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襄樊市学龄前儿童头发锌铜含量测定与正常值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凯[1](2020)在《恩施州环境和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手足口病的关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湖北省恩施州不同土壤硒水平区域环境和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及分布差异,探索不同区域儿童体内各元素暴露水平与手足口病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土壤硒水平将恩施州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足硒区、高硒区和极高硒区。每个区域分别抽取3个镇(乡)作为手足口病发病率的调查点,从恩施州人口统计局和国家传染病报告收集三个区域的人口总数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采集环境和生物样品时,从每个区域手足口病的三个调查点中再分别随机抽取一个镇(乡)作为采样点。从选中的镇(乡)中抽取5个村庄,每个村庄中随机抽取6户居民,采集饮用水、土豆、玉米和黄豆90、61、74、70份。血液和头发样本采集时,在每个区域随机抽取各3所幼儿园,其中3~6岁的当地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443份儿童静脉血和739份头发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本中锌、铁、硒等6种元素含量。采用非参数检验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不同区域样本元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关联性。结果2010~2014年三个区域调查点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002例,其中男性1191例,占59.5%;女性811例,占40.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72.6%)。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6月份和10~12月份是发病高峰。病原学分型以EV71为主,占79.7%。足硒、高硒和极高硒区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分别是123.29/10万、42.206/10万和130.08/10万,高硒区发病率最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88,P<0.001)。秩和检验结果表明,足硒区、高硒区和极高硒区饮用水中硒、铁、锌、钼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38.043、13.487、6.682、50.591,P值分别为<0.001、0.001、0.035、<0.001);三个区域的玉米和黄豆硒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081、6.492,P值均<0.05),且在极高硒区最高(分别为0.09、0.65 μg/g)。三个区域土豆中锌、铜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黄豆中铁、锌、铜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锌、铜元素在极高硒区较高(分别为43.2、13.3 μg/g),铁在极高硒区较低(72.4μg/g)。三个区域玉米中硒、钼、锰、锌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硒和锌元素在高硒区较低(分别是0.02、12.2μg/g),钼在极高硒区较高(0.55 μg/g),锰在极高硒区含量较低(4.58 μg/g)。三个区域儿童血硒水平分别为76.4±14.7、109.8±39.2、84.9 ± 26.5 μg/L,发硒分别为0.43±0.11、0.80±0.73、0.78±0.30 μg/g,高硒区硒含量均高于足硒区和极高硒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血液中锰元素,其他元素在三个区域均具有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血液和头发中的元素与饮用水和农作物的各元素具有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差异主要与头发中的硒、铁、铜、锰、钼元素和血液中的锌、铁、钼、铜元素有关。结论1恩施州不同土壤硒水平区域的饮用水、玉米、黄豆中硒含量具有差异,极高硒区含量最高,而儿童血液和头发中硒含量均在高硒区最高,不同区域各样本锌、铁、铜等元素也有差异。儿童体内硒水平处于良好状态。2三岁以下的男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4~6月份和10~12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高硒区发病率低于足硒和极高硒区。3儿童体内的元素水平与饮用水和农作物中的各元素相关。4儿童低水平的硒、锌、锰、钼和高水平的铜元素可能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相关。
蔡秋玲[2](2016)在《广西某地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暴露对某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广西某地7-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状况,探讨血铅暴露对锌、铜、铁、钙、镁水平的影响,为儿童铅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象和方法 近三年共2629名(男童1781人,女童848人)来自某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7-12岁学龄儿童自愿参与实验室检测,清晨采儿童空腹静脉血lml用于测全血血铅和锌、铜、铁、钙、镁等元素的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GFAAS)测定血铅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锌、铜、铁、钙、镁等元素的含量。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儿童血铅、锌、铜、铁、钙、镁的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法对不同亚群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铅、锌、铜、铁、钙、镁六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全样本2629名7-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为54.6μ g/L;男童、女童的血铅中位数分别为56.9μg/L.51.2μg/L,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P<0.05。9-12岁男童血铅水平均高于同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无年龄间的差别,P>0.05。近三年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分别为64.0μg/L.50.1μg/L和49.5μg/L,后者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分别低于前两组,P值均<0.05。第一年的7-8岁和12岁男童、第二年的9岁男童、第三年的11岁男童的血铅水平高于同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样本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主要位于50-μg/L组段,占50.7%,其次为0-μg/L组段,占41.1%。