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孢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孢子,孢子囊,菌丝,晚疫病,菌核,尿囊素,白粉病。
单孢子论文文献综述
曹泽艺,张贝叶,刘云鹏[1](2019)在《蓝蟹单孢子虫病和尾单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是一种原产于由新斯科舍至阿根廷的西大西洋的蟹类动物,属梭子蟹科、美青蟹属。又名青蟹或美味优游蟹,是常见的食用蟹,味道鲜美。常栖息在泥岸、港湾和叁角洲。头胸甲约长7.5cm,宽15~18cm,背面淡绿色,足淡蓝。两侧各伸出一大的尖刺,在大刺和眼之间又各有8根短刺。螯大,左右不等大。第5对足扁平,用于游泳。食动物尸体,是当地渔业的重要经济物种。目前,我国没有关于引进蓝蟹(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期刊2019年07期)
孙晓瑞,陈博文,张小林,孟俊龙[2](2018)在《秀珍菇单孢子菌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秀珍菇单核菌丝为材料,用溶壁酶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考察各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菌龄为8 d菌丝体,0.6 mol/L甘露醇+10 mmol/L Tris-HCl为稳渗剂,酶解温度29℃、酶浓度1.6%的条件下酶解160 min。原生质体产量达到3.5×10~7 CFU/m L,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1.4%。(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孙迪,丁洪昌,严兴洪[3](2018)在《尿囊素对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放散和体细胞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尿囊素对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形成与放散的影响,选用能释放单孢子的野生型品系(PC-WT)与不能释放单孢子的诱变品系(PC-Y1)为实验材料,用含不同浓度尿囊素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来自叶状体梢、中和基部的圆盘体。结果显示,处理后6 d,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的单孢子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随着尿囊素浓度的增加,PC-WT品系叶状体圆盘体的单孢子放散总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10mmol/L是促进单孢子放散的最适浓度;但尿囊素并不能使原本不放散单孢子的PC-Y1品系释放单孢子。用含20 mmol/L尿囊素的培养液培养PC-Y1品系的叶状体圆盘体,8 d后再用酶解法将其体细胞单离出来经体外培养后发现,经尿囊素处理的单离细胞发育成丝状体的百分率为66.1%,而不含尿囊素的对照组仅为15.2%,说明尿囊素对紫菜叶状体的体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具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安全红,丁洪昌,严兴洪[4](2017)在《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放散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紫菜单孢子的放散规律,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的野生品系(PC-WT)与诱变品系(PC-Y1)为材料,对来自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圆盘体的培养过程中,PC-WT品系的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早晚和数量差异较大。日龄40 d的叶状体,其梢、中、基3个部位的圆盘体均未出现性细胞,单孢子日放散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12 d的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45 d的叶状体其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已出现性细胞,与日龄40 d的圆盘体相比,单孢子开始放散的时间提前,但总放散量下降,圆盘体的解体速度更快,单孢子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50 d的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分别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完全解体,发现它们的圆盘体几乎全面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较少,而基部的圆盘体未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最多。PC-Y1品系的叶状体其梢部、中部和基部的圆盘体,培养12 d,其生长良好,边缘完整,没有放散单孢子。日龄40 d的叶状体圆盘体也未出现性细胞,营养细胞颜色鲜红,细胞排列紧密;日龄45和50 d叶状体的圆盘体均出现了性细胞。上述结果证实,PC-WT品系为单孢子放散品系,其梢部最先放散单孢子,中部次之,基部最后;随着叶状体日龄的增加,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时间提前,但单孢子放散总量减少。不同日龄、不同部位的PC-Y1品系藻体均不能放散单孢子,暗示与放散单孢子相关的基因在这个品系中可能已经变异了。(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邹振平,王婷婷,袁通阔,楼莹莹,王一东[5](2016)在《一种基于细胞计数技术的羊肚菌单孢子菌种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单孢子菌种,利用经无菌处理的羊肚菌孢子悬液,经细胞计数板计数后稀释至每100微升含2个、1个、0.5个孢子,分别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孔中,镜检观察各孔中的孢子数并标记出含单个孢子的培养孔。室温下培养,待单孢子孔中孢子萌发的菌丝生长至培养孔底部边缘时,将菌丝转移至PDA平板中培养,对培养得到的菌丝进行ELISA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羊肚菌单孢子菌种,然后将菌种进行编号,扩大培养并保存。利用该方法分离得到3株羊肚菌单孢子菌种,分别编号为LG-01、LG-02、LG-03。(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6年05期)
