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维茵父母代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曲全业[1](2016)在《光照强度和变光体重对肉种鸡开产日龄及到高峰日龄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利用爱拔益加AA+父母代白羽肉种鸡为试验动物,试验分为1个对照组8个实验组,研究肉种鸡开产前(22-36周龄)光照强度和变光体重对肉种鸡开产日龄及高峰日龄的影响。旨在为AA+肉种鸡提供健康和快速的生长环境,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1、AA+肉种鸡相同变光体重,不同光照强度对开产日龄和开产高峰日龄的影响在标准体重的条件下,对照组1的开产日龄和高峰日龄迟于实验组2。实验组2的开产日龄和高峰日龄迟于实验组3。即在变光体重相同时,光照强度在30-50lux范围内时,鸡群的开产日龄和产蛋高峰日龄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缩短。2、AA+肉种鸡相同光照强度,不同变光体重对开产日龄和产蛋高峰日龄的影响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对照组1的开产日龄和高峰日龄迟于实验组4,实验组7开产日龄和高峰日龄早于实验组4。即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变光体重在高于标准体重200g范围内体重越大开产日龄和高峰日龄越早。3、AA+肉种鸡不同变光体重、不同光照强度对开产日龄和产蛋高峰日龄的影响光照强度在50lux体重高于标准变光体重200g时的开产日龄及产蛋高峰日龄为最佳环境条件。
宋吉宏[2](2005)在《开产前光照时间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用父母代艾维茵肉种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开产前(18-25周龄)光照时间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试验鸡群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976只鸡,其中对照组为现行父母代艾维茵肉种鸡的光照制度;其它处理从18-24周龄分别采用不同的光照时间组合,每周依次光照时间(h)分别为:处理1为8、10、11、12、13、14、15;处理2为8、10、10、12、13、14、15;处理3为8、11、11、12、12、13、14;处理4为8、12、13、14、15、15、15,25-67周龄期间各组每周光照时间一致。记录并统计各处理组鸡群的开产日龄、每周产蛋率、蛋重、受精率和合格率。 试验结果表明:(1)在开产日龄方面,处理2组的开产日龄为172天,与其他各组差异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而且完全符合艾维茵肉种鸡的开产时间标准(169-175天)。(2)在全程平均产蛋率方面,处理2组最高,其与对照组、处理1组差异显着(P<0.05);与处理3组、处理4组差异极显着(P<0.01)。(3)在全程平均受精率方面,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4)在全程平均种蛋合格率方面,处理2组最高,其与处理1组、处理3组差异显着(P<0.05);与对照组、处理4组差异极显着(P<0.01)。(5)在全程平均蛋重方面,以对照组为最高,但其与处理1组、处理2组差异不显着,与处理3组、处理4组差异显着(P<0.05)。因此,不同的光照时间对肉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和蛋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受精率影响不显着。综合各指标的结果认为,处理2组的光照时间最佳。
尤玉双[3](2005)在《鸡舍环境控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养鸡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在品种、营养、疾病控制和饲养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环境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环境控制对家禽生产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国内目前基本解决了家禽良种引进、烈性传染病控制、营养和饲养技术等问题的前提下,鸡舍环境控制在家禽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禽生存环境是鸡群健康的前提,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 鸡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灰尘等几个方面,鸡只不同阶段,对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季节需要重点控制的环境因素也是不同的。本文根据鸡舍环境的需要,提出了一套鸡舍环境控制设计的原则和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设计出适应不同季节环境控制需要的横向、纵向和混合式三种通风模式,在不同季节和三种模式下对各项环境因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实验证明夏季应使用水帘降温下的纵向通风模式,冬季应使用有“最小化”通风的横向通风模式,春秋季节应使用可自动进行纵向和横向通风间转换的混合式通风模式可以达到最佳环境控制效果。 夏季使用水帘降温下的纵向通风模式,利用蒸发降温和风冷效应的原理正确计算出需要的水帘面积和排风量,在夏季高温低湿的情况下,使用水帘降温系统可以降低舍温8℃-10℃,有效的防止了热应激,减少了死淘,保证了正常的生产性能。