男童血铅水平位于0-、50-、100-、150-、200及以上μg/L组段的比例分别为37.8%、53.1%、7.2%、1.5%、0.4%;女童的比例为48%、45.8%、4.5%、0.8%和0.9%,两组学龄儿童在血铅水平的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34,P=0.000)。第二年和第三年两个年份组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构成无差别,P>0.05;第一年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构成分别与后两年有差别,P<0.05。全样本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8.2%;男童和女童分别为9.1%和6.3%,男童大于女童(X2=6.197,P=-0.013)。9岁组男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同龄女童(X2=4.247,P=0.039),其余各年龄组的男、女童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三年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10.9%、5.2%、8.4%,有逐年降低的趋势(X2=3.890,P=-0.049);男童的铅中毒率亦有逐年降低的趋势(X2=8.302,P=-0.004)。学龄儿童血锌、铜、铁、钙、镁的含量分别为6.11±1.29μg/ml.1.36 ±0.37μg/ml.433.58±69.25μg/ml.57.77±6.60μg/ml和35.36±4.52μg/ml。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的血锌、铜、铁、钙、镁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层,9岁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血铁、血镁含量低于铅中毒组,10岁学龄儿童血钙含量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年和第三年组别的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血钙含量高于铅中毒组,P<0.05。第一年组别铅中毒等级与血铁、血镁含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5、-0.224,P<0.05。结论广西7-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男童对铅的易感性更高;铅中毒的发生伴随低血钙、低血铁、低血镁的情况。当地政府部门需重视学龄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关注儿童体内必需元素的含量,采取措施改善学龄儿童铅中毒的状况。目的调查广西汉族聚居地某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铅中毒流行状况,分析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甲状腺激素、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智力水平和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探索铅中毒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 选择广西汉族聚居区某铅锌矿区255名7-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对象,清晨采儿童空腹静脉血lml用于测全血血铅,另采2m1分离出血清,-80。保存。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GFAAS)测定血铅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Y-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含量。在该矿区居民家中随机抽取11份自种大米,用GFAAS检测大米铅含量。对同意参与调研的对象检测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试智力,填调查表收集家庭环境、生活行为习惯和饮食偏好等信息。血铅水平分析以某综合医院收治的490名学龄儿童为对照,生长发育水平分析以合浦县某乡镇小学308名汉族学龄儿童为对照。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该矿区居民自种大米含铅量的中位数为98.47μg/kg,超标检出率为18.2%。铅锌矿区255名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为84.8μg/L(男童为88.4μg/L,女生为83.2μg/L);对照组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为54.25μ g/L(男童为58.0μg/L,女童为51.2μg/L),低于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除12岁男生外,各亚群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均低于铅锌矿区,P<0.05。以血铅大于100μg/L作为判断儿童铅中毒标准,铅锌矿区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31.8%(男童为35.7%,女童为27.8%),大于对照组的8.2%(男童为10%,女童为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铅锌矿区8-10岁男童和7、10、12岁女童的铅中毒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锌矿区249名7-12岁学龄儿童检测了甲状腺功能和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铅中毒组TSH含量低于非铅中毒组,铅中毒组女童GABA水平高于非铅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含量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03)。Glu、Gln、GABA水平与血铅水平无相关性。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Cronbach’s a系数标化为0.866。205名学龄儿童的智力水平以三级(中等智力)和四级(智力中下)为主,比例分别为37.6%、25.9%。学龄儿童智商水平为92.32±14.68,智商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P均=0.000),7、8岁学生智商水平均高于9-12岁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商水平无性别差异(P>0.05)。铅中毒组儿童智商水平为88.7±14.24,比非铅中毒组低3.59;铅中毒组男童的智商水平为88.69±13.90,低于非铅中毒组男童的94.65±1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智力等级与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0.147,P<0.05)。铅锌矿区234名各亚群汉族学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9岁组外,女童的胸围水平明显劣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仅有9岁组胸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等级集中在中等和中下水平,体重在这两个等级的构成比高达97%,身高和胸围分别达到88.5%和96.1%。铅锌矿区学龄儿童身高等级、体重等级、胸围等级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锌矿区学龄儿童消瘦情况突出,男童消瘦的比例达到21.7%,女童达到22.8%。铅中毒组和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在身高等级、体重等级、胸围等级和营养状况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女童的身高、8岁女童的体重、9岁女童的胸围与血铅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432、-0.497、-0.405,P≤0.05。儿童家庭环境与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6。母亲偶尔吸烟的学龄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是母亲不吸烟者的3.587倍,经常直接喝生水的学龄儿童发生铅中毒危险是从不喝自来水者的3.716倍;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学龄儿童不容易发生铅中毒,OR值分别为0.323、0.181,TSH含量高者不容易发生铅中毒,OR值为0.775。结论铅锌矿区环境铅污染问题较突出,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的甲状腺功能水平、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智力水平、生长发育水平可能有一定损害。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智力方面对男生的影响大于女生,在生长发育方面则相反。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对儿童铅中毒可能有防治作用。
