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应力论文-苏瑛,许增奇,杨海成,上官永平,张燕

微应力论文-苏瑛,许增奇,杨海成,上官永平,张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形光窗,成型,高精度,微应力

微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苏瑛,许增奇,杨海成,上官永平,张燕[1](2018)在《异形光窗的微应力、高精度成型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异形光窗高精度成型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异形光窗的特点和成型技术原理,从镜面保护、定位工装的设计、尺寸测量与补偿算法及铣磨参数优化等4个关键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实现异形光窗的微应力精确无损成型,其线性尺寸误差≤0.03mm,二维角度误差≤20″,斜面倾斜角度误差≤1.2′,表面疵病≤Ⅳ,满足隐身飞机对异形光窗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6期)

曹亮,邝永变,刘炜[2](2016)在《金电极薄膜微应力对InSb芯片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锑化铟(InSb)红外探测器的大批量生产,发现电极薄膜微应力会引起器件性能劣化。通过实验设计验证了金电极薄膜微应力对InSb芯片探测率、灵敏度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了电极薄膜微应力的可恢复性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了控制和优化电极微应力的途径,为从工艺结构上提高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奠定了理论参考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6年10期)

张雪冬,王连宏,郭巨寿,王志华,王志斌[3](2015)在《曲轴箱微应力消除工艺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号柴油机曲轴箱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二次合箱时均发现主轴承孔同轴度和缸孔直径尺寸有微量超差的现象。本文通过振动时效技术研究与应用,消除了曲轴箱的微量变形,解决了二次合箱时超差的质量问题,满足了批量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国防制造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魏国强,吴卓,张志海,万雷,李颖[4](2014)在《补肾健脾方对微应力下成骨细胞骨架调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对微应力下成骨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8只,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培养细胞用雌性SD大鼠20只。分别施加3 min和6 min应力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的含药血浆培养,空白组给予常规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施加应力后,各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骨架发生解聚和重排,微丝向核周集聚,微管发生断裂,变短,弯曲。以6 min应力最为明显。中药组在3 min和6 min应力下,其培养1 h和6 h后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经过24 h培养后,中药组的荧光强度增强,与空白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西药组在3 min应力下,其培养6 h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1 h(P<0.05),但与24 h比较无明显变化。但在6 min应力下,各个时段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施加的应力对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应力时间越长,其对细胞的损伤越严重。补肾健脾中药能修复细胞的损伤,促进细胞骨架的重组,但其起效作用时间较长。(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4年12期)

付远,朱正吼,李晓敏,周佳,赵辉[5](2014)在《Fe_(73.5)CulNb_(1.5)Si_(13.5)B_9Mo_(1.5)粉体/硅橡胶复合薄膜与Fe_(73.5)CulNb_3Si_(13.5)B_9非晶薄膜层状结构的微应力阻抗效应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最大粒度为40μm的Fe73.5CulNb1.5Si13.5B9Mo1.5粉体和硅橡胶混合制备的磁性薄膜作为压磁层。同时用Fe73.5CulNb3Si13.5B9非晶薄膜作为压电层。测试频率范围从10 kHZ到1 MHz,并且压应力从0~0.14 MPa。比较了两组层合结构的微应力阻抗效应,其中包括:压磁/压电/压磁层合结构和压电/压磁/压电层合结构。结果证明两组层合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磁电耦合效应。在压应力小于0.02MPa时,磁电耦合效应随压应力增大而增大,大于0.02 MPa时,磁电耦合效应达到极大值,同时它对微应力阻抗效应贡献不明显。因为两组层合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磁电耦合体系,压磁/压电/压磁层合结构以压磁效应影响阻抗为主而压电/压磁/压电层合结构以压电效应影响阻抗为主。(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崔洪才[6](2013)在《微应力底模板的制造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铝钎焊工艺所使用的夹具通常采用不锈钢制作。本文研究了精密焊接件的装夹底模板的制造工艺。该底模板材质采用0Cr25Ni20低碳耐热钢,其装夹表面是焊接件的尺寸基准面。由于底模板的尺寸公差将直接影响焊件的钎焊质量,因此,在钎焊加热-冷却过程中应保证底模板有足够的尺寸公差。微小的残余应力是底模板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关键因素。由于在焊接和机械加工底模板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残余应力;因此,应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方法,才能制作出微应力和高精度的底模板。(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3年09期)

贾治平[7](2013)在《外掺微应力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确定了集料配比和胶结料配比。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外掺微应力材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相比较。认为外掺微应力材料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路用性能,对改善路面反射裂缝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3年04期)

