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娇[1]2016年在《现代汉语兼语句语篇功能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语篇角度,考察兼语句各小类在语篇中的句际语义和成分语义的异同,并对比了NP和VP的衔接方式,从而对兼语句在语篇中功能做出说明。全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兼语句及小类的语篇分布,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兼语句小类在不同语篇中的使用频率有差异。使令类由高到低依次为:时评语篇>对话语篇>说明语篇>叙事语篇;称呼认定类为:时评语篇>说明语篇>对话语篇>叙事语篇;喜怒类为:时评语篇>对话语篇>叙事语篇>说明语篇;有无类使用频次:时评语篇>叙事语篇>对话语篇>说明语篇;交接交付类为:叙事语篇>时评语篇>对话语篇>说明语篇。出现这些差异既受各兼语小类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影响,同时又有语篇类型的限制。不同语篇类型对兼语小类的选择有所不同。第二章主要针对兼语句小类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五小类兼语句在句际修辞关系上大同小异。相同的是,五小类多用来表示顺承关系。不同的是,每一小类都有其特殊的句际修辞关系,使令类和有无类兼语句多表示因果关系,有无类更多地也可用来表示详述关系,交接交付类多用来表示目的关系,喜怒类和称呼认定类多用来表示顺承关系。有无类NP1多用来表于表示无指,NP2多用于表示不定指。和有无类不同的是,使令类和喜怒类、称呼认定类、交接交付类兼语句NP1,在时评语篇和说明语篇中,多用于通指;在叙事和对话语篇中,多表示特指。NP2的情况也是如此。第叁章主要考察NP的衔接方式和VP2的语篇功能,其中使令类和喜怒类、称呼认定类、交接交付类兼语句NP1多回指,少下指,与上文联系紧密;有无类兼语句NP1既不回指也不下指,与上下文语义关系都较弱;NP2的情况也是如此。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NP衔接方式与其指称类型有关。各小类兼语句VP2在语篇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从认知角度,可表达“原因-结果”衔接,可表达目的衔接,还可表达顺序衔接。
刘琪[2]2014年在《句法与语篇:汉语叙事中实体首现的规律与无定构式的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句法与语篇的关系是语法与语用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句法和语篇的互动性,关注“语篇视角下的句法研究”,以汉语叙事语篇中的“实体首现”(实体在语篇中第一次出现)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感兴趣的是,一个实体在叙事语篇中是如何第一次出现的,它是以什么样的句法形式出现的。我们特别强调“实体首现”的分析和解释作用,并据此对汉语中无定构式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我们描写和总结了汉语叙事语篇中实体首现在表述形式、句法位置和句型等方面的多样性表现和倾向性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解释。然后,以“实体首现”为视角,重新审视了汉语中的无定主语句、无定“把”字句,对其允准条件和功能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汉语叙事中实体首现的规律,探讨实体首现对句法的制约作用,并以“实体首现”为视角审视汉语中的无定构式。以期对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乃至语法与语用的互动性都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全文分为八章,现将各章内容简要介绍如下:第一章是导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理论方法及相关研究综述。第二章介绍了什么是叙事语篇、实体首现和叙事起蒂,并分别对其概念、类别、性质进行了详细探讨。第叁章总结了实体首现对表述形式的选择规律,并从可别度、话题、信息等角度对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叙事语篇中实体首现对表述形式的选择规律也进行了对比和解释。本章最后还对实体首现形式的指称和信息错配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其语篇功能和语用效应。第四章从多样性的角度对实体首现的句法位置选择情况进行了描写,总结出其倾向性规律。并结合信息结构、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衔接手段等影响因素,对倾向性规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叙事语篇中实体首现对句法位置的选择规律进行了对比和解释。第五章探讨了实体首现对句型的选择规律。从多样性的角度描写了实体首现句的句型种类,从倾向性的角度总结出实体首现句型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体首现对句法位置的选择偏好和叙事语篇的结构模式对倾向性规律进行了解释。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叙事语篇中实体首现对句型的选择规律进行了对比和解释。第六章以“实体首现”为视角,重新审视了汉语中的无定主语句。本章详细描述了无定主语句在叙事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和实体首现功能,结合形式、语义、语境等因素对其成立的允准条件进行了探讨,然后对无定主语句在不同类型叙事语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无定主语句的语体偏好和特有的语篇功能,最后讨论了无定主语句和“有”字句的可替换度。第七章以“实体首现”为视角,重新审视了汉语中的无定“把”字句。首先将无定“把”字句分为两类,一类由古代汉语中的“把一”句演变而来,一类由古代汉语中的“把个”句演变而来,然后描述了无定“把”字句在叙事语篇中的信息、话题和语用功能,并对两类无定“把”字句不同的语体偏好进行了描写和解释。第八章是结束语,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讨论本文研究的价值和贡献。同时,指出本文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田然[3]2003年在《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文中提出本文从汉语本体方面对叙事语篇 NP省略进行了分析描述 ,归纳出了各种省略模式 ,并阐明了该研究在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童玲[4]2016年在《存现句的语篇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存现句置于不同语篇中进行比较考察,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研究了存现句及小类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并阐述了其原因。说明语篇和叙事语篇中存现句的分布频率最高,其次是戏剧语篇和时评语篇,最后是会话语篇,存现句小类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频率最高的是“有”类,其次是“挂”类和“戴”类,最低的是“垂”类。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是受到了语篇类型特征的限制,另外也与存现小类自身的语义特征有关。第二章研究表明存现句多作为始发句和后续句出现在语篇中,作为终止句的情况最少。作为始发句的存现句,共同点是引出新事物、人物和话题,但叙事和戏剧语篇中多用于环境描写,说明语篇和时评语篇还用于提出结论和观点;作为后续句的存现句都具备承前启后的功能,但说明和时评语篇中起解释和补充的作用,会话语篇中常是用于引出新话题,戏剧语篇中用来交代舞台环境布局;作为终止句的存现句具有总结归纳的语篇功能,不同的是,叙事语篇中终止句主要起强调和升华作用,会话语篇中多用于话题的结束和转换,而时评语篇和说明语篇中的终止句主要功能是揭示现象、解释原理和归纳原因,戏剧语篇多对舞台布景进行补充说明。作为始发句和后续句的存现句小类分布频率高的有“有”类、“挂”类、“是”类和“长”类,最低的是“垂”类,这和各小类自身的表达形式和语义特征密切相关。第叁章研究了存现句主宾语在不同的语篇中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存现句主语的不同表现形式与上下文之间关系最紧密的是名词形式,其次是零形式,最后是短语形式。存现句主语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最强的是叙事语篇,最弱的是会话语篇,出现这种情况与存现句主语形式的回指小类有直接关系。五种语篇多联想回指、部分同形回指和异形回指,少零形回指,不同的是,会话语篇、时评语篇和戏剧语篇还多出现同形回指。说明语篇和时评语篇中的存现句宾语与上下文联系最紧密,会话语篇中的联系最不紧密,戏剧语篇和叙事语篇中宾语与上下文联系较紧密。第四章研究了存现句修辞关系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和原因,且考察了修辞关系在语篇中的典型性。五种语篇在修辞关系上大同小异,相同的是详述关系都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不同的是,叙事语篇中多顺承和因果关系,戏剧语篇中多平行和顺承关系,而会话语篇、时评语篇和说明语篇中多因果和平行关系。从平均分布频率来看,详述关系分布频率最高,是最典型的修辞关系,因果、平行和顺承关系是比较典型的修辞关系,选择关系为最不典型的修辞关系。