王琳萱[3](2014)在《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中国三地区12880例0-3岁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五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了解该人群矿物质元素的平均水平、缺乏及过量情况,分析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确立各年龄段、各地区婴幼儿五种矿物质元素的参考值范围,为预防婴幼儿矿物质元素缺乏或过量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黑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进行健康体检或参与营养调查的1288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BH5100型多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婴幼儿末梢血中五种元素钙、铁、锌、铜、镁的含量,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两两元素间的相关性。最后运用正态分布法确定五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结果:1.本研究样本来自黑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三地区共12880例婴幼儿,其中男童6858例,女童6022例。按年龄分为三组:0-6月组、7-12月组、1-3岁组。2.三地区婴幼儿钙、铁、锌、铜、镁元素含量现状:不同地区婴幼儿钙缺乏率最高的为黑龙江省(31.11%),江苏省最低(8.61%);不同年龄组婴幼儿钙缺乏率最高的为1-3岁组(22.01%),最低的为7-12月组(13.54%),且钙缺乏率随婴幼儿年龄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婴幼儿钙过量率不高,钙过量现象并不普遍。婴幼儿铁含量的平均值除江苏省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婴幼儿缺铁现象比较普遍,铁缺乏率最低的黑龙江省也达到了32.89%,江苏省最高,达46.66%;不同年龄组间铁缺乏率以7-12月组最高(45.17%),1-3岁组最低(31.85)。未见婴幼儿铁过量情况。婴幼儿缺锌现象较普遍,江苏省锌缺乏率最低,为17.81%,黑龙江锌缺乏率最高,为44.83%;不同年龄组锌缺乏率以0-6月组最高(63.05%),1-3岁组最低(27.07%)。锌过量率不高,说明锌过量现象并不普遍。婴幼儿铜缺乏率黑龙江省最低0.75%,江苏省最高19.37%;各年龄组之间铜元素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铜过量现象。婴幼儿镁缺乏率北京市最低(0.43%),江苏省最高(4.53%)。不同年龄组镁元素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婴幼儿镁元素过量现象。婴幼儿铁、锌联合缺乏率在三地区、三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地区中,北京市最高,江苏省最低;三年龄组中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五种矿物质元素中只有铜元素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元素含量男童高于女童。五种元素缺乏率在不同性别间无显着性差异。4.除钙、铜元素间无显着相关外,其余元素均存在显着相关(P<0.01)。5.五种末梢血矿物质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0-6月组、7-12月组、1-3岁组)计算99%参考值范围。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过低或过高均属异常,故确定双侧界值,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论:三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五元素均有缺乏,铁、锌、钙元素的缺乏较为严重,铜、镁两元素的缺乏较少。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差异,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结构等。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的缺乏可能与婴幼儿各年龄段的喂养方式、食物种类和饮食习惯有关。在补充矿物质元素时应注意各元素间的相互影响,以提高补充效果。三地区各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为指导婴幼儿合理膳食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赵辉[4](2010)在《长春市城、郊2~5岁儿童血液微量元素含量及形态发育现况调查》文中指出通过饮食人体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获得各种元素。其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与其生存地区地表层的元素组成及通过膳食摄入量有关。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对微量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与其中毒剂量的差距较小,当人体摄入必需微量元素过量时,也会造成毒性损伤。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特点为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平衡机制(吸收、利用、排泄、贮存等)不完善,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多,对宏量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比较敏感。因此,微量元素与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防御机制、智力水平、食欲等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不论是必需微量元素缺乏症,还是微量元素中毒症,往往在儿童表现的更加突出和明显。近年来,微量元素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早期发现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掌握其缺乏的特点及规律,对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及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拟对长春城、郊2~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微量元素检测,目的在于总结长春地区儿童微量元素营养水平以及对儿童形态发育的影响,为今后搞好城、郊儿童保健的工作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6城区内无重要脏器病变、2周内无急性疾病发作、经初步体检证实健康2~5岁学龄前儿童400名,同时随机抽取长春市郊区四县儿童404名(身体条件同城区)进行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形态发育指标的测量和抽取肘静脉血进行铜、锌、钙、镁、铁、铅含量的测定。