谭进国,何欣,刘强[8](2012)在《空间遥感器反射镜组件的微应力装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某型号空间遥感器主镜组件的微应力装配技术。在镜面被加工到面形RMS值为λ/10(λ=632.8nm)时进行组件装配。为了尽量减小装配应力对镜面精度的影响,分析了主镜镜面的受力情况,并设计了组件装配流程及装配调整装置。装配后对面形进行了测试与检验,面形数值没有发生变化。最后通过力学环境试验和真空热循环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装配技术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2年07期)

刘强,张峰,何欣,李畅[9](2012)在《航天光学遥感器用XM-23密封剂的微应力使用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航天用XM-23密封剂进行了仔细研究。重点考虑了其作为阻尼剂在航天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组件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各组分构成及功能,合理选择了各组分质量配比,优化了和胶过程中各组分的添加顺序,形成了常温常压初固化、常温常压基本固化、真空高温后固化的固化工艺。最终得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可用于空间反射镜组件结构微应力密封的使用工艺路线。试验数据表明,该使用工艺路线时间短,内应力小,各组分配比合理,达到了空间项目中对密封剂微应力的使用要求,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空间结构。(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2年07期)

王林[10](2010)在《微小型零件的夹持技术及微应力装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小型化技术的发展,对微小型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使得特征尺寸在0.01—10mm的微小型零件的装配作业也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已有较成熟的精密装配系统投入工程实际应用,然而这些装配系统多趋于应用在零件个数少、结构简单的微小型产品装配上。针对零件个数多,且结构较复杂的微小型产品的装配,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本文立足实际需求,研制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和力反馈技术的精密装配系统,该系统采用功能化及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主要由夹持操作模块,视觉测量模块,上料模块,回转平台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整个产品的装配任务。组合式夹钳作为夹持操作模块的核心组件,主要由真空吸附夹钳和机械夹持夹钳组成,能够实现多种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微小型零件的拾取、搬运以及释放操作。考虑到装配测量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装配策略,多次装配实验表明,该系统所采用的软件构架、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功能,满足了产品要求的性能指标。轻、小、薄、软是微尺度零件的显着特点,此特点导致了微小型零件在装配过程中极易损坏,即使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也很难装配出质量合格的产品。为了解决微小型零件难以装配的问题,引入了微应力装配的方法,即在零件的拾取和释放过程中,尽量减小装配系统与操作对象之间的操作力。然而,由于未知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难实现精确的力控制。本文采用被动柔顺控制与主动力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装配过程中零件所受的外力进行控制。被动柔顺机构可以依靠自身的协调性,提高整个系统的柔顺。为了实现主动的力控制,采用了一种基于力的阻抗控制策略,可根据作业机械手与待装配零件之间的接触力变化,控制夹钳的运动来实现操作力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11-12)

微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锑化铟(InSb)红外探测器的大批量生产,发现电极薄膜微应力会引起器件性能劣化。通过实验设计验证了金电极薄膜微应力对InSb芯片探测率、灵敏度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了电极薄膜微应力的可恢复性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了控制和优化电极微应力的途径,为从工艺结构上提高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奠定了理论参考和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苏瑛,许增奇,杨海成,上官永平,张燕.异形光窗的微应力、高精度成型加工技术[J].应用光学.2018

[2].曹亮,邝永变,刘炜.金电极薄膜微应力对InSb芯片性能的影响研究[J].红外.2016

[3].张雪冬,王连宏,郭巨寿,王志华,王志斌.曲轴箱微应力消除工艺研究及应用[J].国防制造技术.2015

[4].魏国强,吴卓,张志海,万雷,李颖.补肾健脾方对微应力下成骨细胞骨架调控的影响[J].新中医.2014

[5].付远,朱正吼,李晓敏,周佳,赵辉.Fe_(73.5)CulNb_(1.5)Si_(13.5)B_9Mo_(1.5)粉体/硅橡胶复合薄膜与Fe_(73.5)CulNb_3Si_(13.5)B_9非晶薄膜层状结构的微应力阻抗效应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

[6].崔洪才.微应力底模板的制造工艺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3

[7].贾治平.外掺微应力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2013

[8].谭进国,何欣,刘强.空间遥感器反射镜组件的微应力装配技术[J].红外.2012

[9].刘强,张峰,何欣,李畅.航天光学遥感器用XM-23密封剂的微应力使用工艺研究[J].红外.2012

[10].王林.微小型零件的夹持技术及微应力装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标签:;  ;  ;  ;  

微应力论文-苏瑛,许增奇,杨海成,上官永平,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