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碳,氮丙啶,聚氨酯,机敏材料
双敏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格非[1](2011)在《二氧化碳基双敏性脂肪族聚氨酯的分子设计与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固定CO2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综合利用CO2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利用可再生资源获取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CO2与氮丙啶共聚可以得到脂肪族聚氨酯,由于高分子链中同时含有亲水的聚氨链节和疏水的聚氨酯链节,共聚物表现出显着的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我们从生物质资源氨基酸出发,通过还原及Wenker环化反应,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氮丙啶衍生物;而后分别与CO2共聚,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同时,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使用了叁种不同金属配位中心的Salen类催化剂,用以调节共聚物链段中亲水-疏水链节的比例,进而调控聚合物的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结果表明:单体分子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会对其聚合活性和CO2的共聚率产生很大影响;Salen-Zn的使用可以得到LCST45℃,迟滞区间5℃的共聚物,Salen-Co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链段中氨酯基的含量,而Salen-Cr更有利于环状恶唑烷酮和齐聚物的生成。聚合物的链段结构采用核磁(NMR)、元素分析(EA)进行表征;分子量用动态光散射(MALLS)测定;相转变温度(LCST)用变温紫外进行表征。另一方面,机敏聚合物材料作为与生物相关的多用途智能体系,在药物控释、微执行器、传感器、分离膜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CO2基双敏性聚氨酯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将其与生物多糖海藻酸复合,再经过超临界CO2条件下的仿生矿化处理,可以得到具有温度和pH双重响应性的全降解药物控释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对模型药物吲哚美辛具有优异的温度和pH控释效果,因而在抗癌药物载体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聚氨酯因其特殊的链段结构,对矿化微球的晶体组成和形貌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杂化微球的结构和形貌通过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3-01)
郭筱洁,肖长发,刘美甜,胡晓宇[2](2010)在《压力温度双敏性聚氨酯中空纤维膜通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氨基甲酸酯(PU)为基质相,添加成孔剂及二氧化硅粒子,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得了具有对压力、温度刺激双重敏感的PU中空纤维膜;研究了膜的水通量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对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中空纤维膜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PU中空纤维膜为均质膜;膜孔径分布较窄,87.17%的孔集中在0.15~0.20μm。随着压力、温度上升或下降,膜的水通量相应增大或减小,水通量与压力、温度变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经一次过滤,无机粒子清除率达98.52%~99.78%。(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0年06期)
张柯[3](2009)在《环氮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合成及温度/pH双敏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作为单体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二氧化碳固定的重要途径。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和氮丙啶及其衍生物的共聚,可以得到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的脂肪族聚氨酯。同时,由于该反应中氮丙啶均聚反应和氮丙啶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是相互竞争的,所以导致了聚合物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疏水性脂肪族氨基甲酸酯链节和亲水性脂肪族聚胺链节。这种分子结构类似于温敏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其中的异丙基为疏水性成分,酰胺基为亲水性成分),而聚胺链节为有机碱。所以,由二氧化碳和氮丙啶及其衍生物共聚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具有温度/pH双敏性。本论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叁种不同结构的环氮化合物,氮丙啶及其甲基取代化合物,以及不同结构的salen类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并通过核磁、红外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合成的salen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用于氮丙啶类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分别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种因素(中心配位金属,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聚合温度,底物单体结构,以及反应溶剂)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论文第二部分对由二氧化碳和氮丙啶及其衍生物共聚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的温度/pH响应行为进行了初步考察,并探讨了聚合物的释药性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9-05-25)