育雏期0-3周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极为严格,冬季外界气温较低,在育雏期和冬季,鸡舍内既需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又需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通过使用可运行“最小化”通风的横向通风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保温与排风间的矛盾,通过横向通风气流模式的建立,解决了进风口处温度过低的问题,使鸡舍内温度更加均匀,同时也提高了舍内空气的质量和降低了舍内的湿度,舍内温差由原来的6.1℃降低到现在的1.9℃,舍内氨气浓度明显降低,全天氨气平均浓度由21.4毫克/立方米下降到9.6毫克/立方米。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白天需要足够的通风,夜晚又需要防止舍内温度过低,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电脑根据设定自动进行纵向和横向通风间的转换即运行混合式通风模式,这样既保证了舍内白天空气的新鲜,夜间又可以很好的保持鸡舍内的温度。经过对鸡舍环境控制改造前后鸡舍内各项环境指标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改造后各项环境指标均明显好于改造前。 通过环境控制鸡舍的使用,不仅改善了鸡舍内的环境因素,更提高了鸡只的抗病力,减少了死淘和鸡群发病,明显的提高了生产性能。父母代种鸡育成期死淘率降低了2.8%,商品肉鸡成活率提高了5%,鸡群用药费用下降了64.2%以上,一只祖代入舍母鸡可累计多生产父母代种雏5.1只,一只父母代入舍母鸡可累计多生产商品雏14.1只,商品肉鸡料肉比降低0.2,出栏提前3天。
苏伟岳[4](2003)在《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以仙湖3号鸭种鸭为试验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种鸭4周龄限饲与8周龄限饲两种饲喂技术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中1860只仙湖3号鸭父母代雏鸭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930只,其中公雏130只,母雏800只。Ⅰ组为对照组,采用8周龄限饲饲喂技术:8周龄前采用自由采食,8周龄后至开产前限制饲喂。Ⅱ组为试验组,采用4周龄限饲饲喂技术:4周龄前自由采食,4周龄后至开产前限制饲喂。经过64周试验,结果如下: Ⅰ、Ⅱ两组种鸭分别在27、26周龄见到第一个蛋,并且分别在36、30周龄开产,在44、40周龄达到产蛋高峰。 Ⅰ、Ⅱ两组种鸭64周龄个体平均产蛋量分别为133、150个,64周产蛋量分别为96409、110340个。Ⅰ、Ⅱ两组种鸭开产至64周龄每周平均产蛋率分别为69.97%、65.72%,种蛋合格率分别为89.29%、87.22%,种蛋受精率分别94.67%、93.93%,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为85.80%、84.32%,健雏率分别为97.93%、98.01%,经差异显着性检验,均不显着,说明不同的饲喂技术对上述指标无显着影响。 试验全期Ⅰ、Ⅱ两组种鸭平均个体耗料量分别为95.861kg、94.212kg,总耗料量分别为79160kg、77720kg。Ⅰ组饲料消耗明显高于Ⅱ组。 经生产效益分析Ⅰ、Ⅱ两组利润分别为-11103.04元、7307.72元。从经济的角度讲,Ⅱ组比Ⅰ组划算得多。 本试验研究表明,8周龄限饲技术下的种鸭产蛋率、种蛋合格率与受精率虽略高于4周龄限饲技术,但耗料多、产蛋少、经济效益低,因此4周龄限饲技术优于8周龄限饲技术。
徐廷生,王玉华,雷雪芹[5](2003)在《肉用种鸡的初产体重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将26周龄体重作为初产体重,按自然分区设定研究小组,每组的鸡只数相近,分析了初产体重对种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产体重对种鸡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和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体重大于2900g的种鸡产蛋率最高,为77.12%,而体重为2709g的种鸡产蛋率只有67.49%,虽然其平均日采食量显着低于前者(P<0.01),但总的经济效益却比前者低19.26%,每只鸡少收入17.7元,因此艾维茵肉种鸡的初产体重应在2900g左右。
张忠群[6](2002)在《艾维茵父母代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要点》文中认为
张忠群[7](2001)在《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限饲新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限饲技术是一项肉用种鸡饲养新技术,它在提高文维茵父母代向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保证种鸡利用价值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将此项技术介绍如下。1 提早限饲时间 现行的限饲方案是由4周龄开始限饲,实践证明10日龄开始更好。因为早些限饲,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早期体重,到4周龄时可获得体重低于标准的鸡,这样以后有机会在16~20周龄,直到产蛋时每周有个较大的增重量,鸡群会有较高的产蛋高峰。2 限饲方法 方法有两种即限质和限量。限质方法是给予不平
吴宗贵[8](2001)在《AA父母代肉用种鸡限制饲养经验》文中认为
程太平,唐登华,何华安[9](2001)在《肉用种鸡开产推迟的原因及对策》文中认为
赵洁[10](1998)在《提高肉用种鸡育成水平的技术措施》文中指出提高肉用种鸡育成水平的技术措施赵洁(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动科系石河子832000)新疆石河子市禽蛋公司绿洲肉种鸡场于1993年引进艾维茵父母代种鸡,采用半开放式鸡舍,竹条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根据肉用种鸡生长、发育、生殖规律,结合西北地区夏季高温低湿,...
