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菌蜂论文_孙光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载菌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论文,载菌蜂。

载菌蜂论文文献综述

孙光芝[1](2002)在《第二代赤眼蜂—载菌蜂的研制及其防治玉米螟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赤眼蜂优势种及品系筛选,防治亚洲玉米螟的优势致病菌菌种的筛选,以及蜂菌结合的有效方式研究,探讨研制载菌赤眼蜂。对于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赤眼蜂优势种及品系筛选采用从室内到半自然再到自然的研究方法。而防治亚洲玉米螟的优势致病菌菌种筛选采取从半自然到自然再到室内的研究方法。这种新型生防技术的研制与常规有所不同。它不仅提高了赤眼蜂的防治效果,而且使生物农药的使用更为方便。基于我国尚未完成小卵工厂化生产技术工艺的现状,选择能用大卵(柞蚕卵)繁殖、优势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赤眼蜂种及品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品系可以作为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工厂化生产的优良赤眼蜂种及品系,其室内寄生潜能达到17%。半自然条件下的卵粒寄生率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感染玉米螟发病的优势致病菌菌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特别是苏北2变种表现最佳,半自然条件下引发害虫的死亡率达到17.1%,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自然条件下,引发害虫的死亡率为12.4%。菌种苏武尽管与苏北2差异极显着(P<0.01),但比其他菌种好。绿僵菌的效果最差,所有死亡的虫体上均未发现绿僵菌,因此不宜作防治亚洲玉米螟的蜂载菌使用。白僵菌在自然界中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宜环境条件,就会感染甚至引发流行病,所以其长期效果优于苏云金杆菌。室内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苏北2和苏武都是引发玉米螟感病的较好菌种。从自然条件下的防治效果来评价载菌赤眼蜂,认为载菌赤眼蜂比单独使用赤眼蜂,可提高防治效果10%以上,最高达到15.2%。赤眼蜂载菌以后,并不影响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所以是一项很好 的可用于防治玉米螟的新技术。 蜂菌结合的有效方式筛选结果表明,使用放蜂器对赤眼蜂载菌后的羽化 率和寄生率影响均不大,与非载菌赤眼蜂没有差异。而使用蜂卡等其他处理, 尽管对寄生率影响不大,但对羽化率影响很大,且不利于工厂化生产。同时 使用放蜂器能使赤眼蜂最大限度携带菌,携带量为3,5 X”,与其他方式相 比其载菌量的差异极显着。因此选择使用放蜂器是使蜂菌结合的最佳方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1)

载菌蜂论文开题报告

载菌蜂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光芝.第二代赤眼蜂—载菌蜂的研制及其防治玉米螟效果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载菌蜂与非载菌蜂所产生...载菌蜂与非载菌蜂寄生对...科研成果附1 1997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奖项目...

标签:;  ;  ;  ;  

载菌蜂论文_孙光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