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态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态,曲霉,正交,红曲,工艺,大曲酒,菌丝体。
液态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勇,程伟,李娜,张杰,潘天全[1](2019)在《利用黑曲霉液态发酵制备生物酯化液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液体培养分别获得黑曲霉发酵液、己酸菌液等,再向液态体系中添加酯化混合物料,包括黄浆水、酒尾等,并调整pH、控制液态发酵物料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件培养生物酯化液,将培养成熟的生物酯化液进行灌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液态发酵制备的酯化液,可以充分利用黑曲霉产生的复合酶类并有效促进酯化作用,提高了液态发酵体系的酯化效率,在提高酿酒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酯化液的灌窖操作有利于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酒质量。(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6期)
张娟,王顺喜,李丹,罗美玲,夏晓华[2](2019)在《基于响应面法对蜂粮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蜂粮分离出来的乳酸菌为发酵菌种,对马尾松花粉进行发酵。选取料液比、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以及搅拌转速作为发酵条件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 Design设计试验,并对模型和各因素的显着性及可信性进行分析。试验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花粉与水的料液比为0.13 g/m L,乳酸菌的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3℃,发酵罐的搅拌转速为445 r/min,在此条件下,蜂粮中乳酸菌的活菌数为2.107×10~7cfu/g,感官评分为4.32分。(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2期)
相龙贝,李小蓉,曹雁平,王成涛,杨雪莲[3](2019)在《红曲霉液态萃取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放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曲色素是通过红曲霉菌发酵而制备的一种天然药食两用的色素。萃取发酵,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萃取剂,解除胞内红曲色素的积累作用和负反馈抑制,从而提高红曲色素产量。根据前期研究,将筛选得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植物油配比,所得萃取剂具有较为理想的萃取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发酵罐放大培养,优化了发酵罐发酵条件,并研究了萃取发酵对红曲色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发酵罐生产的最佳条件:转速为200 r/min,通气量为3 v/vm,pH为5.0。在此条件下,红曲红、橙、黄色素含量分别达到164.7 U/mL、132.4 U/mL、122.6 U/mL。加入Brij 35后,红曲红、橙、黄色素含量可分别达到239 U/mL、203.7 U/mL、187.1 U/mL,相对于常规发酵提高了45.11%、53.85%、52.61%。(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秋萍,Drazenka,Komes,龚加顺,Sarote,Sirisaneeyakul[4](2019)在《塔宾曲霉液态发酵制备高茶褐素含量速溶普洱茶及其安全性评价和理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褐素是普洱茶的重要活性成分,为了提高速溶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含量,在5-L发酵罐中利用塔宾曲霉TISTR3647液态发酵绿茶水提物制备高茶褐素含量速溶普洱茶(SF速溶普洱茶),并比较了SF速溶普洱茶与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所制备的市售速溶普洱茶(SSF速溶普洱茶)的安全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有被检测样品中微生物计数及黄曲霉毒素B_1、G_1、B_2、G_2、环匹阿尼酸、烟曲霉毒素B_1、B_2、B_3和赭曲霉毒素A均低于检测限。SF速溶普洱茶中检出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少于SSF速溶普洱茶。成人按每日摄入1g速溶普洱茶计,其微量元素摄入量低于相关部门推荐的摄入量。感官评价表明,速溶普洱茶风味醇和、饱满。SF速溶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含量是SSF速溶普洱茶的4倍,且其茶多酚和总黄酮显着高于SSF速溶普洱茶(P <0.05);而其没食子酸、总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总糖和多糖含量则显着低于SSF速溶普洱茶(P <0.05)。研究表明,塔宾曲霉液态发酵法制备速溶普洱茶高效且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丁岩芳,汪建明[5](2019)在《霉菌发酵剂发酵液态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霉菌发酵剂在液态奶中的发酵效果,以液态奶为原料,通过接种霉菌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实验对液态奶发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取白地霉、娄地青霉和卡地青霉为发酵剂菌种,测定发酵液的pH、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 FFA)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FAA)含量,比较不同霉菌发酵剂对液态奶的发酵效果。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卡地青霉发酵效果最好,卡地青霉在29℃,95r/min条件下摇床发酵培养4天,发酵液中的FFA%和FAA%分别为4.37%和0.430%。然后对发酵液蛋白分子量进行了分析,霉菌发酵后蛋白分子量变小。液态奶中的蛋白在霉菌发酵过程中进行了降解,在发酵作用下高分子量多肽进一步降解形成低分子量多肽,蛋白分子量变小。研究成果为霉菌发酵剂直接发酵液态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9年10期)
张娟,李丹,王顺喜,夏晓华,段传人[6](2019)在《固态与液态发酵生产蜂粮的营养成分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人工发酵蜂粮的发酵方式,对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蜂粮的乳酸菌活菌数、感官评分、总糖、总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液态发酵的蜂粮中的乳酸菌活菌数多于固态发酵,且其营养成分也优于固态发酵。固态发酵的蜂粮的乳酸菌活菌数最大值为1.65×107CFU/g,感官评分为4.02分,总糖含量为45.9%,总蛋白含量为23.9%,总氨基酸含量为1.52 g/100 g。液态发酵蜂粮的活菌数达到2.12×107CFU/g,感官评分为4.44分,总糖含量为46.8%,总蛋白含量为24.3%,总氨基酸含量为1.54 g/100 g,尤其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较高。结果表明,蜂粮液态发酵方式优于固态发酵,可以用液态发酵进行蜂粮的大规模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10期)