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显着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显着性检验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城、郊804名儿童,男女比例相当。经卡方检验,在年龄、性别上城、郊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城、郊儿童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比较均衡。城、郊儿童血液铜、钙、镁、铁、铅平均浓度在正常值范围内;而血液锌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发生率分别为67.0%和62.6%。血中锌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4.0和66.3,低于正常值下限72μmol/L。城区儿童体内铜的含量显着高于郊区(P铜=0.0015)、而锌含量显着低于郊区(P锌=0.0155)。城区儿童血锌含量均低于72~130μmol/L的参考值;男女儿童血液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但低于0~100μg/L参考值。城区男女儿童间铜、锌、钙、镁、铁、铅6种元素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郊区男女儿童血锌含量也均低于正常参考值;男女儿童血液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但低于参考值。经秩和检验,郊区男女儿童间铜、锌、钙、镁、铁、铅6种元素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城区年龄较大儿童血锌含量较高,部分儿童的血锌值在正常值范围内。不同年龄组儿童血锌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年龄越低,缺锌越明显;郊区年龄较大儿童血锌含量较高的趋势。城、郊各年龄段儿童血液铜、钙、镁、铁含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儿童血铅水平均没有超过参考值上限,5~年龄组儿童血中铅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城区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平均值分别为102.9cm、17.6kg、49.3cm、52.7cm、53.7cm;郊区儿童上述各项形态发育指标分别为100.3cm、16.5±2.8kg、48.9cm、51.4cm、52.9cm。城区儿童身高、坐高、围度和体重均显着高于郊区儿童(P<0.05)。城区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头围、坐高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儿童男性头围和坐高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身高、体重、胸围没有显着差异,(P>0.05)。长春市城区儿童身高、体重等5项形态发育指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反映出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特点,各年龄组儿童形态发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镁、铅与各项形态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铁与身高、头围、坐高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铜和钙与各项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城、郊儿童血液中锌的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锌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72μmol/L,但随年龄增大锌含量逐渐增加;儿童血中铜、钙、镁、铁、铅浓度在正常值范围内。2.城、郊男女儿童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城区不同年龄组儿童锌含量差异显着,且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郊区不同年龄组儿童锌、铁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儿童全血中锌、铁含量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城、郊儿童体内均含有一定量血铅,且铅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4.城区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明显高于女性。郊区儿童男性头围和坐高明显高于女性。城、郊儿童身高、体重等5项形态发育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反映出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特点,各年龄组儿童形态发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城、郊儿童铜、钙的含量与各项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郊区儿童血中镁、铁与各项形态发育指标呈正相关。
顾金龙[5](2008)在《毒性元素铅、镉和营养元素钙、铁、锌、硒、铜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在IAEA资助的“毒性元素与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对孕妇、胎儿健康影响研究”项目基础上的随访,在原有的资料基础上增加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随访调查资料。通过本次采集的学龄前儿童头发中元素含量的检测、结合学龄前儿童出生时脐带血中元素含量检测结果,综合评价重金属污染、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和智商情况等。采集学龄前儿童头发,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中铅、镉、钙、铁、锌、硒和铜元素含量。元素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使用标准参考物质和测定双份平行样。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录入资料,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居民儿童头发13种元素正常参考值范围标准分组,分别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学龄前儿童发铅、镉、钙、铁、锌、硒、铜等不同水平组间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是否存在差异。入选学龄前儿童发铅、镉、钙、铁、锌、硒和铜水平分别波动在6.76-71.08μg/g、0.06-5.37μg/g、229.2-2077.7μg/g、133.1-495.5μg/g、80.34-407.9μg/g、0.09-1.45μg/g和8.30-37.44μg/g。学龄前儿童身高波动在92.3-115.1cm,体重波动在12.4-21.5kg,智商波动在73-155。全部研究对象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学龄前儿童发铅与身高和智商呈负相关,发镉与身高和智商呈负相关,高发钙组发钙与身高和体重呈正相关,发铁与身高和智商呈正相关,高发锌组发锌与身高和智商呈正相关,高发硒组发硒与身高呈正相关,高发铜组发铜与身高和体重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分析显示,当发铅和发镉超过参考值的上限时,发铅和发镉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身高和智商的主要因素,另外还发现,脐血钙与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正相关。关于毒性元素铅、镉和营养元素钙、铁、锌、铜和硒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物学机制有待其它研究进一步探讨。