田然[5]2003年在《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文中提出北京语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 告止。诛语言式宫 方向。语枯含
王文楠[6]2011年在《叙事和议论语篇中的省略研究及韩国学生偏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国学生在学过一段时间的汉语之后,已经能够用口语基本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错误较少并且连贯性也很强。但是在写作中,要表达整篇的思想时,将汉语落到笔端、付诸实践之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重复、多余的句子成分,一些必要词语的缺失,导致了语篇整体表现为的不流畅、不连贯。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在于省略使用的不当。省略作为语篇的语法衔接手段之一,在篇章结构的连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韩国学生在省略的使用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的,一直制约着韩国学生篇章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以搜集到的中韩学生的叙事类作文和议论类作文为语料来源,通过分析描写所得语料中的省略现象,对中韩学生的省略使用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本文采用偏误分析、比较分析及统计归纳等研究方法,归纳了汉语叙事语篇及议论语篇中省略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试着总结了一些规律;进而探讨韩国学生偏误的类型及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省略教学上的建议。本文试图通过叙事及议论语篇中的省略研究,解决韩国学生写作时出现的偏误,希望能够对韩国学生学习省略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屈慧[7]2012年在《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汉语语篇衔接问题在留学生的作文中大量存在,学者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但是现在还缺少一个明确的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体系描述和建立在大量语料分析基础之上的汉语和中介语语篇衔接方式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系统,把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方式分为指称、结构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四个部分。然后在小学五、六年级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叁十篇记叙文作为汉语语料,在高年级留学生作文中选取叁十篇记叙文作为中介语语料,对其中的语篇衔接方式及其使用情况做了定量的分析和考察,并以列表的方式对以上两种语料中语篇衔接方式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比例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找出中介语语料中语篇衔接方式的使用偏误,加以分析。最后,本文在余论部分列出了中介语语篇中缺少衔接的地方。另外,本文把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方式分为意合和形合两大类型,统计了叁十篇汉语语料中两大语篇衔接类型的使用数量之后,本文得出结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语篇衔接方式以形合为主。本文在汉语语料和中介语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汉语语篇衔接系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以此为参照对留学生记叙文语篇衔接方式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使用偏误,希望能对语篇教学提供参考。
刘建霞[8]2005年在《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262篇韩国留学生作文语料进行了穷尽分析,详细描写了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类型,并用表格形式反映了各个偏误类型的分布情况,使我们对韩国留学生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有了一个宏观的概念。本文还对省略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母语影响以及教学中规则不细化是主要原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韩国留学生名词性词语的省略偏误进行了分类统计,使我们初步了解了韩国留学生在省略方面的学习情况,这将有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毛颢[9]2013年在《汉英叙事语篇回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回指一直被看作是“大脑之窗”,是日常语言信息传递和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手段,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上的多维限制。在各种语言理论中回指问题都是关键问题。回指研究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透视许多语言理论的窗口,更在于它不同寻常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为满足交际活动的需要,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形成一套复杂而完备的回指语系统,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作为指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指现象是当代语言学,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往的回指研究中基于语篇的汉英回指对比研究尚不多见。目前还没有人对英汉语篇回指使用分布、回指释义确认做过系统的实证性的对比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系统性、多维度、深层次地研究了汉英叙事语篇回指。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有两项;(一)为回指的使用和识别确认提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汉英两种语言在回指使用上所具有的不同分布、特性和规律;进一步应用该框架解析英语和汉语语篇中的回指;建立一种明细的表征手段和形式化操作模式,使语言研究在微观层面的分析更为精细化,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二)探讨回指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语篇的回指选择、回指解析思路;建立能够把形式、功能和认知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路径。