杨晓,伍时华,吴佳敏,黄瑶,易弋[7](2019)在《五粮生料液态发酵酿造浓香型白酒的初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五粮生料液态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变化,为改进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为原料,采用生料液态发酵法在室温条件下酿造浓香型白酒,先使用5种原料单独发酵16 d后,再混合发酵6 d,考察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的变化,并将发酵醪液蒸馏,分段取酒,测定产品主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种原料单独发酵的总糖利用率均达90%以上,其中高粱的糖醇转化率最高,达到47.37%。混合发酵后产品实际出酒率为41.16%,所得58°白酒总酸含量为0.38 g/L、总酯含量为1.19 g/L、甲醇含量为0.16 g/L;65°白酒总酸含量为0.31 g/L、总酯含量为1.45 g/L、甲醇含量为0.19 g/L,具有浓香型白酒的酒体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10期)
王亚平,邢爽,孙中贯,肖冬光[8](2019)在《液态法大曲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醇含量高是制约液态法白酒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液态法白酒中高级醇含量,本研究在传统液态法白酒发酵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酵母、酶制剂和大曲协同发酵生产液态法白酒.系统地研究了酿酒原料、酵母菌种、酵母接种量、酶制剂(糖化酶、酸性蛋白酶)用量、酵母与大曲用量对液态法大曲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种、酵母接种量、酸性蛋白酶用量和大曲用量对液态法大曲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含量影响较大,而酿酒原料和糖化酶用量对液态法大曲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酵母菌种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3产高级醇总量最高(512.82 mg/L),酿酒酵母A-2产高级醇总量最低(441.51 mg/L),二者相差71.31 mg/L;随着酵母接种量从2×10~6mL~(-1)增加到12×10~6mL~(-1),高级醇总量从376.52 mg/L增加到444.64 mg/L;酸性蛋白酶的用量为4 U/g时,高级醇总量为431.29 mg/L,比对照下降7.80%;大曲用量为原料的40%时,高级醇总量为207.73 mg/L,比对照下降59.98%.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发酵,高级醇总量对比初始发酵条件降低了52.18%.(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晓暾[9](2019)在《功能性红曲菌丝体的液态发酵制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叙述了通过特殊处理、分离诱变,筛选出优良的红曲菌并进行液态发酵,红曲菌丝体具有以下特点:①高含红曲多糖、红曲蛋白;②不产桔霉素和他汀药物。(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苏政波,刘宝祥,马闯[10](2019)在《樱桃酒深层液态发酵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日照产大樱桃为原料,采用带渣发酵,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加糖量、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进行分析,确定樱桃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加糖量20%,接种量0.08%,温度24℃,发酵时间8 d。最后得到的樱桃酒呈深红色,酒液清亮,酒香浓郁,酒体醇厚丰满,酸甜适当。(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液态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天然蜂粮分离出来的乳酸菌为发酵菌种,对马尾松花粉进行发酵。选取料液比、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以及搅拌转速作为发酵条件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 Design设计试验,并对模型和各因素的显着性及可信性进行分析。试验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花粉与水的料液比为0.13 g/m L,乳酸菌的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3℃,发酵罐的搅拌转速为445 r/min,在此条件下,蜂粮中乳酸菌的活菌数为2.107×10~7cfu/g,感官评分为4.32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态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勇,程伟,李娜,张杰,潘天全.利用黑曲霉液态发酵制备生物酯化液及其应用[J].酿酒.2019
[2].张娟,王顺喜,李丹,罗美玲,夏晓华.基于响应面法对蜂粮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3].相龙贝,李小蓉,曹雁平,王成涛,杨雪莲.红曲霉液态萃取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放大工艺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4].王秋萍,Drazenka,Komes,龚加顺,Sarote,Sirisaneeyakul.塔宾曲霉液态发酵制备高茶褐素含量速溶普洱茶及其安全性评价和理化性质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丁岩芳,汪建明.霉菌发酵剂发酵液态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
[6].张娟,李丹,王顺喜,夏晓华,段传人.固态与液态发酵生产蜂粮的营养成分对比[J].中国酿造.2019
[7].杨晓,伍时华,吴佳敏,黄瑶,易弋.五粮生料液态发酵酿造浓香型白酒的初步试验[J].中国酿造.2019
[8].王亚平,邢爽,孙中贯,肖冬光.液态法大曲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影响因素的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9
[9].杨晓暾.功能性红曲菌丝体的液态发酵制取方法[J].酿酒科技.2019
[10].苏政波,刘宝祥,马闯.樱桃酒深层液态发酵工艺[J].食品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