王淑娥,刘振军,孙晶,崔曦,蔺新英,赵长峰,徐贵法[6](2004)在《山东农村儿童膳食中人体锌吸收率的测定》文中认为目的:测定山东农村儿童代表性膳食中锌(Zn)的人体吸收率。方法:模拟山东农村典型膳食模式,采用富集的天然低丰度稳定性同位素67Zn标记ZnCl2,使用热电离质谱法(TIMS)检测膳食和粪便中总锌含量与67Zn/68Zn比值,计算锌的真吸收率;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穴AAS雪测定膳食与粪便的总锌,计算锌的表观吸收率。同时测定影响锌吸收的因子膳食脂肪、蛋白、植酸、纤维素和维生素C(Vc)的含量,计算日平均摄入量,将其结果与我国儿童每日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NIs)进行比较。结果:锌的真吸收率为(12.94±3.32)%,锌的表观吸收率为(22.37±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1.16mg,占RNI的111.6%,高于推荐量。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1.2g与13.3mg,占RNIs的56.73%和29.60%,低于推荐量。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较高。结论:在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较低,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较高的条件下,锌的真吸收率较低。
吴斌,许能锋,陈素清,林希,陈晓冰,赵子庆[7](2003)在《福州地区小儿锌铜铁钙营养状况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小儿锌、铜、铁、钙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福州地区 80 3 5名小儿发中的锌、铜、铁及钙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采用SPSS软件包对发锌、铜、铁及钙含量与小儿年龄、性别、测定季节及不同年代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变量线性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 福州地区小儿发锌、铜、铁、钙值分别为 ( x±s,μg/g) :112 9± 2 9 7、 7 70± 2 46、 45 88± 6 75、 448 7± 91 0。发锌含量受到年龄 ,头发中铜、铁、钙含量、测定年代的影响 ;发铁含量受到性别、年龄 ,头发中锌、钙含量、测定年代的影响 ;只有发锌含量和测定年代影响小儿发铜含量。发钙含量则受到年龄 ,头发中锌、铁含量、测定年代的影响。随着年代发展 ,发钙含量逐渐升高外 ,小儿头发中铜、铁含量逐步下降 ;发锌含量自 1993年起有所上升 ,在 1999~ 2 0 0 0年又开始下降。结论 福州地区小儿锌、铜、铁、钙营养状况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提倡平衡膳食 ,提高和改善小儿时期这些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仍是小儿时期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陈影,冯周清,王秀玲,俞小春,黄梅芳,陈碧珠[8](2001)在《福州地区小儿发中4种元素缺乏的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小儿锌、铜、铁、钙缺乏的特点。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头发中锌、铁、铜及钙含量 ,对 1 992~ 2 0 0 0年福州地区小儿锌、铁、铜、钙缺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地区小儿锌、铁、铜、钙的缺乏率分别为 :5 5 .9%,1 6 .7%,0 .4%,3 0 .4%。锌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钙缺乏率则逐渐下降 ;锌、铁、钙缺乏率与测定月份相关 ;男孩锌缺乏率明显高于女孩 ;自 1 992年以来 ,本地区小儿锌缺乏率和钙缺乏有逐渐下降趋势 ;各年度之间铁缺乏率有显着差别 ,近年有升高趋势。结论 :锌、铁、钙营养不良仍是本地区小儿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应根据各年龄小儿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的特点 ,采用合理调整膳食等措施进行防治
朱建华,范广勤,冯昶,李伟[9](2001)在《南昌市健康儿童全血的锌 铁 钙水平》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 1 1 94名健康儿童全血的锌、铁、钙含量 ,其中男孩 6 88名 ,女孩 5 0 6名 ;1个月的婴儿 5 94名 ,1~ 1 2个月 491名 ,1~ 8岁 1 0 9名。 1 1 94名儿童的全血锌为 6 6 .3 μmol/L,铁3 .77μmol/L,钙 1 .79μmol/L。男、女性之间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锌、铁、钙含量逐渐升高 ,其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张铭生,金良坤[10](2001)在《海岛学龄前儿童发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
二、襄樊市学龄前儿童头发锌铜含量测定与正常值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襄樊市学龄前儿童头发锌铜含量测定与正常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州环境和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手足口病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对象来源 |
2.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2.2.1 饮用水和主要农作物的采集 |
2.2.2 血液和头发样品的采集 |
2.2.3 采样基本情况 |
2.3 实验材料 |
2.4 样品检测 |
2.4.1 饮用水 |
2.4.2 农作物和头发 |
2.4.3 血液 |
2.4.4 ICP-MS检测条件 |
2.5 质量控制 |
2.5.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
2.5.2 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
2.5.3 数据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
3.1.1 人群分布 |
3.1.2 时间分布 |
3.1.3 地区分布 |
3.1.4 病原学特征 |
3.2 不同区域环境中6种微量元素水平比较 |
3.2.1 不同区域饮用水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 |
3.2.2 不同区域土豆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 |
3.2.3 不同区域玉米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 |
3.2.4 不同区域黄豆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 |
3.3 不同区域儿童体内6种微量元素水平比较 |
3.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3.2 不同区域儿童血液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 |
