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平面,韧度,因子,试样,应力,割线。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论文文献综述
金光慧,李东敏[1](2019)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试验无效判据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断裂韧度是衡量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实际应中多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ⅠC评价材料是否合格。本文通过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含义、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原理等方面的分析,对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中试验无效的判据进行释析,以利正确理解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并通过适当调节参数使试验有效。(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韩光照,蔡力勋,姚迪,于思淼[2](2018)在《延性材料断裂准则与平面应变断裂韧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延性材料的临界断裂规律对结构完整性评价和金属塑性成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的弹塑性断裂强度研究长期存在瓶颈。本文针对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完成了不同应力叁轴度的4类试样拉伸破坏试验,基于FAT(Finite-element-analysis Aided Testing)方法,通过有限元迭代分析实现试样的载荷-位移关系逼近,进而获得材料直至断裂的全程等效应力-应变关系,并以此通过有限元正向分析获取4种试样的临界断裂阈值和临界应力叁轴度,提出了基于临界断裂单元的应力叁轴度与第一主应力阈值之间的对数型断裂强度准则。结果表明,2种材料、4类试样的FAT阈值分析结果与断裂强度准则符合良好。最后,基于断裂强度准则提出了依据I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预测材料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的新方法,并获得了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的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结合临界断裂准则和裂纹静态扩展机理,提出了I型裂纹的材料J阻力曲线的理论预测方法,并给出了30Cr材料的预测结果。(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曹宝文,田长亮[3](2017)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试验力估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阐述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试验原理,采用3点弯曲试样和紧凑拉伸试样,以25 t疲劳试验机为例对不同试样尺寸下对应的试验力进行估算,得出试验尺寸与试验力的关系,并分析在25 t疲劳试验机上进行试验的可行性。同时对比了同样厚度的3点弯曲试样和紧凑拉伸试样试验力的大小,为选择试样种类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7年03期)
卢祥丰,刘俊生,蒋秋妹,饶庆东,蓝建宇[4](2016)在《7050铝合金厚板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紧凑拉伸C(T)试样测试7050-T7451铝合金厚板不同厚度、不同取样方向的断裂韧度,通过宏观断口形貌、扫描电镜微观断口形貌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ⅠC)性能。结果表明:试样满足一定厚度要求时,虽然表面存在小范围平面应力层,亦可获得有效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结果;不同取样方向的断裂韧度性能存在显着各向异性,L-T方向断裂韧度最大,为韧窝型韧性断裂;其次是T-L方向,为韧窝排列具有方向性的脆性断裂,S-L方向断裂韧度最小,主要为沿晶脆性断裂。(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王凯,高文英[5](2016)在《超高强度钢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试样设计、预制疲劳裂纹、K_(IC)测试及数据等方面系统供的介绍断裂韧度SENB测试方法,并结合试验经验,总结出最佳的试验参数范围。(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梅坛,凌霄[6](2014)在《国产300M钢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的测定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标准叁点弯曲试样成功测定了某国产300M钢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对试验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预制疲劳裂纹的质量是K_(IC)测定主要的影响因素,此外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检测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检测方法的正确使用对提高K_(IC)测定的准确度都具有实际意义。300M钢K_(IC)的准确测定为实现该材料的国产化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第19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PFIT'2014)、第四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4th RM & PT)、ICASI'2014 CCATM'2014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期刊2014-10-19)
王艳峥,陈钢[7](2014)在《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试验方法GB/T4161-2007与TB/T3276-2011对K_Q有效性判定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E(B)试样进行K_(Ic)试验,通过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方法中的GB/T4161—2007和TB/T 3276—2011两种标准辨别K_Q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两种标准在KQ有效性判定上的不同。试验后选取4种常见P-V曲线,采用两种标准判定其KQ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当P_(max)/P_q大于1.10时,通过GB/T 4161—2007判定的KQ均为无效,TB/T 3276—2011则是通过线性度判据来判定K_Q有效性的,并有部分试样被判为有效。说明TB/T 3276—2011标准相对于GB/T 4161—2007标准对K_Q有效性的判定更加全面严谨。(本文来源于《第19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PFIT'2014)、第四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4th RM & PT)、ICASI'2014 CCATM'2014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期刊2014-10-19)
但晨,蔡力勋,包陈,姚瑶[8](2014)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评定中临界载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版断裂韧性测试规范扩大的裂纹长度适用范围,利用有限元精细分析用于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评定中割线法确定临界载荷PQ的相对割线斜率ΔS的合理性,提出0.45≤a/W≤0.7范围内的相对割线斜率ΔS的表达式。结果表明:现行规范推荐的相对割线斜率ΔS不再适合于确定0.55<a/W≤0.7范围内的临界载荷PQ,其最大相对误差已近8%。(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4年01期)
王文恋[9](2013)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检测和GB/T4161-2007中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检测的应用。对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的试验原理和CT紧凑拉伸试样试验方法进行了说明。结合工作实际,对试验过程中不同材料断裂韧度应力强度因子K_(fmax)值的设定进行了归类和总结,为断裂韧度检测工作和金属材料产品生产提供了保障,保证了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检测的稳定性和科学统一性。(本文来源于《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08-20)
李荣,李正佳[10](2012)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试验原理与过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的理论模型和GB/T 4161-2007中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有效性判定依据的构建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置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和拉伸速率两个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明确说明增大试样厚度是有效提高试验获得KIC值的方法,并以TC4和TA15两种钛合金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数据加以证明。(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2年10期)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延性材料的临界断裂规律对结构完整性评价和金属塑性成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的弹塑性断裂强度研究长期存在瓶颈。本文针对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完成了不同应力叁轴度的4类试样拉伸破坏试验,基于FAT(Finite-element-analysis Aided Testing)方法,通过有限元迭代分析实现试样的载荷-位移关系逼近,进而获得材料直至断裂的全程等效应力-应变关系,并以此通过有限元正向分析获取4种试样的临界断裂阈值和临界应力叁轴度,提出了基于临界断裂单元的应力叁轴度与第一主应力阈值之间的对数型断裂强度准则。结果表明,2种材料、4类试样的FAT阈值分析结果与断裂强度准则符合良好。最后,基于断裂强度准则提出了依据I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预测材料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的新方法,并获得了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的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结合临界断裂准则和裂纹静态扩展机理,提出了I型裂纹的材料J阻力曲线的理论预测方法,并给出了30Cr材料的预测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论文参考文献
[1].金光慧,李东敏.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试验无效判据的解释[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2].韩光照,蔡力勋,姚迪,于思淼.延性材料断裂准则与平面应变断裂韧度[J].航空学报.2018
[3].曹宝文,田长亮.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试验力估算方法[J].机车车辆工艺.2017
[4].卢祥丰,刘俊生,蒋秋妹,饶庆东,蓝建宇.7050铝合金厚板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6
[5].王凯,高文英.超高强度钢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J].装备制造技术.2016
[6].梅坛,凌霄.国产300M钢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的测定及误差分析[C].第19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PFIT'2014)、第四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4thRM&PT)、ICASI'2014CCATM'2014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2014
[7].王艳峥,陈钢.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_(Ic)试验方法GB/T4161-2007与TB/T3276-2011对K_Q有效性判定的对比[C].第19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PFIT'2014)、第四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4thRM&PT)、ICASI'2014CCATM'2014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2014
[8].但晨,蔡力勋,包陈,姚瑶.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评定中临界载荷研究[J].中国测试.2014
[9].王文恋.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检测技术的研究[C].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10].李荣,李正佳.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试验原理与过程控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