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权力法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权力清单,正当程序,问责机制,行政审批
权力法治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19)在《论权力清单改革的法治化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权力清单大致上可被认定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具有行政惯例的地位。职权目录表、运行流程图与问责事项单是权力清单应当涵盖的内容。公开权力清单是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自制形式。行政权力清单改革是推进行政部门整合、简政放权的有力举措。确保内容合法性审查与动态调整的及时有效,是增强权力清单公信程度的必要条件。增强各部门权力清单之间的协调性,可以为政府部门信息的分享与整合创造条件。电子政务是构建权力清单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协同共治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范阳阳[2](2019)在《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法治化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力清单制度在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以来,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广,现已经初具规模。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促使各政府对行政权力进行梳理,取消或下放不合规定的权力并在政府网站等平台上公开权力清单。通过公开权力清单的方式,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我国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背景下,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这几年地方政府权力清单的运行现状来看,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权力清单的编制和公开过程缺少系统的法律法规约束,造成各地政府在对权力归类、清单内容的编制等问题上标准不一。因此,与权力清单配套的相关清单制度也需同步推进。通过完善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清单制度,有助于构建出全面的政府清单系统。权力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和审查监督机制不到位,使权力清单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应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使权力清单与现有法律法规保持同步更新。完善权力清单的审查机制,加强对权力清单相关工作的审查和监督,有利于充分发挥权力清单限制行政权力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作用。本文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对政府权利清单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做出阐述,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重点研究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完善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供理论支撑;第叁章对我国地方政府权力清单的实行现状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第四章以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础,并且结合我国地方的相关实践经验,从而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9-06-30)
林坚[3](2019)在《深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法治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宁海县自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和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等要求,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首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这一创新举措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作为"宁海经验"写入省委全会决定。5年来,我们以"36条"为主抓手,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提升,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覆盖触角、强化配套,着力打通和深耕依法治国的(本文来源于《政策了望》期刊2019年06期)
刘用全[4](2019)在《县域治理法治化建设——基于权力配置和运行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的治理体系中,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环节,必须强化和推动县域治理的法治化。在县域治理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是法治化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县域治理在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治理法治化的进程。因此,为了推进县域治理法治化,一方面需要厘清县域治理中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通过明晰的权力清单的形式实现权力配置法治化;另一方面,在权力运行方面要强化制度化和一般化治理,克服运动式治理带来的弊病。(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培显[5](2019)在《人民监督权力的法治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是权力的来源,权力必须受到人民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发生异化。人民监督权力的实现依赖于监督机制的法治化。人民监督权力的法治化路径主要是通过立法或者改善法律,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在法律规定中予以明确,使人民监督权力有法律依据,操作有法律程序,运行有法律保障,救济有法律支持。(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9年01期)
张晓峰,周呈思[6](2018)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日报讯(张晓峰、周呈思)12月24日,省委书记蒋超良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持续深化我省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8-12-25)
任广浩,解建立[7](2018)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政府间权力纵向配置变革及其法治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这样的超大型单一制国家,如何在制度上设计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力纵向配置始终处于治理结构的核心地位。改革开放40年来,围绕构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自治相结合的权力结构进行过多轮政府间权力纵向配置的改革探索。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叁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更加深刻认识到政府间权力纵向配置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为基础的政府间权力纵向配置改革进一步向纵深领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间权力纵向配置改革主要是以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方式加以部署和推进的,因而改革仍停留在行政性分权层次。要巩固改革成果,必须实现政府间权力纵向配置由政策主导向立法主导转移,以宪法的相关规定为统领,形成规范政府间纵向责权划分与运行的一整套法律体系。(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8年12期)