3.3.3 不同区域儿童头发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 |
3.3.4 儿童头发中元素含量性别比较 |
3.4 人体和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 |
3.4.1 饮用水、农作物与儿童头发中元素的相关性 |
3.4.2 饮用水、农作物与儿童血液中元素的相关性 |
3.5 人体元素水平与手足口病的关系 |
3.5.1 儿童头发中元素水平与手足口病的相关性 |
3.5.2 儿童血液中元素水平与手足口病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
4.2 环境和人体元素含量 |
4.2.1 饮用水中元素含量 |
4.2.2 农作物元素含量 |
4.2.3 人体内元素含量 |
4.3 元素与手足口病的关系 |
5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矿物质元素与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所获荣誉及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2)广西某地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暴露对某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血铅暴露对学龄儿童血锌、铜、铁、钙、镁水平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2 检测方法 |
3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石墨炉原子吸收准确度与精密度 |
3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情况 |
4 血铅暴露对学龄儿童血锌、铜、铁、钙、镁含量的影响 |
讨论 |
1 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分析 |
2 学龄儿童血Zn、血Cu、血Fe、血Ca、血Mg的含量分析 |
3 血铅暴露对学龄儿童血Zn、Cu、Fe、Ca、Mg含量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铅暴露对广西某铅锌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一、广西某铅锌矿区学龄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调查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2 检测方法 |
3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石墨炉原子吸收准确度与精密度 |
3 铅锌矿区所在地农户自产大米铅含量检测结果 |
4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状况 |
讨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水平和智力的影响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2 实验(调查)方法与步骤 |
3 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铅暴露对7~12岁学龄儿童血清FT3、FT4、TSH水平的影响 |
3 铅暴露对7~12岁学龄儿童Glu、Gln、GABA水平的影响 |
4 铅暴露对学龄儿童智力的影响 |
讨论 |
1 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血清FT3、FT4、TSH水平状况 |
2 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Gln、GABA水平 |
3 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智力水平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三、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 |
对象与方法 |
1 调查对象 |
2 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学龄儿童的形态指标生长发育水平 |
3 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 |
4 铅中毒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的影响 |
5 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与血铅值的相关分析 |
讨论 |
1 铅锌矿区汉族学龄儿童的形态发育水平劣于对照组 |
2 铅暴露致学龄儿童形态指标总体发育等级差 |
3 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差 |
4 铅中毒影响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等级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四、广西某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分析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现场调查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儿童家庭环境与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 学龄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符合要求 |
2 铅中毒的影响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图表索引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
1.1.2 五种矿物质元素与婴幼儿健康 |
1.2 婴幼儿体内矿物质含量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采集 |
2.2.2 仪器与试剂 |
2.2.3 检测方法 |
2.2.4 矿物质元素的参考值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1 样本资料的地域分布 |
3.1.2 样本资料的人口学特征 |
3.2 五种元素的检测结果 |
3.2.1 钙元素的检测结果 |
3.2.2 铁元素的检测结果 |
3.2.3 锌元素的检测结果 |
3.2.4 铜元素的检测结果 |
3.2.5 镁元素的检测结果 |
3.2.6 血铁、锌两元素联合缺乏情况 |
3.3 不同性别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比较 |
3.3.1 不同性别间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 |
3.3.2 不同性别间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缺乏情况的比较 |
3.4 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 各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建议参考值 |
3.5.1 钙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
3.5.2 铁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
3.5.3 锌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
3.5.4 铜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
3.5.5 镁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现状分析 |
4.2 三地区五元素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 |
4.3 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