第一个问题回指的应用研究为课题的研究主线,第二个问题基础理论的研究则始终贯穿和蕴涵于前者。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关涉普遍语言问题和普遍语言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回指释义、回指选择、回指解析等相关经典问题为主线展开;运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语料分析为基础对英汉叙事语篇回指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在回指使用上所具有的不同分布、特性和规律;分析了汉英回指分布、回指解析的共性和个性。对汉英回指选择的重要方面进行了对比;揭示了汉英回指现象背后隐藏的语言类型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对汉英语篇回指系统、深入、多视角研究,丰富了汉英回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经过深入细致的论证和分析,参照向心理论、深层认知心理机制等相关理论和观点,首次建立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回指分析框架——“主题—谓语动词语义规则”,对回指解析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以“主题—谓语动词语义规则”回指解析模式弥补了以往回指解析研究方面的弱势,具有普遍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本文推导出的语篇回指分析框架是可行的、有效的,本文的语篇回指分析框架和规则能用来识别、确认和解释语篇回指。这种模式不仅对回指的现状做出解释,而且对回指将要发生的连续或转移状态做出动态预测,并论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解决了当前回指解析研究对语篇回指不能完全解析的问题。全文共七章。第一章,研究引论。对以往的回指研究进行了富有批判性的综述,对具有代表性的回指理论流派如生成语法的约束理论、新格莱斯主义进行述评,总体上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理论背景、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思路等。第二章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描述,阐述和分析了回指的基本概念、回指特征和回指分类以及零形回指与省略等零形式的关系。第叁章至第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叁章结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理论,从回指的句法语义、层次分析、认知思维与语篇理解等不同角度探析回指的释义问题,明确回指的释义和制约机制,为解释语篇中大量的回指现象提供有力的基本依据。深化对回指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探求和揭示回指的使用规律,为回指及零形回指解析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以语料分析为基础对英汉叙事语篇回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语料为支撑分别对英汉语中的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进行考察和具体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找出英汉回指的共性和个性并且做出合理解释。第五章分析了向心理论解析模式对英语语篇回指的解释力,从语篇回指的微观层面探索语言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信息结构、认知机制、语用机制、语境因素及社会文化规约等)如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完成言语交际行为。第六章参照向心理论、深层认知心理机制等相关理论和观点,首次建立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回指分析框架。针对向心理论的局限,对向心理论引入两点修正,重点剖析“主题规则”和“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规则”对回指确认的影响,从而建立回指解析的规则。为验证修正后的回指解析模式在自然语篇中的表现,选用真实自然的语料对“主题规则”和“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规则”模式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推导出的语篇回指分析框架是可行的、有效的。第七章,结语。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本研究用语料数据展示了英汉语篇回指的共性和个性,建立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回指分析框架——“主题—谓语动词语义规则”,对回指解析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英汉语篇结构,也可以应用到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对比与翻译等研究领域。本研究可以为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新颖观察视角;为不同语言理论的比较与发展提供基础研究素材;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语言结构对比思路;为语言信息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属于前沿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周红[10]2017年在《近二十年来国内叙事语篇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文章从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叙事语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宏观结构多关注语篇特征、叙事视角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微观结构多关注主位结构、省略和指称等方面的研究。前人多借鉴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叙事语篇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理论创新不足,定量分析不够,对比分析较弱,亟待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兼语句语篇功能考察[D]. 孟娇.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2]. 句法与语篇:汉语叙事中实体首现的规律与无定构式的成因分析[D]. 刘琪.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J]. 田然. 汉语学习. 2003
[4]. 存现句的语篇比较研究[D]. 童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 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D]. 田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6]. 叙事和议论语篇中的省略研究及韩国学生偏误分析[D]. 王文楠. 吉林大学. 2011
[7]. 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及其应用[D]. 屈慧. 北京师范大学. 2012
[8]. 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分析[D]. 刘建霞. 北京语言大学. 2005
[9]. 汉英叙事语篇回指研究[D]. 毛颢. 武汉大学. 2013
[10]. 近二十年来国内叙事语篇研究述评[J]. 周红.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