二、艾维茵父母代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维茵父母代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光照强度和变光体重对肉种鸡开产日龄及到高峰日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光照和体重对肉种鸡生产性状的影响 |
1.1 研究背景 |
1.2 光照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1 光照对家禽的作用机理 |
1.2.2 光照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 体重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AA+肉种鸡相同体重,不同光照强度对开产日龄及到开产高峰期的影响研究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及时间 |
1.1.2 试验鸡舍 |
1.1.3 饲料营养水平 |
1.2 试验方法 |
1.2.1 科学的饲养管理 |
1.2.2 栋舍内颜色和声音的控制 |
1.2.3 控制饲养密度 |
1.2.4 均匀度 |
1.2.5 卫生防疫 |
1.2.6 试验分组 |
1.3 测定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1.5 结果与分析 |
1.5.1 AA+肉种鸡相同变光体重,不同光照强度对开产日龄的影响 |
1.5.2 AA+肉种鸡相同体重,不同光照强度对高峰日龄的影响 |
1.6 讨论 |
第二章 AA+肉种鸡相同光照强度,不同变光体重开产时间及到产蛋高峰期的影响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时间 |
2.1.3 试验鸡舍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分组 |
2.2.2 科学的饲养管理 |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3.1 体重的测定 |
2.3.2 体重测定的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相同光照条件下,不同变光体重对肉种鸡开产日龄的影响 |
2.5.2 相同光照条件下,不同变光体重对肉种鸡到产蛋高峰日龄的影响 |
2.6 讨论 |
第三章 AA+肉种鸡不同光照强度,不同体重开产时间及到产蛋高峰期的影响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时间 |
3.1.3 试验鸡舍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分组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论与分析 |
3.4.1 AA+肉种鸡不同体重、不同光照强度对开产时间的影响 |
3.4.2 AA+肉种鸡不同体重、不同光照强度对到开产高峰期时间的影响 |
3.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开产前光照时间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光照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1 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因素 |
1.2.2 光照对肉种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1.2.3 开产前光照时间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4 生长模式、体重与光照间的相互作用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1.3 试验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
2.1.4 免疫程序设计 |
2.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
2.1.6 统计分析 |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2.1 开产前不同光照时间对开产日龄的影响 |
2.2.2 不同光照时间对种鸡24至67周龄产蛋率的影响 |
2.2.3 不同光照时间对种鸡24—67周龄受精率的影响 |
2.2.4 不同光照时间对种鸡24-67周龄种蛋合格率的影响 |
2.2.5 不同光照时间对种鸡24-40周龄蛋重的影响 |
第三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
3.1 主要结论 |
3.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鸡舍环境控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环境控制对家禽生产的影响(文献综述) |
1.1 国际上对养禽环境控制的要求 |
1.2 国内对养禽环境控制的要求 |
1.3 行业标准和提高动物福利对环境控制的要求 |
1.4 不良饲养环境已成为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 |
1.5 环境因素对鸡群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6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二章:鸡舍环境控制的因素 |
2.1 鸡舍环境因素的内容 |
2.2 鸡舍环境因素的控制 |
2.3 通风在鸡舍环境因素控制中的关键作用 |
第三章:夏季炎热季节鸡舍内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分析 |
3.1 夏季鸡舍纵向通风模式 |
3.2 风冷效应的应用 |
3.3 鸡舍水帘蒸发降温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
3.4 夏季鸡舍内温度的对比与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冬季寒冷季节鸡舍内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分析 |
4.1 冬季鸡舍横向通风模式 |
4.2 横向通风模式下鸡舍内空气流动模式的建立 |
4.3 冬季鸡舍“最小化”通风的设计 |
4.4 冬季鸡舍内温度的控制与分析 |
4.5 冬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氨气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