4.4 各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建议与措施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长春市城、郊2~5岁儿童血液微量元素含量及形态发育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部分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
1.1.1 锌的生理功能 |
1.1.2 铁的生理功能 |
1.1.3 钙的生理功能 |
1.1.4 镁的生理功能 |
1.1.5 铜的生理功能 |
1.2 非必需微量元素铅的毒性作用 |
1.3 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情况 |
1.4 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及形态发育的研究现状 |
1.4.1 微量元素与儿童疾病 |
1.4.2 微量元素与儿童形态发育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
2.2.1 形态发育指标和检测方法 |
2.2.2 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检测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对象年龄及性别构成齐性分析 |
3.2 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 |
3.2.1 城郊儿童血液微量元素缺乏发生情况 |
3.2.2 城、郊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的比较 |
3.2.3 男女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的比较 |
3.2.4 不同年龄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
3.3 儿童形态发育状况 |
3.3.1 不同地区儿童形态发育状况比较 |
3.3.2 男女儿童形态发育状况比较 |
3.3.3 不同年龄儿童形态发育状况比较 |
3.4 儿童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 |
4.2 儿童形态发育状况 |
4.3 城、郊儿童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 |
4.4 预防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毒性元素铅、镉和营养元素钙、铁、锌、硒、铜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地区 |
2.研究人群 |
3.研究措施 |
4.资料录入与整理 |
5.统计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情况 |
2.学龄前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 |
3.铅、镉和钙、铁、锌、硒、铜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3.1.铅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3.2.铅和镉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3.3.钙和铅,镉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3.4.铁和铅,镉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3.5.锌和铅,镉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3.6.硒和铅,镉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3.7.铜和铅,镉对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和智商的影响 |
4.小结 |
讨论 |
结论 |
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论文缩略语 |
湖北省黄石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随访调查表 |
致谢 |
(6)山东农村儿童膳食中人体锌吸收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方法 |
1.2.1 实验膳食的确定 |
1.2.2实验的组织情况 |
1.2.3稳定性同位素的标记与给予 |
1.2.4 样品的收集 |
1.2.5 样品分析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受试儿童血清锌与发锌的含量 |
2.2 受试儿童锌的真吸收率与表观吸收率 |
2.3营养素日摄入量 |
3 讨论 |
(8)福州地区小儿发中4种元素缺乏的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1 对 象 |
2 方 法 |
3 资料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1 锌、铜、铁、钙测定结果及总缺乏率 |
2 男女性别小儿锌、铁、钙缺乏率的比较 |
3 各年龄组小儿锌、铁、钙缺乏率 |
4 每年本地区小儿锌、铁、钙缺乏率的变化 |
5 不同月份测定小儿锌、铁、钙缺乏率的差别 |
讨 论 |
(10)海岛学龄前儿童发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三、正常值标准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四、襄樊市学龄前儿童头发锌铜含量测定与正常值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州环境和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手足口病的关联研究[D]. 张凯凯. 郑州大学, 2020(02)
- [2]广西某地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暴露对某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D]. 蔡秋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3]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分析研究[D]. 王琳萱. 兰州大学, 2014(11)
- [4]长春市城、郊2~5岁儿童血液微量元素含量及形态发育现况调查[D]. 赵辉. 吉林大学, 2010(05)
- [5]毒性元素铅、镉和营养元素钙、铁、锌、硒、铜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D]. 顾金龙.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7)
- [6]山东农村儿童膳食中人体锌吸收率的测定[J]. 王淑娥,刘振军,孙晶,崔曦,蔺新英,赵长峰,徐贵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5)
- [7]福州地区小儿锌铜铁钙营养状况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吴斌,许能锋,陈素清,林希,陈晓冰,赵子庆.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02)
- [8]福州地区小儿发中4种元素缺乏的特点分析[J]. 陈影,冯周清,王秀玲,俞小春,黄梅芳,陈碧珠.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1(04)
- [9]南昌市健康儿童全血的锌 铁 钙水平[J]. 朱建华,范广勤,冯昶,李伟.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1(04)
- [10]海岛学龄前儿童发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J]. 张铭生,金良坤. 浙江临床医学, 2001(09)
标签:学龄前儿童论文; 铅中毒论文;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论文; 元素分析论文; 襄樊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