张国军[8](2018)在《民粹主义背景下的国家治理法治化——基于权力与权利关系变迁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权利政治仍然秉持传统社会中的"政府权力—民众权利"两分法,只是将权力政治的自上而下置换为权利政治的自下而上,这一逆转的二分法构成了现代民粹主义兴起的政治基础。其实现代民主政治已经打破了基于权力与权利二元分割的单向政民关系,权力与权利都具有了双重主体,因而全面依法治国既要依法执法和保障自由权利,还要全民守法和保障执法权威。对政府和民众既限制又保障,二者之间要取得平衡,从而将法治落脚于有限责任政府和动态社会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秦海燕,王维国[9](2018)在《村级权力生态运行法治化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村级权力生态主要由村级权力运行的环境和主体间关系构成。影响和制约村级权力运行的环境主要有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从一些村庄的村级权力运行的主体间关系状态看,主要有主导-依存型、领导-支持型、指导-依附型、倡导-竞争型、激励-依赖型等。基于此,可以从权力配置法治化、权力支持法治化、权力运行法治化、权力监督法治化四个方面构建村级权力良性运行的法治化路径。法治化路径的实质和要求就是从形式法治、实质法治、行政法治、程序法治、民生法治等方面维护广大村民的各项权益,不断提高其获得感、幸福感。(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黄彬[10](2018)在《程序与规则:公立大学权力关系法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中国的政策目标规制之下,公立大学被政治实体纳入国家综合治理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叙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得以强化,大学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迈入法治化语境。作为复杂多元的权力系统,公立大学权力关系结构与特征体现着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水平。推进公立大学治理现代化,根本要义是大学治理的法治化,其核心就是大学公域的“规则之治”,其关键则在于“程序之治”,从而体现大学治理的程序正义、和谐共治和实质自由。本文第二部分从权力关系的多重维度厘清和解析公立大学权力关系的内涵、结构与属性,建立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同层级政府、政府与高校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大学外部权力关系的基本内容。大学内部,则存在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民主权力、决策权力-执行权力-监督权力、学校权力-院系权力多维度权力关系,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同类型大学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职能部门的权力控制程度不一样,权力关系的结构存在个性差异。但在统一化的外部管理下,又体现同质类构、复杂多元的整体性特征。论文第叁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对公立大学权力关系法治化的法理基础和制度逻辑进行探析,力图建构本研究的理论根基。大学权力关系法治具有相对特殊的内涵实质、价值证成和程序法理,关涉大学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定位、大学自由与法律、大学主体权利与义务等。实现大学权力关系可法治性,不仅需要“硬法”路径,也需要推进“软法”路径,形成“软硬协调的混合法之治”。与此同时,必须创新治理制度要素,提升制度创新过程与效果的法定力。论文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从外部和内部角度,建构权力关系规则与程序之治的原则框架,提出公立大学权力关系法治化路径。针对公立大学外部权力关系失衡现状,其法治路径在于:府际分权的法治化;政府行政“清单管理”;强化高校参与程序、完善教育行政决策监督程序和健全责任追究的程序要件等外部教育行政程序化治理,建立大学外部治理的公共秩序。在内部层面,一是确立“学术-行政-民主”权力关系法治化的共同治理、分工协调原则:合理划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边界,注重构建“强协调”机制;强化学者个人的学术权力,构建“强防范性”规则机制;促进校内学术组织的学术化,回归学术组织的学术本质;推进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的学术自治,保障学术权力行使的程序民主和程序参与。二是确立“决策-执行-监督”权力关系法治化的成效导向、分合有度原则,建构“组织目标——大学绩效——规则程序——权力结构”内在逻辑,在单一性功能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和融合不同类型大学不同型态的权力关系特征、自治权力大小和自治能力高低,以及“权力所面对的事务的性质”等多元标准,以保持对于大学管理事务的及时性和系统性回应。叁是确立“学校-院(系)”权力关系法治化的底部沉淀、合理授权原则:即构建竞争导向、需求导向、绩效导向的程序与规则,确立学校授权对象院系、授权具体内容和授权时限范围,建立一种差异授权、回归院系自治的法治逻辑。论文第七部分,提出大学权力关系法治的自由目的,并从法治秩序与自由价值阐析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间的关系。论文第八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8-01)
权力法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权力清单制度在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以来,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广,现已经初具规模。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促使各政府对行政权力进行梳理,取消或下放不合规定的权力并在政府网站等平台上公开权力清单。通过公开权力清单的方式,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我国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背景下,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这几年地方政府权力清单的运行现状来看,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权力清单的编制和公开过程缺少系统的法律法规约束,造成各地政府在对权力归类、清单内容的编制等问题上标准不一。因此,与权力清单配套的相关清单制度也需同步推进。通过完善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清单制度,有助于构建出全面的政府清单系统。权力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和审查监督机制不到位,使权力清单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应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使权力清单与现有法律法规保持同步更新。完善权力清单的审查机制,加强对权力清单相关工作的审查和监督,有利于充分发挥权力清单限制行政权力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作用。本文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对政府权利清单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做出阐述,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重点研究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完善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供理论支撑;第叁章对我国地方政府权力清单的实行现状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第四章以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础,并且结合我国地方的相关实践经验,从而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权力法治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辉.论权力清单改革的法治化构想[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范阳阳.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法治化路径探析[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3].林坚.深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J].政策了望.2019
[4].刘用全.县域治理法治化建设——基于权力配置和运行角度[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赵培显.人民监督权力的法治化路径[J].人民法治.2019
[6].张晓峰,周呈思.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N].湖北日报.2018
[7].任广浩,解建立.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政府间权力纵向配置变革及其法治化探索[J].河北法学.2018
[8].张国军.民粹主义背景下的国家治理法治化——基于权力与权利关系变迁的考察[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
[9].秦海燕,王维国.村级权力生态运行法治化路径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0].黄彬.程序与规则:公立大学权力关系法治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