4.6 冬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灰尘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
4.7 小结 |
第五章:春秋季节鸡舍内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分析 |
5.1 春秋季节鸡舍的混合通风模式 |
5.2 秋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温度的对比与分析 |
5.3 秋季通风自动与人工转换舍内温度的对比与分析 |
5.4 秋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氨气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
5.5 秋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灰尘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环境控制对鸡群健康的影响 |
6.1 接诊病例的分析 |
6.2 不同环境控制下鸡群死淘病例的分析 |
6.3 热应激对鸡群死淘率和鸡群产蛋率的影响 |
6.4 环境控制改进对鸡群用药影响的分析 |
第七章:环境控制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
7.1 环境控制对祖代肉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
7.2 环境控制对父母代肉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
7.3 环境控制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八章:环境控制改进的价值分析 |
8.1 鸡场环境控制改进的经济价值分析 |
8.2 环境改进的产品质量价值分析 |
8.3 环境改进的社会价值分析 |
第九章: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4)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鸭 |
1.2 日粮与营养水平 |
1.3 场地条件 |
1.4 饲养管理方法 |
1.5 测定项目 |
1.5.1 产蛋性能观测 |
1.5.1.1 开产日龄 |
1.5.1.2 产蛋高峰期 |
1.5.1.3 64周产蛋量 |
1.5.1.4 每周平均产蛋率与产蛋曲线 |
1.5.1.5 种蛋蛋重 |
1.5.1.6 种蛋合格率 |
1.5.1.7 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与雏鸭健雏率 |
1.5.2 生长发育性能观测 |
1.5.3 成活率观测 |
1.5.4 饲料消耗量统计 |
1.6 经济效益分析 |
1.6.1 生产收入计算 |
1.6.2 生产成本计算 |
1.6.3 利润计算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产蛋性能观察结果 |
2.1.1 开产日龄 |
2.1.2 产蛋高峰期 |
2.1.3 64周产蛋量 |
2.1.4 每周平均产蛋率与产蛋曲线 |
2.1.5 种蛋蛋重 |
2.1.6 种蛋合格率 |
2.1.7 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与雏鸭健雏率 |
2.1.7.1 种蛋受精率 |
2.1.7.2 种蛋孵化率、雏鸭健雏率 |
2.2 生长发育性能观测结果 |
2.3 试验各时期成活率的观测结果 |
2.4 饲料消耗观测结果 |
2.5 经济效益核算 |
3 讨论 |
3.1 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
3.1.1 对开产日龄的影响 |
3.1.2 对产蛋高峰期的影响 |
3.1.3 对产蛋量的影响 |
3.1.4 对产蛋率的影响 |
3.1.5 对种蛋蛋重、种蛋合格率的影响 |
3.1.6 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与雏鸭健雏率的影响 |
3.2 两种饲喂技术的饲料利用效率 |
3.3 经济效益分析 |
3.4 尚存问题与改进 |
4 结论 |
4.1 采用4周龄限饲技术种鸭产蛋性能比采用8周龄限饲技术优越 |
4.2 采用4周龄限饲饲喂技术种鸭饲料利用效率高 |
4.3 采用4周龄限饲饲喂技术种鸭养殖效益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
四、艾维茵父母代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光照强度和变光体重对肉种鸡开产日龄及到高峰日龄的影响研究[D]. 曲全业.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2]开产前光照时间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 宋吉宏.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 [3]鸡舍环境控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 尤玉双.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3)
- [4]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D]. 苏伟岳.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4)
- [5]肉用种鸡的初产体重对生产性能的影响[A]. 徐廷生,王玉华,雷雪芹. 家禽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3
- [6]艾维茵父母代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要点[J]. 张忠群.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2(01)
- [7]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限饲新技术[J]. 张忠群. 辽宁畜牧兽医, 2001(05)
- [8]AA父母代肉用种鸡限制饲养经验[J]. 吴宗贵. 福建畜牧兽医, 2001(04)
- [9]肉用种鸡开产推迟的原因及对策[J]. 程太平,唐登华,何华安. 畜禽业, 2001(02)
- [10]提高肉用种鸡育成水平的技术措施[J]. 赵洁. 中国家禽, 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