刘维俊,周圆,陈厚样,黄永民,刘洪来[4](2008)在《双敏性微凝胶的絮凝及聚沉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沉降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微凝胶,并用NMR,DLS分析测定了微凝胶结构及凝胶颗粒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粒径和表面电势的变化.25℃时在pH=7的溶液中Zeta电位为-18mV,随离子强度增加,逐渐减小.当NaCl浓度达0.2mol/L时基本不变,表明微凝胶表面电荷受到屏蔽,浓度继续增加主要使凝胶颗粒收缩.加热引起微凝胶收缩,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增大,Zeta电位增大.在0.2mol/LNaCl溶液中,41℃时微凝胶的Zeta电位可达-12.4mV,使微凝胶稳定.较高离子强度时,Zeta电位随温度升高发生突变,微凝胶表面几乎为中性,其突变温度与临界絮凝温度(CFT)相当.CFT随离子强度增加向低温迁移,微凝胶聚集速率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快.(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郁杨,尹静波,罗坤,谢勇涛,颜世峰[5](2008)在《温度和pH双敏性PVME/CMCS水凝胶辐射交联制备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甲基乙烯基醚(PVME)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原料,采用电子束辐照交联方法制备聚甲基乙烯基醚/羧甲基壳聚糖(PVME/CMCS)水凝胶,研究了温度、pH值、CMCS含量等对PVME/CMCS水凝胶溶胀度的影响,同时以5-氟尿嘧啶(5-Fu)作模型药物,初步探讨了凝胶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在20~40kGy时,凝胶分数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辐射40kGy以后趋于平衡.在相同辐射剂量下,随着体系中CMCS含量的增加,凝胶分数反而减少.该水凝胶具有一定的温度和pH敏感性,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35℃左右,并且在相同时间内和25及37℃下的溶胀反复可逆,表现出较快的响应性.pH<3.0和pH>5.0时,溶胀度较大;pH值为3.0~5.0时,凝胶网络由于静电力收缩,溶胀度较小.CMCS含量的增加和辐射剂量的减小均可提高凝胶载药量.药物释放时间可通过改变体系中CMCS的含量和辐射剂量来调节.(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刘佃森[6](2006)在《温度和pH双敏性药物膜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具有毒副作用低、疗效高、药效可控等优点,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颇受人们关注。药物的释放速率取决于基材和药物的性质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而外部环境(如温度、pH等)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药物基材一般为高聚物,基材共混后的性质要发生变化,并出现单个高聚物本身不具备的某些性质。高聚物的相容性对共混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知:实验中制备的纤维素/PEG共混膜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熵变值与纤维素的含量有关,随纤维素含量的增大而降低。由于相变材料可以进行调温控制,所以本课题在对共混膜的厚度加以控制的前提下,应用DSC方法估算了纤维素/聚乙二醇共混物的相变温度(Tr),并研究了其与两组分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共混物的Tr随纤维素比例增加而减小,且明显小于两个独立组分的Tr,其规律为:Tr=A-B*Ln(W_(Cell)/W_(PEG))。式中A和B均为常数,W_(Cell)和W_(PEG)分别代表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的重量,Ln为自然对数。 当纤维素/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70/30时成膜性能最好,并且此时相变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有很大的医学价值。在此比例下以常用的维生素C和卡托普利为模型药物分别制备了两种药物膜;用电导率仪研究了含维生素C的药物膜在水中的缓释效果及动力学特征,不同的固液(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6-01-20)
刘晓华,唐黎明,戴彧,王晓工,刘德山[7](2003)在《含聚氨酯型温度和pH双敏性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种阴离子型的端烯基聚氨酯 (UAA)预聚物 ,制备了 p H值敏感的水凝胶 ,比较了它们的p H值响应性。将 UAA预聚物与 N-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共聚 ,得到具有温度和 p H值双重敏感性的水凝胶。研究发现聚氨酯侧链的引入对 NIPA的相转变温度 (LCST)几乎无影响。聚合温度和组成比对所合成的水凝胶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3年01期)
双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氨基甲酸酯(PU)为基质相,添加成孔剂及二氧化硅粒子,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得了具有对压力、温度刺激双重敏感的PU中空纤维膜;研究了膜的水通量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对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中空纤维膜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PU中空纤维膜为均质膜;膜孔径分布较窄,87.17%的孔集中在0.15~0.20μm。随着压力、温度上升或下降,膜的水通量相应增大或减小,水通量与压力、温度变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经一次过滤,无机粒子清除率达98.52%~99.7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敏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格非.二氧化碳基双敏性脂肪族聚氨酯的分子设计与自组装[D].郑州大学.2011
[2].郭筱洁,肖长发,刘美甜,胡晓宇.压力温度双敏性聚氨酯中空纤维膜通透性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0
[3].张柯.环氮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合成及温度/pH双敏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
[4].刘维俊,周圆,陈厚样,黄永民,刘洪来.双敏性微凝胶的絮凝及聚沉行为[J].化学学报.2008
[5].郁杨,尹静波,罗坤,谢勇涛,颜世峰.温度和pH双敏性PVME/CMCS水凝胶辐射交联制备及其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
[6].刘佃森.温度和pH双敏性药物膜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
[7].刘晓华,唐黎明,戴彧,王晓工,刘德山.含聚氨酯型温度和pH双敏性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