伍建榕,葛立傲,马焕成[6](2016)在《栌菊木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单孢子DNA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是干热河谷攀枝花地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菊科中稀有的木本残遗种,具有很强的抗干热性。菊科植物多为草本和灌木植物,只有栌菊木单种属长成乔木。本研究提供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单孢子DNA鉴定,一方面可了解栌菊木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探讨栌菊木形成乔木与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的关系。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土壤湿晒法和根系透明染色镜检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及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出来的AMF孢子优势菌株进行鉴定。依据传统形态学方法鉴定出栌菊木土壤中存在两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提取其单个孢子中的DNA,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18S r RNA中的NS31-AM1区,通过序列比对,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A-1与Glomus mosseae(DQ273793)以及A-2与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AJ510231)亲缘性最高。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双重鉴定,表明这两种AM真菌是栌菊木菌根的优势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9)
谢业焜,吴娥娇,李冬亮,靳宇佳,詹家绥[7](2016)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子囊分离技术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行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中单孢子囊分离方法操作难度大、耗时久、成功率低的问题,在已有的悬浮液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单个孢子囊含有多个游动孢子,且每个游动孢子遗传物质相同的特点,分离获得单个孢子囊后,采用低温刺激其释放游动孢子,形成了一套分离单个孢子囊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成功率提高了近5倍,操作时间减少了50%,同时操作难度也大大降低,是病原群体研究试验中快速、大批量分离单孢子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群体遗传和竞争试验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李贵正,刘纪臣,李新柱,武磊[8](2016)在《1种创新单孢子分离及霉菌生长形态观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淡紫拟青霉为例,介绍了1种简易的单孢子分离及霉菌生长形态观察方法。单孢子分离时,通过whatman滤纸过滤获得孢子悬液,使用玻璃点样毛细管点样于凹玻片凹槽中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获得单孢子;生长形态观察时,凹槽中分离的单孢子覆盖融化的固体培养基,经湿室培养后,单菌落用棉兰染色后观察,加盖盖玻片可用油镜观察。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分离到单孢子,并很容易观察不同生长期霉菌、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龚光禄,朱国胜,李荣同[9](2015)在《菌核韧伞单孢子单核菌丝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初步探清菌核韧伞单孢子单核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核韧伞的单孢子单核菌丝体进行固体与液体培养,观察菌丝体的菌落特征、生长速度及厚垣孢子特征等。结果表明:单孢子单核菌丝体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均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形态,并符合1∶1∶1∶1分离规律,其生长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显着高于双核菌丝的生长速度,比双核菌丝更易产生厚垣孢子。(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郭丽霞,张永兵,李寐华,张学军[10](2015)在《一种简单的甜瓜白粉菌单孢子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甜瓜白粉病病原菌单孢子分离方法,采用眉毛挑针挑取法,即在实体解剖镜下,在水琼脂培养基上直接挑取单个孢子进行活体分离纯培养。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快速、操作方便、易于掌握,非常适用于孢子较大且活体寄生的病原菌。首次建立了甜瓜白粉病单个孢子活体分离纯培养的方法,为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及相关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5年02期)
单孢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秀珍菇单核菌丝为材料,用溶壁酶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考察各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菌龄为8 d菌丝体,0.6 mol/L甘露醇+10 mmol/L Tris-HCl为稳渗剂,酶解温度29℃、酶浓度1.6%的条件下酶解160 min。原生质体产量达到3.5×10~7 CFU/m L,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1.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孢子论文参考文献
[1].曹泽艺,张贝叶,刘云鹏.蓝蟹单孢子虫病和尾单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J].海洋与渔业.2019
[2].孙晓瑞,陈博文,张小林,孟俊龙.秀珍菇单孢子菌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J].生物技术通报.2018
[3].孙迪,丁洪昌,严兴洪.尿囊素对印度产紫菜Pyropiachauhanii单孢子放散和体细胞分化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8
[4].安全红,丁洪昌,严兴洪.印度产紫菜Pyropiachauhanii单孢子放散规律的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7
[5].邹振平,王婷婷,袁通阔,楼莹莹,王一东.一种基于细胞计数技术的羊肚菌单孢子菌种分离方法[J].中国食用菌.2016
[6].伍建榕,葛立傲,马焕成.栌菊木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单孢子DNA鉴定[C].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7].谢业焜,吴娥娇,李冬亮,靳宇佳,詹家绥.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子囊分离技术的改进[J].江苏农业科学.2016
[8].李贵正,刘纪臣,李新柱,武磊.1种创新单孢子分离及霉菌生长形态观察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16
[9].龚光禄,朱国胜,李荣同.菌核韧伞单孢子单核菌丝的生物学特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5
[10].郭丽霞,张永兵,李寐华,张学军.一种简单的甜瓜白粉菌单孢子分离方法[J].中国瓜菜.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