传递速率使大豆产量降低,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臭氧胁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伟,王诺,代玮[9](2019)在《8月青岛“气质”主要指标达国家二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9月16日讯 市生态环境局今天发布8月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评述: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PM2.5升高23.1%,PM10升高2.8%,二氧化硫改善16.7%,二氧化氮升(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9-09-17)
王春雨,谢志煌,李彦生,于镇华,金剑[10](2019)在《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籽粒C、N、P和K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籽粒C、N、P和K元素浓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环境大气臭氧浓度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臭氧浓度升高40 n L·L~(-1)的环境条件,选取3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东生1号、绥农4号和绥农8号,解析了在高臭氧浓度下不同大豆品种籽粒C、N、P和K元素浓度及计量化学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会降低大豆籽粒中C元素和P元素浓度,但增加了N元素和K元素浓度,3个品种大豆籽粒中C、P元素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1. 51%和10. 7%; N、K元素平均浓度则分别升高了37. 8%和11. 0%。虽然大豆籽粒C、N、P和K元素浓度存在品种间差异(P <0. 05),但臭氧与品种交互作用对4种元素的积累影响不显着(P> 0. 05)。臭氧浓度升高还会改变大豆籽粒中C、N、P和K元素化学计量比,如提高C/N和C/K,降低C/P和N/P,同时提高P/K,这表明臭氧浓度升高降低了N和K的元素利用效率,而且大豆对N元素的积累和利用可能受到P元素的制约。(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9年03期)
浓度升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气CO_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是未来气候变化的2个主要特征,它们通过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而影响其产量。水稻生长模型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在大气CO_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模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模型模拟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度升高论文参考文献
[1].范佩佩,冯芳,刘超,孙文娟,于凌飞.不同CO_2浓度升高水平对粳稻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杨海龙,蔡金洋.大气CO_2浓度增加与温度升高对水稻生育影响的模拟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19
[3].杨文.威海市夏季臭氧浓度异常升高问题探讨[J].绿色科技.2019
[4].郭芳芸,曹兵,马亚平,谢云.环境中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叶片生长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5].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6]..关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作物营养降低影响人类健康[J].腐植酸.2019
[7].刘树伟,纪程,邹建文.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反馈[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8].张铭,王岩,赵天宏,武红艳,孙铭禹.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大豆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9
[9].周伟,王诺,代玮.8月青岛“气质”主要指标达国家二级[N].青岛日报.2019
[10].王春雨,谢志煌,李彦生,于镇华,金剑.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籽粒C、N、P和K浓度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